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4)
- 2023(15552)
- 2022(13078)
- 2021(12384)
- 2020(10278)
- 2019(23356)
- 2018(22681)
- 2017(42888)
- 2016(22590)
- 2015(25018)
- 2014(24154)
- 2013(23452)
- 2012(20971)
- 2011(18639)
- 2010(18084)
- 2009(16428)
- 2008(15610)
- 2007(12946)
- 2006(10823)
- 2005(9340)
- 学科
- 济(89582)
- 经济(89480)
- 管理(61076)
- 业(59620)
- 企(47479)
- 企业(47479)
- 方法(43894)
- 数学(39674)
- 数学方法(39141)
- 中国(26735)
- 财(25273)
- 农(24636)
- 贸(18747)
- 业经(18736)
- 贸易(18735)
- 易(18345)
- 学(16755)
- 农业(16547)
- 制(15955)
- 务(14521)
- 财务(14475)
- 财务管理(14443)
- 银(13987)
- 银行(13974)
- 地方(13894)
- 企业财务(13736)
- 融(13538)
- 金融(13536)
- 行(13398)
- 技术(13249)
- 机构
- 大学(304874)
- 学院(303340)
- 济(132148)
- 经济(129985)
- 管理(118940)
- 理学(104266)
- 研究(103432)
- 理学院(103166)
- 管理学(101197)
- 管理学院(100629)
- 中国(78568)
- 京(62538)
- 科学(61232)
- 财(59191)
- 所(49842)
- 财经(48520)
- 中心(47868)
- 农(46488)
- 研究所(45868)
- 经(44720)
- 业大(43019)
- 经济学(42586)
- 江(40723)
- 北京(38807)
- 范(38537)
- 经济学院(38506)
- 师范(38138)
- 院(37939)
- 财经大学(36746)
- 农业(36555)
- 基金
- 项目(217070)
- 科学(173639)
- 基金(162831)
- 研究(157665)
- 家(143574)
- 国家(142162)
- 科学基金(122699)
- 社会(104040)
- 社会科(98898)
- 社会科学(98877)
- 基金项目(84686)
- 省(80994)
- 自然(78796)
- 自然科(77083)
- 自然科学(77062)
- 自然科学基金(75699)
- 教育(72595)
- 划(69488)
- 资助(66867)
- 编号(61557)
- 部(49305)
- 重点(49061)
- 成果(48812)
- 发(46028)
- 创(45691)
- 国家社会(45420)
- 教育部(42933)
- 创新(42849)
- 科研(42645)
- 课题(41461)
共检索到431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穷志 罗秦
针对当前关于收入不平等程度估计的争议,本文设计了隐性收入估计方法和收入分布函数优劣判别方法。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城乡家庭隐性收入规模一般在20%左右,城镇高收入户隐性收入最高,隐性收入规模达到了70%以上。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差距大于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差距,两者均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目前全国居民家庭基尼系数超过了0.5。要正确认识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关注高收入者的收入膨胀,利用有效方法揭示高收入者的灰色收入规模,坚决打击非法所得,抑制城乡收入差距过快扩大的趋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程小纯 龙莹
本文以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中连续抽取的家庭为样本,从收入流动的视角,用公理化方法和福利评价法,对我国1988—2008年间家庭收入流动性水平与结构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估计出收入流动对中长期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家庭的相对收入流动性和绝对收入流动性的变化及其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同。绝对收入流动性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收入流动性呈周期变动。绝对收入增长具有"马太效应",相对收入等级流动具有"粘性"。绝对收入流动降低了中长期的绝对收入不平等,但相对收入流动加剧了相对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姚健 臧旭恒
本文采用CFPS 2010—2018年数据,考察了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第一,收入不平等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趋势,而消费不平等在平稳中有上升趋势。第二,消费对持久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均存在部分保险。第三,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之间演变趋势的不同步可以通过这一时期收入冲击的持续程度和消费保险程度来解释。进一步分析表明,转移支付、耐用品交易和家庭资产在应对收入冲击时起着重要的保险作用。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消费不平等 部分保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建东 罗涛 赵艾凤
收入分布函数的研究对于收入不平等的探讨意义重大,但是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尚待进一步的拓展。笔者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把常用的分布函数分成两参数分布和多参数分布函数两类,介绍了各类函数拟合居民实际收入分布的效果及其与基尼系数的关系;同时,本文剖析了各类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基于分布函数的角度,笔者研究了收入流动性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联系,分析了平均数和中位数比值与基尼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该比值来估计分布函数的参数。利用这些研究结果,文章探讨了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和贫困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丽群 李静 踪家峰
现代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正向选择婚配方式提供了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中国的婚配观念由旧时的门第家庭等先赋性特征转向现代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本等自致性特征.教育成为正向选择婚配方式的主要标准。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正向匹配在以教育回报率为导向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马太效应。加剧了家庭间的收入不平等。本文利用CHIP数据库,按照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衡量婚姻的匹配模式,研究表明,在1988—2008年的二十年间,中国婚姻市场上的教育同质性婚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通过构建正向选择匹配和随机匹配的基尼系数核算方法发现.正向选择婚配模...
