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5)
- 2023(8965)
- 2022(7406)
- 2021(7037)
- 2020(5686)
- 2019(12941)
- 2018(12530)
- 2017(23684)
- 2016(12789)
- 2015(14805)
- 2014(14619)
- 2013(14644)
- 2012(14467)
- 2011(13509)
- 2010(13883)
- 2009(13192)
- 2008(13293)
- 2007(11824)
- 2006(11206)
- 2005(10651)
- 学科
- 济(80024)
- 经济(79943)
- 管理(35135)
- 业(30079)
- 方法(26350)
- 数学(23253)
- 企(23170)
- 企业(23170)
- 数学方法(23025)
- 中国(21431)
- 地方(17856)
- 农(16900)
- 学(15261)
- 财(14246)
- 制(14078)
- 业经(14068)
- 贸(13876)
- 贸易(13868)
- 易(13478)
- 地方经济(12733)
- 融(11498)
- 金融(11497)
- 银(11408)
- 银行(11393)
- 环境(11298)
- 行(11075)
- 体(10861)
- 农业(10796)
- 发(9649)
- 和(9385)
- 机构
- 大学(206320)
- 学院(202050)
- 济(101680)
- 经济(100019)
- 研究(81983)
- 管理(70547)
- 中国(64146)
- 理学(59220)
- 理学院(58459)
- 管理学(57568)
- 管理学院(57188)
- 财(45905)
- 科学(45080)
- 京(44777)
- 所(42210)
- 研究所(37848)
- 财经(36120)
- 中心(34884)
- 经济学(34424)
- 经(32892)
- 农(30772)
- 经济学院(30700)
- 江(30091)
- 北京(29717)
- 院(28707)
- 范(27715)
- 师范(27547)
- 财经大学(26719)
- 科学院(25209)
- 业大(24411)
- 基金
- 项目(123159)
- 科学(98191)
- 基金(92868)
- 研究(91358)
- 家(81316)
- 国家(80734)
- 科学基金(67560)
- 社会(62986)
- 社会科(59699)
- 社会科学(59682)
- 基金项目(47106)
- 省(43015)
- 教育(40734)
- 自然(39875)
- 资助(39122)
- 自然科(38937)
- 自然科学(38923)
- 自然科学基金(38261)
- 划(37728)
- 编号(33592)
- 成果(29792)
- 部(29638)
- 重点(28758)
- 发(28039)
- 国家社会(27996)
- 中国(27334)
- 教育部(25833)
- 课题(24857)
- 创(24216)
- 性(24110)
- 期刊
- 济(122892)
- 经济(122892)
- 研究(72404)
- 中国(40601)
- 财(34157)
- 学报(30050)
- 科学(29927)
- 农(29567)
- 管理(28404)
- 大学(23339)
- 融(22815)
- 金融(22815)
- 学学(22009)
- 经济研究(20967)
- 财经(20261)
- 农业(20071)
- 教育(18189)
- 经(17744)
- 问题(16751)
- 贸(15840)
- 技术(15398)
- 业经(15316)
- 世界(14688)
- 国际(14580)
- 技术经济(11630)
- 统计(10629)
- 业(10559)
- 经济问题(10165)
- 经济管理(9033)
- 现代(8889)
共检索到329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宣迅 何国平
本文重点剖析了当前中国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生产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与有效需求受到诸多因素严重限制的矛盾 ,即总需求不足。其治理措施 :(1)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其购买力 ;(2 )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3 )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制度 ;(4 )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5 )深化金融和投资体制、税收体制改革 ;(6)努力扩大出口 ;(7)相机抉择 ,不断发挥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总需求的作用。
关键词:
价格水平 通货紧缩 财政政策 总需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晓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尚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人们所关心的宏观经济问题,特别是通货膨胀的形势问题,展开分析。文章着重探讨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宏观经济问题背后的体制根源。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宏观经济体制 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书堂 曹学林
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谷书堂,曹学林一、对当前宏观经济态势的基本估计1·1990年以来经济运行轨迹简述由于经济运行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的特点,许多重要经济变量(如货币供给)的作用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现期的经济态势总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前期经济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伟
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历来与美国和欧盟国家有所不同:50、60年代,当美国、西欧竞相实施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之时,日本却未加入这一潮流,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依赖货币—金融手段,带有一定的货币主义政策特征;80年代,当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开始向右转,改行货币主义时,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再次与此潮流相悖,出现向左转的迹象,财政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得以加强。90年代以来,日本面对的经济问题也与美国和欧盟大部分国家不尽相同,其经济政策的走势及个性特征,值得注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文章认为,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特点是"高增长、高通胀",已经到了要作出政策调整的时候。具体而言,是要在宏观方面通过政策的调整来处理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当前与长远、总量和结构、内需和外需、全局和局部、发展与改革的关系问题,保持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最佳平衡点是增长率10%或者比10%稍多、通胀率在6%~7%之间。文章指出,解决当前增长与通胀的问题已经不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而是"保增长、抑通胀"或者是"促增长、抑通胀";解决长远发展问题则是尽早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技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仲银
