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2)
- 2023(15181)
- 2022(13181)
- 2021(12602)
- 2020(10585)
- 2019(24934)
- 2018(24528)
- 2017(47289)
- 2016(25448)
- 2015(29102)
- 2014(28692)
- 2013(28386)
- 2012(25935)
- 2011(23449)
- 2010(23490)
- 2009(21569)
- 2008(20971)
- 2007(18055)
- 2006(15712)
- 2005(13748)
- 学科
- 济(105512)
- 经济(105388)
- 管理(70825)
- 业(67568)
- 企(55882)
- 企业(55882)
- 方法(53030)
- 数学(47199)
- 数学方法(46504)
- 中国(29498)
- 农(26672)
- 财(24444)
- 业经(21451)
- 学(21228)
- 贸(20694)
- 贸易(20682)
- 易(20138)
- 地方(18607)
- 农业(17583)
- 制(17506)
- 理论(17271)
- 和(16179)
- 技术(15576)
- 环境(15574)
- 银(15175)
- 银行(15136)
- 融(15134)
- 金融(15132)
- 务(15087)
- 财务(15008)
- 机构
- 大学(361177)
- 学院(358570)
- 济(148047)
- 经济(145167)
- 管理(143218)
- 理学(125016)
- 理学院(123667)
- 管理学(121314)
- 研究(120974)
- 管理学院(120684)
- 中国(90564)
- 京(77012)
- 科学(74189)
- 财(65331)
- 所(60126)
- 农(55564)
- 研究所(55205)
- 中心(54107)
- 财经(53427)
- 业大(52807)
- 江(49279)
- 北京(49163)
- 经(48872)
- 范(46714)
- 师范(46313)
- 经济学(45460)
- 院(43721)
- 农业(43647)
- 经济学院(41116)
- 州(40278)
- 基金
- 项目(249123)
- 科学(196573)
- 基金(182484)
- 研究(181706)
- 家(159769)
- 国家(158280)
- 科学基金(135846)
- 社会(114953)
- 社会科(109069)
- 社会科学(109037)
- 基金项目(95719)
- 省(95081)
- 自然(88544)
- 自然科(86549)
- 自然科学(86531)
- 自然科学基金(84981)
- 教育(84441)
- 划(80803)
- 资助(77064)
- 编号(73222)
- 成果(59500)
- 部(55823)
- 重点(55675)
- 发(52210)
- 创(51622)
- 课题(50688)
- 教育部(48244)
- 创新(48121)
- 国家社会(47806)
- 科研(47709)
- 期刊
- 济(152524)
- 经济(152524)
- 研究(104847)
- 中国(66223)
- 学报(56262)
- 科学(52327)
- 管理(51947)
- 农(49885)
- 财(47695)
- 大学(42784)
- 教育(41113)
- 学学(40169)
- 农业(35219)
- 技术(31768)
- 融(28596)
- 金融(28596)
- 经济研究(25988)
- 财经(25662)
- 业经(23508)
- 经(21912)
- 业(19754)
- 问题(19658)
- 图书(18740)
- 统计(18191)
- 技术经济(17532)
- 科技(16941)
- 贸(16836)
- 理论(16704)
- 策(16372)
- 版(15978)
共检索到515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洪彦 刘艳彬
对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提出建立中国式家庭生命周期模型具有现实意义,并根据中国与美国人口统计和文化上的差异,以Gilly等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为参照,建立适合中国环境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并对模型作为市场细分变量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获得数据,采用含虚拟变量的半对数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新建模型对部分家庭消费做出很好的解释,新建模型与家庭月收入变量相结合时对家庭消费的解释能力增强。研究结果可为企业制订营销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伟然
基于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通过不同家庭生命历程的消费差异分析,发现:第一阶段(单身阶段)是房租消费最旺盛的阶段;第二阶段(新婚阶段)是服装和旅游消费最旺盛的阶段;第三阶段(育幼阶段)是食物等日常消费+教育消费+人情往来最旺盛的阶段;第四阶段(家庭收缩阶段)是家庭总体消费最旺盛的阶段;第五、六阶段(即空巢和独居阶段)是医疗服务消费和家庭内财富重新分配相对旺盛的阶段。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消费差异 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彦文 樊雲
本文通过建立家庭生命周期消费和投资组合决策模型,分析了我国家庭生命周期消费、投资行为的基本特征,以及家庭生育决策、风险偏好和时间偏好变化对家庭消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生育数和子女抚养成本的增加,提高了家庭教育储蓄水平和风险资产占比;不同的风险厌恶系数影响家庭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家庭的消费水平;主观贴现因子的降低提高了家庭的消费水平,但使家庭生命周期风险资产投资比例降低。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消费-投资决策 动态规划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诸培新 杨子 饶芳萍
