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4)
- 2023(15514)
- 2022(13327)
- 2021(12625)
- 2020(10418)
- 2019(24164)
- 2018(23913)
- 2017(45561)
- 2016(25020)
- 2015(28268)
- 2014(28230)
- 2013(28001)
- 2012(25885)
- 2011(23608)
- 2010(23380)
- 2009(21630)
- 2008(21249)
- 2007(18575)
- 2006(16412)
- 2005(14772)
- 学科
- 济(99621)
- 经济(99477)
- 管理(77119)
- 业(69195)
- 企(58202)
- 企业(58202)
- 方法(44590)
- 数学(38494)
- 数学方法(38054)
- 中国(28631)
- 财(28072)
- 农(26231)
- 学(22853)
- 制(22529)
- 业经(22212)
- 贸(19606)
- 贸易(19593)
- 环境(19166)
- 易(19117)
- 务(17481)
- 地方(17451)
- 财务(17410)
- 财务管理(17370)
- 农业(17042)
- 和(16920)
- 银(16478)
- 银行(16430)
- 企业财务(16358)
- 理论(16008)
- 行(15674)
- 机构
- 大学(364094)
- 学院(358062)
- 济(147570)
- 经济(144560)
- 管理(140012)
- 研究(125933)
- 理学(120989)
- 理学院(119597)
- 管理学(117644)
- 管理学院(117000)
- 中国(94625)
- 京(78542)
- 科学(76435)
- 财(69294)
- 所(63370)
- 研究所(57824)
- 农(56912)
- 中心(55371)
- 财经(55150)
- 业大(52254)
- 江(51400)
- 经(50256)
- 北京(50184)
- 范(47504)
- 师范(47082)
- 院(45539)
- 经济学(45344)
- 农业(44505)
- 财经大学(41132)
- 州(40941)
- 基金
- 项目(244166)
- 科学(192755)
- 基金(179382)
- 研究(179201)
- 家(156950)
- 国家(155735)
- 科学基金(132929)
- 社会(113831)
- 社会科(107895)
- 社会科学(107868)
- 基金项目(94655)
- 省(92024)
- 自然(85912)
- 自然科(83881)
- 自然科学(83857)
- 自然科学基金(82372)
- 教育(81696)
- 划(79096)
- 资助(73914)
- 编号(71537)
- 成果(59633)
- 部(55458)
- 重点(54976)
- 发(51481)
- 创(50361)
- 课题(49739)
- 教育部(47658)
- 国家社会(47525)
- 创新(47168)
- 制(47086)
- 期刊
- 济(161134)
- 经济(161134)
- 研究(109543)
- 中国(69682)
- 学报(57630)
- 科学(53754)
- 财(53299)
- 管理(52015)
- 农(51823)
- 大学(43826)
- 学学(41084)
- 教育(39388)
- 农业(35923)
- 融(31079)
- 金融(31079)
- 技术(29435)
- 财经(27366)
- 经济研究(25699)
- 业经(23769)
- 经(23354)
- 问题(21009)
- 业(18882)
- 图书(17923)
- 贸(17572)
- 理论(17339)
- 版(17078)
- 技术经济(16877)
- 科技(16872)
- 世界(16345)
- 现代(15777)
共检索到530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茂林 王国峰 胡濒尹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目标,也是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应有之义。本文从分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潜在成本及其参与主体分担机制出发,指出中国存在压期成本与压峰成本,需要多方共同分担成本。通过对欧盟和美国减排成本分担机制研究,认为欧盟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分担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成本,即征收碳税,提高企业成本,推动消费者转向低碳绿色产品购买,提升企业研发积极性,促使企业向区域外转移,产生“污染避难所”效应。美国主要通过政策与市场双重作用分担成本,在发展初期采用政策约束的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中后期则依托市场来进行分担。借鉴欧美成本分担机制,本文提出中国需要依托政府、居民和企业来分担潜在成本,且不同时间段发挥作用的主体亦有所差异,在市场机制下建立政府、企业和居民潜在成本分担机制,可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政策支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百兴 魏蕊
传统质量成本管理强调通过提高质量控制成本来降低质量损失成本,并不适应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新形势下企业需要重视产品创新投入,促进产品和产业升级。企业为产品创新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为企业创新质量成本,但创新质量成本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为此,需要构建合理的企业创新质量成本分担机制来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和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等措施来分担企业创新质量成本。对消费者而言,可以通过购买和消费创新产品、积极提供反馈意见、支持本土企业和本土品牌以及积极推广企业品牌等措施来分担企业创新质量成本。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赵华 郑志山 蒋慧杰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偏好的认知可能具有主体差异性,从而成为未来风险分担潜在争议的根源。为此,对DBB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的实际分担方案及分担偏好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风险实际分担与分担偏好总体上比较一致,但承包商仍然承担了过多的风险;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分担偏好具有显著性差异的风险因素,通常会导致未来的合同争议。
关键词:
工程项目 风险分担 分担偏好 合同争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润松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本文构建了体现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双重约束的非参数模型,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节能减排潜力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从实际生产的角度出发,依据各省市节能减排潜力的大小将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在省际间进行分解。随后,运用污染物定价法——影子价格估算减排成本,并基于此设计出一套与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分解方案相配套的成本分担和补偿机制。研究发现:(1)当前,由中央政府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三大地区中,节能减排潜力大小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2)为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中国的节能减排成本巨大。"十三五"期间,中国的节能减排成本预计将达8.57万亿,平均每年约为1.71万亿;(3)在本文所设计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孟东军 褚超孚
在勾勒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和分担的主体,进而构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框架模型。为解决研究生教育经费紧缺,保障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初步设计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体系发展三阶段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辉 洪成文
