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2)
- 2023(10969)
- 2022(9217)
- 2021(8715)
- 2020(7293)
- 2019(16584)
- 2018(16255)
- 2017(30245)
- 2016(16475)
- 2015(19067)
- 2014(18786)
- 2013(18570)
- 2012(17683)
- 2011(16204)
- 2010(16283)
- 2009(15577)
- 2008(15896)
- 2007(14297)
- 2006(12944)
- 2005(12110)
- 学科
- 济(68130)
- 经济(68010)
- 管理(51384)
- 业(46393)
- 企(38761)
- 企业(38761)
- 方法(27758)
- 数学(23956)
- 数学方法(23651)
- 中国(22580)
- 财(20130)
- 制(19516)
- 农(18237)
- 学(15164)
- 贸(14923)
- 贸易(14911)
- 易(14659)
- 业经(14609)
- 体(13370)
- 银(13369)
- 银行(13332)
- 行(12828)
- 融(12620)
- 金融(12618)
- 务(11316)
- 财务(11287)
- 农业(11278)
- 财务管理(11253)
- 体制(11021)
- 企业财务(10694)
- 机构
- 大学(251235)
- 学院(244173)
- 济(107680)
- 经济(105687)
- 研究(94599)
- 管理(87665)
- 理学(74178)
- 中国(73833)
- 理学院(73285)
- 管理学(72011)
- 管理学院(71574)
- 京(55512)
- 科学(55475)
- 财(53026)
- 所(49085)
- 研究所(44206)
- 农(43472)
- 中心(41675)
- 财经(40940)
- 经(37378)
- 江(37267)
- 北京(36041)
- 业大(35287)
- 经济学(35038)
- 农业(34342)
- 院(33761)
- 经济学院(31269)
- 范(31157)
- 师范(30733)
- 财经大学(30562)
- 基金
- 项目(157995)
- 科学(124908)
- 基金(118416)
- 研究(112781)
- 家(106522)
- 国家(105344)
- 科学基金(88100)
- 社会(74354)
- 社会科(70462)
- 社会科学(70444)
- 基金项目(60444)
- 省(56811)
- 自然(56295)
- 自然科(54996)
- 自然科学(54974)
- 自然科学基金(54049)
- 教育(51743)
- 划(50217)
- 资助(50114)
- 编号(42189)
- 部(37400)
- 成果(37189)
- 重点(36834)
- 发(33331)
- 制(33302)
- 国家社会(32693)
- 创(32339)
- 教育部(32072)
- 中国(31623)
- 课题(30674)
- 期刊
- 济(122604)
- 经济(122604)
- 研究(80322)
- 中国(56641)
- 学报(43814)
- 财(42303)
- 农(40724)
- 科学(40292)
- 管理(36712)
- 大学(33647)
- 学学(31646)
- 农业(27318)
- 教育(26374)
- 融(25582)
- 金融(25582)
- 财经(22247)
- 经济研究(20059)
- 经(19309)
- 技术(19253)
- 问题(16191)
- 贸(15928)
- 业经(15738)
- 业(15544)
- 世界(14900)
- 国际(14673)
- 版(12819)
- 技术经济(11576)
- 业大(10901)
- 科技(10746)
- 现代(10491)
共检索到391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段纪宪
家庭形成本质上是一个生理作用的过程,在有意识的生育控制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传统认为家庭应在婚姻的前提下建立才是合适的,而婚姻可以因离婚和丧偶而解体。1982年中国大约31%的育龄妇女因未进入婚姻而被排除在生育过程之外。再加上丧偶和离婚,只有67%的妇女是已婚的。失婚率通常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总的看来,中国妇女的失婚率还是低的,已婚妇女中只有2%的人离婚或丧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蓝汉林
美国政府对高校课程设置实行内外部控制,其控制机制的核心特征为:第一,对高校课程设置的控制内在地承载着丰富的政治功能,是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手段;第二,通过精致而规范的科学流程来实现,融合了"显性控制"和"隐性控制"两种模式;第三,以法律为保障,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为美国政府的控制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对我国高校课程设置管理的启示有:一是对高校课程设置的控制应根植于中华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坚持依法治校,进一步提升高校课程设置的规范化水平,确保控制过程有法可依;三是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高校课程设置过程中的作用,切实提升高校课程设置科学化、合理化水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课程设置 国家控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开荣
近年来,山区农村出现大龄男子结婚难、早婚早育管理难、重新组合家庭生育控制难问题在婚姻家庭和生育上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根据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谈点管窥之见: 1 长阳山区农村婚姻家庭生育现状及原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贾威,彭希哲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并非是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虽然总体上无显著异常,但在不同的家庭原有子女性别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无男孩结构的出生性别比明显高于有男孩的出生性别比,且超出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出生性别比范围。另外,在无男孩结构中出生性别比随孩次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的出生性别比的异常是和我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这种文化因素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在这一影响消除以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上升将是生育率下降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阶段。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孙嘉珣
研究国际经贸规则形成时的国家互动过程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现有文献缺乏可以直接适用于国际经贸规则形成的理论和模型。通过梳理有关国际经贸规则形成的研究文献和谈判资料发现,规则形成时的国家互动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规则形成阶段、规则协商阶段和规则扩散阶段。在规则形成阶段,国家基于国家利益和成本收益权衡,设计或采纳规则构想,并着手召集谈判;在规则协商阶段,规则设计国和其他利益相关大国进行意见和利益的交换,通过议价和相互妥协达成一致的规则草案;在规则扩散阶段,未参与上一阶段的国家很难改变已经形成的规则草案,只能通过利益权衡决定是否接受规则。在这三个阶段,国家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在精神层面求得共识和在物质层面施加压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伟
随着中国逐渐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比较优势对女性劳动者的生产消费行为影响加大。构建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影响家庭生育子女数量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地理数据构造工具变量,研究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生育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了家庭的生育行为,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越密集使用女性劳动力,家庭生育子女数量越多;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通过工资收入和工作强度机制综合提高家庭的生育行为;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女性劳动参与对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和户主生育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大,而且相较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言,对在民营企业就业员工的正向影响更大。在优化行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中,通过缩减劳动时间、增加劳动收入,进而促进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以构建和谐幸福的育儿家庭环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芬 方迎风 彭浩宸
