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0)
2023(11022)
2022(9184)
2021(8494)
2020(7244)
2019(16885)
2018(16427)
2017(31234)
2016(16795)
2015(19564)
2014(19532)
2013(19877)
2012(19174)
2011(17697)
2010(17734)
2009(16780)
2008(16641)
2007(14993)
2006(13317)
2005(12498)
作者
(50818)
(42704)
(42633)
(41067)
(27364)
(20375)
(19498)
(16612)
(16180)
(15127)
(15019)
(14206)
(13726)
(13672)
(13620)
(13442)
(12610)
(12460)
(12300)
(12264)
(10759)
(10518)
(10304)
(9809)
(9746)
(9692)
(9274)
(9084)
(8542)
(8533)
学科
(96702)
经济(96625)
管理(43482)
(40064)
方法(38100)
数学(34389)
数学方法(34183)
(30470)
企业(30470)
中国(25006)
(20839)
地方(20633)
(18142)
(17717)
(17333)
贸易(17325)
(16841)
业经(16211)
(15363)
地方经济(13774)
农业(13613)
(13556)
金融(13554)
(13272)
银行(13237)
(12798)
环境(12453)
(12352)
(10931)
(10455)
机构
大学(261809)
学院(257872)
(125928)
经济(123709)
研究(97962)
管理(94094)
理学(80274)
理学院(79263)
管理学(78035)
管理学院(77538)
中国(75723)
科学(56185)
(55869)
(54347)
(50343)
研究所(45582)
中心(43497)
财经(43399)
(42386)
经济学(41823)
(39525)
(37986)
经济学院(37574)
北京(36309)
业大(35290)
(34275)
(33504)
农业(33286)
师范(33226)
财经大学(32098)
基金
项目(163267)
科学(128919)
基金(121268)
研究(119037)
(105729)
国家(104940)
科学基金(88647)
社会(79144)
社会科(75145)
社会科学(75123)
基金项目(62895)
(59892)
自然(54541)
教育(53643)
自然科(53305)
自然科学(53285)
自然科学基金(52382)
(51432)
资助(50987)
编号(46045)
成果(38406)
(38210)
重点(37219)
(36653)
国家社会(34323)
教育部(32995)
中国(32807)
(32784)
课题(31994)
大学(31405)
期刊
(142243)
经济(142243)
研究(83081)
中国(52105)
(41364)
学报(39405)
(38256)
科学(36892)
管理(34543)
大学(29897)
学学(28285)
(26100)
金融(26100)
农业(25750)
经济研究(24686)
财经(23216)
教育(21809)
技术(21372)
(20197)
问题(19109)
业经(18841)
(17554)
世界(15986)
国际(15638)
技术经济(15036)
(14801)
统计(14381)
理论(12180)
(12054)
经济问题(11957)
共检索到400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建浩  王美今  
作为一个转型国家,中国是否有属于自己的"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增长时期?它起于何时?终于金融危机吗?后危机时代处于何种周期状态?本文利用条件马尔可夫模型首次对这些问题进行正式的经验识别研究。结果显示,以1995年第四季度为界,中国的经济周期从高波动与低波动交替出现的"活乱循环"时期,进入以微波化为主要特征的"大稳健"阶段。与美国因金融危机于2008年中断"大稳健"不同,中国的"大稳健"由于经济过热的累积在2006—2007年间中断,因金融危机负向冲击的叠加而重返,并迅速地于2010年第一季度进入"低波动、高增长"的最优状态,后危机时代元年并未出现过热或二次探底等过度波动情...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钱士春  
After examining some key Macroeconomic time series of China by Hodrick-Prescott filter,we draw some conclusion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from 1952 to 2002,Especially about the reform era. The two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with China at the end of sample are relatively declining of investment and absolutely drop of price level.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全  张宇  
股票市场发展和宏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各种联系,本文通过多元回归和VAR模型来研究两者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期之间股票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相互关系还很弱,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解释能力也很弱;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预测能力要强于股票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预测能力。本文认为,导致这样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太多,我国的股票市场受政策或重大事件的影响比较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彦斌  唐诗磊  
本文主要研究了信心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信心能否影响中国经济波动,发现企业家信心能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而消费者信心无法影响宏观经济波动。参照Harrison and Weder(2006)等的做法,将企业家信心分解为基本面信心与动物精神,研究了基本面信心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与股指对基本面信心影响较大;通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动物精神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发现动物精神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都有显著的短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机制符合总需求冲击的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明录  
一、我国经济波动的初步描述建国近4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很快,国家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长。但由于多种原因,在我们整个经济的运行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波动现象。实证分析表明,这种波动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其剧烈程度甚至不亚于西方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波动。经济波动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绝对波动或古典循环,是指经济情况本身也即经济绝对量的上下波动;其二为增长波动或增长循环,是指经济增长率或经济围绕着长期增长趋势的上下波动。现以国民收入(按1980年不变价计)、固定资产投资(按全民所有制单位计,简称投资)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即现实的社会购买力,简称购买力)为分析对象,来考察我国经济的波动情况。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国忠  
