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6)
- 2023(12529)
- 2022(10600)
- 2021(9766)
- 2020(8225)
- 2019(18386)
- 2018(17820)
- 2017(33779)
- 2016(18427)
- 2015(20532)
- 2014(20142)
- 2013(19884)
- 2012(18394)
- 2011(16918)
- 2010(16739)
- 2009(16073)
- 2008(16041)
- 2007(14358)
- 2006(12787)
- 2005(11597)
- 学科
- 济(76398)
- 经济(76210)
- 管理(57061)
- 业(52077)
- 企(43561)
- 企业(43561)
- 方法(33930)
- 数学(28342)
- 数学方法(28087)
- 中国(24112)
- 财(22798)
- 农(20791)
- 制(20049)
- 业经(18178)
- 贸(17295)
- 贸易(17285)
- 易(16927)
- 学(15975)
- 银(14308)
- 银行(14271)
- 行(13653)
- 体(13550)
- 务(13243)
- 农业(13236)
- 财务(13216)
- 财务管理(13189)
- 融(13120)
- 金融(13116)
- 企业财务(12522)
- 和(12284)
- 机构
- 大学(276536)
- 学院(270081)
- 济(119154)
- 经济(117108)
- 管理(100355)
- 研究(96743)
- 理学(86383)
- 理学院(85354)
- 管理学(84090)
- 管理学院(83577)
- 中国(75448)
- 京(58296)
- 财(57534)
- 科学(56749)
- 所(48879)
- 农(47421)
- 财经(45567)
- 研究所(44247)
- 中心(43017)
- 经(41572)
- 业大(40006)
- 江(39210)
- 经济学(38565)
- 农业(37067)
- 北京(36961)
- 范(34726)
- 经济学院(34595)
- 师范(34328)
- 财经大学(34001)
- 院(33983)
- 基金
- 项目(178918)
- 科学(142090)
- 基金(134835)
- 研究(127353)
- 家(119568)
- 国家(118595)
- 科学基金(100548)
- 社会(87807)
- 社会科(82470)
- 社会科学(82448)
- 基金项目(70663)
- 省(65226)
- 自然(63556)
- 自然科(62114)
- 自然科学(62091)
- 自然科学基金(61085)
- 教育(58217)
- 划(56954)
- 资助(54371)
- 编号(47601)
- 部(41942)
- 重点(40808)
- 成果(40060)
- 国家社会(37962)
- 制(37272)
- 创(37109)
- 发(36981)
- 教育部(36372)
- 创新(34957)
- 科研(34504)
- 期刊
- 济(129483)
- 经济(129483)
- 研究(85167)
- 中国(55011)
- 学报(48177)
- 财(45967)
- 科学(43212)
- 农(43109)
- 管理(37351)
- 大学(36899)
- 学学(34923)
- 农业(28384)
- 融(27250)
- 金融(27250)
- 教育(25735)
- 财经(25151)
- 经济研究(21948)
- 经(21634)
- 技术(19037)
- 业经(18373)
- 问题(17760)
- 贸(16873)
- 业(15470)
- 国际(14718)
- 世界(14586)
- 版(14514)
- 技术经济(12658)
- 科技(12093)
- 理论(11647)
- 统计(11553)
共检索到410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健 公磊
在中国宗法社会的演进与发展过程中 ,制度结构逐渐形成了一种以柔性制度为主、以刚性制度为附的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结构中的信用链条与信用制度表现出其特有的连接方式和约束条款。在这种文化观、伦理观的濡化和教化之下 ,在中国市场经济热潮覆盖的今天 ,信用制度结构框架仍有待重构与再建
关键词:
礼法 制度 信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明 王琼 褚俊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克 王品刚 孙群英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小文 朱正罡 龙西安
一、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历史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与信用消费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在推行土地制度改革中解决农民所需资金的办法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萌芽时期个人信用制度的特征:农民获得了土地,但他们没有更多的钱来购买农具和其他消费品,为此一些零售商想出的方法是,向农民提供无担保贷款以满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自强 李世国
中国的社会信用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问题加以治理已成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务。从根本上解决失信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证的社会信用的三维制度模式。
关键词:
社会信用 信用制度 三维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江太新
李文治、江太新著《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一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下,于2000年4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前言在内由八个板块组成,共28万多字。 本书主要写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宗族制的发展变化为封建土地关系的发展所制约;(2)伴随宗法宗族制深入庶民之家,它的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时已不单纯停留于对血缘伦常关系的抒发,而是对封建法纪、封建社会秩序起着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学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变迁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但它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明显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那种完全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诱致性制度变迁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信用制度的“外部收益”性,而政府确立面向市场化的改革后使商业信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成为可能,非政府主体自发恢复被政府剔除于制度供给之外的商业信用制度,进而影响政府的制度供给,迫使政府最终设立发展商业信用的制度装置,促成商业信用制度实现诱致性变迁。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商业信用 诱致性 制度变迁
[期刊] 征信
[作者]
应瑛 陈海盛 沈满洪
环境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分经济驱动型与社会牵引型两种变迁模式,从信用环境与交易成本耦合交互视角分析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动态轨迹。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相对应,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经历了优良信用环境下制度建立与低交易成本运行、趋劣信用环境下制度局部调整与交易成本上升、高交易成本下制度被动调整与信用环境积累、信用环境牵引制度主动改革与交易成本优化四个阶段。由信用环境牵引并对交易成本适度敏感的环境信用制度,更应注重回应社会需求,强调制度主动性、适应性和动态性,合理确定环境信用制度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的标准、监测和治理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应瑛 陈海盛 沈满洪
环境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分经济驱动型与社会牵引型两种变迁模式,从信用环境与交易成本耦合交互视角分析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动态轨迹。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相对应,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经历了优良信用环境下制度建立与低交易成本运行、趋劣信用环境下制度局部调整与交易成本上升、高交易成本下制度被动调整与信用环境积累、信用环境牵引制度主动改革与交易成本优化四个阶段。由信用环境牵引并对交易成本适度敏感的环境信用制度,更应注重回应社会需求,强调制度主动性、适应性和动态性,合理确定环境信用制度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的标准、监测和治理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亚东
现代经济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信用经济 ,但信用缺失现象在经济竞争中却屡见不鲜 ,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尚不成熟的经济体系中 ,信用缺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信用及信用经济的内涵及起源 ,分析了信用缺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及其产生因素 ,更进一步借鉴西方国家在建立信用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 ,提出中国建立与完善信用制度与信用经济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
信用缺失 信用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晏艳阳 蒋恒波
系统考察了信用制度变迁、商业信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人民银行企业信贷登记系统建立与否为制度变量,选取企业应收、应付账款、银行借款、利润率等指标,运用面板回归及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信用制度的完善对于商业信用的发展与企业绩效的提升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信用制度变迁 商业信用 企业绩效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晶妹
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五个方面思考高质量发展所需的社会信用制度支撑,并对如何完善社会信用制度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贺新
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制度之一就是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由于其历史的沉积性,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和渐进的过程。鉴于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晚,信用基础薄弱,社会信用制度严重缺失。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在建立信用制度体系时必须考虑到与国际接轨。为此,本文在借鉴国外信用制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目标模式。
关键词:
信用 信用制度 社会信用制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现阶段社会信用缺失,违约和拖欠债务严重,是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表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了由债权债务关系链条破坏导致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见克服社会信用缺失的极端重要性。其基本途径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本文重点研究作为社会信用体系支柱的道德规范建设,以及在道德规范建设过程中,与产权、法律等制度安排之间的协同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