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1)
- 2023(14694)
- 2022(12508)
- 2021(11983)
- 2020(9913)
- 2019(23138)
- 2018(22787)
- 2017(43546)
- 2016(23721)
- 2015(26737)
- 2014(26641)
- 2013(26567)
- 2012(24416)
- 2011(22266)
- 2010(21963)
- 2009(20189)
- 2008(19724)
- 2007(16897)
- 2006(14704)
- 2005(12926)
- 学科
- 济(97164)
- 经济(97059)
- 管理(66631)
- 业(62025)
- 企(50886)
- 企业(50886)
- 方法(46745)
- 数学(40982)
- 数学方法(40415)
- 中国(26694)
- 农(25074)
- 学(23152)
- 财(22736)
- 业经(20051)
- 贸(18176)
- 贸易(18167)
- 易(17732)
- 地方(17348)
- 农业(16666)
- 制(16541)
- 和(16416)
- 环境(15829)
- 理论(15186)
- 技术(14504)
- 务(14479)
- 财务(14410)
- 财务管理(14381)
- 银(14057)
- 银行(14017)
- 企业财务(13701)
- 机构
- 大学(343722)
- 学院(338530)
- 济(137361)
- 经济(134571)
- 管理(134374)
- 研究(119751)
- 理学(116955)
- 理学院(115624)
- 管理学(113507)
- 管理学院(112911)
- 中国(89132)
- 科学(76388)
- 京(74660)
- 所(60944)
- 财(60011)
- 农(58502)
- 研究所(56341)
- 业大(53176)
- 中心(52926)
- 财经(49248)
- 北京(47472)
- 江(46727)
- 农业(46218)
- 经(45081)
- 范(44924)
- 师范(44509)
- 院(43682)
- 经济学(41577)
- 州(38105)
- 经济学院(37489)
- 基金
- 项目(238869)
- 科学(187582)
- 基金(175085)
- 研究(170504)
- 家(154883)
- 国家(153706)
- 科学基金(130712)
- 社会(107750)
- 社会科(102267)
- 社会科学(102238)
- 基金项目(92317)
- 省(90215)
- 自然(86370)
- 自然科(84304)
- 自然科学(84281)
- 自然科学基金(82758)
- 划(77576)
- 教育(77178)
- 资助(73366)
- 编号(67491)
- 成果(54583)
- 重点(53613)
- 部(53405)
- 发(50303)
- 创(48688)
- 课题(46377)
- 科研(46078)
- 创新(45588)
- 国家社会(45209)
- 教育部(45184)
- 期刊
- 济(142360)
- 经济(142360)
- 研究(97660)
- 中国(63798)
- 学报(58277)
- 科学(53490)
- 农(51726)
- 管理(47344)
- 财(43524)
- 大学(43112)
- 学学(40413)
- 农业(36877)
- 教育(34622)
- 技术(27815)
- 融(25167)
- 金融(25167)
- 财经(23456)
- 经济研究(23397)
- 业经(21481)
- 业(20400)
- 经(20084)
- 图书(19140)
- 问题(18765)
- 资源(17885)
- 技术经济(16784)
- 科技(16759)
- 统计(16528)
- 版(15904)
- 理论(15767)
- 贸(15199)
共检索到487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奇颀 孙川东 张宝贵 谢光辉
就近年来中国宜能非粮地研究方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确定各适宜性指标的适宜范围。首先总结利用土壤调查统计资料和应用遥感数据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获取宜能非粮土地资源的方法,汇总这2个方法所用的调查统计资料和数据库,评价研究方法及其所用数据库的合理性。然后,讨论前人研究结果,提出更完善的宜能非粮地的适宜性指标评价体系,包括地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碱化度、土壤含盐量、无霜期、≥10℃年积温、水分条件、排水条件、集中连片条件、生态条件和污染超标条件等,最后分析确定各指标适宜范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光辉 刘奇颀 段增强 张宝贵
就近年来中国不影响粮食安全的适宜发展能源植物生产的土地资源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述评。分析相关的概念定义,确定宜能非粮地或宜能边际地作为同义词是最合适的术语,其定义为经济上或生态上不适宜生产粮食,但具备能源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适宜于规模化种植或天然生长非粮能源植物的土地。讨论并确定宜能非粮地包含的土地种类,即不适于粮食作物和果树的耕地和园地、宜能林地、荒草地、可复垦工矿废弃地、坑塘水面、水利设施林带、盐碱地、沙地和裸地。总结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研究者的结果差异很大,宜能非粮地的面积包括林地在3 420~16 374万hm2,不包括林地在700~6 473万hm2,在各省市区分布上的结果差异也很大...