了解近年中国经济增长情况的人们也许已经发现,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常偏离计划目标,尤其是工业增长速度和投资增长速度,实际数字与计划数字往往有较大差距,以至计划数字从年初到年底要不断修正,有时甚至11月份,对全年的增长情况仍不能准确地把握。1992年和今年的情况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1992年初,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投资增长8%,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文 司婧雯
纵观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模式,尤其是在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国家中,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为政府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追赶与超越的重要经验,既具有后发国家现代化模式的共性,同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宏观经济治理具有市场-政府-政党三维主体、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独特优势。从“宏观调控”到“宏观经济治理”体现了治理主体优化、治理目标优化和治理效能的提升,是对西方政府干预思想的超越,也是对中国宏观调控思想的发展。在取得系列成就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非协同性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治理目标、治理方式、政策体系、开放型经济治理能力四方面。着力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一要发挥好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二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合力;三要进一步推动从“调控”到“治理”的转化,加强治理主体的协调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付一婷 刘金全 刘子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宏观治理的新理念与新方式。本文对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转变与升华的必然性进行论证,并探究这种转变的时机把握、能力跃升和体系创新,为我国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对策建议。新体系优化了政策目标:长期目标由速度目标转向质量目标、调控范围由点目标放大至区间目标、调控方式从总量调控精细化到结构调控、调控力度由"大水漫灌"式优化至精准调控;明确了各项政策的任务分工:强调了六项子类政策间的交互作用与下一阶段产业政策的核心地位;提升了政策间的协同作用:确保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与时间一致性,并进一步保证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的协调平衡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云
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同时也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中国经济会否受到冲击,中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存在问题,文章对中国2000年到2008年八年间的国际收支进行了纵向与横向、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不良影响以及应该注意调整方向,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CA KA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余才
西方经济学中宏观经济理论的简单宏观经济模型是: 设Y为国内生产总值(GDP);C为居民消费;G为政府支出;I为投资;X为出口;M为进口;T为税收;DI为可支配收入。 则:总需求AD=C+I+G+X-M (1)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刚 郭敏
在复杂网络范式下,以部门为节点、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为连接边,建立了中国宏观经济多部门网络,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宏观经济多部门网络的拓扑性质。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多部门网络是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部门度和权及多部门之间的连接边权近似服从幂律分布,部门度与簇系数、部门度与邻接部门的度之间负相关,部门度与权之间正相关;最后,给出宏观经济调控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
多部门结构 复杂网络 拓扑性质 经济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明远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及其社会成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吴明远自从1993年6月份以来,一项以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为目标,以紧缩货币政策、整顿金融秩序、控制投资规模、清理各类开发区、保证农产品收购资金、严禁各种乱摊派等一系列措...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动荡加剧之势尚未缓和,全球经济增速已经明显放缓,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还在增加;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更显重要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受国际经济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口明显萎缩、增长势头减弱、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促进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救急的措施是:减轻税收,投资拉动,降低贷款利率和实行金融创新,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长远的考虑是:宏观经济应由"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勇 彭礼杰 莫嘉浩
运用金融压力来刻画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决策层的重视。本文从经济主体非理性行为范式出发,通过探讨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机制,以此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首先,运用复合式系统压力指标方法,通过设置时变权重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展开测度,试图反映经济主体心理与行为偏差引致的风险溢出和传染效应,进而体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生性特征;然后,将金融压力进一步视为经济主体情绪过程的反映,并借鉴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情绪加速器机制"探讨和解释不同压力状态下金融压力影响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Logistic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显示,各个金融子系统本身的压力状况及其关联程度,共同推动了金融压力总体状况在高低状态之间的转换;而且,"高压力"状态与"低压力"状态相比,金融压力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效应会更为显著,这意味着,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较高状态时,风险的积聚和释放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