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7)
2023(9847)
2022(8233)
2021(8157)
2020(6678)
2019(15280)
2018(14944)
2017(27422)
2016(15310)
2015(17610)
2014(17582)
2013(17336)
2012(16493)
2011(14779)
2010(14966)
2009(13804)
2008(13982)
2007(12491)
2006(11115)
2005(10177)
作者
(42345)
(35210)
(35150)
(33850)
(22543)
(16758)
(16009)
(13706)
(13453)
(13046)
(12125)
(11658)
(11489)
(11398)
(11388)
(10744)
(10485)
(10262)
(10178)
(10133)
(9059)
(8658)
(8529)
(8047)
(8030)
(8007)
(7901)
(7849)
(7142)
(7115)
学科
(57047)
经济(56982)
管理(47052)
(41272)
(33215)
企业(33215)
(29136)
方法(22568)
中国(21901)
数学(19934)
数学方法(19706)
(18076)
(15586)
(14624)
贸易(14615)
(14385)
(13930)
财务(13907)
财务管理(13851)
财政(13517)
企业财务(13127)
业经(11892)
(11789)
银行(11763)
(11709)
(11183)
农业(11176)
(11095)
(11034)
地方(10964)
机构
学院(211733)
大学(209392)
(93629)
经济(91713)
研究(78772)
管理(75640)
中国(64405)
理学(63119)
理学院(62364)
管理学(61496)
管理学院(61093)
(52422)
(45921)
科学(44771)
(40649)
财经(37074)
研究所(36018)
中心(35327)
(33754)
(33662)
(32555)
北京(30240)
经济学(29788)
(28602)
(27665)
师范(27448)
财经大学(27044)
经济学院(26758)
业大(26261)
(26081)
基金
项目(129636)
科学(101297)
研究(99310)
基金(93509)
(81492)
国家(80806)
科学基金(67760)
社会(62298)
社会科(59021)
社会科学(59009)
基金项目(47429)
(47398)
教育(46067)
自然(41597)
(41196)
编号(41083)
自然科(40588)
自然科学(40573)
资助(40092)
自然科学基金(39873)
成果(35296)
(30454)
重点(29915)
课题(29530)
(28398)
中国(27232)
(27214)
国家社会(26394)
(26390)
教育部(26096)
期刊
(109879)
经济(109879)
研究(72845)
中国(49923)
(45448)
(29900)
学报(29370)
管理(29216)
科学(27958)
教育(26843)
(24383)
金融(24383)
大学(22601)
学学(20981)
农业(20405)
财经(19091)
经济研究(18702)
技术(17922)
(16531)
业经(15569)
(15084)
问题(14087)
国际(13343)
世界(12228)
(11683)
会计(11355)
财会(10375)
技术经济(9942)
现代(9572)
(9535)
共检索到346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晨阳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排放大国而言,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政策不仅是履行减排承诺,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应继续努力推进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政策,并考虑将征收碳税、设立碳基金和培育碳交易市场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田华  刘晨阳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2010年是世界经济实现全面、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一年,也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国际合作、取得国际共识的重要一年。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诗一  祁毓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公共政策体系中的关键性制度安排,财政政策在其中如何发挥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文献、理论和经验素材,系统性探讨气候变化与公共财政之间的关系。气候变化的财政影响会最终反映到财政行为、财政成本和财政关系上,财政系统在面临气候变化冲击时具有“自动稳定器”的适应性和启动“相机抉择”的主动性,这蕴含着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灵活性的治理逻辑。未来需要进一步将气候变化或相关环境因素纳入财政政策框架中,瞄准“减缓”和“适应”两个关键环节,对现有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投融资政策、政府预算制度、政府采购政策和生态补偿政策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改革,突出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治理”功能,加强财政政策工具之间及其与其他公共政策的协调和协同,放大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治理”效能。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财政政策的定位、作用和影响,为更好地发挥现代财政制度在生态文明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和重要支柱作用提供依据,为构建生态财政治理理论体系提供分析框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惠芬  
在一国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财政及汇率政策作为主要的需求型政策工具,具有不同的内部或外部作用路径及其效应,并产生不同的配合效果。2010年以来,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以及对外升值政策对减少顺差的预期效果尚不明显,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实现经济增长取得一定效果。国内经济因素、政策自身因素、来自国外因素的冲击以及政策冲突等因素造成了政策调节中的诸多问题,建议从货币、财政及汇率政策内外部配合的角度采取相应措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萍  
1998年以来 ,为了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我国实行了以国债投资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 ,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该项政策 ,使其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保安  
2005年以来,立足我国改革发展新阶段的总体要求和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重大决策,对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展望2007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趋势,但经济社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蔡一珍  郑榕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是开放经济的两个主要宏观经济目标,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是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两个主要政策工具。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为促进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现,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搭配问题。文章最后对我国当前为实现内外部均衡的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国荣  王春  
稳健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重要类型之一。在总量上,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在结构上则是“有松有紧,有保有控,”其实质是协调发展政策。实施稳健财政政策要注重投资政策导向调整,注重税收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注重促进科技进步,注重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注重与货币政策的恰当配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稳大局:注入确定性,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是减少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不确定性,防范化解公共风险,避免公共危机。注入确定性,是积极财政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的重要体现。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定位,大力推动改革。稳大局,还要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良好社会预期是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石。对市场和社会环境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佐敏  戴玲  韩永辉  
本文利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背景下,财政政策应对不利外部需求冲击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无论在数量型货币政策背景下还是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背景下,对出口恢复作用最大的财政政策工具都是出口退税率,然而其恢复作用都非常小,表明利用财政政策应对不利外部需求冲击时不应将主要政策目标设为恢复出口;(2)若以恢复总产出和就业为主要政策目标,在数量型货币政策背景下应对不利外部需求冲击的最优财政政策为增加政府消费,而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背景下,财政部门则可以不采取任何应对措施。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佐敏  戴玲  韩永辉  
本文利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背景下,财政政策应对不利外部需求冲击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无论在数量型货币政策背景下还是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背景下,对出口恢复作用最大的财政政策工具都是出口退税率,然而其恢复作用都非常小,表明利用财政政策应对不利外部需求冲击时不应将主要政策目标设为恢复出口;(2)若以恢复总产出和就业为主要政策目标,在数量型货币政策背景下应对不利外部需求冲击的最优财政政策为增加政府消费,而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背景下,财政部门则可以不采取任何应对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心源  
2009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宏观政策"定了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在新一年的经济形势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是毫无疑问的政策选择。从2009年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会引起像迪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国荣  曾宪道  
我国现阶段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表现在:投资增长缓慢,民间投资启动乏力;消费需求不足依然存在。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发展需要,仍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调整政策重点:注重适度发行国债与有效发挥国债投资使用效益并举;注重供给调节与加强需求管理相结合;注重利用财政贴息刺激投资需求;注重积极财政政策与其它改革措施配套等,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文毅  
作者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应马上进入收敛时期;要逐步缩小增发国债扩大支出的力度;调整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主体;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减缓基尼系数扩大的趋势;适当加大减税的调控与刺激力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庞凤喜  郑铿城  
宏观税负是事关一国政府集中社会财富程度,体现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矛盾焦点的重大问题,在经济性因素、征管性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政策制度性因素的变化。为应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冲击,我国已连续十余年不间断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持续实施,直接降低了我国多种口径测算的宏观税负。这种降低在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的同时,所引致的财政收支矛盾不断累积、财政政策积极有为空间不断收窄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进一步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还需注重从支出层面、收入层面和管理层面同时发力,以确保宏观税负的适度与相对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