关键词:
边际性土地 宜能边际地 宜农荒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胤汉 刘彦随
在对陕西省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拓宽和深化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土地资源适宜性的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春燕 邢丽霞 李亚民 冯大勇
建立了一套国土开发适宜性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确定权重,选取基于ArcGIS的多因子加权叠加方法进行评价,将结果分为适宜开发、较适宜开发、较不适宜开发、不适宜开发四类区,其间引入"一票否决"原则,将特殊地区进行处理后直接划入不适宜开发区。选择河南省中原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指标体系评价成果可以反映该地区国土环境情况。
关键词:
国土开发 适宜性 指标体系 ArcGIS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鹏飞 郑艳东 赵利华 宋安安 张长春
[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亚静 毕于运 高春雨
目的正确评价中国现存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以及各种利用途径的适宜性,充分认识中国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方法主要结合相关研究所测定的秸秆田间残留量等数据信息,以黄淮海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收获留茬高度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对中国各类秸秆资源的可收集利用系数进行估算,进而计算出2005年中国各类秸秆资源的可收集利用量。还采用各类秸秆适宜性分级的方法,对秸秆资源用于燃料、饲料、肥料、工业原料以及食用菌基料等用途的适宜性和其各自的可收集利用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2005年中国秸秆可收集利用总量为68595×104t,平均可收集系数为0.81;残留田间和收集过程中浪费的秸秆占19%。其中,粮食作物秸秆可收集利用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静 冯金侠 卞新民 臧敏 胡大伟
在分析了400多种作物的生态适应性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因子的限制原理,在生态因子的稀缺性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变动赋权原理和方法,克服了传统主观赋权法的不足,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作物地域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关键词:
生态适宜性 变动赋权分析 种植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炅妤 李炫 朱磊 吴修月
[目的]随着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改革创新,越发强调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完善、强化政府空间管控的能力。空间开发适宜性是合理划分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布局的重要基础。[方法]研究通过选取了地形地势、交通干线、人口聚集度、经济发展4项适宜性指标和自然灾害影响、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4项约束性指标,建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格网与行政区两种视角出发,开展蒲江县级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采用点对点匹配度分析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从总体看,蒲江县最适宜区域占比约为4%,较适宜区域占比约为14%,较不适宜区域占比约为15%,最不适宜区域占比约为67%。行政区视角下,各类开发适宜性等级区域差异明显,但街道、乡(镇)行政区内部具有均质性。具体来说,各类开发适宜性等级区有按行政区集聚的趋势,并且其集聚趋势与多指标评价结果关系密切。空间视角下,各类开发适宜性等级跨行政区,街道、乡(镇)行政区内部具有异质性。一方面,各类开发适宜性等级不受行政区影响,局部精准性更高。另一方面,形成跨行政区的开发时序判读,并且这种开发时序多呈现"中心—外围"结构,便于具体指导区域分步开发。[结论]格网尺度可以更精细地反映县级开发适宜性和开发约束性在空间上的差异化分布,提高城镇、农业、生态3类空间范围划定精准性,为合理确定资源开发强度、促进国土空间科学适度有序布局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多视角 县级 蒲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平 何昌明 胡紫红 聂佳
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多宜性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的基础。以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矩阵匹配方法,评价了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单目标适宜性及综合适宜性。从单目标适宜性来看,临川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不高,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从综合适宜性来看,多宜性占比高,开发利用时应依据其适宜程度选择开发方向,并考虑其空间聚集情况,从区域尺度统筹规划利用。
关键词: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 综合适宜性 临川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晓旭 陆玉麒 靳诚 周永博
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禀赋、城镇依托、交通可达性、人口经济基础四方面构建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定量评价江苏湿地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性。结果是江苏126个湿地资源分布区的旅游开发适宜性总分值在36.64~72.98之间。依据各湿地分项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将江苏湿地资源分为4种旅游开发类型,即高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资源、低适宜性湿地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开发高适宜性湿地、适度开发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与经济发展同步开发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暂时限制开发低适宜性湿地的建议,并提出坚持湿地资源旅游开发公益性的思想。同时对湿地资源旅游开发中一些未有定论的话...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同广 郑国强 王智勇 王林林
长期以来,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近十几年,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持续深入开展,城市用地、旅游用地、土地整理复垦以及其他用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日渐增多;基于此,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景观生态学被引入土地适宜性评价,可持续利用观深入人心;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也有新的发展,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使得土地适宜性评价更为灵活、科学。
关键词:
土地 土宜性评价 进展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俊 张永恒 席建超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的逐渐加剧,避暑旅游已是当前夏季人们最迫切的旅游需求。本文以目前中国避暑旅游资源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了避暑旅游基地建设的空间适宜性分布。研究采用UTCI通用热气候指数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多元数据进行建模处理,加权求得避暑旅游基地综合舒适度指数,并对舒适度等级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构建以国家A级景区为核心区,周边服务产业为半径的一批产业要素链齐全、旅游环境舒适,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综合性避暑旅游基地。研究表明:(1)中国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总体分布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带和辽东半岛以及山东半岛的滨海地带和部分西南地区;(2)具体分布以中国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滨海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志会 刘锴 孙静 席建超 杨俊
冰雪旅游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国家冰雪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以为将来选择和建设冰雪旅游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和新疆,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开发在规模和影响程度上处于领先地;(2)中国西藏、青海等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难度较大;内蒙古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适合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是中国冰雪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区;(3)中国东南部大城市群地区不具备户外冰雪旅游资源,不适宜户外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4)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具备一定的冰雪资源,可采取自然冰雪旅游产品和人工冰雪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冰雪旅游产业效...
关键词:
冰雪旅游基地 适宜性 综合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春梅 葛雨婷 席建超 杨俊
人文旅游基地是中国实现文化强国战略和人文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当前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为基础,以区域经济发展和未来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为依托,运用GIS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人文旅游资源基础指标、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发展潜力。目前,国家人文旅游基地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景城一体"的旅游区和依托区关系,通过人文廊道建设和文化挖掘的形式促进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群的崛起,对中国人文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评价,并综合分析产业发展的空间导向,得到人文旅游产业的适宜度空间分布,从而提出促进人文旅游发展水平的合理建议,对于旅游化进程下的人文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显示:燕赵文化副区、黄土高原文化副区、吴越文化副区...
关键词:
人文旅游基地 适宜性 综合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郭力娜 赵婷婷
从土地具有多宜性和耕地具有多功能性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耕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及图形资料,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了北京市耕地不同利用目标下的适宜性级别和面积,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耕地承担的不同功能,对耕地的多目标利用类型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自然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207.65km2、920.16km2、193.99km2;耕地经济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077.86km2、1002.55km2、241.39km2;耕地生态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1...
关键词:
耕地 适宜性评价 空间 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