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3)
- 2023(13621)
- 2022(11476)
- 2021(10673)
- 2020(9055)
- 2019(20925)
- 2018(20405)
- 2017(38386)
- 2016(20995)
- 2015(24084)
- 2014(24270)
- 2013(24265)
- 2012(23159)
- 2011(21409)
- 2010(21733)
- 2009(20513)
- 2008(20522)
- 2007(18529)
- 2006(16448)
- 2005(15379)
- 学科
- 济(107589)
- 经济(107479)
- 管理(55454)
- 业(48964)
- 方法(41784)
- 企(39123)
- 企业(39123)
- 数学(36055)
- 数学方法(35718)
- 中国(28634)
- 农(24298)
- 学(23966)
- 地方(22456)
- 财(21847)
- 业经(19822)
- 贸(18881)
- 贸易(18872)
- 制(18831)
- 易(18279)
- 融(15932)
- 金融(15924)
- 理论(15875)
- 银(15832)
- 银行(15788)
- 农业(15714)
- 行(15262)
- 和(15181)
- 体(14432)
- 地方经济(14384)
- 环境(14232)
- 机构
- 大学(320671)
- 学院(315573)
- 济(141804)
- 经济(138985)
- 研究(119480)
- 管理(113185)
- 理学(96020)
- 理学院(94828)
- 管理学(93143)
- 管理学院(92543)
- 中国(90798)
- 科学(71129)
- 京(69911)
- 财(64311)
- 所(62406)
- 研究所(56524)
- 农(55095)
- 中心(52457)
- 财经(50681)
- 江(48112)
- 经(45990)
- 经济学(45869)
- 业大(45532)
- 北京(45254)
- 农业(43321)
- 范(43047)
- 师范(42637)
- 院(42510)
- 经济学院(41054)
- 州(37635)
- 基金
- 项目(200093)
- 科学(156221)
- 研究(145742)
- 基金(145391)
- 家(127903)
- 国家(126880)
- 科学基金(106103)
- 社会(93608)
- 社会科(88635)
- 社会科学(88612)
- 省(75404)
- 基金项目(75288)
- 教育(66997)
- 自然(66151)
- 自然科(64622)
- 划(64607)
- 自然科学(64596)
- 自然科学基金(63465)
- 资助(61060)
- 编号(57599)
- 成果(49145)
- 重点(45938)
- 部(45773)
- 发(44083)
- 课题(41280)
- 创(40305)
- 国家社会(39743)
- 教育部(39049)
- 科研(38181)
- 中国(37903)
- 期刊
- 济(163640)
- 经济(163640)
- 研究(101954)
- 中国(66350)
- 学报(53384)
- 农(50085)
- 财(49929)
- 科学(47635)
- 管理(43227)
- 大学(39972)
- 学学(37453)
- 教育(35327)
- 农业(33476)
- 融(29689)
- 金融(29689)
- 经济研究(27664)
- 技术(27032)
- 财经(26758)
- 经(23315)
- 业经(22592)
- 问题(21687)
- 贸(19740)
- 业(18835)
- 世界(17611)
- 国际(17513)
- 技术经济(17026)
- 统计(16419)
- 版(15411)
- 图书(14558)
- 策(14104)
共检索到494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关于转型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经济转型的经济稳定对策研究,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领域和薄弱环节,具有相当理论难度并且孕育着重大理论突破,为国内外经济学界所瞩目。但是,转型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至今尚未形成一个一致的并且能够在其支持下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柳欣
本文提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其要点是把表明市场经济关系的企业的成本收益计算和利润率作为收入一支出模型的基础。由于总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是由上一期的资本存量价值和投资所决定的.从而是一种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同时均衡。这种存量与流量的同时均衡来自于内生的货币供给机制,而利息率则同时调节投资、资本存量价值和货币供求。由此可以把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或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资产负债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货币金融体系的内生的货币供给。以此理论,简析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关键词:
货币经济 内生的货币供给 存量与流量均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初步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思想的主要进展,从学科发展角度论述了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现代化的方法基础,并在分析和评价西方宏观经济学新古典重新综合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建设提出某些原则性意见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实证化,理论革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
中国第一次真正的商业周期应始于 1999年, 2001年中国经济在复苏中将面临滞胀的阴影。 因为复苏中改 革与结构调整不足,并存在影响经济波动的若干不确定因素。 因此,中国经济的真正出路就是从供给方入手,坚决推进市场取 向的改革。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预测与分析 滞胀阴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魏 刘世锦 曾培炎
预测宏观经济动态趋势是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重要课题。鉴于此,在基于研究宏观经济预测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宏观经济预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于我国2006-2016年金融稳定指数、金融压力指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展开调查,分析了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研究成果表明,金融体系中稳定性和压力状况,能够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最后,面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秩序出现的困难形势以及外部输入性风险不断上升情况下,在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基础上,提出实行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强化经济工作中的底线思维、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新常态特点等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运行,也将有利于推行和开展经济学实证领域的实践或研究探索。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明武
