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88)
- 2023(10548)
- 2022(8993)
- 2021(8512)
- 2020(7278)
- 2019(16385)
- 2018(15868)
- 2017(30183)
- 2016(16036)
- 2015(18245)
- 2014(17848)
- 2013(17834)
- 2012(16733)
- 2011(15195)
- 2010(15234)
- 2009(14457)
- 2008(14364)
- 2007(12734)
- 2006(11197)
- 2005(10320)
- 学科
- 济(71422)
- 经济(71299)
- 管理(49651)
- 业(48544)
- 企(37474)
- 企业(37474)
- 方法(34124)
- 数学(30972)
- 数学方法(30813)
- 中国(22406)
- 财(21272)
- 农(20796)
- 制(18341)
- 贸(15354)
- 贸易(15344)
- 易(15043)
- 业经(14252)
- 农业(14110)
- 银(13274)
- 银行(13267)
- 融(13071)
- 金融(13068)
- 行(12720)
- 体(12437)
- 务(11965)
- 财务(11947)
- 财务管理(11910)
- 企业财务(11372)
- 环境(10681)
- 学(10616)
- 机构
- 大学(236039)
- 学院(231777)
- 济(109479)
- 经济(107721)
- 管理(89274)
- 研究(81664)
- 理学(76722)
- 理学院(75939)
- 管理学(75004)
- 管理学院(74553)
- 中国(65137)
- 财(53569)
- 京(48884)
- 科学(43205)
- 财经(42269)
- 所(39400)
- 经(38688)
- 中心(37199)
- 经济学(36569)
- 研究所(35271)
- 农(33528)
- 江(33293)
- 经济学院(33060)
- 财经大学(31703)
- 北京(31284)
- 业大(29243)
- 院(29152)
- 范(28099)
- 师范(27883)
- 农业(25907)
- 基金
- 项目(153107)
- 科学(123001)
- 基金(116234)
- 研究(114990)
- 家(100774)
- 国家(99637)
- 科学基金(85800)
- 社会(78818)
- 社会科(74962)
- 社会科学(74946)
- 基金项目(60041)
- 省(55333)
- 教育(52994)
- 自然(51405)
- 自然科(50216)
- 自然科学(50198)
- 自然科学基金(49393)
- 资助(48308)
- 划(47113)
- 编号(44088)
- 成果(37670)
- 部(36971)
- 国家社会(34966)
- 制(34640)
- 重点(34393)
- 教育部(32892)
- 创(32043)
- 发(31995)
- 人文(31155)
- 中国(31150)
共检索到356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星 韩烨
文章基于微观视角,采用处理效应模型考察补充医疗保险对居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而对补充医疗保险的减贫与防返贫效应进行综合性评估,并进一步研究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对不同收入组群居民贫困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补充医疗保险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能够缓解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但是经济能力不足和突发疾病冲击直接制约贫困居民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的意愿。突发疾病冲击下出现贫困群体购买意愿增强和购买能力不足的非对称性结果,进一步加剧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因此,构建“支持型贫困专项补充医疗保险”的防返贫长效机制势在必行。除此之外,个体异质性在构建防返贫长效机制中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尤其是要关注老年贫困居民和非独居贫困居民,这为中国未来防返贫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方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瑞晶 王丽媛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以及家庭财务脆弱性的非线性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呈U型特征,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返贫风险先下降后上升。第二,数字金融防返贫非线性效应的中介机制是通过家庭财务脆弱性实现的,数字金融的适度运用有利于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防止家庭陷入贫困,但滥用会加剧家庭财务脆弱性,增加返贫风险。第三,金融素养较低、收入较低以及处于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家庭更容易遭受数字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广应用数字金融的同时,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坚守数字金融的普惠本质,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正向效应;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和抗风险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志武 卜晋玲 盛麒凝
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虽然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由于脱贫质量不够稳定等因素使得脱贫人口存在着返贫风险,严重阻碍了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因此,本文有效识别返贫风险类型,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返贫防控的长效机制,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脱贫户 返贫风险 返贫防控 长效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周华 王晓琳
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如何阻断非贫困人口返贫成为今后重要的奋斗目标。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口的脆弱性特征更明显,返贫风险更大,阻断返贫的任务更艰巨。近年来,在讨论阻断贫困的各种路径时,社会资本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此,首先就社会资本对返贫阻断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选取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和集体参与三个社会资本变量,分析对中国老年人口返贫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口返贫风险有显著影响,能起到阻断老年人口返贫的作用;其中,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对农村老年人口返贫风险的影响显著,而集体参与的影响不显著。从地区对比来看,社会资本对东北地区农村老年人口返贫风险影响显著,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中部和西部地区仅受社会参与影响显著。据此,今后要提高社会信任资本的质量,不断化解农村老人、基层政府和村内企业的信任危机;强化社会参与型资本,增强农村老人的互助养老和代际交流;构建集体参与型资本,激发农村老人参与集体事务的动力。