在中国近些年房价不断上涨而生育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着重考察房价对家庭生育决策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构建模型,从理论角度阐述房价与家庭生育决策的关系。然后,在实证角度上,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借助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家庭所在区县的城镇房价会对其当期的生育决策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该影响在不同人群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政府实施两孩政策后,该负面影响也较生育政策调整前更为强烈。在影响机制方面,高房价对生育决策的影响存在消费挤出效应。高房价对生育的影响还存在着降低妇女自我认同、变相增加养育子女成本等其他机制。此外,高房价还对婚姻有抑制作用,会进一步加剧房价对生育水平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住房价格 生育决策 挤出效应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於友达
医疗成本控制就是指在医疗经营活动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医疗经营耗费和支出,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节约费用,降低医疗成本,杜绝浪费,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一、医疗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原则 (一) 节约的原则。医疗经营过程实际上也是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形成医疗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菊华 何炤华
家庭变迁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经现象。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要素共同作用于家庭结构、关系、功能和价值取向。家庭规模变小、代数变少,主要家庭模式趋于稳定,但家庭形式更为多样,家庭关系既亲密又疏离,部分家庭功能社会化,婚姻家庭观念发生改变。尽管如此,基于深厚传统的中国家庭仍有很强的抗逆力,加上结构性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家庭形式对亲代和子代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生、养、教化功能仍多由家庭承担。不过,子女数量的持续偏少,子代社会和地域流动的久盛不衰,婚姻观念的不断变迁,都会进一步改变家庭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并给政府和家庭带来严峻挑战。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家庭功能 家庭观念 变迁与延续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剑
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政府意识到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脆弱性,逐步将政策重心从促进出口贸易转向刺激国内消费。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韩国的家庭债务持续攀升,成为威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主要风险,对韩国经济社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本文对韩国家庭债务的特征、起因、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韩国 经济转型 国内消费 家庭债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在中国城乡中低收入家庭较多、养老体系不完善、养老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主要依赖家庭养老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对生育行为的外部性进行界定、分析和推导得出以下结论:养老方式依赖家庭内部转移支付和政府承担抚养子女成本,二者导致的成本外部化会促使家庭决策下生育子女数量的增加,进而造成生育的"公地悲剧"。笔者使用2012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为中国的生育政策改革提供新的观察视角,推动依赖子女转移支付的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改变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以期有利于抵消政府承担生育成本导致的负外部性影响,防止生育政策放松后可能出现的农村生育率反弹和人口结构恶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在中国城乡中低收入家庭较多、养老体系不完善、养老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主要依赖家庭养老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对生育行为的外部性进行界定、分析和推导得出以下结论:养老方式依赖家庭内部转移支付和政府承担抚养子女成本,二者导致的成本外部化会促使家庭决策下生育子女数量的增加,进而造成生育的"公地悲剧"。笔者使用2012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为中国的生育政策改革提供新的观察视角,推动依赖子女转移支付的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军辉
劳动力的时间配置结构关系到个人及其家庭的福利,家务时间的配置又受到工作性质与特征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因性别差异和城乡背景在效应结构上存在差别。文章利用CHNS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事的工作中平均学历越高,会减轻女性的家务负担,但增加了男性的家务时间配置,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更趋平等;从事的工作中平均收入越高,男性会减少家务时间,但女性却会增加家务时间;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对于城镇劳动力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约束"要强于农村劳动力;收入提高会促使农村劳动力减少家务时间,但对城镇劳动力的影响不明显。文章强调了工作特征在性别和经济社会背景两个维度下影响家务时间配置的不同机制,对于探索促进性别平等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蔡昉
本文利用济南市民工调查资料,描述迁移(流动)决策中家庭作用和性别特征。我国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特征决定了农村人口外迁大多采取家庭决策、劳动个人迁出的方式。由于同等劳动力素质的女性,外出打工收入低于男性,按照劳动力比较优势和家庭收入最大化原则,女性外出频率大大低于男性。而那些实现转移的女性人口,又具有发展动机高于生存动机的特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侠
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数字公布以后,使用其有关数据,探索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对于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所导致的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对于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新旧社会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差异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把握其特点和发展的趋势,不仅在理论上是有意义的,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也是有实际意义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