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8)
- 2023(14453)
- 2022(11924)
- 2021(10997)
- 2020(9040)
- 2019(20259)
- 2018(19645)
- 2017(37366)
- 2016(20030)
- 2015(22620)
- 2014(22416)
- 2013(21959)
- 2012(20928)
- 2011(19464)
- 2010(19781)
- 2009(18764)
- 2008(17751)
- 2007(16026)
- 2006(14701)
- 2005(13614)
- 学科
- 济(100478)
- 经济(100373)
- 管理(55447)
- 业(50724)
- 企(39857)
- 企业(39857)
- 方法(34766)
- 中国(33386)
- 数学(31046)
- 数学方法(30753)
- 融(28328)
- 金融(28320)
- 银(26610)
- 银行(26584)
- 行(25833)
- 农(24370)
- 地方(24338)
- 财(23229)
- 制(21180)
- 业经(19848)
- 学(19459)
- 贸(19270)
- 贸易(19255)
- 易(18762)
- 农业(16164)
- 体(15225)
- 环境(14417)
- 地方经济(14333)
- 策(13718)
- 理论(13099)
- 机构
- 大学(292732)
- 学院(292724)
- 济(139404)
- 经济(136768)
- 研究(110796)
- 管理(105447)
- 中国(90756)
- 理学(89239)
- 理学院(88208)
- 管理学(86829)
- 管理学院(86290)
- 财(64767)
- 京(62089)
- 科学(61933)
- 所(55973)
- 财经(50673)
- 研究所(50536)
- 中心(50395)
- 农(46649)
- 经(46167)
- 经济学(46090)
- 江(44500)
- 经济学院(41427)
- 北京(39973)
- 院(39490)
- 范(38034)
- 师范(37667)
- 业大(37581)
- 财经大学(37561)
- 农业(36289)
- 基金
- 项目(185940)
- 科学(147660)
- 研究(139071)
- 基金(137272)
- 家(119330)
- 国家(118380)
- 科学基金(100568)
- 社会(92055)
- 社会科(87494)
- 社会科学(87476)
- 基金项目(70015)
- 省(69768)
- 教育(62940)
- 自然(60978)
- 自然科(59621)
- 自然科学(59600)
- 划(59223)
- 自然科学基金(58580)
- 资助(57550)
- 编号(54370)
- 成果(46029)
- 部(42795)
- 重点(42569)
- 发(42172)
- 国家社会(39716)
- 课题(39340)
- 创(38587)
- 教育部(37150)
- 中国(36364)
- 创新(36358)
- 期刊
- 济(160317)
- 经济(160317)
- 研究(98533)
- 中国(61709)
- 财(47949)
- 融(44547)
- 金融(44547)
- 农(43486)
- 学报(42502)
- 管理(41068)
- 科学(40933)
- 大学(32935)
- 学学(31207)
- 教育(29668)
- 农业(28863)
- 经济研究(28005)
- 财经(26732)
- 技术(24397)
- 经(23266)
- 业经(22573)
- 问题(20689)
- 贸(19492)
- 国际(18328)
- 世界(17558)
- 技术经济(15409)
- 业(15150)
- 统计(14745)
- 理论(13104)
- 现代(12875)
- 策(12832)
共检索到467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冰冰 赵树宽
双支柱政策在应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多调控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使用Diebold-Yilmaz溢出指数方法,分析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动态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TVP-SV-FAVAR模型,将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划分为紧耦合溢出区制和松耦合溢出区制,实证研究双支柱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在松耦合溢出区制下,双支柱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调控效果更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调控效果均强于宏观审慎政策,我国双支柱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逆周期调控效果良好。文章归纳了稳增长、防过热、防风险、防收缩相互组合的不同政策目标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政策组合形式。现阶段,我国政策目标总体属于“稳增长+防风险”的范畴,应当采取力度适中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力度适中的从紧宏观审慎政策组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体经济支撑和稳定的金融环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宝玉 李宏瑾 孙丹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企业融资状况和融资成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加速进行中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贷款利率上升将推升企业融资成本,大型企业贷款利率提升更为普遍;传统工业企业融资难度上升,信贷资源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倾斜,资金配置效率有所提高;近半数企业融资难度有所上升,不同规模企业对融资难度感受不同;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大中型企业融资手段更为丰富,小微企业信贷约束将有所改善;企业贷款仍面临诸多难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建议加快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逐步放松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提高银行业定价能力。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实体经济 贷款利率 融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张亦培
纵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产生与传导,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全球各国正前所未有地以更多样、更复杂的方式相联系。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有必要更好地理解一国的发展如何在经济、金融甚至政治等各个维度溢出到千里以外的其他国家。发达经济体长期以来都是经济溢出的源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一直以来都影响着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而现在,无论在区域还是全球尺度,新兴经济体也开始成为经济溢出的产生者:想想中国、俄罗斯和巴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庆宾 黄林峰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是海南优化资本要素配置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2011—2020年海南18个市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测算结果,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空间网络,结合网络分析方法考察区域内效率的空间关联模式及其节点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测算并分解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此对效率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海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呈“簇状”分布的多线程网络结构形态,南北双向纵深分布,海口、儋州为关键节点,但整体网络密度仍较低。(2)各市县网络节点主要呈核心—边缘的非对称结构,主要包括核心型、中介型和边缘型三类节点,在空间上分别具备较强的控制性、中介性与被支配性。(3)考虑了地理与经济因素的效率关联网络能更显著地描述经济、金融资源的流动性,空间溢出效应测度结果表明,较多因素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以抑制作用为主,含金融业规模、金融集聚度在内的影响因素均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则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钧
