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7)
2023(7878)
2022(6423)
2021(5984)
2020(4933)
2019(11385)
2018(11064)
2017(20600)
2016(10969)
2015(12852)
2014(12625)
2013(12916)
2012(12387)
2011(11564)
2010(11587)
2009(11127)
2008(11146)
2007(10054)
2006(9462)
2005(8976)
作者
(31935)
(26652)
(26581)
(25605)
(17382)
(12484)
(12036)
(10414)
(10198)
(9548)
(9513)
(8837)
(8786)
(8680)
(8491)
(8228)
(7912)
(7682)
(7628)
(7095)
(6946)
(6424)
(6365)
(6041)
(6013)
(6008)
(5794)
(5531)
(5381)
(5162)
学科
(72350)
经济(72298)
管理(39522)
(29535)
(25120)
企业(25120)
方法(24310)
数学(21363)
数学方法(21287)
中国(18358)
地方(15992)
(14215)
业经(12214)
地方经济(12084)
(11713)
(11575)
(11501)
贸易(11492)
(11484)
(11196)
(10287)
银行(10286)
(9880)
(9570)
金融(9570)
环境(9346)
(9286)
(8738)
(8614)
(8555)
机构
大学(171010)
学院(167468)
(89748)
经济(88274)
研究(64966)
管理(64073)
中国(54114)
理学(52436)
理学院(51817)
管理学(51378)
管理学院(51012)
(40471)
(37406)
科学(33533)
(32364)
财经(31135)
经济学(30287)
研究所(28935)
(28481)
中心(28342)
经济学院(26938)
(24829)
北京(24801)
财经大学(23121)
(22738)
(20631)
(20472)
师范(20343)
科学院(19875)
(19388)
基金
项目(99454)
科学(79647)
基金(75848)
研究(74598)
(65309)
国家(64853)
科学基金(55487)
社会(52228)
社会科(49695)
社会科学(49683)
基金项目(38555)
(33758)
教育(33009)
自然(32386)
资助(32208)
自然科(31638)
自然科学(31631)
自然科学基金(31123)
(29182)
编号(26991)
(24269)
国家社会(23572)
中国(23267)
成果(22774)
重点(22441)
(22428)
教育部(21494)
人文(20282)
(19665)
(19647)
期刊
(108984)
经济(108984)
研究(60200)
中国(36461)
(32518)
管理(29593)
科学(22257)
学报(20440)
(19551)
金融(19551)
经济研究(18823)
(18253)
财经(17809)
大学(16654)
(15678)
学学(15627)
技术(14967)
问题(13969)
(13082)
世界(12884)
教育(12439)
国际(12427)
农业(12345)
业经(12251)
技术经济(10976)
(9275)
统计(9069)
经济问题(8553)
经济管理(8468)
现代(8261)
共检索到281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永定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新阶段余永定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政策日趋完善。首先,作为宏观调控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大体形成。其次,随着银行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建立,各种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逐渐齐备,货币政策传递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呈现出一系列的新现象和新的运行模式,标志着宏观经济开始迈向攻坚期的新阶段。预计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预测2015年GDP增速为7.2%。采取"均衡取向",即在坚守底线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大改革"与"大调整"。同时,适度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定位,采取"强监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常态化的微刺激"政策组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这同时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出现调整两个方面,这使得宏观政策目标的平衡中,"调结构"与"控风险"的重要性增加。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如何在"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新的重大挑战。未来中国需要以"降低结构失衡,提高要素效率"为核心目标,创新宏观管理思路,优化中长期供给能力,真正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刘晓光  邹静娴  
在世界经济同步复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新经济持续向好、市场预期不断改善等因素的作用下,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在触底企稳的基础上出现反弹,宏观景气、微观绩效、结构调整以及新动能培育都出现持续改善的局面,整体经济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超预期复苏的态势,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2017年中国经济企稳总体上是政策性、恢复性的,市场力量和趋势性力量还没有企稳,中国宏观经济还没有步入到持续反弹的新周期轨道之中。当前中国经济以下三大特征将是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要点:一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房维中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大体可以概括为,既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要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目前经济落后,人口众多,无论是增强国力,改善人民生活,还是解决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需要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从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来说,只要工作做得好,也有可能使经济发展得快一些。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经济。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经济快速增长可能带来的最大危险是通货膨胀。因此,快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快到什么程度不致于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经济快速增长就不可能持久,而且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199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年,也是我国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乐一  
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其实就是判断中国经济目前所处周期的阶段。但是 ,在实践中要区分周期的四个阶段或转折点 ,是极其困难的。本文从两个层次考察当前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首先是产出缺口理论、总需求—总供给 (AD—AS)模型、IS—LM模型这几种工具的综合分析 ;其次分析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这些工具和变量中 ,最有价值的是产出缺口理论和价格指数。通过对这些工具和变量的分析 ,本文的最后结论是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明显转机 ,出现了回升的系列迹象 ,正在步入复苏阶段 ,但并未真正稳定走出低谷或萧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调控的新阶段———1996年宏观经济形势评析及1997年宏观经济走势展望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逄锦聚新年伊始,人们总关心过去一年的经济形势和新一年的经济走势,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分析,以供讨论。一、96宏观经济调控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我国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主要在于它的具体操作。操作中的偏颇或失误,往往会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引起两个或者三个新问题,宏观调控的成本有可能大于调控的收益,以至于不得不一再更换调控的目标和方法,引起“统——死——放——乱——统”的循环。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教训,改进宏观经济管理的操作,需要探讨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章奇  
经济公平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即社会成员的各项投入与其所得相符。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的,经济公平是公平竞争和机会公平的统一。实现经济公平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克服平均主义,解决以往积累的不公平问题。目前我国群体外收入差距过大而群体内收入差距过小,应合理地拉开群体内收入差距以促进提高效率,并为经济公平目标确定数量界限。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严毓功,洪家瑞  
一、大形势的新要求 当前,医疗卫生单位面临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新形势。这就要求医院必须把经济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增加活力,提高两个效益。 首先,要拓宽医院经济管理的广度。在医院经济管理领域里,从决策开始一直到出院愈后服务,要把影响医院效益的各个环节,纳入经济管理的范畴,要从过去局限于某一个领域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伯基  
我们现在很快就要结束为期三天的非常成功的讨论了。总结一下这次讨论的结果,我想从三方面来讲:短期对策,宏观经济管理机构框架的改革,中期政策建议。一、短期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秀君  
“入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政府入世”。入世 ,重要的是要求政府按照WTO的一系列规则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入世 ,将对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经济运行机制、微观基础、外部环境、宏观经济管理的依据、目标、职能、主体、客体、方式、手段等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树清  
宏观调控这一术语在中国经济界流行开来,迄今为止还不到10年。但是,今天的中国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使用这个术语的经常程度,可能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这自然意味着,人们给这个概念所赋予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因而也可以说是非常混乱的。出现这种局面具有很大的必然性。因为在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是一个行政集中统一体,我们称之为"大一统经济",不存在独立的微观机制,也不存在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