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4)
2023(9352)
2022(8065)
2021(7639)
2020(6630)
2019(15828)
2018(15406)
2017(29555)
2016(15905)
2015(18567)
2014(18634)
2013(18750)
2012(17742)
2011(16233)
2010(16360)
2009(15532)
2008(15771)
2007(14043)
2006(12122)
2005(11075)
作者
(46992)
(39642)
(39574)
(37877)
(25298)
(19070)
(18035)
(15573)
(14926)
(13986)
(13520)
(13237)
(12703)
(12650)
(12569)
(12260)
(11953)
(11612)
(11354)
(11340)
(9965)
(9712)
(9682)
(9009)
(9007)
(8956)
(8698)
(8631)
(7984)
(7922)
学科
(75932)
经济(75846)
(42940)
管理(42823)
方法(37014)
(34362)
企业(34362)
数学(32541)
数学方法(32315)
中国(21886)
(19238)
(17555)
(16564)
贸易(16558)
(16134)
(15882)
业经(13923)
(13353)
农业(12482)
地方(11799)
(11569)
银行(11543)
(11483)
(11390)
金融(11388)
(11085)
理论(10845)
环境(10137)
(9913)
财务(9897)
机构
大学(247359)
学院(241116)
(110723)
经济(108781)
管理(91359)
研究(88007)
理学(79006)
理学院(78056)
管理学(76832)
管理学院(76383)
中国(67259)
(52790)
科学(51476)
(49149)
(45040)
研究所(41169)
(39937)
财经(39853)
中心(39008)
(36470)
经济学(36351)
北京(34157)
(33925)
业大(33891)
经济学院(32845)
(32181)
师范(31927)
农业(31621)
(30710)
财经大学(29756)
基金
项目(156588)
科学(123905)
基金(116989)
研究(114068)
(102908)
国家(101745)
科学基金(85774)
社会(75067)
社会科(71133)
社会科学(71112)
基金项目(61165)
(56782)
自然(53778)
自然科(52536)
自然科学(52515)
教育(52442)
自然科学基金(51652)
(49506)
资助(48845)
编号(44464)
成果(37370)
(37307)
重点(35697)
(33734)
国家社会(32235)
教育部(32222)
(32063)
中国(31343)
课题(30560)
人文(30393)
期刊
(118492)
经济(118492)
研究(74155)
中国(45542)
学报(38198)
(37643)
科学(36077)
(35714)
管理(32138)
大学(28740)
学学(26969)
农业(24258)
教育(23148)
(20744)
金融(20744)
财经(20683)
经济研究(20248)
技术(18821)
(17924)
业经(16516)
问题(16343)
(15669)
(14419)
世界(14289)
国际(13663)
技术经济(12781)
统计(11958)
(11552)
理论(11052)
商业(10624)
共检索到358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跃生  
中国家庭代际关系并非只有抚养—赡养一种关系形式。抚养行为发生在父母和未成年子女之间,赡养行为存在于壮年子女与老年父母之间。在成年子女和壮年父母之间还有另一种关系—交换关系。但抚养-赡养关系不能用交换关系去解释,因为它不是严格意义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完整的代际关系既有抚养—赡养关系,又有交换关系,两者具有并存特征。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代际关系的层次和类型也有不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帆  王琳  
对于处在现代化后期发展阶段和快速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中国而言,家庭多代代际关系网络已成为中国家庭的常态。家庭多代代际关系网络比传统定义下的家庭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性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6个典型家庭的研究发现:家庭代际关系网络分布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叠加,空间离散并未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分隔;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出完全团结型、双轴团结型、基本团结型、部分团结型和分化型等多种模式;家庭代际支持的内容多样化、方向多元化,不同类型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不同;家庭代际关系网络的中心及代际间的联结方式存在差异;家庭代际关系的互惠性不具有即刻性,跨个人生命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的代际互惠才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跃生  
家庭代际功能关系是由义务和责任履行、权利享有、需求交换和情感沟通所组成的体系。社会转型之下,亲代对子代的教育义务增大,子代赡养亲代义务减轻;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对子女尚有照料依赖。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长大,女儿在代际功能关系中的作用提高,甚至具有不可替代性;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直系成员存世代数增加,4代存世家庭大幅度上升,可能加大子代的照料负担。整体看子代"回馈"亲代的功能下降,直接影响育龄夫妇的生育行为。子代代际功能关系履行降低有社会福利制度的替代、客观条件制约的作用,也有主观意识弱化的因素,还有约束性制度环境欠缺的问题。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推动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新的代际功能关系的建立。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俊霞  
理解转型期中国乡村家庭之变,首先要研究传统乡村代际关系形态,以形成对照。将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理想化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可抽离出理解和分析代际关系的两个维度:代际关系的交换维度和价值基础维度。依据上述两个维度建立的传统家庭代际关系模型,可以用来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集体化实践对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更可以用来分析当前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从而深入认识转型期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侠  
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数字公布以后,使用其有关数据,探索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对于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所导致的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对于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新旧社会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差异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把握其特点和发展的趋势,不仅在理论上是有意义的,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也是有实际意义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宁满秀  王小莲  
