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8)
2023(12462)
2022(10454)
2021(9974)
2020(8252)
2019(18587)
2018(18198)
2017(34554)
2016(18990)
2015(21481)
2014(21446)
2013(20762)
2012(19486)
2011(17667)
2010(17943)
2009(16956)
2008(16929)
2007(15218)
2006(13680)
2005(12745)
作者
(52629)
(44190)
(43748)
(42010)
(28209)
(20804)
(19940)
(17022)
(16801)
(15848)
(15120)
(14632)
(14389)
(14350)
(14184)
(13572)
(13234)
(12745)
(12643)
(12570)
(11221)
(10808)
(10651)
(10048)
(9890)
(9816)
(9808)
(9706)
(8882)
(8851)
学科
(73993)
经济(73880)
管理(61785)
(54354)
(45727)
企业(45727)
方法(28469)
中国(24928)
数学(24814)
数学方法(24549)
(24012)
(21866)
(21216)
业经(16770)
(16095)
贸易(16085)
(15807)
(15644)
(15421)
银行(15404)
(14808)
(14803)
(14367)
(13812)
金融(13805)
(13674)
财务(13629)
财务管理(13597)
农业(12973)
企业财务(12897)
机构
大学(269088)
学院(267728)
(119378)
经济(117000)
管理(100785)
研究(96950)
理学(85298)
理学院(84381)
管理学(83249)
管理学院(82721)
中国(77403)
(60305)
(57804)
科学(53450)
(48039)
财经(45782)
中心(43762)
研究所(42938)
(41706)
(41231)
(40766)
经济学(37626)
北京(37152)
(35205)
业大(34621)
(34259)
师范(33930)
财经大学(33806)
经济学院(33648)
(31725)
基金
项目(170969)
科学(136712)
研究(129797)
基金(126462)
(109363)
国家(108467)
科学基金(93105)
社会(85111)
社会科(80720)
社会科学(80709)
基金项目(64827)
(63578)
教育(60204)
自然(57223)
自然科(55933)
自然科学(55918)
自然科学基金(54982)
(54455)
资助(52525)
编号(51726)
成果(44644)
(40407)
重点(38797)
课题(37460)
(37220)
(36625)
国家社会(36068)
(35749)
教育部(35307)
(34374)
期刊
(136516)
经济(136516)
研究(88748)
中国(60836)
(48156)
管理(40903)
(38191)
学报(37710)
科学(36708)
教育(32330)
(30769)
金融(30769)
大学(29923)
学学(28045)
农业(25677)
财经(23903)
经济研究(22801)
技术(22727)
(20674)
业经(20125)
问题(17670)
(16730)
国际(15084)
世界(14825)
(13868)
技术经济(12450)
现代(11913)
(11820)
(11779)
论坛(11779)
共检索到425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庞明川  
本文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宏观调控经验和绩效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体制基础,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不应沿用和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而应与经济转轨的体制基础相适应,在围绕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短期波动去研究和应对的同时,结合体制、产权等方面出现的障碍和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注重与相应的体制基础相协调和配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庞明川  
转轨以来,中国已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宏观调控。转轨前期四次紧缩性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转轨中后期的扩张性与"有保有压"政策则收效甚微,出现了政策绩效与预期相脱节的现象。其原因除了调控政策本身的发展演变以及受到中国经济运行不同阶段的影响外,更为重要的在于受到转轨进程中不同阶段体制基础的制约。因此,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同时,一方面,宏观调控政策要适应当前所面临的体制基础;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制,为宏观调控创造一个良好的微观基础和外部环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今早  
一、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正确把握现阶段体制转轨时期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15年来的改革成就已为世界所公认,但是,十分明显的是中国仍然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即由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这种体制转轨或过渡在现阶段至少呈现四个特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瑞  
中国实行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是社会化大生产、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以及市场经济失灵等。宏观调控主体是政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是宏观调控的客体。中央政府是宏观调控的终极主体,地方政府是宏观调控的客体。中国需要制定专门规范宏观调控行为的法规,这种法规应当属于程序性法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冰  刘嗣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秀春  吕国胜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丁秀春,吕国胜《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将于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逐步健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到目前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初步发挥基础作用。与此同时,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也逐渐形成与完善,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新黄浦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思考新黄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概念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者提出来的。根据笔者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的宏观调控问题,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出发点无论是对社会主义的实践...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量  
一、宏观调控的对象和环境的变化 首先,宏观调控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企业结构大大改变,多元所有制企业并存,并产失了大量多元产权共生的新组织企业;二是市场体系逐步扩大,市场已经成为经济关系的综合体,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舞台;三是政府管理出现专业化分工,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小丽  
一、对我国改革时期个人收入宏观调控体制的现状评价 (一) 个人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比较。个人收入用个人可支配收入表示,经济指标用国民生产总值表示。改革时期,两者的变动趋势详见表1、表2和表3。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彬  
1.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和社会保障费用分担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逐渐降低间接税比重,增加直接税比重,特别是全面推进"营改增"。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对社会保障费用标准和分担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合理的分担机制。此外,政府可根据情况采取加大退税力度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剑  陈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中国目前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总供求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分为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市场环境管理三个部分,其中需求管理主要包括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需求型创新、需求侧改革,供给管理主要包括要素价格政策、财政政策、供给型创新、供给侧改革,市场环境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改革"和在既定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环境微调政策"。本文以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文件为例,分析了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具体应用,并结合美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探讨了中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创新之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丰雷  
基于中国实践,对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主体、对象以及政策工具等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结论是:(1)尽管面临缺乏理论依据、缺少国际经验、缺乏可行的政策工具以及土地市场的区域性导致传导机制不顺畅等困难,但是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是适应中国现实的"次优选择;"(2)土地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明确为重点保障宏观经济长期增长;(3)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有供地政策、土地规划、土地税收、土地价格、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土地行政手段等;(4)供地政策可作为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长期来看则可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并尽量减少价格管制和行政手段的运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甘藏春  
去年我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特殊国情特殊发展阶段的特殊选择。对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则是特殊阶段的特殊选择。也就是说一旦中国的市场机制完全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