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9)
2023(8218)
2022(6629)
2021(6186)
2020(5000)
2019(11713)
2018(11574)
2017(21480)
2016(11323)
2015(12873)
2014(12847)
2013(12641)
2012(12219)
2011(11585)
2010(11685)
2009(11197)
2008(11061)
2007(9567)
2006(9181)
2005(8845)
作者
(31828)
(26791)
(26629)
(25884)
(17416)
(12612)
(12071)
(10399)
(10307)
(9608)
(9469)
(8809)
(8805)
(8779)
(8682)
(8395)
(7898)
(7761)
(7495)
(7107)
(6898)
(6396)
(6323)
(6214)
(6143)
(5995)
(5777)
(5363)
(5338)
(5217)
学科
(76747)
经济(76677)
管理(28804)
方法(25051)
(23152)
数学(21867)
数学方法(21767)
中国(20244)
(18691)
企业(18691)
地方(16701)
业经(13566)
(13381)
(13203)
(12818)
地方经济(12398)
(12118)
贸易(12111)
(11776)
(11775)
(11210)
金融(11210)
(10920)
(10573)
银行(10573)
(10399)
环境(9575)
(9188)
理论(8847)
(8741)
机构
大学(178592)
学院(174020)
(95399)
经济(94005)
研究(71165)
管理(61709)
中国(55415)
理学(52020)
理学院(51396)
管理学(50879)
管理学院(50520)
(42510)
(38654)
科学(36128)
(35211)
经济学(33237)
财经(33066)
研究所(31561)
(30287)
经济学院(29577)
中心(29264)
北京(25864)
(24891)
(24644)
财经大学(24572)
(23649)
师范(23536)
(21434)
科学院(21412)
社会(20902)
基金
项目(104686)
科学(84434)
研究(80615)
基金(79754)
(68616)
国家(68104)
科学基金(57999)
社会(56933)
社会科(54107)
社会科学(54096)
基金项目(40147)
教育(36581)
(35542)
资助(33253)
自然(32497)
自然科(31729)
自然科学(31721)
自然科学基金(31210)
(30799)
编号(29571)
(26005)
国家社会(25869)
成果(25618)
中国(24975)
(24218)
重点(24098)
教育部(23335)
人文(21711)
课题(21671)
(21295)
期刊
(113806)
经济(113806)
研究(67065)
中国(37364)
(31198)
管理(26022)
科学(22604)
学报(21184)
经济研究(20519)
(19710)
(19497)
金融(19497)
财经(19042)
教育(18904)
大学(17454)
(16806)
学学(16232)
问题(15186)
技术(14681)
(14057)
世界(13425)
业经(13153)
农业(13152)
国际(12794)
技术经济(10782)
统计(9408)
经济问题(9359)
改革(8588)
(8588)
经济管理(8317)
共检索到286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初步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思想的主要进展,从学科发展角度论述了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现代化的方法基础,并在分析和评价西方宏观经济学新古典重新综合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建设提出某些原则性意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琦  
从1978年到1992年,中国宏观经济思想完成了从"综合平衡"到"宏观调控"范式的转换,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治理三次经济过热的实践。1993年到1997年,中国宏观调控的思想基本形成,并成功运用于经济"软着陆"。1998年到2012年,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充分展现,突出表现为应对两次外部经济冲击。2013年至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宏观调控的新亮点。中国的"宏观调控"这一概念,在内涵上远大于宏观经济学中的"需求管理政策"。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也都被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当中,这是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最典型的特征。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有利的一面在于,当面临外部冲击时,政府可以动用一切能够动用的政策工具,将外部冲击导致的总需求下滑迅速调整到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水平,甚至超过潜在增长率水平;不利的一面在于,以牺牲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长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新的亮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宁昌会  毛传阳  
国际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正逐步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国际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建立在Obstfeld和Rogoff(1995)的杰出贡献的基础上的。Obstfeld和Rogoff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璋  万光彩  
历史重大经济事件都导致了宏观经济理论不同程度的创新,如大萧条与凯恩斯主义革命、滞胀与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反革命等。而苏联范式和新古典自由主义范式阐释中国经济奇迹的无能为力,说明中国经验必将催生宏观经济理论的创新。中国宏观经济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于提出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特征的基本假设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中国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浩瀚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越来越重视寻找各自理论的微观基础,尝试用微观经济学的模型和分析方法,通过对经济个体行为的剖析,讨论和解释各自领域内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变化特征、利益关系,探寻其隐含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从而为各自理论提供微观个体层面的有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曙光  
