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9)
2023(14153)
2022(12180)
2021(11415)
2020(9548)
2019(22167)
2018(22001)
2017(41916)
2016(22519)
2015(25609)
2014(25469)
2013(25482)
2012(23679)
2011(21509)
2010(21811)
2009(20325)
2008(19373)
2007(16615)
2006(14819)
2005(13459)
作者
(65646)
(54559)
(53985)
(51663)
(34948)
(25889)
(24497)
(21484)
(20680)
(19407)
(18634)
(18428)
(17326)
(17180)
(16800)
(16770)
(16101)
(15681)
(15486)
(15349)
(13611)
(13437)
(13045)
(12288)
(12185)
(12107)
(11889)
(11595)
(10897)
(10616)
学科
(111558)
经济(111449)
管理(63508)
(57547)
(47696)
企业(47696)
方法(46421)
数学(40124)
数学方法(39777)
中国(28575)
地方(23652)
(23604)
(22848)
(22448)
业经(21355)
(18951)
贸易(18935)
(18345)
(17213)
环境(15923)
农业(15897)
(15809)
(14912)
金融(14911)
理论(14650)
地方经济(14602)
(14299)
银行(14260)
技术(13842)
(13730)
机构
大学(332638)
学院(327623)
(144758)
经济(141972)
管理(129256)
研究(116299)
理学(112196)
理学院(110922)
管理学(109214)
管理学院(108639)
中国(87294)
(72148)
科学(69173)
(63527)
(58631)
研究所(53139)
财经(51667)
中心(50467)
(48019)
(47170)
北京(46008)
业大(45686)
(45632)
经济学(45151)
(42570)
师范(42256)
(41967)
经济学院(40473)
财经大学(38586)
农业(37401)
基金
项目(221933)
科学(175321)
基金(163883)
研究(162443)
(142644)
国家(141530)
科学基金(121341)
社会(105457)
社会科(100028)
社会科学(99997)
基金项目(86747)
(82690)
自然(77630)
自然科(75776)
自然科学(75760)
自然科学基金(74422)
教育(73275)
(70184)
资助(68244)
编号(64221)
成果(52411)
(50345)
重点(49403)
(47292)
(45297)
课题(44211)
国家社会(44156)
教育部(43648)
创新(42361)
人文(42227)
期刊
(160237)
经济(160237)
研究(103819)
中国(63097)
学报(49628)
管理(47998)
科学(47449)
(47003)
(42957)
大学(37905)
学学(35751)
教育(31278)
农业(30328)
经济研究(27537)
(26959)
金融(26959)
技术(26872)
财经(26089)
业经(22462)
(22425)
问题(20692)
技术经济(17443)
(17129)
世界(16634)
(15891)
图书(15571)
理论(15566)
国际(15100)
科技(14764)
现代(14600)
共检索到488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洪灵  夏璐  夏晓良  
国家层面的审计发展与其宏观经济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动态关系?如果存在,具体的影响路径与方式又是何种形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展开了此次研究。整个研究通过对象研究、指标确立、数据收集与整理、动态关系的前期研究、动态关系研究等一系列过程,确定了审计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具体关系。通过对该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宏观经济深入、可持续、有效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宇文  
中国铁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见显著,但是目前依然存在铁路运输需求与铁路供应之间不匹配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就中国宏观经济与中国铁路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定量模型研究,来确定上述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为提升中国宏观经济深入发展,从铁路大发展的视角给出解决方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解洪涛  周少甫  
文章采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1998年1月-2007年12月的上证A股指数月度收益与6个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股指收益与工业增加值正相关,与CPI以及长期利率负相关。但与货币供应量、出口额、投资等变量相关性不明显。根据估计得到的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预测,进一步显示了CPI对股市的影响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晏艳阳,李治,许均平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hort-term,long-term,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betw ee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 Indexes of China and macro economic facto rs by using econometric methodology of time series of co-integrate relationship test,VEC model and granger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test. The result of ex perimental analysis indicates co-integr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ctuating of Indexes and indicators of M1,securities issued and short-term lending interest rate. And granger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test indicates strong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ctuating of the Indexes and indicators of retail sale prices and exports. All these demonstrate that Chinese stock markets refle ct the situation of macro economy to some extent.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晓群  王彦飞  
本文突破了传统上用几个关键期限利率的组合作为利率期限结构的代理变量,而是选用动态Nelson-Siegel模型估计出的潜在因子。且经验证明,本文选择的潜在因子较传统方法能更好地体现中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特征。同时,本文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在边际上影响着利率期限结构,其主要是实体经济(CPI和工业增加值)对斜率和曲度的影响,而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平位移动没有明显影响。原因是中国存在着利率管制,而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作为中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交易主体,其资金面较为宽松和稳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国债交易。因此各期限国债利率无法对宏观经济变量作出及时响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傅樵  
