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1)
2023(9797)
2022(8561)
2021(8074)
2020(7002)
2019(16556)
2018(16267)
2017(30980)
2016(16724)
2015(19564)
2014(19469)
2013(19611)
2012(18801)
2011(17351)
2010(17491)
2009(16568)
2008(16743)
2007(14918)
2006(13018)
2005(11926)
作者
(50429)
(42497)
(42388)
(40426)
(27183)
(20372)
(19434)
(16460)
(15998)
(15110)
(14678)
(14152)
(13692)
(13465)
(13461)
(13105)
(12786)
(12589)
(12343)
(12225)
(10715)
(10544)
(10266)
(9715)
(9613)
(9588)
(9420)
(9261)
(8607)
(8539)
学科
(76351)
经济(76275)
管理(44187)
(41567)
方法(36682)
(32267)
企业(32267)
数学(32157)
数学方法(31897)
(24518)
贸易(24506)
(23830)
中国(21666)
(19486)
(17979)
(16341)
环境(14980)
业经(13636)
(13474)
地方(13407)
(13054)
金融(13051)
农业(12422)
(12314)
银行(12280)
(11903)
(11816)
(11483)
关系(11182)
(10812)
机构
大学(259888)
学院(254605)
(116697)
经济(114695)
研究(95432)
管理(92685)
理学(79469)
理学院(78496)
管理学(77253)
管理学院(76775)
中国(72907)
科学(56215)
(55922)
(51112)
(49596)
研究所(45336)
(43886)
中心(41896)
财经(41225)
经济学(38164)
(37590)
(36811)
业大(36317)
北京(35969)
农业(34839)
经济学院(34720)
(33911)
师范(33608)
(33603)
财经大学(30597)
基金
项目(164762)
科学(129042)
基金(121939)
研究(119259)
(107172)
国家(106401)
科学基金(88843)
社会(77321)
社会科(73417)
社会科学(73394)
基金项目(63634)
(60001)
自然(55873)
自然科(54554)
自然科学(54529)
教育(54165)
自然科学基金(53601)
(52593)
资助(51274)
编号(46480)
成果(39222)
(38791)
重点(37963)
(36132)
(33449)
国家社会(33368)
中国(33099)
教育部(33087)
课题(32470)
科研(32081)
期刊
(124408)
经济(124408)
研究(78216)
中国(46866)
学报(41628)
(39096)
(38335)
科学(38109)
管理(31251)
大学(31042)
学学(29162)
农业(26801)
(24142)
金融(24142)
教育(22930)
(22056)
经济研究(21925)
国际(20979)
财经(20716)
技术(19242)
问题(18252)
(17897)
业经(17655)
世界(15800)
(15546)
技术经济(12910)
(12376)
统计(12346)
资源(11743)
商业(11530)
共检索到383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敬智  王青  顾晓薇  胡伯  
由于各国资源禀赋条件和生产、消费水平不同,各种资源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有利于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全球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但出口国为了提供出口商品,需开采本国资源,这一方面降低了本国资源的保障程度,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的生产和本国资源开采加大了本国的环境压力;为发展本国经济发生的进口则对进口商品来源国的环境产生压力。因此国际贸易总是伴随着环境负担的转移。为了定量衡量实物国际贸易中附带的环境负担转移,本研究运用生态包袱概念和算法计算了中国1990年~2002年国际贸易对本国环境和别国环境引起的环境压力,并对中国这一时期的实物国际贸易做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2002年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忠亮  
本文将规模效应引入韩忠亮(2011)的成本转嫁模型,利用一个贸易小国的局部均衡模型分析表明:存量外部性效应使得成本转嫁带来的贸易损失发生质变,而演化为"国际贸易悲剧";给定损失扩张率和转嫁率,"国际贸易悲剧"发生的时点可以确定;规模效应可以在更低的转嫁率水平下实现给定的出口和就业扩张目标,因而减弱了出口扩张目标与福利损失之间的共生性,有助于延缓"国际贸易悲剧"的发生。本文最后指出,通过培育规模效应、降低经济损失存量的扩张倍率和成本转嫁率水平可以减轻贸易损失,但是只有不断提升要素禀赋结构,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国际贸易悲剧"现象的发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忠亮  
本文构建了一个解释发展中国家贸易损失的分析框架——成本转嫁模型。模型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地位与政府追求数量增长的战略激励了出口企业向社会转嫁成本,在获取出口和就业扩张等贸易收益的同时造成了社会福利损失,同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损失及"国际贸易悲剧"有其内在必然性;一国的要素禀赋水平与贸易损失大小之间呈现负相关性,因此政策建议的重要结论是,提升要素禀赋是发展中国家摆脱"国际贸易悲剧"的根本之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俊峰  
中国玉米的国际贸易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起伏较大,没有很好的连续性和稳定预期。本文主要就中国玉米贸易政策的变迁过程、影响因素及得失作一梳理和分析。并指出贸易限制措施的利弊与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圆  
本文根据1995~2008年制造业的污染排放和国际贸易数据,从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分析了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在某些污染密集型行业上中国具有出口优势,但随着新型国际分工的深化,进出口贸易结构越来越偏向于具有典型全球生产网络特征的"清洁"行业,使得国际贸易在结构效应上利于中国的环境,而环保技术上的大幅进步(技术效应),却是制造业在进出口贸易量激增的情况下并没有出现污染物大规模排放的最主要原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余北迪  
