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2)
- 2023(7452)
- 2022(6063)
- 2021(5597)
- 2020(4603)
- 2019(10570)
- 2018(10349)
- 2017(19427)
- 2016(10227)
- 2015(11810)
- 2014(11549)
- 2013(11792)
- 2012(11500)
- 2011(10660)
- 2010(10595)
- 2009(10009)
- 2008(9857)
- 2007(8654)
- 2006(7995)
- 2005(7527)
- 学科
- 济(72165)
- 经济(72114)
- 管理(28718)
- 方法(24536)
- 业(23875)
- 数学(22534)
- 数学方法(22447)
- 企(18866)
- 企业(18866)
- 中国(18279)
- 地方(15663)
- 财(12801)
- 地方经济(12058)
- 贸(11867)
- 贸易(11858)
- 农(11613)
- 易(11559)
- 业经(11014)
- 学(10849)
- 制(10388)
- 融(9419)
- 金融(9419)
- 银(9186)
- 银行(9180)
- 环境(9096)
- 行(8895)
- 体(8160)
- 发(7951)
- 关系(7929)
- 农业(7479)
- 机构
- 大学(160675)
- 学院(157339)
- 济(87492)
- 经济(86305)
- 研究(62698)
- 管理(55908)
- 中国(50406)
- 理学(47517)
- 理学院(46959)
- 管理学(46412)
- 管理学院(46114)
- 财(37499)
- 京(34321)
- 科学(32302)
- 所(31197)
- 经济学(30641)
- 财经(30123)
- 研究所(28034)
- 经(27649)
- 经济学院(27401)
- 中心(26743)
- 北京(22682)
- 财经大学(22542)
- 院(21903)
- 江(21599)
- 农(20351)
- 科学院(19530)
- 范(18918)
- 师范(18781)
- 社会(18245)
- 基金
- 项目(97433)
- 科学(78478)
- 基金(75465)
- 研究(71709)
- 家(65425)
- 国家(64990)
- 科学基金(55503)
- 社会(51511)
- 社会科(49093)
- 社会科学(49083)
- 基金项目(38440)
- 省(32870)
- 自然(32610)
- 资助(32184)
- 自然科(31896)
- 自然科学(31889)
- 教育(31584)
- 自然科学基金(31351)
- 划(28425)
- 编号(25366)
- 部(24017)
- 国家社会(23554)
- 中国(23134)
- 重点(22167)
- 发(22039)
- 教育部(21312)
- 成果(21302)
- 人文(20048)
- 济(19843)
- 经济(19678)
共检索到252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明录
一、我国经济波动的初步描述建国近4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很快,国家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长。但由于多种原因,在我们整个经济的运行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波动现象。实证分析表明,这种波动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其剧烈程度甚至不亚于西方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波动。经济波动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绝对波动或古典循环,是指经济情况本身也即经济绝对量的上下波动;其二为增长波动或增长循环,是指经济增长率或经济围绕着长期增长趋势的上下波动。现以国民收入(按1980年不变价计)、固定资产投资(按全民所有制单位计,简称投资)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即现实的社会购买力,简称购买力)为分析对象,来考察我国经济的波动情况。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泓
《中国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研究》评介长期以来,经济周期波动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西方国家经济周期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且形成了几十种内容各异的经济周期理论。我国对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到80年代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彦斌 唐诗磊
本文主要研究了信心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信心能否影响中国经济波动,发现企业家信心能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而消费者信心无法影响宏观经济波动。参照Harrison and Weder(2006)等的做法,将企业家信心分解为基本面信心与动物精神,研究了基本面信心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与股指对基本面信心影响较大;通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动物精神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发现动物精神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都有显著的短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机制符合总需求冲击的特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国忠
宏观经济波动的模型研究,一直是西方经济的热点问题。萨缪尔森和希克斯的乘数—加速数模型作为阐述经济波动周期的理论,已经成为经典而被到处引用;克莱因建立的1921—1941年间美国的宏观经济模型,则以其短小精悍、性能优越的特点,开创了波动理论模型实践化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宗明
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不仅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成长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宏观层面上也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中国政府正在提倡的"转方式"以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便与此密切相关。本文将要素使用效率以内生的方式引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利用贝叶斯极大似然方法估计了模型的结构参数,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后验让步比率显示,实际经济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要素使用效率动态的模型,说明它更好地解释了中国数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也表明要素使用效率机制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宏观经济动态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
要素使用效率 后验让步比率 反事实模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留彦
本文使用结构VAR方法考察中国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成因,并比较国外冲击以及国内供给和需求冲击对产出短期波动的相对解释能力。结构冲击的识别基于Blanchard和Quah(1989)的长期约束条件。经验结果表明,国内供给冲击是产出波动的主要来源,而国外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此外,国内吸收政策的变化尽管决定着国际收支,但对于稳定经济增长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关键词:
产出波动 供给冲击 需求冲击 结构VAR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张曙光 王利民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是先不触动许多既得利益,先不对旧的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而是先在旧体制的旁边(或在“边际上”)发展新体制,因而必然会出现一种“体制双轨”的局面,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双轨制过渡”最终完成改革。渐进式改革的根本特征,可以说就是较长的双轨过渡期。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如何减轻宏观经济不稳定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而在不同的改革方式下,宏观经济不稳定又有特殊的原因,需要采取特殊的对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三次大小不等的经济周期性波动。从1992年起,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毛飞
目前学界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缺乏理论基础,用于指导政策实践令人担忧。连续和常态是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前提和现实基础,而经济波动就是经济运行偏离常态,财政宏观调控的方向是使波动回落常态,由于当前经济处于比较接近常态的水平,因此财政政策就不应当再延续1998年开始的扩张性的政策,而应当逐渐退出。针对经济局部过热的情况和存在全面过热的趋势,应当采取“从紧”的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钢明
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袁钢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地区经济差异扩大,是中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问题。进入90年代,地区经济差异扩大速度加快,对宏观经济波动及宏观政策效应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考察和分析改革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栗亮 刘元春
本文通过构建附加"金融加速器"的DSGE模型,模拟和测算了2008年前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来源及其变化,并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应当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波动的变化,结果发现:(1)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具备了一定应对并平滑冲击的能力;(2)2008年之后,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冲击的影响,传统的贸易渠道的传导出现弱化,金融渠道的传导不断增强;(3)在2008年之后,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的刺激政策成为了推动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驱动作用明显下降;(4)在2008年之后,货币政策实施较之前更为有效,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降低。最后,本文针对这些变化提出了未来政策框架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政策 金融加速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连城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长期增长的路径、周期的波长和波幅、扩张期和收缩期的长度以及失业和通胀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以及我国当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可以认为,2007年的中国经济已经过热,并运行到了本轮周期的波峰;2008年将掉头向下,进入收缩阶段,但物价水平还会持续上升。本轮收缩阶段的时间不会很长,有可能在2009年进入本轮周期的谷底。同时,经济收缩的幅度也将有限,有可能保持在8%或8.5%以上。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适时、适度的经济政策调控。只有科学地把握经济政策的走向和力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政策效果。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走势 经济政策调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荣哲 农丽娜
外商直接投资与人民币汇率、国内外经济增长、劳动成本、资本市场收益率当中某一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受制于其它变量。与国内因素相比较,国际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长期趋势的影响更大。与人民币汇率的短期变动相比较,外商更加重视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另外,只有当经济系统失衡较小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才会在短期内对系统失衡做出显著反应。所以,宏观调控政策必须把握时机,尽量避免经济系统出现较大偏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汇率 门限效应 半衰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俊培 毛飞
中国经济学者通常运用年经济增长的环比指数描绘出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波动曲线,然后再选择这条曲线中的"波谷"或"波峰"作为坐标来划分经济周期,由此来判断宏观经济的态势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我们认为上述的坐标选取方法是不适当的,而应该选择经济"常态"为坐标来划分经济周期。本文还认为根据经济周期来判断经济态势是不可靠的,更不能直接作为政策依据,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根据体制改革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确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穆争社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信贷环境恶化,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其最优选择行为是发生较为严重的信贷配给行为,这将导致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下降。由于融资企业信贷可得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将会引起融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投资下降,在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下,其结果是宏观经济衰退更加严重,宏观经济陷入经济衰退与信贷配给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中,宏观经济衰退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大。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具有与上述相类似的相反过程。可见,信贷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呈现关系型信贷配给的特征,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自发抑制宏观经济波动,二是拉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军 温娇秀 吴静茹
采用结构变动值K和Moore指数作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测量指标,并以总产出增长率和HP滤波后的波动成分作为衡量经济波动的指标,文章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波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冲击来源,而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却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