居民收入与宏观经济的哪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存在,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何,其影响方式、影响路径、影响维度怎样?文章采用VAR和VEC分析框架,对我国居民收入及其影响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史秀红  张晓涛  印小川  
包含宏观经济因素和金融因素的收益曲线模型需要对大量参数进行估计,因此对数据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时间耗费多,有时甚至无法实现。本文将收益曲线因素与宏观经济因素纳入状态—空间模型,尝试应用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法检验收益曲线和宏观经济因素间的相互引导关系。该模型不仅提炼潜在收益曲线因素,方便收益曲线的估计,简化分析收益曲线与宏观经济因素间动态互动关系上的数据处理工作,而且发现宏观经济因素与收益曲线间存在明显的动态引导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晓峰  陈师  
本文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响应问题,运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宏观金融模型,考察利率期限结构在不同政策冲击下的运动机制。研究发现,利率期限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强度大,响应时间短,冲击反应集中在短端利率;对财政政策的冲击反应虽然强度小,但响应时间长,冲击反应集中在中长端利率,且生产性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存在利率响应方向相反的现象。研究结论表明,货币政策通过调节政策利率改变了短期资金杠杆,对经济运行具有微调效果;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经济实体,影响中长期利率,政策效应更为持续。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晓峰  陈师  
本文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响应问题,运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宏观金融模型,考察利率期限结构在不同政策冲击下的运动机制。研究发现,利率期限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强度大,响应时间短,冲击反应集中在短端利率;对财政政策的冲击反应虽然强度小,但响应时间长,冲击反应集中在中长端利率,且生产性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存在利率响应方向相反的现象。研究结论表明,货币政策通过调节政策利率改变了短期资金杠杆,对经济运行具有微调效果;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经济实体,影响中长期利率,政策效应更为持续。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广西审计署科研所课题组  
关于宏观经济审计(以下简称宏观审计),审计学辞典的释义是“微观审计的对称,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审计机关对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财政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十年的实践,根据审计的职能与宪法赋予的职责,虽然没有提出宏观审计,但是审计在国家宏观控制和管理方面应当发挥作用,早就提出来了。1985年7月29日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听取国家审计署党组“关于整党汇报”时要求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爱华  刘玲  
本文将动态模型平均思想纳入时变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而从金融脆弱性、金融体系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形势等方面构建动态变化的金融压力指数(FSI)体系,并探索了金融压力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冲击反应的时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它因子模型,本文同时考虑参数时变、变量动态选择和模型维度时变的TVP-FA-VAR-DMA模型不仅能够提高FSI预测模型参数估计的效率,且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中国金融压力情况和金融特殊事件;通过马尔科夫模型识别出我国金融压力具有明显的三区制转移特征,样本区间内FSI大多时间处于金融平稳时期,并且金融失衡时期与国内外重大特殊事件较为吻合;通过时变参数模型经验分析发现了金融压力的上升对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短期负向传导效应,对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冲击均表现为由强到弱的短期负向效应,对投资水平的负向冲击效应呈递增趋势。此外还发现在重大金融事件发生的高风险时期,金融压力的上升会对宏观经济的负向冲击更为强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苗彬  张佳星  
单从经济总量变化研究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逐层分析该国宏观经济内部各个结构变量的变化,对于中国A股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联也应考虑宏观经济总量提升与宏观经济结构转变两个方面影响。研究发现如下。从宏观经济总量来看,A股市场与整体经济在长期趋势上存在一致性,但是在短期特殊时段二者存在一定的背离。从宏观经济结构角度来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表明:(1)双循环发展背景下消费越发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消费经济对股市的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投资和出口;(2)消费、投资、出口等宏观经济的变化对股票市场价格的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宏观经济预期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尤其是消费预期和信心对股市影响显著系数最大。因此,在长期趋势上亟须增强消费韧性以提升中国股票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同时短期内亟须提高消费信心和预期,以提升股票市场的投资信心,带动股市稳健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晓峰  
文章首先利用经验模型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与期限风险溢价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二者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随后在动态NS模型基础上引入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方程,构建出宏观金融模型。通过贝叶斯估计发现,经济产出的正向冲击会带来期限风险溢价的提升,从侧面印证了经验模型的结论;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会使期限风险溢价降低,且具有高的持续性特点;通货膨胀冲击也会使期限风险溢价上升,但在三者中影响程度最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善同   潘省初   王寅初   李强   胡宗良   张春平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时期。在国际上,冷战结束后,各国之间经济的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速度以多少为宜?如何保证持续地快速增长?在快速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望暾  张阳  孙莹  査方勇  
国际旅游与宏观经济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关系?文章通过基础调研获取了研究所需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体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确定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待确定的具体构成因素。采用宏观分析和脉冲分析的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演变进行了研究,为中国国际旅游和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