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5)
2023(14450)
2022(11901)
2021(10951)
2020(8886)
2019(19985)
2018(19098)
2017(35853)
2016(18856)
2015(20921)
2014(20300)
2013(20153)
2012(19000)
2011(17417)
2010(17590)
2009(16311)
2008(15361)
2007(13419)
2006(12143)
2005(11302)
作者
(55423)
(46008)
(46003)
(43295)
(29402)
(22262)
(20548)
(17874)
(17867)
(16177)
(15959)
(15386)
(14750)
(14617)
(14518)
(14310)
(13673)
(13358)
(13317)
(13158)
(11511)
(11445)
(11058)
(10555)
(10518)
(10318)
(10085)
(10043)
(9239)
(9179)
学科
(84391)
经济(84301)
(51511)
管理(48701)
(38598)
企业(38598)
中国(34007)
方法(29999)
(27561)
金融(27561)
数学(26863)
数学方法(26721)
(25787)
银行(25747)
(25070)
(24821)
地方(23273)
(20023)
(19400)
贸易(19381)
业经(19078)
(18910)
(18269)
农业(17301)
(14830)
环境(13619)
(13593)
技术(12619)
(12031)
地方经济(11891)
机构
大学(267130)
学院(267002)
(122642)
经济(120561)
研究(103369)
管理(97274)
中国(84809)
理学(83066)
理学院(82068)
管理学(80932)
管理学院(80457)
科学(60330)
(57870)
(54513)
(52714)
(50664)
研究所(48069)
中心(47523)
财经(43107)
农业(39726)
业大(39724)
经济学(39608)
(39532)
(38868)
北京(37554)
(36562)
经济学院(35814)
(34886)
师范(34443)
财经大学(32303)
基金
项目(178566)
科学(141160)
基金(131700)
研究(128681)
(117817)
国家(116489)
科学基金(97861)
社会(85977)
社会科(81812)
社会科学(81794)
基金项目(68833)
(67574)
自然(61057)
自然科(59663)
自然科学(59643)
自然科学基金(58628)
(57994)
教育(56819)
资助(53198)
编号(48789)
(44549)
重点(41077)
(40041)
成果(39353)
(38199)
国家社会(37336)
创新(35865)
发展(35768)
(35228)
课题(34892)
期刊
(135667)
经济(135667)
研究(85882)
中国(59150)
(47564)
学报(44947)
科学(41739)
(41172)
金融(41172)
(39365)
管理(36625)
大学(33852)
学学(32158)
农业(32046)
教育(25608)
经济研究(23837)
财经(21848)
业经(21826)
技术(19846)
(18961)
问题(17957)
(17908)
(16702)
国际(16136)
世界(15839)
技术经济(12709)
科技(12625)
(12345)
商业(12145)
资源(11511)
共检索到421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尹志超  彭嫦燕  里昂安吉拉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合成了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家庭视角展示了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总指数平均为0.575,家庭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从需求层面看,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发展成效可观,传统银行账户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都还有较大推广空间,家庭正规信贷市场参与度明显较低,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任重道远。从供给层面看,社区层面的金融基础设施覆盖大致处于中等水平,依然需要重视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农户、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年老家庭尤其是夹心层家庭,享受到的普惠金融水平明显较低。基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领先于大部分金砖国家,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方面,地区和家庭层面的证据均显示出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正向关系。家庭层面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对家庭人均收入的异质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并且更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行健  周利  
本文就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且这一促进效应在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低收入阶层家庭更为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除覆盖广度外,使用深度以及使用深度指标中支付、保险与货币基金这三个子指标均显著促进居民消费;(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便利居民支付两种机制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3)使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将数据集替换为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结论比较稳健和可靠;(4)人力资本差异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当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认知能力越强时,数字普惠金融对样本期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5)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衣着、居住、日用品、交通通信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6)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仅仅促进了中低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而对高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却存在不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增加了家庭的债务收入比,因此在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需提防居民家庭债务的过度和过快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冰彬  王林萍  
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衡量农户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无数冲击后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在运用高阶条件矩测算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反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其中,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是作用机制之一。最后,从继续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段军山  邵骄阳  
2016年,我国政府提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倡导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金融体系的普惠水平。文章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切入点,研究了其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使用2017年CHFS调查数据、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实证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高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概率,提高配置风险资产和股票资产的比例,此结果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一致。这一影响在城镇地区的家庭和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家庭中更显著。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是数字金融降低了家庭参与成本、增加了金融可得性和扩宽了信息渠道。文章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家庭金融行为提供了实证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冰彬  王林萍  
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衡量农户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无数冲击后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在运用高阶条件矩测算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反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其中,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是作用机制之一。最后,从继续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强   陈山漫   童湛雅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有着显著的影响。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家庭风险资产投资,并通过信贷服务传导机制拓展家庭投资理财边界;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影响效应更显著。要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应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加快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多维度提升居民的数字金融素养,共享数字红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栋浩  王栋  杜在超  
