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57)
2023(17487)
2022(14925)
2021(14061)
2020(11925)
2019(27336)
2018(26680)
2017(51107)
2016(27829)
2015(31308)
2014(30860)
2013(30639)
2012(27939)
2011(25349)
2010(25032)
2009(23375)
2008(23116)
2007(20023)
2006(17645)
2005(15775)
作者
(81325)
(67931)
(67359)
(63718)
(43099)
(32502)
(30377)
(26530)
(25724)
(23933)
(23050)
(22888)
(21541)
(21409)
(21062)
(20670)
(20353)
(20211)
(19364)
(19312)
(16979)
(16588)
(16356)
(15296)
(15055)
(15000)
(14988)
(14949)
(13599)
(13304)
学科
(108151)
经济(107985)
管理(85305)
(81268)
(68607)
企业(68607)
方法(49645)
数学(43235)
数学方法(42844)
(33284)
中国(30721)
(29099)
(24926)
业经(24429)
(23343)
(21750)
贸易(21738)
(21326)
财务(21255)
(21218)
财务管理(21215)
企业财务(20191)
农业(19131)
地方(18618)
(17720)
银行(17652)
(17510)
环境(17350)
技术(17310)
(17087)
机构
大学(400392)
学院(394678)
(162270)
经济(159082)
管理(155255)
研究(137344)
理学(134944)
理学院(133425)
管理学(131338)
管理学院(130638)
中国(102992)
(85657)
科学(84608)
(76230)
(69496)
(68652)
研究所(63540)
业大(61602)
中心(60924)
财经(60844)
(55802)
(55558)
北京(54248)
农业(54217)
(49902)
经济学(49409)
师范(49323)
(49258)
财经大学(45532)
经济学院(44568)
基金
项目(272687)
科学(214014)
基金(200513)
研究(194536)
(177758)
国家(176132)
科学基金(149664)
社会(124856)
社会科(118381)
社会科学(118351)
基金项目(106539)
(103491)
自然(98318)
自然科(95993)
自然科学(95962)
自然科学基金(94296)
(88582)
教育(88462)
资助(82274)
编号(76827)
成果(62519)
重点(61326)
(61189)
(56987)
(56779)
创新(53121)
课题(52780)
科研(52634)
教育部(52367)
国家社会(52254)
期刊
(173383)
经济(173383)
研究(117085)
中国(75501)
学报(68939)
(62149)
科学(61454)
(59702)
管理(56921)
大学(51642)
学学(48932)
农业(42553)
教育(38397)
(33739)
金融(33739)
技术(30155)
财经(30130)
经济研究(28647)
业经(26679)
(25747)
(23235)
问题(22556)
科技(19822)
(19750)
(19120)
理论(18034)
技术经济(17968)
图书(17925)
世界(17824)
业大(17640)
共检索到577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静  刘刚  梁晗  
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实践显示,二代接班之后的企业绩效参差不齐。而理论成果普遍认为,与继任者相比,创始人CEO在位期间的绩效更优。现有研究不足以解释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实践,而且从理论层面探索家族企业代际绩效差异原因的研究也相对匮乏。由此,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从公司治理特征以及战略偏好的角度比较家族企业创始人CEO和继任CEO经营绩效的差异,探索家族企业代际绩效差异的黑箱。研究表明,创始人CEO在位期间的绩效要优于继任CEO,与创始人CEO相比,家族继任CEO经营管理下的家族企业更注重对家族控制的强化,也更偏好保守型的战略政策,从而对企业绩效有着消极影响。因此,家族继任者接班要避免过度强化家族控制,有意识地通过系列治理措施降低第二类代理问题加剧的可能性,同时把控好企业的战略偏好尺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静  刘刚  梁晗  
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实践显示,二代接班之后的企业绩效参差不齐。而理论成果普遍认为,与继任者相比,创始人CEO在位期间的绩效更优。现有研究不足以解释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实践,而且从理论层面探索家族企业代际绩效差异原因的研究也相对匮乏。由此,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从公司治理特征以及战略偏好的角度比较家族企业创始人CEO和继任CEO经营绩效的差异,探索家族企业代际绩效差异的黑箱。研究表明,创始人CEO在位期间的绩效要优于继任CEO,与创始人CEO相比,家族继任CEO经营管理下的家族企业更注重对家族控制的强化,也更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思锐  龚光明  
本文基于传承进程视角考察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代际传承参与管理阶段,二代担任非关键职务,话语权和影响力低,代际传承对获取商业信用融资没有显著影响。在代际传承共同管理阶段,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二代继任者是非独生子女的家族企业中更为明显。在代际传承接收管理阶段,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二代继任者具有海外经历的家族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影响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和市场地位较强的家族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选取对家族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商业信用融资为研究对象,为家族企业领导人制定针对代际传承各个阶段的融资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然方  
家族企业的发展问题受到治理结构(特别是大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布情况)的重大影响,信任不能有效扩展也被认为是影响家族企业成长的核心障碍,但尚未有学者将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作者通过对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360个观察值的独立样本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了在中国现阶段由家族成员担任总经理的企业经营业绩更好,对公司发展也更有利等结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姚瑶  逄咏梅  
随着家族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对家族企业的研究也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然而目前在我国,对于家族控制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理论界始终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评价。本文借助股权分置改革的契机,以"对价"这个囊括公司表现、市场评价、投资者预期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指标为切入点,利用该指标的综合性与预期性优势,重新审视家族控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以2006年底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家族控制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市场给予良好的评价,其在全流通过程中支付的成本较低;对家族分样本进一步分析得出,直接上市的家族企业比买壳上市的家族企业总体表现更好;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比家族成员直接参加管理的上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骞萱  雅克·卢梭  
世界范围内对家族企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与多样化,我国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也不再局限于理论性介绍和论述,而越来越着重于实证特别是定量研究。本文以07,08年大量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配对分析法比较了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绩效与财务结构差别,并对比了不同程度家族控制的企业之间的绩效差别,进而得出家族控制程度相对较强的企业绩效优于家族控制程度较弱的企业。即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所有权与管理控制权两权合一的家族企业要比聘用外部经理人管理的公司绩效占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旺峰  宋迎春  