在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中 ,宏观经济理论的讨论和分析是一个相当活跃而又成果甚丰的领域。它不仅随着中国经济的波动起伏而展开和深入 ,而且伴随着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而发生理论范式的转换。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 1 0年来宏观经济理论中宏观总量态势和周期特征、通货膨胀与紧缩、金融风险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讨论进行简单的评述 ,并对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博弈论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应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看法。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何干强  
在用唯物史观赋予宏观经济概念科学内涵的意义上,应当说,马克思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上开创了科学的宏观经济学。《资本论》全卷都包含对宏观经济的论述;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缺乏适用于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资本论》批判了资产阶级宏观经济思想的五大教条,而现代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依然沿袭这些教条,因此搬用其理论对中国调结构必定无效。要高度重视应用《资本论》的宏观经济理论,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定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统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枇杷木  徐智俊  
在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又促进经济发展,这对于人类的永存来说,是急需解决的极其重要的课题。虽然两者被认为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在“可持续性发展”这一口号下,人们正在摸索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可持续性发展”之口号只是一种理念的表达,由于这一理论没有系统的理论依据,所以,至今对它的摸索还只是停留在理念中,没有超越理念来研究和寻找每个问题的解决对策。有时,即使有一些临时性的对策,但是,因这些对策缺乏理论的依据,也就难以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笔者在本文中,想对上述口号的理念进行分析,并使之理论化。笔者认为应该在建立宏观经济的长期发展结构的基础上,找出一套既可保护环境同时又可促进经济发展的理想结...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马勇  
本文以主流宏观经济学的若干认识误区为切入点,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金融因素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反思。这一反思主要围绕以下六个基本命题展开:一是金融因素在宏观经济中的影响被严重低估,二是主流货币政策框架的致命缺陷源于其政策视野的短期性,三是货币与信用的创造机制存在着本质差别,四是财政机制与信用机制并非独立,五是金融创新指向信用创造并改变了经济金融环境,六是泡沫问题金融化的本质在于杠杆扩大化。这些命题的共同启示是: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在纳入内生性金融因素的基础上予以系统重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浩瀚  丁元耀  
当我们对经济学中的总量问题进行分析时,会涉及到宏观经济理论、微观经济理论和加总的方法。本文侧重讨论在微观经济理论已经给定的情况下,当代主流宏现经济理论如何就个体微观行为加总到宏观总体行为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评析,这一探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浩瀚  
自凯恩斯创立现代宏观经济的总量分析后,总量问题一直成为各种宏观经济理论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它也经常驻足于诸如消费、生产及投资等宏观分析领域。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再作更深入地阐释,并揭示其方法论层面上的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关于转型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经济转型的经济稳定对策研究,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领域和薄弱环节,具有相当理论难度并且孕育着重大理论突破,为国内外经济学界所瞩目。但是,转型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至今尚未形成一个一致的并且能够在其支持下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江晓薇  
中国改革十七年宏观经济中的财政运行江晓薇我国“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提出振兴财政的任务。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是保证今后十五年实现振兴财政的关键。解决如何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和发挥财政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6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2016年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充分说明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还没有完全找到;二是稳增长政策并没有缓解宏观经济深层次问题;三是短期产出与中期潜在产出的负向强化机制、超国民收入分配所带来的"消费—投资"困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收益下滑所带来的进一步"脱实向虚"三大新难题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摆脱持续探底困境的核心障碍;四是当前宏观经济的短期企稳构建在大规模政策宽松和泡沫化房地产复苏之上,还没有形成持续复苏的基础。2016年下半年,中国宏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