本文使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样条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农村亲子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因素及动机,考察成年子女经济转移与老年父母收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利他动机和交换动机是隐藏在农村亲子代际经济转移背后的主要动机,在贫困线以下以利他动机为主,在贫困线以上则以交换动机为主。得出以下推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对不同养老动机的家庭养老行为产生不同的挤出效应,从而,同一公共政策干预对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将产生异质性的预期效果。因此,在构建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谨慎设计相关制度安排以确保低收入老年人避免"贫困陷阱"。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邵秦,胡明霞  
一概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谓之社会的细胞。它是以婚姻、血缘与收养关系为纽带,受一定的心理因素、道德观念与社会意识、经济联系等社会关系支配而形成的人口组合。家庭结构即为家庭人口组合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称之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模式。其总体模式为家庭结构类型;与数量相联的是家庭规模大小;而中心问题是家庭中人际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武超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家庭户中。现代研究发现,在分析社会行为和经济行为时,有很大一部分与其说是由个人的特征决定的,还不如说是由个人所在的家庭的特征决定的。比如,个人的社会观点、消费或储蓄倾向等等无不受到自己家庭情况的影响。因此,我国家庭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该作为基本国情内容的一部分来研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石军  黄桂田  
本文考察了处于转型阶段的劳动力市场中上代的地位、人际资源网络对下代的影响。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割,使得信息网络只对同性群体起作用,这使我们能够识别父子和母女的代际网络效应,以及父母的权力效应。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的估计表明,劳动市场的性别分割确实存在。父亲对儿子和母亲对女儿的代际网络效应有显著而正的影响,其大小分别约为3535元和2000元,而父亲对女儿以及母亲对儿子的代际网络效应不显著。同时,父亲的行政权力对儿子和女儿劳动市场表现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分别为6645元和4665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俊武  张月  
该文基于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2007年城镇数据,在控制子代受教育程度变量后,分析了代际收入弹性的变化方向和幅度。文章采用Solon(2004)基本线性模型,运用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分解法、中介变量法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子代受教育程度如何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在引入子代受教育年限变量后,发现:(1)代际收入弹性在2007年城镇样本中总体下降了18%;(2)初中、高中和大学组各组的代际收入弹性也分别有所下降;(3)高中组代际收入流动性受子代受教育年限影响最小,大学组代际收入流动性受子代受教育年限影响最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颜建晔  张超  祝伟  
理论分析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房价上涨具有财富效应,而家庭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会降低房产的财富效应。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上述理论预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控制房产交易影响建立面板数据以清晰地刻画房产的财富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显著降低了房产的财富效应,在控制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的影响后,房产的财富效应显著存在。有房家庭由于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的存在,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被明显抑制,其消费支出上升幅度有限。与此同时,房价上涨会显著增加无房家庭的购房压力,可能产生明显的消费挤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基于山东、山西、湖北等地的实地调查表明:代际关系脱嵌化已成为目前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新动向;代际关系脱嵌化表现为代际双方在经济、情感以及精神层面的独立性,以及代际之间越来越明显的去关联性和双弱关系。代际关系脱嵌化的经济社会诱因是农民家庭财产的个体化以及农民价值观念的变迁。其最直接的社会效应是农村养老方式从家庭养老转向自主养老。尽管农民自主养老状况可能在经济供养层面有所好转,但普遍遭遇风险抵抗能力不足、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困难、老年人精神福利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亟待国家采取更多措施予以应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郅玉玲  
本文根据“1997年浙江省城镇老年人基本需要调查”的数据资料,从老年人与其子女的经济往来、家务帮助和情感交流三个层面对全省城镇家庭养老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浙江城镇中,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但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与互动,这种分而不离的家庭养老模式较为普遍。小部分老人同子女有一定的经济往来;接受子女经济帮助的老人多于给子女提供经济帮助的老人。多数老人自己做家务,尤其是女性老人承担了较多的家务;在接受下一代的帮助上,接受最多的是女儿的家务帮助;老人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帮子女做一些家务。在情感交流方面,多数老人能同子女进行沟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新华  何雅菲  
采用1997~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文章考察了家庭债务、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债务与消费以及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家庭债务是影响消费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消费是引起经济增长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同时,经济增长是引起家庭债务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政府应加快推进消费金融市场建设,合理控制全社会的家庭债务规模,使家庭债务规模的扩张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居民应该合理配置家庭资产结构,加强家庭债务风险管理意识,最终实现效用最大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新华  何雅菲  
笔者运用1997年~2008年中国家庭债务和家庭资产积累的时间序列数据,定量分析了家庭负债和家庭资产积累的关系。研究发现,家庭债务和家庭资产积累存在同向的长期均衡关系,家庭债务的变动会影响家庭资产的积累。笔者提出促进家庭资产合理配置和防范中国家庭债务快速增长带来的消极后果的相关建议,旨在为决策部门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