关键词:
返贫阻断 社会资本 老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周华 王晓琳
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如何阻断非贫困人口返贫成为今后重要的奋斗目标。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口的脆弱性特征更明显,返贫风险更大,阻断返贫的任务更艰巨。近年来,在讨论阻断贫困的各种路径时,社会资本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此,首先就社会资本对返贫阻断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选取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和集体参与三个社会资本变量,分析对中国老年人口返贫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口返贫风险有显著影响,能起到阻断老年人口返贫的作用;其中,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对农村老年人口返贫风险的影响显著,而集体参与的影响不显著。从地区对比来看,社会资本对东北地区农村老年人口返贫风险影响显著,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中部和西部地区仅受社会参与影响显著。据此,今后要提高社会信任资本的质量,不断化解农村老人、基层政府和村内企业的信任危机;强化社会参与型资本,增强农村老人的互助养老和代际交流;构建集体参与型资本,激发农村老人参与集体事务的动力。
关键词:
返贫阻断 社会资本 老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峰华 刘洪萌 郭长英 林露 王敏 郑建华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转向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需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建立防返贫的长效机制,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脱贫。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减贫现状,针对黑龙江省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农村集体经济多数偏弱、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升、低收入群体依然大量隐形存在等面临的挑战及困难问题,提出了建立黑龙江省防返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即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支持,拓展增收保障机制;及时调整贫困线标准,完善兜底保障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优化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机制;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优化基层治理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婷婷 温雪 潘明清
数字经济是激活和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的重要引擎,在电商平台的带动下,提升了农村家庭的消费能力。将数字经济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理论机制归纳为两个:一是互联网的“知识溢出效应”刺激农村家庭的消费动机;二是电商平台的“消费释放效应”促使消费潜力转化为现实消费。基于CFPS微观数据,以互联网参与度衡量数字经济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参与度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提升互联网参与度是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重要动力;互联网能够通过影响家庭的认知和观念,进而影响农村家庭的消费;互联网参与度增强有助于提升农村家庭对网络消费模式的偏好程度,提高家庭消费额。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农村家庭消费能力的提升作用,应加大对农村居民的网络知识培训力度、完善农村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互联网参与度 农村家庭消费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美 张昌柱 李春根
在阐释生计脆弱性与脱贫户返贫风险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农村脱贫家庭返贫风险的测度指标体系并测算其返贫风险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全国农村脱贫家庭的返贫风险较低,西部地区农村脱贫家庭的返贫风险较高,且同时面临外源风险和内源能力较弱双重困境;风险适应能力强弱是引致返贫风险的主要指标,五项资本贡献率不尽相同,其中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是增强风险适应能力的主要贡献因子。在此基础上,可从信息收集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判断预警级别、预警等级情况核查、预警措施介入、预警措施评估五个方面构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可聚焦易返贫地区,预防外源返贫风险,提升农村脱贫家庭抗风险能力,完善落实防止返贫预警帮扶机制。
关键词:
脱贫家庭 返贫风险 风险测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碧云 肖英豪 张浩
文章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分组回归和逐步检验法对家庭房地产财富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家庭房地产财富的增加会显著促进家庭消费,且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非耐用品消费。房地产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财富效应在低收入家庭中最为显著,年轻户主家庭的房地产财富效应高于年老户主家庭,且东部地区家庭的财富效应高于西部。此外,本文深入研究了房地产财富影响家庭消费的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房地产财富会通过影响家庭的风险态度来影响家庭消费;房地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聂雅丰 胡振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获得和规模提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财产性收入结构方面,金融素养显著提高居民金融资产收入占比,而对土地房屋收入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在金融素养影响财产性收入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规模的影响呈现"马太效应",金融素养对城镇居民和风险偏好者财产性收入影响效应显著更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碧云 肖英豪 张浩