关键词:
正向选择匹配 教育同质性婚配 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 马巧丽
本文从收入位次和收入份额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流动性,重点探讨收入流动性能否缓解长期收入不平等。本文提出了流动性影响长期收入不平等的测度方法,给出了家庭等值收入的估算方法,然后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S)的四轮城镇住户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1993—1995年、1997—1999年、2000—2002年和2011—2013年四个阶段,收入位次流动性逐渐下降;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份额有所降低,收入流动没有起到缓解长期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等值收入 缓和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多种回归方法,多维度检验了子代教育对中国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子代教育刺激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扩大,子代教育主要通过收入增长效应和减贫效应机制来促进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且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和子代社会信任能够缓解子代教育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而子代社会网络却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双重背景下,需要进一步通过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本存量来防止群体固化,进而有效缓解农村家庭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问泽霞 张晓辛 牛利民
利用CHNS(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6年的微观数据,通过对"基尼"系数的地区和收入来源分解分析和比较了我国九省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结果表明省际间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大于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与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相关性不强。家庭工资收入对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具有较大的贡献,且其具有不平等促增的作用,家庭务农收入对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具有不平等促减的作用,家庭补助收入加大了省内和省际间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 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金宝 廖理
本文提出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估计家庭收入分布和测算基尼系数的方法。利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4个城市的家庭消费金融调查数据,估计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家庭的收入分布。研究表明,复合概率分布更适合描述我国城市家庭的收入分布,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群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居民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在0.36267~0.38216之间,略高于现有文献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估计,表明基于数值型数据或分组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关键词:
区间型数据 收入分布 基尼系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占利 邹薇
本文利用泰尔零阶指数测算了个体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运用非参数法、参数法进行估计,其中在参数估计中区分了环境对个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考虑了不同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3年中国的机会不平等越来越严重,考虑环境对努力的间接效应后,2007、2013年中国机会不平等相对占比分别为13. 59%和20. 74%;就机会不平等在城乡、性别、不同出生群组间的差异来看,农村相对于城市、女性相对于男性、70后相对于50后和60后,机会不平等更为严重。对收入不平等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嵌套Shapley分解表明:对环境直接效应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分别为户籍、性别和父母教育,同时环境的间接效应随时间加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广肃 樊纲 马光荣
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会提高人们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从而促使家庭通过增加可见性支出来彰显自己的地位。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证实,收入差距的扩大,促使家庭购置面积更大、花费更高的房屋,同时会显著增加家户的礼金支出。对机制的探究发现,收入差距确实降低了人们自评社会地位,提高了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而且随着收入差距扩大,相对低收入家庭的可见性支出提高幅度更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广肃 夏宇锋
本文基于收入不平等的视角,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2010—2016),首次从个体层面考察了收入差距对教育期望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提高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在使用不同收入差距衡量指标、替换教育期望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后,得到的结论均一致。机制分析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通过增加父母的物质渴求来提高其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此外,分样本的回归表明,收入差距影响教育期望的正向效果主要来源于独生子女、城市、党员、高收入等相对优势家庭和教育回报较高、教育机会分布不均的地区。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物质渴求 教育期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甘犁 赵乃宝 孙永智
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三个相互独立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数据库为基础,从收入分布和流动性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中国家庭高储蓄率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1)高收入家庭的储蓄率远高于低收入家庭;(2)尽管都有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低收入家庭受流动性约束的概率远大于高收入家庭,并且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会显著提高家庭储蓄率;(3)收入差距扩大和流动性约束增强时,家庭总储蓄率会随之升高;(4)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远大于高收入家庭。这些实证结果不仅与异质性家庭跨期储蓄模型的推论相一致,也为政府促进消费的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缩少收入差距不仅是降低我国家庭储蓄率的可行政策,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政策。
关键词:
家庭储蓄率 收入不平等 流动性约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宇辉 倪志良
利用CHIP2013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家庭收入结构,测算了家庭收入基尼系数和收入来源在家庭收入中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中国家庭收入结构存在异质性,工资性收入是最重要收入来源;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城市家庭小于农村家庭,收入结构不平等高于总收入不平等;家庭身份差异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在相同条件下,城市家庭的收入比农村家庭高137%。均等化工资性收入,解除户籍歧视及户籍福利能够缩小家庭收入不平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川川
经济理论表明收入不平等影响城市房价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可及性。本文基于城市住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城市收入不平等对低收入家庭住房可及性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城市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上升会显著加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成本负担,显著降低其人均住房面积和居住质量。在控制自身收入的影响后,收入不平等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可及性仍然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住房产品的差异化能够对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起到缓冲作用。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城市低收入家庭 住房可及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