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6)
2023(12173)
2022(10243)
2021(9411)
2020(8087)
2019(18795)
2018(18376)
2017(34800)
2016(18852)
2015(21898)
2014(22032)
2013(22191)
2012(21373)
2011(19509)
2010(19834)
2009(18545)
2008(18757)
2007(17119)
2006(15134)
2005(13712)
作者
(56185)
(47132)
(47037)
(45089)
(30228)
(22488)
(21612)
(18310)
(17868)
(16902)
(16422)
(15682)
(15099)
(15061)
(14974)
(14615)
(13942)
(13810)
(13593)
(13563)
(11947)
(11618)
(11467)
(10728)
(10711)
(10706)
(10394)
(10289)
(9458)
(9457)
学科
(101999)
经济(101921)
管理(52876)
(48119)
方法(39310)
(38630)
企业(38630)
数学(34643)
数学方法(34395)
中国(27437)
(22989)
地方(22861)
(22168)
业经(18887)
(18665)
(17918)
贸易(17906)
(17379)
(17244)
农业(15065)
(14605)
银行(14580)
(14372)
金融(14370)
地方经济(14290)
(14038)
(13970)
环境(13659)
(13159)
财务(13122)
机构
大学(284878)
学院(282385)
(132210)
经济(129685)
研究(105283)
管理(102920)
理学(87056)
理学院(86005)
管理学(84670)
管理学院(84132)
中国(81671)
(61721)
科学(60209)
(58877)
(54022)
研究所(48623)
中心(47379)
财经(46371)
(46116)
(42881)
经济学(42821)
(42082)
北京(40101)
业大(38606)
经济学院(38446)
(37126)
(37047)
师范(36709)
农业(36147)
财经大学(34148)
基金
项目(177174)
科学(139208)
研究(131628)
基金(128939)
(112056)
国家(111160)
科学基金(93918)
社会(85398)
社会科(80886)
社会科学(80864)
基金项目(67274)
(66994)
教育(60470)
自然(57714)
(56733)
自然科(56334)
自然科学(56316)
自然科学基金(55345)
资助(53725)
编号(52151)
成果(43986)
(41154)
重点(40814)
(39681)
课题(37253)
国家社会(36218)
(36138)
教育部(35446)
中国(34502)
大学(34099)
期刊
(153288)
经济(153288)
研究(91128)
中国(60116)
(46661)
学报(41928)
(41892)
科学(39174)
管理(39032)
大学(31997)
教育(29869)
学学(29783)
农业(28402)
(28196)
金融(28196)
经济研究(25870)
技术(25531)
财经(24597)
(21413)
业经(21163)
问题(20388)
(18268)
世界(16745)
国际(16440)
(16355)
技术经济(16136)
统计(14659)
图书(13191)
经济问题(12713)
(12655)
共检索到445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曾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三次较大起伏,随之经历了三次规模和力度较大的宏观调控。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应提高宏观调控的权威性,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增强预见性,提升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明  
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投放偏多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从短期看,经济总量仍处于偏热状态;从中长期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软肋”。2007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适当调整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将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1998年我国国民经济和宏观调控能力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经过努力,国民经济运行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整个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这充分显示,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抵御风险和健康发展的能力大大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一、影响1998年宏观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范剑平  
通过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主要亮点的分析,以及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阐述,结合今年宏观调控将会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看出今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继续延续过去4年以来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并对“十一五”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7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已经结束了2002-2016年间的完整波谷—波谷经济周期。2018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反周期需求管理的扩张操作,进一步促进经济复苏而实现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努力回复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重新启动中国经济的快速赶超进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应当继续夯实成果,制定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激发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针对高收入人群和中等收入人群,我们应当看到他们在医疗、教育、汽车、住房等诸多领域有着大量需求尚未被满足,而这些需求不同于一般产品,是复杂需求,具有较强的外部性。释放出这些人在小康社会中向往美好生活的各类需求,需要更加积极地培育市场,加快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针对低收入人群,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应该用三个五年规划,再帮助4亿人口从较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人群,打赢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攻坚战。我们预测这一计划将能每年至少拉动0.7~0.75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动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超愚  