文章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分组回归和逐步检验法对家庭房地产财富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家庭房地产财富的增加会显著促进家庭消费,且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非耐用品消费。房地产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财富效应在低收入家庭中最为显著,年轻户主家庭的房地产财富效应高于年老户主家庭,且东部地区家庭的财富效应高于西部。此外,本文深入研究了房地产财富影响家庭消费的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房地产财富会通过影响家庭的风险态度来影响家庭消费;房地产财富越高的家庭,风险规避程度越低,家庭消费也越多。为此,文章认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并增加对年轻及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优惠将有利于促进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发挥。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雄浪 陈冰
金融的数字化为金融的普惠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居民的数字金融能力决定性了其能否有效地使用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本文使用2015年、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数字金融能力对家庭资产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力的提升能够显著扩大家庭的资产规模;提升数字金融能力对于扩大低文化程度、老年户主家庭资产规模的作用更为明显;数字金融能力的提高对不同户口类型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的影响存在差异,对非农业户口家庭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金融能力通过促进家庭的风险市场投资行为、扩大家庭风险市场投资规模以及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尤其是金融资产收入等路径扩大家庭资产规模;数字金融能力存在反“马太效应”,资产规模较小的家庭通过提升数字金融能力能够更明显地促进家庭资产的增加。提升数字金融能力有助于缓解金融排斥现象,在增加居民财富的同时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良 张立冬
本文从理论层面深入考察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效果及影响机制。基于2013—2014学年和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两期数据,采用OLS和Ologit回归方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家庭结构会影响农村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发展,与父母双方共同居住的青少年的不良社会行为发生率要低于单亲居住或双亲非同住的青少年,其作用效果在父母之间有差异,总体来看母亲在规范农村青少年不良行为发挥的作用要大于父亲。其次,家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父母监管与理解两种途径作用于子女不良社会行为的发展,父母监管在家庭结构影响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作用要强于父母理解。再次,家庭结构对农村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与地区差异,女性负面影响大于男性,西部负面影响大于中东部。最后,选择工具变量法以及PSM进行稳健性检验,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由于青少年社会行为发展不仅影响自身的人生轨迹,而且关系着国家经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农村“双亲非同住或单亲同住家庭”对青少年社会行为发展的负面影响,应引起政策研究者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江一 仇童伟 李涵
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农地确权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地确权可显著提高农户家庭总收入,且这一效应主要源于农业纯收入、务工收入和土地租金收入的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农地确权既可通过激励农户增加农业投资而提高农业纯收入,也可通过促进农户参与非农劳动和出租土地而提高务工收入和土地租金收入。本文强调,农地确权作为新时期农地赋权的重要手段,在强化要素自由配置的同时,将显著提高农户经济收益,但必须明确,农地确权须与要素市场的培育、就业市场的规范、融资市场的构建相辅相成,才能使其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江一 仇童伟 李涵
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农地确权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地确权可显著提高农户家庭总收入,且这一效应主要源于农业纯收入、务工收入和土地租金收入的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农地确权既可通过激励农户增加农业投资而提高农业纯收入,也可通过促进农户参与非农劳动和出租土地而提高务工收入和土地租金收入。本文强调,农地确权作为新时期农地赋权的重要手段,在强化要素自由配置的同时,将显著提高农户经济收益,但必须明确,农地确权须与要素市场的培育、就业市场的规范、融资市场的构建相辅相成,才能使其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现状及防返贫机制构建
数字金融渗透与我国家庭消费——异质性特征与传导机制检验
家庭财政转移支付如何有效阻止脱贫家庭重返贫困呢——基于多维返贫测量视角
非认知能力、社会包容度与农民工就业质量——采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5期数据的实证检验
转型期收入空间分布不平衡与消费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收入结构、金融资产选择与投资组合有效性——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约束与终期家庭储蓄率——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
教育代际流动、数字金融发展与家庭返贫风险
城镇居民家庭地区消费差距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