文章从理论上探究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对土地经营规模及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机制,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户土地经营规模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呈"倒U形"态势,成长的核心家庭、成熟的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明显高于空巢家庭,独居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明显小于空巢家庭。(2)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农户土地流转决策偏好从转入逐渐变为转出。成长的核心家庭、成熟的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转入土地的概率较高,转出概率较低,而独居家庭转入土地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晖蓉
住房通过多种效应成为扩大我国城市家庭收入差距的因素,家庭通常借助住房金融手段实现购房。通过构建一个房价和房租内在联动、利率外生的两期家庭生命周期模型,模拟和比较不同住房金融条件下初始禀赋不同的家庭的效用变化。研究表明,住房金融改善了所有家庭的效用状况,但是现行的住房金融制度使有初始禀赋的家庭得益更多,而没有初始禀赋的家庭的状况相对恶化。同时,现行的住房金融制度还可能诱使人们过度负债而使其终生效用受损。因此应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和创新住房金融制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晖蓉
住房通过多种效应成为扩大我国城市家庭收入差距的因素,家庭通常借助住房金融手段实现购房。通过构建一个房价和房租内在联动、利率外生的两期家庭生命周期模型,模拟和比较不同住房金融条件下初始禀赋不同的家庭的效用变化。研究表明,住房金融改善了所有家庭的效用状况,但是现行的住房金融制度使有初始禀赋的家庭得益更多,而没有初始禀赋的家庭的状况相对恶化。同时,现行的住房金融制度还可能诱使人们过度负债而使其终生效用受损。因此应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和创新住房金融制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向楠 孙祁祥 王晓全
本文从生命周期风险和资产同时配置的视角研究中国城镇家庭的寿险和储蓄、股票、房产四类资产的选择问题。作者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结合SUR和Probit、Tobit回归联合估计家庭几类资产的选择方程。主要发现,家庭寿险(股票)资产的持有率、寿险(股票)占家庭金融资产的份额都是随家庭生命周期变动呈"倒U"型。家庭财务脆弱程度显著影响了家庭的寿险持有,但对于其他资产的持有决策没有显著影响。家庭资产配置中,房产挤出了三类金融资产,寿险和股票呈互补关系。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家庭将更多地选择金融资产,尤其是寿险和股票资产。负债的家庭更多地持有寿险,更少地持有储蓄。中国南、北方家庭的资产持有形式存在较为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卫星 易尽然 郑建明
本文研究了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变化的规律,并从生命周期效应、财富效应以及住房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的生命周期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但是对不同资产不一致。从风险性角度讲,居民家庭的投资结构是一个"钟型"结构,但是就极度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期货来说,年轻人更乐于冒险。住房投资显著地挤出了投资者在流动性资产上的投资;财富对于投资者投资结构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除期货外,基本上财富增加,各类风险资产的参与率也会有增加,但对现金和存款等低风险资产有一个倒U型的结构。另外,家庭投资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当前的财富,家庭极少对未来的预期收入进行套期保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家庭生命周期研究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正日益受到各国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的重视,成为家庭人口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生命周期方法最适合于研究正规的核心家庭。在其测度过程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所能得到的数据,既可选择同批人,也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晓华 张克克