当今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主要有两大领域,一是在理论研究上如何将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成熟的宏观经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特性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二是在应用研究上如何科学、定量地将经济理论与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浩瀚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越来越重视寻找各自理论的微观基础,尝试用微观经济学的模型和分析方法,通过对经济个体行为的剖析,讨论和解释各自领域内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变化特征、利益关系,探寻其隐含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从而为各自理论提供微观个体层面的有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浩瀚 丁元耀
当我们对经济学中的总量问题进行分析时,会涉及到宏观经济理论、微观经济理论和加总的方法。本文侧重讨论在微观经济理论已经给定的情况下,当代主流宏现经济理论如何就个体微观行为加总到宏观总体行为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评析,这一探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媛 梁丽梅
流通业发展是否对宏观经济发展构成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是何种形式,本研究就此问题展开。通过研究已有成果,并结合团队自主研究,引入效率因素,以超边际分析框架作为工具,采用理论分析确定框架,进行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中首次提出了流通服务与宏观经济影响的七大特征关系,在实证分析中基于这七大特征不仅确定了我国流通服务业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影响性,而且对国内六大地区流通业发展对地区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性给出了阶段性分析。最后从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我国流通业服务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
流通服务效率 超边际 均衡性 宏观经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庞皓
一、国际上的四个宏观经济统计规范1993年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全面修订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1993年SNA)以后,中国统计学界出现了新一轮研究国民经济核算的热潮。这一轮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热点已经不再是核算模式的选择,也不是一般核算理论与方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庞皓
SNA、BOP、MFS和GFS等四大国际宏观经济统计体系在许多基本方面有内在联系,但内容和作用又有明显差异。如果说SNA是对国民经济作整体描述,BOP、MFS和GFS则是分别对某特定领域作较为详尽的核算,四个统计体系之间不可相互替代。长期以来,中国统计学界对宏观经济统计核算的研究只是集中在SNA上,而对BOP、MFS和GFS的研究却很薄弱。目前,必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继续深入研究SNA的同时,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加强对BOP、MFS和GFS的深入研究,并建立与SNA协调配套的BOP、MFS和GFS体系,以充分发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石良平
中国宏观经济预警体系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十多年来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之一。然而,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运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预警体系的敏感度和预测精度出现了偏差,已经到了需要修正的时候。本文在对中国宏观预警体系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对体系的结构与指标提出了修正的思路与方案。
关键词:
经济波动 预警体系 评价与修正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宏铭
今年一季度社会净融资的投放6.16万亿元,经济同比增长7.7%,环比下滑至6.5%,出现了"融资热、经济冷"现象,即市场整体信贷投放并不低,经济增长却趋缓。货币投放虽然在加大,但货币周转速度不高,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不断扩大的信用投放。很多信用投放实际上是通过银行的影子业务或影子银行进入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越来越多资金"跳"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各种渠道进入实体经济。6月份,银行系统的"钱荒",凸显的是整个信用市场的流动性严重错配。如此种种,都在说明中国金融业的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在宏观经济效应中,影子金融体系的作用已经不能小觑。
关键词:
影子金融体系 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冲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宁昌会 毛传阳
国际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正逐步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国际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建立在Obstfeld和Rogoff(1995)的杰出贡献的基础上的。Obstfeld和Rogoff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琦
从1978年到1992年,中国宏观经济思想完成了从"综合平衡"到"宏观调控"范式的转换,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治理三次经济过热的实践。1993年到1997年,中国宏观调控的思想基本形成,并成功运用于经济"软着陆"。1998年到2012年,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充分展现,突出表现为应对两次外部经济冲击。2013年至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宏观调控的新亮点。中国的"宏观调控"这一概念,在内涵上远大于宏观经济学中的"需求管理政策"。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也都被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当中,这是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最典型的特征。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有利的一面在于,当面临外部冲击时,政府可以动用一切能够动用的政策工具,将外部冲击导致的总需求下滑迅速调整到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水平,甚至超过潜在增长率水平;不利的一面在于,以牺牲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长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新的亮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