家族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其代理成本的产生与治理均有别于一般的企业。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506家家族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及其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其代理成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在过在董事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能够有效地抑制家族企业的代理成本,而家族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薪酬差距则会加剧企业的代理冲突,增加其代理成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婵  贺小刚  徐容慈  
创一代对家族企业的经营绩效能产生显著影响,但学术界关于创一代对家族企业的成长究竟产生积极还是消极效应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认为,创一代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关键取决于其所涉入家族治理的组合治理模式,而不同的组合治理模式在治理效率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基于Hamilton亲缘关系理论,本文利用2007—2014年沪深主板市场的家族上市公司数据,重点分析了"创一代-至亲"组合治理模式对家族企业经营绩效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其他创一代在位组合治理模式相比,"创一代-至亲"组合治理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家族企业的经营绩效。(2)"创一代-至亲"组合治理模式对家族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作用还受到外部制度环境与技术变迁速度的制约,这主要表现在:在制度环境越不完善的地区,"创一代-至亲"组合治理模式越有助于提高家族企业经营绩效;在技术变迁速度越快的行业,"创一代-至亲"组合治理模式越有助于提高家族企业经营绩效。(3)"创一代-至亲"组合治理模式中的不同亲缘关系组合将对家族企业绩效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其中夫妻共治、兄弟共治将对家族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积极作用,而子女共治则因跨代理念的冲突并不能给家族企业绩效带来促进作用。(4)创一代与子女共治仅在特定情境下才能产生积极效应,比如在外部制度环境严重缺失、行业技术快速变迁的情况下,跨代治理才有助于提高家族企业的经营绩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贺小刚  李婧  张远飞  连燕玲  
本文针对那种假定家族成员都是纯粹的、目光短浅的利他主义者,提出了一个家族成员为有限利他主义者的假设。我们的主要观点是,创始人及其家族成员的共同治理是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家族成员是兼顾情感财富与物质财富的积累的有限利他主义者。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所进行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家族企业大多采取家族共同治理的模式,而不是创业者独自控制股权和(或)管理权的模式;相对于创始人独自控制股权的治理模式,创业家族共同控制股权更为有效;相对于创始人独自控制股权和管理权的治理模式以及创始人控制股权而职业经理人控制管理权的治理模式,创业家族共同控制股权与管理权更为有效。本文的研究表明那些自我雇佣的家族成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勇  张军  
本文根据中国A股市场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多元化经营背后的动机为切入点,对中国家族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资者保护水平较低时,家族大股东通过金字塔持股等方式实现了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使其有动机也有机会通过多元化经营侵占少数股东的利益;虽然多元化经营对建立内部要素市场从而增加企业价值有积极影响,但家族大股东侵占产生的代理成本大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带来的收益,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许永斌  郑金芳  
在股权集中体系中,控制权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最终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股权为基础,整理和计算了我国家族控制权及其现金流权;并从家族控制权的持有比例、取得途径、实现方式、内部结构,以及现金流权比例、管理参与度、所在地域差异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家族控制权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取得了不少新的发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晖  韦泽鑫  王敬敬  张世国  丁树俊  
家族企业传承是家族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学界较少涉及家族企业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章借鉴西方关于家族企业研究理论前沿——社会情感财富理论(socioemotional wealth,简称SEW),并结合国内特定的社会、政经和文化环境,预测家族企业传承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可能影响。基于2003—2016年国内上市家族企业样本数据,用盈余反映系数作为盈余质量的一个指标,利用公开的数据库及其他公开信息,实证研究了家族传承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家族创业第一代担任公司CEO时,他们控制的家族企业与后代控制的企业相比,披露明显高质量的盈余。该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为在这一领域的初步探索,文章的数据及分析对家族企业管理、信息披露及政策制定将提供帮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毕艳杰  
以2004年沪深两市324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了家族控制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族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对公司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家族董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霄  赖雁云  
本文以2008-2012年间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家族控制、制度冲突与企业间接掏空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家族控制与企业间接掏空行为正相关,即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存在较高的掏空可能性;家族股权集中度会抑制家族控制对企业掏空行为的促进作用,企业的隐性风险降低;市场化程度会影响家族股权集中度对企业隐性风险的调节作用,即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家族企业的风险较低,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家族企业的风险则较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连燕玲  高皓  王东晓  
本文基于社会情感财富和行为代理理论,分析了家族控制与IPO折价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家族内部控制意愿(家族持股和家族涉入程度)和外部社会声望(家族政治地位和家族荣誉)对IPO折价决策的影响作用。基于2003—2014年1358个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数据,得到以下结论:(1)相对于非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出于维护社会情感财富的考虑,表现出更高的IPO折价程度(比非家族企业的IPO折价高出26.7%);(2)随着家族控制意愿的增强(家族持股水平和成员涉入程度的提高),家族保护社会情感财富的动机被强化,进而表现出更高的IPO折价程度;(3)家族外部社会声望强化了IPO折价程度,尤其随着家族政治地位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