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7)
- 2023(12194)
- 2022(10247)
- 2021(9483)
- 2020(7929)
- 2019(18504)
- 2018(18137)
- 2017(34079)
- 2016(18576)
- 2015(21628)
- 2014(21933)
- 2013(21947)
- 2012(21099)
- 2011(19476)
- 2010(19777)
- 2009(18547)
- 2008(18611)
- 2007(17022)
- 2006(15055)
- 2005(14009)
- 学科
- 济(101654)
- 经济(101570)
- 管理(49406)
- 业(44730)
- 方法(40207)
- 数学(35375)
- 数学方法(35002)
- 企(34918)
- 企业(34918)
- 中国(26448)
- 农(22679)
- 地方(21554)
- 学(20091)
- 财(19816)
- 贸(18343)
- 贸易(18333)
- 业经(18272)
- 易(17792)
- 制(16918)
- 农业(14980)
- 银(14453)
- 银行(14426)
- 融(14249)
- 金融(14247)
- 地方经济(14042)
- 和(13889)
- 行(13875)
- 环境(13364)
- 理论(12827)
- 体(11957)
- 机构
- 大学(287183)
- 学院(284811)
- 济(132027)
- 经济(129420)
- 研究(105798)
- 管理(102413)
- 理学(86449)
- 理学院(85377)
- 管理学(83893)
- 管理学院(83346)
- 中国(82076)
- 京(62149)
- 科学(61663)
- 财(58426)
- 所(54971)
- 研究所(49464)
- 中心(47406)
- 农(46605)
- 财经(46291)
- 江(43733)
- 经济学(43099)
- 经(41867)
- 北京(40443)
- 业大(39047)
- 经济学院(38661)
- 范(37644)
- 院(37335)
- 师范(37327)
- 农业(36551)
- 州(34423)
- 基金
- 项目(176650)
- 科学(138203)
- 研究(130329)
- 基金(128609)
- 家(111934)
- 国家(111049)
- 科学基金(93570)
- 社会(84047)
- 社会科(79647)
- 社会科学(79626)
- 省(66160)
- 基金项目(66134)
- 教育(59724)
- 自然(57533)
- 划(56292)
- 自然科(56175)
- 自然科学(56156)
- 自然科学基金(55166)
- 资助(54617)
- 编号(52021)
- 成果(43825)
- 部(40570)
- 重点(40382)
- 发(39477)
- 课题(36793)
- 国家社会(36013)
- 创(35471)
- 教育部(34759)
- 中国(34537)
- 大学(33767)
- 期刊
- 济(153100)
- 经济(153100)
- 研究(92335)
- 中国(58526)
- 财(45651)
- 学报(43398)
- 农(42319)
- 科学(40154)
- 管理(38243)
- 大学(32720)
- 学学(30617)
- 教育(29563)
- 农业(28422)
- 融(27864)
- 金融(27864)
- 经济研究(25979)
- 技术(25818)
- 财经(24303)
- 业经(21289)
- 经(21186)
- 问题(20352)
- 贸(18649)
- 统计(16799)
- 国际(16684)
- 技术经济(16589)
- 世界(16495)
- 业(15958)
- 策(14094)
- 图书(13422)
- 决策(13129)
共检索到447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迎秋
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逻辑和方法的研讨,着重分析和阐明了三个基本要点:清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以及与其相适应的GDP均衡目标增长率,是展开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的逻辑起点;科学确定与上述逻辑起点相吻合的适度通货膨胀区间,是正确进行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的重要基础;深入阐明与上述逻辑起点和适度通货膨胀区间相匹配的货币供给增长倍数,是搞好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的关键环节。弄清上述三个基本要点,对于正确进行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保证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选择和有效实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黄开旭
一、研究方法提示 关於宏观经济运行包括二部份,实际运作和货币运作。这二部分的关系为:实际运作是经济运行的本质,居於决定性的地位。货币运作只是实际运作的货币表现,是为实际运作服务的。货币运作有时也可以反作用於实际运作,但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际运作。 因此对宏观经济运行走势的分析,不能停留在货币动作的表象上,而是应首先深入研究实际运作,即实际运作的走势和趋向,最终将决定货币运作的走势和趋向。 因此,本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深入研究实际运作中,决定经济增长的供求关系并得出实际运作的客观走势。然后,研究为了媒介实际运作,适应并服务於实际运作的货币运作的表现形式和客观走势,以及为了适应实际运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昕东 王金明 吴桂珍 韩冬梅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树成
本文分析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特点,对2013年和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可以呈现略高于8%的适度回升的良好态势;未来五年,经过努力,有望使中国经济在8%~9%的适度增长区间内,走出一种较为平稳的、锯齿形缓升缓降的良好新轨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少维
分析1997年经济发展环境,我们认为有不少有利因素:一是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二是经过“八五”时期的高速发展及近3年的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在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方面的瓶颈约束有了很大的缓解,为1997年经济发展准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三是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软着陆”,物价涨幅回落较大,使1997年改革与发展的余地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金龙
In order for interest to fit the needs of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China,since 1996,has adjusted downward deposit interest rate for seven times,on May 1,1996;Aug 23,1996;Oct 23,1997;Mar 25,1998;Jul 1,1998;Dec 7,1998;Jun 10,1999 respectively.What's more,beginning from Nov 1,1999,interest tax will be ...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仪祥 陈惠新
一、我国宏观经济走势 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正确判断和把握,是寻找其原因和正确实施宏观对策的基础。 (一)经济总量过剩在延续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逐渐由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原磊
理解宏观经济形势,可沿着目标逻辑、现实逻辑、民生逻辑、风险逻辑四条主线展开。从目标逻辑来看,2035年我国人均GDP应达到2万美元,而这要求我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4.73%以上;从现实逻辑来看,我国“十四五”和“十五五”年均潜在产出增速分别为5.42%和4.92%,当前存在明显的产出缺口;从民生逻辑来看,就业、通货膨胀、房地产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从风险逻辑来看,必须要防范金融风险和效率风险。为此,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要统筹好当前与长远、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与稳定、发展与安全。
关键词:
目标逻辑 现实逻辑 民生逻辑 风险逻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一稳一积极"的总基调,建议把"破障碍、扩消费、促升级"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展望2013年,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不久将会进入新的上升通道。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所谓的回升不过是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人为"上拉效应",缺乏中长期回升的基础,因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仍然不足,同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连城 郎丽华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为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决定中国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势。无论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还是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都将呈现向好的趋势。因此,2012年及其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政策选择的目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本文从国内外供求关系、宏观经济周期性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各个侧面分析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本文认为在百年一遏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性下滑的大背景下,国内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经济增长动力下行的风险在加大,预计本轮经济将被迫做出强制调整,维持三到四年的低位增长。我国应该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型,并把握这次危机带来的机会,做好能源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走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晓晶
中国经济复苏强劲,但宏观运行也积累了不少风险,这包括:通货膨胀风险;资产价格上涨过快风险;潜在财政风险以及政策退出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面对潜在风险,适当的政策选择是:以政策退出应对短期宏观波动风险,以结构调整化解中长期发展风险。
关键词:
强劲复苏 潜在风险 政策退出 结构调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动荡加剧之势尚未缓和,全球经济增速已经明显放缓,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还在增加;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更显重要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受国际经济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口明显萎缩、增长势头减弱、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促进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救急的措施是:减轻税收,投资拉动,降低贷款利率和实行金融创新,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长远的考虑是:宏观经济应由"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中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相对于2007年以来的官方权威判断,出现了两个微妙的变化:一是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成为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二是承认全球性总需求下降已经不可避免,立足国内,"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