通过对我国国际贸易与生态环境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国际贸易对中国生态环境的负的规模效应大大超过了正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因此,总效应为负。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实施一系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政策措施,在享受国际贸易带来的收益的同时消除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力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是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贸易的环境效应所探讨的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是贸易与环境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将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区分为六个方面,即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收入效应、产品效应和法规效应,进而分别从理论模型到实证研究不同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鑫然   刘伟  
环境具有外部性,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各国纷纷制订环境政策加以限制。但是,由于国家间存在环境禀赋,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各国的环境政策也不尽相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不同的环境政策势必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本文拟通过分析来加以说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蕾  吴国蔚  
本文从环境成本转移的概念出发,利用统计数据,计算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环境成本,进而分析贸易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出口在我国占主要优势,且出口增长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进口贸易中,化学工业、采矿业、塑料、橡胶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的净进口向国外转移了最多的环境成本;纺织业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品的净出口则向我国转移了最多的环境成本。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徐睿  高翔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了2001~2016年期间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对其国内就业市场的冲击效应,并将该冲击效应分解至全美50个州。在州一级的层面上,分析各州由于国际贸易带来就业损失与该州联邦国会议员意识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影响传导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在106-114届国会(2001~2016年)期间,国际贸易带来就业损失占某个州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越高,该州联邦国会议员的意识形态越趋向保守主义。通过结构分解分析技术(SDA)发现,就业损失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主要是由于该州共和党与民主党议员人数比例变化所致。就业损失占比越高的州,选出了更多和更高比例的共和党议员。如果仅考虑国际贸易引起就业损失单一因素对美国各州政治选举环境的影响,当国际贸易带来就业损失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提高时,美国各州将选出更多的共和党众议员。参议员由于任期时间更长和选区利益驱动力较弱,其意识形态的变化不如众议员显著。2000年以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选举结果,尤其是"铁锈地带"各州议员选举结果在实证方面支持了上述结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慕菡  王立军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致力于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更加开放的中国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国。但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格局使得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外贸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甚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洋  
在国际贸易中,卖方所交付的货物不得侵犯出口国第三方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卖方所交付的货物不得侵犯进口国第三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在转口贸易中,卖方所交付的货物不得侵犯转售国(实际进口国)第三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焕鹏  严太华  
运用2003~2011年82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转嫁所得税负担的行为。全样本和不同子样本的分析结果都证实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转嫁所得税的行为,但是不同样本转嫁所得税的方式有所不同。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在所得税征收之前率先将所得税负担转嫁出去,其所得税负担与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不相关,与营业成本和贷款损失准备呈倒U型关系。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通过提高经营效率和降低贷款损失准备转嫁所得税负担,其所得税负担与净利息收入、营业成本和贷款损失准备呈U型关系,与非利息收入负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智静  从佳琦  高吉喜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资源流动规模和频率都明显增大和加强。资源由资源输出地区向资源输入地区流动。同时,由于资源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负担由资源输入地区向资源输出地区转移。文章针对这一现象,选择北京为研究区域,从能源和水资源输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北京市水资源输入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对资源输出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资源输入尤其是优质清洁能源输入对北京环境改善起到了很重的作用,但也增加了资源输出地区生态环境负担的输入量,2000~2006年间,山西省向北京输送电力产生的环境经济损失估算量量高达91.19亿元。与输入煤炭资源相比,北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