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4)
- 2023(12583)
- 2022(10577)
- 2021(9803)
- 2020(7919)
- 2019(17907)
- 2018(17813)
- 2017(32557)
- 2016(17664)
- 2015(20059)
- 2014(20205)
- 2013(20070)
- 2012(19307)
- 2011(18193)
- 2010(18248)
- 2009(16866)
- 2008(16415)
- 2007(14598)
- 2006(13429)
- 2005(12572)
- 学科
- 济(97781)
- 经济(97684)
- 管理(42971)
- 业(39355)
- 方法(30581)
- 中国(30343)
- 企(28084)
- 企业(28084)
- 地方(27799)
- 数学(26949)
- 数学方法(26770)
- 农(23801)
- 业经(19176)
- 学(19118)
- 贸(17124)
- 贸易(17110)
- 地方经济(16785)
- 易(16489)
- 制(16319)
- 农业(16233)
- 财(15708)
- 融(15637)
- 金融(15629)
- 银(15114)
- 银行(15091)
- 行(14839)
- 发(14431)
- 环境(14207)
- 体(12553)
- 和(11977)
- 机构
- 大学(262729)
- 学院(262662)
- 济(123431)
- 经济(121160)
- 研究(107019)
- 管理(90854)
- 中国(81878)
- 理学(76126)
- 理学院(75095)
- 管理学(73861)
- 管理学院(73369)
- 科学(62337)
- 京(58614)
- 所(55733)
- 财(53769)
- 研究所(50387)
- 中心(46088)
- 农(45698)
- 财经(41773)
- 江(40180)
- 经济学(40108)
- 北京(38453)
- 院(38425)
- 经(37955)
- 范(36997)
- 师范(36610)
- 经济学院(35827)
- 业大(35785)
- 农业(35510)
- 科学院(32982)
- 基金
- 项目(167928)
- 科学(132049)
- 研究(123821)
- 基金(121762)
- 家(107406)
- 国家(106576)
- 科学基金(88961)
- 社会(81240)
- 社会科(77073)
- 社会科学(77060)
- 省(63563)
- 基金项目(62864)
- 教育(55608)
- 划(54329)
- 自然(53804)
- 自然科(52533)
- 自然科学(52518)
- 自然科学基金(51558)
- 资助(50549)
- 编号(48119)
- 发(42881)
- 成果(40246)
- 重点(38975)
- 部(37973)
- 课题(35715)
- 发展(35145)
- 国家社会(35144)
- 展(34609)
- 创(34092)
- 中国(33191)
- 期刊
- 济(149528)
- 经济(149528)
- 研究(89764)
- 中国(61434)
- 农(43526)
- 学报(41385)
- 科学(39479)
- 财(38588)
- 管理(36567)
- 大学(31343)
- 教育(29989)
- 农业(29940)
- 学学(29479)
- 融(28602)
- 金融(28602)
- 经济研究(25800)
- 技术(23117)
- 业经(22313)
- 财经(22042)
- 问题(19597)
- 经(19387)
- 贸(17246)
- 世界(16756)
- 业(16507)
- 国际(16134)
- 技术经济(14074)
- 统计(13148)
- 资源(12560)
- 经济问题(12339)
- 坛(11873)
共检索到428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谦 董艳玲
研究目标:测度1993~2015年中国实体经济总量与经济实虚结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方法: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探究实体经济总量及经济实虚结构的地区差异,并使用核密度估计研究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实体经济总量及经济实虚结构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两者总体差异均呈递增趋势,且区域间差异均为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东中西实体经济总量均呈多极化趋势,东北则呈两极分化,经济实虚结构极化趋势则不显著。研究创新:揭示实体经济总量和经济实虚结构地区差异及其来源,并进行动态演进分析。研究价值:把脉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实虚结构现状,为解决实虚结构失衡提供现实依据,为缩小地区间实体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四大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传明 尹秀 王林杉
本文利用"腾讯互联网+"数字经济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长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运用Kernel核密度和空间Markov链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呈逐渐下降趋势,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城市群间差异是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Kernel核密度存在多峰现象,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邻近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本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杰 刘传明
平台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事关经济高质量运行目标的达成。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之上,围绕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等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水平有小幅度上升,但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总体差异呈“N+V”型的变化趋势;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内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内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内差异最小;地区间差异表现为东-西差异最大、中-西差异最小;地区间差异是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异、超变密度的贡献率相对较小;考察期内的平台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两极化或多极化趋势明显。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地区差异 分布动态演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承佳 李忠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8个维度、60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非均衡性。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数字鸿沟”问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呈逐步缩小趋势;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呈上升趋势,但未出现极化现象;三大地区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存在非均衡性,且中部地区出现极化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黄龙 屈小娥
文章构建由水平和效率两个维度组成的绿色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1997—2020年中国省域绿色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以及时空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剖析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绿色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平缓爬升,整体表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形成“沿海高、内陆低”“东部高、东北和中部居中、西部低”的发展格局。绿色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聚集特征,存在空间极化现象和俱乐部趋同效应;其总体差异以地区间差异为主,表现出先波动后缓慢下降的态势。邻域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状态转移具有异质性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杰 李卫东 张杰斐 刘文杰
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划分超大和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三种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组别,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分析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结果显示,全国和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稳步提升趋势,但城市之间的绝对差异有所扩大;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均不同程度地减弱,造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的首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全国和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佟孟华 褚翠翠 李洋