流动人口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家庭劳动力异质因素引入经典刘易斯模型,沿着家庭生命周期对中国人口流动现象的阶段性与梯次性特点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村人口劳动力已实现了比较全面的城市化,刘易斯拐点首次出现。经济转型、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演变,催生了就业门槛低、雇佣形式自由灵活的新职业新岗位,引发了新批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乡劳动力转移步入家庭化流动新阶段,昭示着新城乡关系的出现,新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家庭化流动的家庭流动诉求以及制度需求,认为制度约束下的家庭化人口流动凸显了社会生产损失、公共服务不均衡、"末代农民"现象等新的社会问题。最后,本文提出城乡、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旭青 杜丽永 何伟
本文基于一个完整的中国农村家庭生命周期框架,探讨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人情往来的影响,据此构建相关假说,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3050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家庭生命周期从满巢Ⅰ→满巢Ⅱ→空巢,人情支出呈先不变后减少趋势,人情收入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关系,人情净支出呈不断减少趋势;伴随家庭生命周期从主干Ⅰ→主干Ⅱ,人情支出并未减少,人情收入也未增加,反映了人情往来已偏离经济互助的初衷;离异、丧偶和单身汉农户比正常农户的人情往来明显减少。研究结果还表明,农户从事工商业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人情支出 人情收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祖巧 刘渝琳
中国经济进阶高质量发展并迈向共同富裕背景下,第三次分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年龄-时期-组群(APC)分解法识别家庭捐赠意愿的生命周期轨迹,发现家庭捐赠意愿呈右偏倒U型生命周期特征,同收入水平的年龄效应错峰而行,揭示了青年家庭较中年家庭有更高的捐赠意愿。对此,通过因果中介分析法(CMA)研究发现,信任水平和社会网络约束是家庭慈善参与的双重动力。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信息效应、邻里压力的同群效应和健康风险的木桶效应是家庭慈善捐赠意愿表现出的生命周期之谜的解释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烁文 黄雅 钟涨宝
本文利用湖北和山东两省的1122个农户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家庭生命周期对土地转入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转入土地概率与土地转入率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呈现出"M"型波动的态势,以空巢期为参照组,抚养Ⅰ期、负担Ⅰ期与赡养期的土地转入率较高,而空巢期最低;t检验的结果显示各家庭类别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土地转入率出现两个峰值:存在儿童照料阶段的抚养Ⅰ期与负担Ⅰ期,即以责任伦理中的"慈"为主线而考虑家庭是否需要照料儿童,对农村家庭生命周期进一步划分具有一定合理性。因此,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采取差别化对待,在政策上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精准施策,鼓励农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烁文 黄雅 钟涨宝
本文利用湖北和山东两省的1122个农户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家庭生命周期对土地转入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转入土地概率与土地转入率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呈现出“M”型波动的态势,以空巢期为参照组,抚养I期、负担I期与赡养期的土地转入率较高,而空巢期最低;t检验的结果显示各家庭类别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土地转入率出现两个峰值:存在儿童照料阶段的抚养I期与负担I期,即以责任伦理中的“慈”为主线而考虑家庭是否需要照料儿童,对农村家庭生命周期进一步划分具有一定合理性。因此,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采取差别化对待,在政策上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精准施策,鼓励农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安琪,叶文振
本文运用上海、哈尔滨、广东和甘肃地区已婚男女调查资料,通过对其他影响因素的控制来揭示家庭生命周期对夫妻冲突的实际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婚姻生活不同时期夫妻冲突的发生率呈倒U字型曲线变化,但城市夫妇的争吵频率高于农村,夫妇纷争最少时期城市在老年阶段而农村则在新婚期,矛盾冲突高发期城市在婚后3~7年,农村则在8~13年。双方的同质性在回归模型中显示最大的解释力。家庭角色的合格、经济支配自由度及其相互信任对减少夫妻冲突具有积极影响,而生活压力大、发生争执时双方各不相让则更易使冲突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