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0)
2023(8965)
2022(7289)
2021(6858)
2020(5653)
2019(12935)
2018(12723)
2017(23650)
2016(12888)
2015(15053)
2014(15015)
2013(15149)
2012(14670)
2011(13618)
2010(13754)
2009(13283)
2008(13509)
2007(12451)
2006(11572)
2005(10849)
作者
(38260)
(32004)
(31945)
(30616)
(20802)
(15127)
(14406)
(12524)
(12202)
(11461)
(11296)
(10662)
(10576)
(10343)
(10233)
(9817)
(9603)
(9200)
(9100)
(8823)
(8301)
(7748)
(7733)
(7232)
(7231)
(7194)
(6971)
(6867)
(6555)
(6225)
学科
(78001)
经济(77934)
管理(45394)
(34453)
(29616)
企业(29616)
方法(26987)
数学(23305)
数学方法(23094)
中国(20113)
地方(16834)
(16328)
(13928)
(13723)
业经(13603)
(13484)
(12841)
贸易(12832)
(12497)
地方经济(12418)
(11479)
银行(11473)
(10999)
(10665)
金融(10665)
(10423)
环境(10373)
(9931)
(9884)
(9692)
机构
大学(201730)
学院(197193)
(97877)
经济(96076)
研究(74863)
管理(73243)
中国(61710)
理学(60042)
理学院(59315)
管理学(58559)
管理学院(58152)
(45404)
(44640)
科学(40796)
(37916)
财经(34839)
研究所(33799)
中心(33242)
经济学(32616)
(31749)
(30029)
北京(29407)
经济学院(28982)
(26773)
(26145)
财经大学(25732)
(25261)
师范(25075)
(23660)
业大(22887)
基金
项目(116471)
科学(92328)
基金(87476)
研究(86301)
(75726)
国家(75160)
科学基金(63865)
社会(58732)
社会科(55741)
社会科学(55726)
基金项目(44287)
(40435)
教育(38932)
自然(38187)
资助(37584)
自然科(37314)
自然科学(37305)
自然科学基金(36691)
(34891)
编号(32066)
成果(27870)
(27796)
重点(26194)
国家社会(26038)
(25617)
中国(25501)
教育部(24425)
课题(23176)
人文(22903)
大学(22662)
期刊
(120140)
经济(120140)
研究(68967)
中国(44424)
(36874)
管理(33512)
科学(27600)
学报(27394)
(24398)
(22276)
金融(22276)
大学(21906)
学学(20439)
经济研究(20047)
财经(19803)
教育(18512)
技术(17731)
(17431)
农业(16435)
问题(15388)
(14596)
业经(13862)
世界(13831)
国际(13791)
技术经济(12272)
(11209)
统计(10763)
经济管理(9411)
现代(9381)
经济问题(9345)
共检索到330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章奇  
经济公平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即社会成员的各项投入与其所得相符。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的,经济公平是公平竞争和机会公平的统一。实现经济公平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克服平均主义,解决以往积累的不公平问题。目前我国群体外收入差距过大而群体内收入差距过小,应合理地拉开群体内收入差距以促进提高效率,并为经济公平目标确定数量界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房维中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大体可以概括为,既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要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目前经济落后,人口众多,无论是增强国力,改善人民生活,还是解决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需要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从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来说,只要工作做得好,也有可能使经济发展得快一些。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经济。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经济快速增长可能带来的最大危险是通货膨胀。因此,快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快到什么程度不致于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经济快速增长就不可能持久,而且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199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年,也是我国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我国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主要在于它的具体操作。操作中的偏颇或失误,往往会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引起两个或者三个新问题,宏观调控的成本有可能大于调控的收益,以至于不得不一再更换调控的目标和方法,引起“统——死——放——乱——统”的循环。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教训,改进宏观经济管理的操作,需要探讨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鲁成  
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理论思考黄鲁成正确分析和认识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实施宏观调控的前提和基础。选择和确定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是:首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发展的全部内涵去寻求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其次要运用系统论的原理,从整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谷岩  
提高土地管理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土地管理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副部长级,从地方的机构设置来看,土地管理工作也没有摆在应有的高度,类似珠海市管理土地的毕竟是少数,而多数地区的土地管理仍游离于决策层之外。在地方的机构改革中,土地管理机构存在着不同形...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祥  
本文就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挥其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别从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完善审计监督职责、创新审计工作思路等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上海市审计学会课题组  
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属于监督保障系统的一部分。国家审计能否发挥作用 ,关系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是否有效。尽管自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以来 ,国家审计为国家加强和改进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意见 ,但站在宏观经济管理角度来看 ,国家审计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明确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职责 ,解决各种矛盾 ,是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文祥  王羚  马绪忠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监督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而且能够在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国家审计与宏观经济管理的新型关系为视角,从国家审计的本质出发,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组织体系,研究了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分析当前我国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在加强和改进宏观经济管理中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谈丰  
灰色系统理论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谈丰灰色系统理论是由邓聚龙教授于八十年代初创立并发展的。它是研究解决灰色系统分析、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的理论,它把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社会经济、生态等抽象系统,结合运用数学方法,发展成一套解...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永定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新阶段余永定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政策日趋完善。首先,作为宏观调控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大体形成。其次,随着银行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建立,各种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逐渐齐备,货币政策传递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伯基  
我们现在很快就要结束为期三天的非常成功的讨论了。总结一下这次讨论的结果,我想从三方面来讲:短期对策,宏观经济管理机构框架的改革,中期政策建议。一、短期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秀君  
“入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政府入世”。入世 ,重要的是要求政府按照WTO的一系列规则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入世 ,将对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经济运行机制、微观基础、外部环境、宏观经济管理的依据、目标、职能、主体、客体、方式、手段等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树清  
宏观调控这一术语在中国经济界流行开来,迄今为止还不到10年。但是,今天的中国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使用这个术语的经常程度,可能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这自然意味着,人们给这个概念所赋予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因而也可以说是非常混乱的。出现这种局面具有很大的必然性。因为在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是一个行政集中统一体,我们称之为"大一统经济",不存在独立的微观机制,也不存在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霞辉  
目前,在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许多学者认为应改变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方式,重点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但是,因为各方面理解和解释不一,易造成误解,有学者认为中国目前的产能已大,供给管理无非想进一步扩大产能,会使供求更失衡。所以,正确理解供给管理的实际含义是消除误解的前提。本文拟从中国宏观经济背景、未来走势、国外供给管理经验及中国供给管理政策的内容等方面分析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