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0)
2023(16408)
2022(14178)
2021(13707)
2020(11178)
2019(25969)
2018(25795)
2017(49324)
2016(27181)
2015(30518)
2014(30604)
2013(30182)
2012(28233)
2011(25654)
2010(25652)
2009(23453)
2008(23270)
2007(20367)
2006(17907)
2005(16243)
作者
(77905)
(64582)
(64243)
(61458)
(41578)
(31019)
(29372)
(25355)
(24645)
(23426)
(22077)
(22032)
(20759)
(20479)
(20437)
(20004)
(19312)
(19185)
(18634)
(18564)
(16242)
(16034)
(15623)
(14722)
(14576)
(14450)
(14408)
(14393)
(13146)
(12929)
学科
(105646)
经济(105515)
管理(75709)
(70855)
(58403)
企业(58403)
方法(48160)
数学(41810)
数学方法(41218)
中国(31133)
(28836)
(27338)
(23809)
业经(22557)
(22417)
贸易(22404)
(21882)
(20963)
地方(19638)
理论(18991)
农业(18747)
(18014)
银行(17971)
(17204)
(17038)
金融(17037)
(16748)
(16696)
财务(16623)
(16620)
机构
大学(384374)
学院(380856)
(155304)
经济(151903)
管理(146522)
研究(134701)
理学(125930)
理学院(124488)
管理学(122266)
管理学院(121586)
中国(103046)
(83090)
科学(82151)
(72087)
(68412)
研究所(62197)
(61373)
中心(60683)
财经(57170)
(55888)
业大(55031)
北京(53487)
(52139)
(51732)
师范(51245)
(48676)
农业(48059)
经济学(47237)
(45411)
财经大学(42571)
基金
项目(254461)
科学(199234)
研究(187154)
基金(184411)
(160988)
国家(159649)
科学基金(135917)
社会(116798)
社会科(110616)
社会科学(110588)
(96507)
基金项目(96246)
自然(87931)
教育(87029)
自然科(85890)
自然科学(85869)
自然科学基金(84326)
(82384)
资助(77705)
编号(75922)
成果(63689)
(57400)
重点(56958)
(53644)
课题(53246)
(52080)
教育部(49245)
创新(48606)
科研(48437)
大学(48250)
期刊
(170713)
经济(170713)
研究(118404)
中国(76738)
学报(61196)
科学(56167)
(56116)
管理(55194)
(53755)
教育(48076)
大学(46575)
学学(43390)
农业(39141)
(38099)
金融(38099)
技术(33802)
财经(28190)
经济研究(27928)
业经(25583)
(24201)
问题(21949)
图书(21287)
(20785)
(19941)
理论(18492)
技术经济(18043)
国际(17916)
(17784)
科技(17477)
世界(17287)
共检索到575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亚雯  
本文从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角度论述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别是反金融危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非常显著,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经济复苏后,管理通胀为主的稳健货币政策以保持价格水平稳定和改革开放以来增发货币对中国的贡献。并充分肯定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与传统凯恩斯主义相反,货币政策对付衰退作用明显:即使短期利率水平接近于零,货币政策也能有效地刺激经济;2.货币政策是保持价格水平稳定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是避免非预期的价格水平波动,因此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应当是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3.货币增长率增加,能提高政府实际收入,增加政府支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世美  
该文从货币政策有效性定义的不同观点着手,分别从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和实施有效性两个方面对国外和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且得出了一般性结论: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期内影响价格而对真实产出没有影响,短期内对经济具有持续的影响;货币政策实施有效性案例研究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具有显著效果,而大量的模型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最后根据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缺陷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展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货币政策能够做到的,就是保持物价的长期稳定,借以稳定全社会的预期,并为市场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其他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建军  
本文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外学术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发挥调控作用不在于货币政策本身,而取决于其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的研究结论。中国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关键是要改善国民经济运行环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俞雅乖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得到了财政分权改革的推动,伴随地区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这使得财政分权的环境成本成为值得研究的议题。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我国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程度提高反而增加环境污染水平。进一步对财政分权与环境关系进行地区分析,发现因不同的地区特性而呈现不同的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机制。因此,需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和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减少污染排放并提高环境质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少林  李仲达  林建浩  
基于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常用研究范式,构建概率时变斜率系数、随机波动率以及扩展因子的VAR模型以考察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时变演化特征。实证结果发现:第一,货币供给增长的产出效应存在明显的时变性,在1999-2006年期间虽然不存在长期产出效应,但短期产出效应非常显著,而在2007-2013年期间短期产出效应却出现将近50%的下降,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呈逐渐减弱态势;第二,相比产出效应,数量型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更为显著、稳定和持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丽莉  张国兵  李秀敏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中国的财政政策侧重于调控经济增长,中国的货币政策侧重于调控物价水平;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也并非互为补充或相互替代,而是呈非对称的关系;从短期来看,中国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削弱财政政策的效果,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增强货币政策效果;从长期来看,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关联程度并不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斌  
本文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特殊性 ,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传导效果及扰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并应用数理统计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伟  
本文从常见研究视角和常用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展开综述。通过综述本文发现,参考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模型设定思路和量化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S-VAR模型作为重要工具的相关研究中存在的诸如"价格之谜"和"产出之谜"等问题,而且其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更有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伍桂  何帆  
常规货币政策可能使中央银行面临名义利率零下限约束,而且长期低利率政策所引发的金融不稳定效应会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为此,中央银行需要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2001年以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先后实施了大规模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与政策实践相适应,学术界有关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旨在对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进行概述,并着重讨论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实践中的实施效果。我们也分析了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会遇到的主要风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澜飚  尹海晨  张靖佳  
本文分析了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公告通过信号渠道改变市场预期、降低货币与债券市场利率,从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事件分析法验证了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信号渠道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信号渠道可以显著降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但其有效性随利率期限的延长而下降。基于此,得出如下结论:中国有必要提升央行信息公开程度,进一步加强流动性,提供政策的"结构性"以及重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以提升结构性货币政策信号渠道的有效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澜飚  尹海晨  张靖佳  
本文分析了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公告通过信号渠道改变市场预期、降低货币与债券市场利率,从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事件分析法验证了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信号渠道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信号渠道可以显著降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但其有效性随利率期限的延长而下降。基于此,得出如下结论:中国有必要提升央行信息公开程度,进一步加强流动性,提供政策的"结构性"以及重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以提升结构性货币政策信号渠道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