宏观经济波动的模型研究,一直是西方经济的热点问题。萨缪尔森和希克斯的乘数—加速数模型作为阐述经济波动周期的理论,已经成为经典而被到处引用;克莱因建立的1921—1941年间美国的宏观经济模型,则以其短小精悍、性能优越的特点,开创了波动理论模型实践化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宗明  
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不仅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成长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宏观层面上也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中国政府正在提倡的"转方式"以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便与此密切相关。本文将要素使用效率以内生的方式引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利用贝叶斯极大似然方法估计了模型的结构参数,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后验让步比率显示,实际经济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要素使用效率动态的模型,说明它更好地解释了中国数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也表明要素使用效率机制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宏观经济动态是不可或缺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留彦  
本文使用结构VAR方法考察中国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成因,并比较国外冲击以及国内供给和需求冲击对产出短期波动的相对解释能力。结构冲击的识别基于Blanchard和Quah(1989)的长期约束条件。经验结果表明,国内供给冲击是产出波动的主要来源,而国外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此外,国内吸收政策的变化尽管决定着国际收支,但对于稳定经济增长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靖  徐栋  宇文晶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较强的波动及联动性,为了合理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源泉,文章基于DSGE模型,构建三阶近似下GMM估计量和贝叶斯推断下SMM估计量,实证结果显示SMM估计量是连续和渐近正态的,并且计算时间比GMM计算时间短,因而更加有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指标,构建的模型采用SMM估计得到变量各阶矩特征值与真实数据变量各阶矩特征值非常相近,能够解释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经济波动特征,而造成中国经济较高波动的源泉为具有较大标准差的瞬时技术冲击,这对以后DSGE模型尤其解决时间序列偏短的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学彬  
AD—AS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重要的宏观经济理论模型,是分析市场经济社会总量失衡问题及客观经济波动问题的重要工具,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应用。AD—AS模型原理在近年我国经济理论分析中已获初步应用。本文根据AD—AS模型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修改和补充的基础上建立的AD—AS动态仿真模型,将一般的AD—AS几何图形模型转换成为能够实际运算的代数方程模型。并利用它对我国改革以来的宏观经济运行轨迹进行了历史仿真检验和未来运行动态模拟分析。在将AD—AS模型实用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敏  王月  
本文使用存货周期理论解释2008年9月份以来的宏观经济急剧下滑,认为当前工业生产增速急剧下降伴随了剧烈的存货调整因素。理论和经验研究证明,企业存货水平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因此在经济景气转换阶段,企业存货水平的波动会明显加大,成为加剧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在2008年9月以来的本轮存货调整中,除需求变化引发的存货调整冲击外,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暴跌也从供给面增大了本轮存货调整的冲击,对上游重工业生产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珂英  张鸿武  
在对国内外存货投资与经济波动相关文献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中国的存货/销售额比率及存货投资与中国经济周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存货/销售额比率的逆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并体现出一定的持久性;就长期而言,存货投资的顺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就短期来讲,存货投资与经济波动的规律性并不存在。作为政策参考,建议采取存货/销售额比率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的参考指标,并密切跟踪存货投资的顺周期性特征的未来表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赫  徐玲玲  许彬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引资的促进下,经济效率不断提高,出现了较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的稳定受世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2008年以来,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国内外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使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阻碍了宏观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国际实际利率、外国需求、外汇汇率、投机资本等外部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国内,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消费与投资需求、净出口、技术以及劳动力等内部因素也深度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军荣  李天德  
文章利用协整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对国民宏观经济和我国的FDI流入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的变动与FDI流入量之间短期和长期内存在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宏观经济波动影响FDI流入量,但由于其它因素的干扰,该影响不十分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