大学捐赠基金是社会成本分担的一个突破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数量的增加,大学基金是实现追赶世界一流的最佳发力点。以美国大学基金的发展与一流大学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对美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大学基金进行分析,寻找美国一流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双一流"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芳 张恒杰 朱艳 董玉成
碳限额背景下,考虑到碳减排技术的高成本,双渠道供应链中的制造商倾向于与零售商共担成本以减少企业风险。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碳减排成本分担冲突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供应链协同减排,促进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本文针对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运用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碳限额约束下的减排成本分担及减排策略(投资碳减排技术和购买碳排放配额)选择问题,并分析价格调控机制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制造商不投资,零售商不投资)、(制造商投资,零售商不投资)和(制造商不投资,零售商投资)三种演化稳定策略;进一步,当引入价格调控机制时,双渠道供应链系统在策略(制造商投资,零售商投资)上也能形成稳定。此外,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上述理论结果,并讨论了不同情形下的产品批发价格、减排技术成本、碳交易成本、成本分担比例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共同分担碳减排技术成本意愿的影响。
关键词:
双渠道供应链 演化博弈 碳减排 成本分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龙环 黄晓勇
在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积极构建碳金融的创新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碳金融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梳理了我国碳金融的演进过程及成效,并分析了碳金融的国际经验与借鉴,最后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碳金融创新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加强碳金融创新的顶层设计,完善碳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平台,创造较为稳定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拓展碳金融市场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金融 创新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圆圆
从探讨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的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出发,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学杂费、人均收入、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得出“高校收费过高影响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和“高校收费过高抑制居民消费”两个结论,为此建议:将高校收费控制在合理的水平;拓宽高等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如征收“高等教育消费特别税”、成立教育银行、发行教育彩票、吸引风险投资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成本分担 公平 效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玉清
我国现代学徒制开展遇到冷热不均的壁炉现象,究其原因是企业对现代学徒制所产生的成本收益不满意而产生的。为破解难题,我们需要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公共产品、教育成本分担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现代学徒制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形式多样的企业补偿、专用性人力资本培养经费、共享企业资源、利用学徒培训效益等成本分担机制,提高企业收益。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成本分担 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康 钱勤华 周淑芬
以供应链体系为研究背景,运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在碳减排约束下,有无成本分担和有无绿色金融贷款的情况下,制造商的最优减排水平、销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以及参与者的利润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分担比例的增加,最初销售商的利润是增加的,当达到一定程度,过多的成本分担会造成利润的下降;(2)绿色金融利率并不总是消极地影响制造商的碳减排水平;(3)最优订货量随着成本分担机制的加入而增加,而且碳减排水平对利率的反应是敏感的。最后结合数值分析说明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碳减排 资本限制 绿色金融贷款 成本分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书明 唐仕朝
城市供水作为水资源消耗的主要方式,如何进行合理的价格管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而供水成本作为价格制定的基础,对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城市供水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与城市供水价格成本有关的各利益相关者,按照"公益性项目"政府承担、"经济性项目"企业承担、"定价成本"由消费者承担的原则,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三者之间科学合理的供水成本分担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娟
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幼儿自身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幼儿家长能否安心从事工作,关系到国民素质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但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成为政府社会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受政府财力限制,我国学前教育尚未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费用由政府、社会和幼儿家庭共同负担,因此建立公平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对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称的学前教育收费,特指幼儿园向3~6岁幼儿提供保育教育服务收取的费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浩
成本分担博弈中的平均分担机制往往导致参与人低报自己的收益率,从而导致博弈结果的无效率。笔者通过在成本分担博弈中引入维克里机制,利用参与人的占优策略——说真话,使成本分担博弈的结果实现了帕累托最优配置。
关键词:
成本分担 维克里拍卖 帕累托最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西 刘维刚
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则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通过深入分析吉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现状,以实际支出水平为依据,建立由经常性成本和一次性成本构成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层级区域探讨采取差异化的鼓励落户政策和细分的成本分担机制,进而提出应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三位一体"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成本 成本分担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