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8)
- 2023(12837)
- 2022(11002)
- 2021(10608)
- 2020(8751)
- 2019(20635)
- 2018(20270)
- 2017(38967)
- 2016(21178)
- 2015(24084)
- 2014(23994)
- 2013(23956)
- 2012(21981)
- 2011(20045)
- 2010(19643)
- 2009(18097)
- 2008(17506)
- 2007(14808)
- 2006(12918)
- 2005(11310)
- 学科
- 济(89345)
- 经济(89253)
- 管理(59612)
- 业(54368)
- 企(44370)
- 企业(44370)
- 方法(41683)
- 数学(36769)
- 数学方法(36368)
- 中国(24722)
- 农(23261)
- 学(20097)
- 财(19500)
- 业经(18306)
- 贸(16842)
- 贸易(16833)
- 易(16439)
- 地方(16151)
- 农业(15368)
- 和(15052)
- 环境(14866)
- 制(14360)
- 理论(13151)
- 技术(12646)
- 划(12092)
- 银(11934)
- 银行(11900)
- 务(11883)
- 财务(11818)
- 财务管理(11797)
- 机构
- 大学(305141)
- 学院(300291)
- 济(124365)
- 管理(122550)
- 经济(121924)
- 理学(106604)
- 研究(105483)
- 理学院(105413)
- 管理学(103725)
- 管理学院(103193)
- 中国(79099)
- 京(66666)
- 科学(65802)
- 财(52863)
- 所(52861)
- 农(48977)
- 研究所(48770)
- 中心(46846)
- 业大(45613)
- 财经(43545)
- 北京(42611)
- 江(40790)
- 范(40112)
- 经(39952)
- 师范(39813)
- 院(38465)
- 农业(38443)
- 经济学(37334)
- 经济学院(33719)
- 州(33306)
- 基金
- 项目(211973)
- 科学(166819)
- 基金(155224)
- 研究(154475)
- 家(135977)
- 国家(134930)
- 科学基金(115265)
- 社会(97880)
- 社会科(92864)
- 社会科学(92836)
- 基金项目(82468)
- 省(79614)
- 自然(74953)
- 自然科(73096)
- 自然科学(73078)
- 自然科学基金(71746)
- 教育(69538)
- 划(68217)
- 资助(64297)
- 编号(62153)
- 成果(50005)
- 部(47822)
- 重点(47111)
- 发(44877)
- 创(43302)
- 课题(42205)
- 国家社会(40893)
- 教育部(40675)
- 创新(40491)
- 科研(40357)
- 期刊
- 济(130041)
- 经济(130041)
- 研究(87419)
- 中国(57873)
- 学报(47875)
- 科学(45623)
- 农(43863)
- 管理(42641)
- 财(37381)
- 大学(35662)
- 学学(33201)
- 农业(31661)
- 教育(31026)
- 技术(24898)
- 融(21409)
- 金融(21409)
- 经济研究(20947)
- 财经(20431)
- 业经(19900)
- 图书(17888)
- 经(17437)
- 业(17294)
- 问题(17217)
- 资源(16927)
- 技术经济(15002)
- 科技(14777)
- 理论(14564)
- 世界(13705)
- 贸(13690)
- 实践(13192)
共检索到432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光辉 刘奇颀 段增强 张宝贵
就近年来中国不影响粮食安全的适宜发展能源植物生产的土地资源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述评。分析相关的概念定义,确定宜能非粮地或宜能边际地作为同义词是最合适的术语,其定义为经济上或生态上不适宜生产粮食,但具备能源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适宜于规模化种植或天然生长非粮能源植物的土地。讨论并确定宜能非粮地包含的土地种类,即不适于粮食作物和果树的耕地和园地、宜能林地、荒草地、可复垦工矿废弃地、坑塘水面、水利设施林带、盐碱地、沙地和裸地。总结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研究者的结果差异很大,宜能非粮地的面积包括林地在3 420~16 374万hm2,不包括林地在700~6 473万hm2,在各省市区分布上的结果差异也很大...