研究目标:测度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进趋势、地区差异、结构差异、收敛性和障碍因素。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二次加权动态评价法、定基功效系数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通过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σ收敛、β收敛以及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测度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表现出“发展水平提升、绝对差异缩小”的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四大区域间的发展差异,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由生态环境差异转变为增长动能差异;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典型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财政收入增速、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波动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创新:将共同富裕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二次加权动态评价方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识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转变的关键节点,并在全面把握其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研究价值:有助于把握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水平和分布特征,为明确当前乃至未来阶段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着力点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地区差异 收敛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忠宇 热孜燕·瓦卡斯
研究目标:解构2011~2018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研究方法: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以及Markov链等方法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地区内差距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距,东部和西部地区还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分化现象;此外,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发生跨阶段转移的概率比较小,即具有一定的邻接依赖性。研究创新:方法上融合测量与计量方法,扩展了实证方法的运用范畴;视角上着眼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角度;内容上构建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研究价值: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布局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地区差异 分布动态演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为华 贺正楚 潘红玉
为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2012—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特性和动态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4个层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分。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各省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特征,在地区层面表现为发展水平"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发展速度"中部>西部>东北>东部"的格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正向依赖性、空间集聚性和相对稳定性,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但在整体上具有差异缩小的趋同特征。地区层面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波折起伏,对于其空间异质和收敛特征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陈胜利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2011—2019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Spatial-Markov链刻画其空间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发展质量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且呈现“东优西劣”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地区间差异构成空间差异最重要的来源;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发生跨阶段转移的概率较小,低水平地区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邻近地区之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思薇 陈西坤
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测度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化趋势,对持续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通过标准差椭圆技术分析其空间区位分布特征,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全国及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差异及演进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表现出“东高、东北次之、中平、西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布重心向西和向南移动,空间集聚性表现为先扩散后集聚;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两极分化趋势,其余区域均稳步上升且无极化现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钟水映 李强谊 肖攀
本文利用1997~201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Arc GIS技术对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同时将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相结合,对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总体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呈现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和地区间差距是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2)Kernel密度估计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有部分省份保险业发展速度较快,但部分省份保险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两者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并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杨 石嘉婧 高文群 郭庆然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面板数据,首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进行绿色经济发展效率测算,发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效率整体趋于上升发展态势;其次,借助核密度估计法分析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及区域间绿色经济发展效率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向右偏移明显,且呈单峰分布,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效率大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增长速度较为明显且波动幅度较大;最后,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来分析区域间差异化程度,发现我国四大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效率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相对缓慢。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科学有效测度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响应国家科技战略的有益尝试。运用熵权法,从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生产应用4个维度测度2003—2018年中国省际人工智能发展指数,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对其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属于人工智能发展领跑者,山东、辽宁、天津、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福建属于追赶者,其余省份属于落后者;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其中,东—西、东—中、东—东北差异是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内差异和西部地区内差异为次要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可以分为2003—2006年、2007—2010年、2011—2014年和2015—2018年4个阶段;考察期内,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扩展效应,东北地区呈现出两极分化效应,中部地区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相当,西部地区呈现出多极化效应。结论可为健全科技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为研究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供实证数据,为系统布局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庭辉 彭佳颖 郑玉航
由于中国各地区在初始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中国经济转型"渐进式"路径的影响下,中国区域经济转型成本水平的分布存在差异性。文章基于中国区域经济转型成本指数数据,使用Kernel密度估计反映区域经济转型成本的整体趋势特征,分析区域经济转型成本的分布动态演进和空间差异性。
关键词:
区域 经济转型成本 Kernel密度估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