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1)
2023(6946)
2022(5416)
2021(5142)
2020(3815)
2019(8784)
2018(8329)
2017(15381)
2016(8077)
2015(9348)
2014(8915)
2013(9137)
2012(8504)
2011(7920)
2010(7521)
2009(6763)
2008(6423)
2007(5438)
2006(4960)
2005(4580)
作者
(22076)
(18612)
(18433)
(17814)
(11761)
(8806)
(8285)
(7274)
(7195)
(6586)
(6345)
(6176)
(6056)
(5906)
(5765)
(5744)
(5610)
(5392)
(5239)
(4953)
(4691)
(4488)
(4451)
(4227)
(4167)
(4136)
(4014)
(3818)
(3748)
(3639)
学科
(39711)
经济(39683)
管理(22425)
(18384)
方法(15544)
中国(14970)
数学(14313)
数学方法(14244)
(13239)
企业(13239)
环境(11335)
(10938)
(10412)
贸易(10405)
(10285)
业经(7760)
(7404)
(7181)
(7180)
农业(7157)
(6751)
(6732)
银行(6729)
(6662)
(6614)
(6279)
金融(6278)
关系(6235)
(5967)
地方(5748)
机构
大学(119836)
学院(118137)
(61212)
经济(60477)
研究(47680)
管理(43168)
中国(37877)
理学(36978)
理学院(36587)
管理学(36245)
管理学院(36028)
(25874)
(25532)
科学(25300)
(23059)
研究所(21105)
经济学(20944)
财经(20779)
中心(20324)
(19297)
经济学院(18852)
(17411)
北京(17157)
(16554)
财经大学(15656)
(15161)
(15045)
师范(14943)
科学院(14863)
业大(14309)
基金
项目(79915)
科学(64570)
研究(61131)
基金(61115)
(53660)
国家(53295)
科学基金(45063)
社会(42314)
社会科(40311)
社会科学(40304)
基金项目(30929)
教育(27259)
(27215)
自然(26173)
自然科(25562)
自然科学(25557)
自然科学基金(25129)
资助(24860)
(24390)
编号(22486)
中国(19953)
(19728)
国家社会(19338)
(18760)
重点(18633)
成果(18522)
教育部(17332)
(16812)
课题(16205)
(16073)
期刊
(64703)
经济(64703)
研究(39481)
中国(23788)
(17564)
科学(17216)
管理(16369)
学报(16278)
(15980)
大学(13174)
学学(12369)
(11967)
金融(11967)
经济研究(11953)
教育(11438)
农业(11324)
财经(10758)
(10282)
(9512)
国际(9243)
技术(9150)
世界(9068)
问题(8998)
业经(8695)
(6604)
技术经济(5949)
经济问题(5455)
资源(5374)
统计(5280)
现代(4794)
共检索到180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彭文生  
碳中和对未来中国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反推式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碳中和、碳达峰将使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面临一个难以定价的新约束,影响整个经济发展格局,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对主流经济学思维提出了挑战。碳排放具有鲜明的外部性特征,技术进步、碳价格和社会治理是实现碳中和的三个路径。碳中和可能导致收入分配的重新整合,加大中国南北方的差距,导致整个经济结构变化,对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带来很大的挑战。碳排放的外部性是超时空的,需要通过国际合作与协调来应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颉茂华  李玲玉  李晓玲  
碳会计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起着纽带作用,是企业协调生产经营活动与实现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量化管理方法。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配“双碳”战略目标,结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我国碳会计远景战略进行规划,分析我国碳会计面临的现实挑战,最后提出碳会计实现路径。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丰富碳会计理论研究,而且能提高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效率,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决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彬  
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是中国推进世界零碳排放进程、引领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核心战略,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扎实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技术基础和政策基础,具有较高可行性。目前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即碳排放压力、能源结构转型压力、技术水平限制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压力。为有效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核心任务,力求实现"双核升级",同时通过技术支持、财政支持和绿色金融等支持性手段为"双核升级"提供多维度保障,最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姜荣春  刘绍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勇  高岚  
围绕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与模式选择问题,提出了一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治理模式,即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国家为核心,在一定时期和内外环境约束下,通过减排和增汇路径,对中国境内由人类活动造成的CO_2排放与人为CO_2吸收量之间关系进行调整和平衡的过程;其内部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结构组成,每层结构各不相同。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的提出,拓展和完善了气候变化整体治理理论,为气候变化治理提供了机制借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叶敏弦  
城市的低碳化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在分析城市转型面对的国内外严峻挑战和可借鉴经验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模式、对外贸易方式、能源利用结构、市政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城市低碳化转型的路径选择,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建议参考。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王灿  孙若水  张九天  
