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2)
2023(9840)
2022(8112)
2021(7621)
2020(6112)
2019(14281)
2018(13844)
2017(25988)
2016(13809)
2015(15817)
2014(15663)
2013(15582)
2012(15289)
2011(14336)
2010(14568)
2009(13792)
2008(13563)
2007(11978)
2006(11166)
2005(10531)
作者
(39224)
(32871)
(32733)
(31580)
(21370)
(15525)
(14804)
(12712)
(12699)
(11896)
(11520)
(10789)
(10774)
(10682)
(10593)
(10238)
(9696)
(9528)
(9360)
(8951)
(8520)
(7941)
(7880)
(7592)
(7573)
(7507)
(7076)
(6860)
(6564)
(6488)
学科
(82798)
经济(82736)
管理(36954)
(32813)
方法(27233)
(24681)
企业(24681)
数学(24514)
数学方法(24330)
中国(23782)
地方(19391)
(18038)
(15998)
贸易(15989)
(15583)
(14582)
业经(14347)
(13703)
(13569)
地方经济(13398)
(12190)
金融(12190)
(12105)
银行(12102)
(11862)
(11682)
农业(11661)
环境(11259)
(10080)
(9941)
机构
大学(208927)
学院(207213)
(109522)
经济(107730)
研究(83499)
管理(76063)
中国(66164)
理学(63838)
理学院(63087)
管理学(62378)
管理学院(61962)
(48315)
(44995)
科学(43248)
(41692)
财经(37439)
研究所(37271)
中心(36454)
经济学(36364)
(34203)
经济学院(32453)
(30604)
北京(29920)
(29406)
(27996)
(27602)
财经大学(27599)
师范(27480)
科学院(25047)
(23792)
基金
项目(126084)
科学(101569)
研究(96660)
基金(94986)
(81429)
国家(80819)
科学基金(69000)
社会(66360)
社会科(63078)
社会科学(63067)
基金项目(47850)
(44318)
教育(43212)
资助(40266)
自然(40230)
自然科(39279)
自然科学(39270)
自然科学基金(38625)
(38374)
编号(36846)
成果(31648)
(30464)
(29485)
国家社会(29021)
重点(28768)
中国(27987)
教育部(26869)
课题(26624)
人文(25608)
发展(25378)
期刊
(130116)
经济(130116)
研究(76245)
中国(44192)
(34699)
管理(31106)
科学(26775)
(26098)
(25507)
金融(25507)
学报(24834)
经济研究(22920)
财经(20347)
教育(20217)
大学(20129)
学学(18702)
农业(17989)
(17872)
技术(17550)
(17292)
问题(17000)
业经(16839)
国际(16489)
世界(15483)
技术经济(12310)
统计(11048)
经济问题(10422)
(10176)
经济管理(9838)
现代(9641)
共检索到344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乃武  杨治  黄泰岩  杨瑞龙  徐忠  沈葳  郑超愚  
20 0 0年中国 GDP增长速度将超过 1 999年而预计增长 7.95% ,从而 1 999年将构成中国增长型经济周期拐点 ,中国经济循环从 2 0 0 0年起进入本次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1年,中国经济继续复苏,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成功去除通货膨胀长期化趋势。2012年,中国经济应该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适应性的需求管理,促进总体经济景气的完全正常化而最终实现从萧条到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在未来相当长时期中,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在价格稳定条件下快速增长的潜在能力。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采取乐观经济增长预期与积极需求管理模式相配合的政策原则,并且与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一致,形成以国内投资需求管理为轴心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框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超愚  
200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格局,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但总体经济景气开始转折下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性质的需求管理政策目标,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转型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适度扩张性操作,形成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一致政策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遵循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均衡原则 ,并且其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应该是相互包容和内在一致的 ,短期的反周期需求管理在长期均衡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下实现。中国经济需求管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长期组合应该是平衡财政预算、稳定货币供应与均衡汇率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超愚  
2005年中国经济向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方向稳定发展,继续呈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态势。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中性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的需求管理最终政策目标指导下,建立价格、工资与汇率动态调整一致的政策目标体系,通过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积极操作,以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我国在2002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适当强化稳健货币政策的扩张倾向。2002年我国GDP预计增长7.86%以上,将明显高于2001年,总体经济景气能够在2003年承续2002年扩张趋势,从而实现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的转换。随着顺应经济全球化而加入WTO,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将从二元经济结构转向三元经济结构。在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支持下和均衡化的经济政策维护下,我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相对快速增长。“十五”计划时期与“十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实际GDP年均增长速度有可能接近8%。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超愚  
中国经济景气在2003年继续其2002年以来的扩张倾向,全年GDP增长率将接近9%,并且将在2004年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21世纪上半叶, 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历史趋势,核心通货膨胀率将处于较低水平。在当前经济扩张的初级阶段,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建立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需求管理政策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增加就业、保持结构平衡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多重政策目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超愚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呈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态势,向加强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稳步发展。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采取中性的需求管理取向和“微撞”的需求管理模式,通过稳健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积极操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3年,中国经济在保持价格稳定的同时平稳和缓增长,初步逆转2011年以来增长速度持续下滑趋势,但实际复苏进程迟缓。2014年,中国经济应该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适应性需求管理的扩张操作,促进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从而实现其从萧条到繁荣的周期形态的根本转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新智  
2011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国经济经历了多重考验;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2012年的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仍将不容乐观。根据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预计2012年我国通胀压力将缓解,经济增速将保持在8%以上,全年经济呈现稳健增长、温和通胀的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洁  韩洁平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影响2000-2001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因素给以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其中包括恢复性因素、外部因素、政策性因素以及结构性因素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稳定,结束了2011年以来连续回落的趋势,基本摆脱了通货紧缩危险,但实际复苏进程停滞从而形成新的经济波谷。2017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适应性需求管理的反周期操作,重新启动和加速经济复苏进程,有效促进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以及时实现中国经济周期从萧条到繁荣的形态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