中国政府将在2002年~2003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并且适当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组合和结构导向,以期启发国有投资需求与非国有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全面拉动。随着积极财政政策扩张效应的累积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2002年GDP预计增长7.5%以上而略高于2001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景源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目前我们已经基本战胜了困难,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但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困难不断加大,结构调整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认为,在结构调整上必须把握好以下三条:第一,从生产角度看,要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支撑,调整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面支撑,其中特别要发挥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作用,而流通行业是第三产业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第二,从需求角度看,要从目前主要依靠投资、过去主要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到投资、消费、出口共同发展的方向上来,其中特别要发挥消费的作用,把经济增长转到消费上来;第三,要从依赖经济增长和...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自2010年10月我国政府公布从全面反危机的扩张政策退出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形成了一系列新特点,被称为"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发生了新变化,具体表现为新起点、新机遇、新条件、新挑战四个方面。但同时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出现"滞涨"的可能性增大,较长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下行"双重风险并存的局面。针对这一特点,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组合宏观经济政策,并进一步探讨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松紧搭配、反向组合中的政策力度。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须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方位部署改革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长革  
2011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虽然可能出现小幅波动,但全年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经济增长率预计可保持在9.5%左右,仍处于稳定增长水平。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适时做出调整:第一,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基础;第二,宏观调控要从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供给管理为主,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第三,财政政策要继续保持必要的刺激力度,货币政策操作重点要放在支持企业恢复和提高生产能力、增强经济活力以及引导通胀预期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樊纲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经济进一步复苏,出现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工业生产增长率达18%,投资增长较快,其中全民所有制投资增长幅度达到38.7%;信贷规模增长幅度已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苏剑  
2016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自然形势是需求萎缩、供给有限扩张的局面,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刺激措施,将出现经济增长率下滑、通货膨胀率低位运行的状况。面对这一形势,本文综合运用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的思路,提出了供给、需求双宽松的政策组合。总供给扩张政策方面,通过改革、减税、降低企业的社会保障支出等措施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同时,采取去产能等紧缩性措施以化解过剩产能。因此,供给管理方面,是宽松为主、紧缩为辅的组合。在需求扩张政策方面,应采取财政扩张、货币稳健的政策组合,并辅之以其他扩大需求的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张鹏  王志刚  程瑜  梁强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从先行指标分析看,建筑业仍处于下降趋势,第三产业企业经营景气指数略有上升但态势远未巩固,消费者信心依然比较脆弱,但经济下降的小周期可望近期内筑底,2012年第四季度有望出现回调,不出意外特殊情况,全年7.5%GDP增长目标可以实现。从总量指标来看,投资、消费、进出口、物价、人民币币值在短期内均呈下行趋势,但长期内有望回升;通胀程度短期内有所缓解,但并未消除较大的长期上涨压力;就业增长总体上仍稳定,但不确定风险增多;利率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将呈现下行趋势;汇率中长期人民币将有双向波动的较好表现。从经济运行质量指标审视,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上升,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阎衍  段亚林  
我国宏观经济在2010年成功实现"V型"反弹后,于2011年步入增速下行的区间。201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不仅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趋势,而且在多重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呈现出加速回落的态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以及全球不平衡的逆转,意味着世界经济步入结构重构和格局转换时期,决定了世界经济改善的步伐不仅十分缓慢,还充满了不确定性。受此影响,我国外部环境将面临持续的外需下滑和资本外逃的冲击,输入性衰退与波动具有中期化的趋势。因此,应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短期"稳增长"与中期"调结构"之间的矛盾,短期应利用刺激内需弥补外需的下滑,但刺激力度不宜过大,不宜对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做出过激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