碳中和愿景是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雄心目标,也是推动中国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碳中和的实现需要深刻的技术体系和社会经济系统变革,主要涉及零碳电力系统、低碳甚至零碳终端用能技术和负排放技术。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也依赖于各个部门的路径选择,特别是碳排放量大且脱碳难度高的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四大部门。同时,碳中和目标将对中国的经济产业体系、资源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体系、整体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未来面向碳中和的政策体系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明确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识别真正气候友好的清洁技术创新,将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志远  史作廷  石敏俊  杨德伟  龙如银  周宏春  林思佳  郭瑞芳  王宇杰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复杂巨系统,要解决"双碳"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站在全局的角度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进行考虑和规划;而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结构、碳中和起点强度等方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多重阻力和艰巨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政治、经济、科技、舆论等手段,综合考虑减排与增汇两种途径,从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以关键性问题为导向,从技术、经济、制度三个层面多维发力,逐一突破,推动经济社会系统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全方位、全链条、系统性的能源生产、转化和管理方式转变;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采取经济激励政策,平衡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路线之间的成本差额,引导资本流向低碳技术领域;着力突破清洁能源利用的瓶颈,切实改变能源结构,全面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绿色转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佟哲  周友良  
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国家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及世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低碳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仍然面临低碳技术发展不足、建筑能耗趋高、碳交易体系不完善等多重挑战。新发展格局下,应采取强化技术发展部署,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程,落实减污降碳;完善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确保碳交易有序开展;构建现代化能源网络,实现能源系统结构"智慧化"转型等措施,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彬睿  
数字中国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目前数字中国建设仍然面临数字经济发展受限、数字治理模式滞后、跨界危机频繁发生、大国竞争持续加码等现实挑战。从顶层设计看,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数字治理水平、提高国家国际竞争韧性等重大战略意涵。为此,应健全和完善国家数字治理法律和政策体系,强化数字领域发展所需各类基础设施,增强国家数字规则主导能力以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三希  武玙璠  李嘉琦  
发展数字经济契合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回顾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即充分发挥市场高效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主导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体系。但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底层关键技术缺失、数实融合有待加强、数字社会与数字政府建设有待优化以及数字生态建设尚处初级阶段等。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发展数字经济应当正确认识并发挥我国的特色优势,从数字技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构建新优势,全面提高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优化我国数字生态支撑体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挑战与机遇本刊记者记者从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召开的1993年全国科技信息工作座谈会(12月1日至4日)上了解到,近一两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在江泽民同志要发展信息业,积极培育信息市场的号召下,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经过7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发展,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是体现"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需要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加以实现。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效率,改革、开放和创新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中国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炭清洁化利用、能源转型、多能互补、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一带一路"倡议及电动汽车电采暖等电能替代政策,都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但也面临大规模清洁转型压力、电力系统效率还不够高,电力成本还不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因此,我们要抓住能源转型的历史机遇,建立高质量的绿色电力体系;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科学化解当前电力工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永明  张明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点任务"。十三五"以来,江苏工业碳排放量逐年下降,且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从重点行业来看,2015—2017年高耗能行业碳排放量基本趋于稳定,高耗能产业产量保持稳定。在全国实现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江苏工业既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转型革命等严峻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能源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为使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基于国内理论研究及现状的数据分析,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实施全省碳排放达峰专项规划,分步、分地区、分行业开展碳达峰行动,构建"低碳产业结构、低碳能源结构、低碳技术结构"体系,践行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为长三角地区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样板,为全国低碳发展探索新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兀婷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将引起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新时期经济增长提供崭新动能。乡村旅游业作为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产业,自身具有附加值高、能耗低的属性,深入影响地区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因此乡村旅游业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挖掘新优势、培育新模式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重难点。文章将围绕数字化背景探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实现路径,以期乡村旅游业能够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