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居民消费率仍然较低,金融发展似乎并未发挥显著提升居民消费的作用,本文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金融普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数据,本文研究了金融普惠对我国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通过区分收入阶层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金融普惠可以显著促进我国家庭消费,家庭之间的消费差异有10.58%可由社区之间的金融普惠差异来解释。进一步地,金融普惠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大于金融竞争和金融发展,且不同于金融竞争和金融发展,金融普惠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中等收入家庭、对高收入家庭的影响最小。最后,渠道分析表明,金融普惠通过降低收入不确定性促进了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消费,而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促进了中等收入家庭消费。本文为充分发挥金融提升居民消费的作用提供了可行的政策工具。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雨晴  何广文  
通过建立及推导跨期投资决策模型证明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进一步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了农户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概率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而且当农户金融素养或智能化素养更高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其金融市场参与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更为强烈。研究结论有助于解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缓解农村金融排斥和农村金融市场"有限参与"的重要现实作用,从宏观上说明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的必要性,从微观上启示提高农户家庭金融素养和智能化素养有助于优化其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决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明月  周博文  臧旭恒  
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业态和模式,已成为扩大内需的新力量。本文应用Probit模型及处理效应等方法,在普惠金融发展视角下研究了家庭的网络消费行为。结果显示,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正向地提升了网络消费家庭的比例和频率,且经过渐进的增长,网络消费家庭的总消费水平更高、消费结构较优,在城镇家庭里更明显。而通过便利支付、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家庭收入三种机制,普惠金融发展还提升了这些家庭的网络消费支出额。异质性分析也得出了一系列丰富的结论。加深家庭金融参与程度,加快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帮助老年群体、低收入群体迈过数字鸿沟,能更大程度上普及网络消费,进一步扩大内需。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家兴   米运生   薛钊杰   龚雷豫  
基于2017—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及2021—2022年“普惠金融与三农研究”调查数据,从银行金融、保险服务、资本市场、数字金融等四个维度编制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并基于全国、区域、省份、城乡等宏观视角和农户、城镇居民、普惠金融重点群体等微观视角,对指数展开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与讨论。研究发现,从宏观视角看,家庭普惠金融覆盖率持续提升,各分维度家庭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家庭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增速逐渐放缓,地区、省份、城乡间差距逐渐弥合,部分经济落后省份实现发展赶超。从微观视角看,农户、农业转移家庭等重点群体的普惠金融覆盖率与发展水平虽持续提升,但始终低于城镇居民与整体水平,且农户与城镇居民间的发展水平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因此,建议从加大普惠金融创新力度、推进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注重缓解重点群体的金融排斥等方面,稳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李宝珍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县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居民间的消费不平等程度。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居民消费水平边际影响的差异两种方式来降低消费不平等程度。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减少消费不平等的效应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债务收入比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庭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东部沿海地区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随着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增加,数字普惠金融缩小消费不平等的作用逐渐减少;相对于未接受过教育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晶  
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已成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方向,作为金融服务的供给者,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检验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小金融机构对家庭正规金融服务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促进了家庭对存款、贷款基本金融服务的使用,而对理财等较为复杂金融服务的使用无影响,同时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家庭参与民间借贷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确实有效地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促进了家庭基本金融服务的使用,在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王慧翔  
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7),通过构建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建立Probit及T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普惠金融水平的改善能显著增加农村家庭创业的概率,并有效提升创业绩效;并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在区域、群体、企业这三个维度上存在差异,普惠金融对于中部地区、低收入群体、生存型创业及个体户、工商户等弱势群体的边际效应更为显著,这进一步体现了“普惠性”特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荣贞  何婷婷  王森  
降低金融脆弱性对宏观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构建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运用工具变量法(IV Ordered Probit)进行内生性处理。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显著降低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可以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根据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农户金融素养发挥了显著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继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傅秋子  黄益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加入工具变量的面板数据回归,研究了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别农村正规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减少了农村生产性正规信贷需求概率,其中拥有智能手机的群体受影响更明显,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村消费性正规信贷需求概率,其中教育水平较高、有网购习惯的群体需求被激发较多,反映出数字金融提升效率、促进消费的多维度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需求正受到数字金融发展的深刻影响,可为未来农村金融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