金融周期的理论演变、主要特征和观测指标目前,学界和业界对金融周期尚无统一定义。国际清算银行货币经济部主任Claudio Borio认为,金融周期是"价值和风险观、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融资约束三者之间自我强化、相互作用过程"。法国央行Frait和Komárková(2001)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方意 和文佳 荆中博
本文结合条件在险价值方法、事件分析法以及正交分解法构建一揽子模型,量化分析在外部冲击下实体经济内部及其与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在外部冲击发生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自身风险以及两者间的风险溢出显著增加,且与冲击直接关联部门的风险溢出增幅最大。其次,渠道分解显示,相比外部冲击的直接影响,风险溢出对实体经济和各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程度更强,甚至导致部分部门风险反复上升。最后,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存在风险溢出闭环,即外部冲击通过实体经济将风险依次传导至股票、货币及债券市场,而债券市场风险又会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溢出。本文为正确认识外部冲击对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全面影响、协调解决经济稳增长与金融防风险问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风险溢出 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 外部冲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强
中国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空转""监管套利"和"关联套利"等脱实向虚现象。本文在调研了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相关底层数据、汇总数据以及金融机构客户数据的基础上,分析金融市场中资金空转、监管套利、关联套利等金融疏远实体经济的典型模式,揭示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不足。最后,从加强金融工作者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督促金融机构履行职责、推进金融的改革创新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金融应该如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实体经济 脱实向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若愚
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政策工具。春节前开展逆回购,满足现金投放需求,春节后针对外汇占款增长较快的情况,开展正回购,加大资金回收力度。前5个月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回笼资金4675亿元。作为公开市场的操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宇 于依洋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中国通货膨胀率的三元非线性平滑迁移自回归模型,对美国常规货币政策时期和量化宽松时期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且在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期,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宇 于依洋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中国通货膨胀率的三元非线性平滑迁移自回归模型,对美国常规货币政策时期和量化宽松时期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且在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期,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原 梁昱
从近年来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看,金融业正在由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推进,使得传统的分业监管机制出现滞后和缺失,金融监管改革的现实需求变得越发迫切。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完善现有金融监管体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利用金融监管的"溢出效应"促进金融功能回归本源,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因此,文章就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金融监管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之间和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结构性调整 经济增长 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程 李佳馨 陈文舒
运用基于TVP-VAR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Copula方法,量化分析金融各子市场与五大实体行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业和债市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大,银行业的影响更容易传导至工业和能源业等传统行业,而债市的影响更多传导到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汇市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小,且更容易传导至能源业。相较于其他金融市场,债券市场对实体行业的尾部风险溢出作用相对更强;国债波动对实体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大,但是企业债与实体行业的尾部相关系数更大。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风险之间存在互相溢出,近年来金融市场成为风险被溢出者,尤其是外汇市场。因此,要将实体经济的需求特征纳入金融监管体系的考量范围,定期监测和分析金融市场风险,尤其控制银行和债券市场风险的溢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鸿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次贷危机,而深层次原因是超前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金融监管缺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美国金融危机通过影响中国的出口、投资和消费,传导到我国的实体经济,但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总体影响程度有限。短期内我国应采取措施促进出口,长期内则应扩大内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 实体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家喜
内生激励不足与外生渠道不畅,是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缺乏动力的主要因素,要排除外生性机制障碍与内生性收益风险,有效遏制金融行业脱实向虚的现状,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放宽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直接降低融资门槛,规范民间融资发展的外生性政策,以及严格监管暴利领域,提高实业经济盈利,发挥价格杠杆功能的内生性利益引导,才能不断提高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娟
从不确定性视角研究经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可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提供新思路。采用DID模型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经一系列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受企业所有制、生命周期、盈余管理和行业市盈率差异影响,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特征。其中,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成长期实体企业以及低盈余管理水平、低行业市盈率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为此,中国应进一步维持经济政策稳定,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企业,降低实体企业对非主营业务收益的依赖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