关键词:
边际性土地 宜能边际地 宜农荒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奇颀 孙川东 张宝贵 谢光辉
就近年来中国宜能非粮地研究方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确定各适宜性指标的适宜范围。首先总结利用土壤调查统计资料和应用遥感数据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获取宜能非粮土地资源的方法,汇总这2个方法所用的调查统计资料和数据库,评价研究方法及其所用数据库的合理性。然后,讨论前人研究结果,提出更完善的宜能非粮地的适宜性指标评价体系,包括地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碱化度、土壤含盐量、无霜期、≥10℃年积温、水分条件、排水条件、集中连片条件、生态条件和污染超标条件等,最后分析确定各指标适宜范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虹波 刘黎明
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文章诠释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并且对当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机理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设计研究整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的体系框架,即在系统分析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识别生态危机和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和土地利用安全格局,这种整合研究将成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趋势。其中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安全标准的判定以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仍是非常具有探索性的工作,也是未来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燕珍 朱华忠 石竹筠 牛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毛振强 李宪文 张定祥
研究目的通过综述和比较SOTER数据库的原理和框架,探讨建立土地资源的模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从SOTER数据库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SOTER数据库的原理和基本框架,比较了SOTER数据库与土地资源数据库的理论框架之间的异同。研究结论SOTER数据库包含了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集和土地利用的信息,实质上就是一个土地资源数据库的雏形,为建立土地资源数据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可以参考SOTER的理论框架,对其概念、规则按照土地资源学进行专业改造,使之符合土地资源学的要求,建立土地资源数据库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
SOTER 进展 数据库 土地资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希灿 王静 邵晓梅
对近30年来模糊数学方法应用在我国土地资源评价中的论文进行检索与分类统计,以常用模糊数学方法为主线进行应用进展分析与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模糊数学方法在我国土地资源评价中逐步得到应用,研究论文分布在几十种期刊上,论文作者比较分散;其中,模糊综合评价、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相对较多,分别占检索论文总数的46%和26%。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应用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面;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主要应用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和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模糊数学方法将在土地资源评价、分类、规划、决策、预测和控制问题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在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时应注意合理描述模糊概念、注重多种方法并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关键词:
土地资源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聚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婷婷 程久苗 费罗成
合理评价后备土地资源适宜性是有效进行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以繁昌县后备土地资源为例,以区域自然与人为因子对其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生态位适宜度理论构建多宜性评价模型,运用加权平均模型和限制因子模型,对后备土地资源评价单元耕地、园地和林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适宜度及限制性生态因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繁昌县59.38%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能进行开发,能够开发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后备土地资源为387.03hm2;(2)繁昌县生境环境较为良好,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较强;单一土地利用类型评价中后备土地资源生态位适宜度值最大值为0.966 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彦随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6月,石玉林院士担任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肖笃宁研究员担任第二届主任,倪绍祥教授担任第三届主任,刘彦随研究员担任第四届主任至今。在创始人石玉林院士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各届专业委员会的精诚团结与共同努力下,中国土地资源研究及其学术交流活动卓有成效,对推进我国土地资源科学研究、学科发展、规划管理和决策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值中国自然资源学会30周年庆典之际,论文侧重梳理近10多年来,在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与协调下,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特点及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的进展情况,浅谈推进土地资源研究与学术交流的认识和主要体会,简要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张佩 于亿亿 谢锐莹
研究目的: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和重点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回顾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在研究尺度上,既有研究更多关注粮食主产区,而多尺度耦合研究尚显不足;在研究内容上,耕地"非粮化"的概念界定较为一致,但测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耕地"非粮化"的驱动因素及防治策略较为丰富,但就如何构建区域协调治理机制的研究尚且不足;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不足且多学科综合研究范式亟需完善。研究结论:未来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应着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认知框架并采取分类化的管控策略,加强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大战略的协同推进,强化多尺度耦合研究完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增强测算方式的创新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的应用,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构建耕地"非粮化"研究新范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张晶
论文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演变的时空格局,并以2005年为代表年份,分类讨论了中国264个牧区(半牧区)县、663个城市地区和592个贫困县(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逐步增强,人粮关系趋于均衡;②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省份增多,人口超载省份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③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人粮关系总体趋于平衡;中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基本稳定,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越来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凤婷 熊立春 于畅
水资源"农转非"是缓解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用水竞争压力的一种重要政策,为对水资源"农转非"做出系统性评价,对水资源"农转非"的概念内涵、发展脉络、政策影响及评估以及补偿机制进行了梳理,进而分析了国外水资源"农转非"对我国实践的启示,并展望水资源"农转非"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1)水资源"农转非"的分类因转移的性质、期限、位置、费用、距离等有所差异,其产生和实施受非农用水需求、节水效能、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2)水资源"农转非"政策效果具有两面性,大多研究对其整体效果持肯定态度,政策影响由早期的经济影响向后期的社会和生态影响聚焦。3)未来应纳入以流域或干支流为代表的中观研究尺度,同时,提高政策影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多学科的综合分析视角。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红梅 王克强 石芳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1978~2004年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对推动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有显著正向作用,加入WTO、退耕还林政策对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都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粮食播种面积、市场化程度、谷物单产、粮食出口量制约着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有负作用,但不显著。
关键词:
虚拟土地资源 粮食 进口 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同广 郑国强 王智勇 王林林
长期以来,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近十几年,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持续深入开展,城市用地、旅游用地、土地整理复垦以及其他用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日渐增多;基于此,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景观生态学被引入土地适宜性评价,可持续利用观深入人心;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也有新的发展,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使得土地适宜性评价更为灵活、科学。
关键词:
土地 土宜性评价 进展 中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婉晶 揣小伟 黄贤金 郭怀成
研究目的:全面回顾当前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法,对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评述,梳理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方法及评价流程。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内涵的界定、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级别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和评价方法选择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研究结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系统,建立综合、系统、高效、动态的评价方法体系,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管理体系,促进规划实施评价在规划中的应用等是未来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土地规划 规划评价 土地利用 规划实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敏 段建南 李帅 晏涵 刘沛
以土地评价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和分析近10年来中外学者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介绍了土地评价的方法以及与GIS的综合应用,探讨了农用地评价、土地资源、适宜性和可持续性评价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