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1)
- 2023(14311)
- 2022(11924)
- 2021(11021)
- 2020(8974)
- 2019(20764)
- 2018(20223)
- 2017(38310)
- 2016(20631)
- 2015(23625)
- 2014(23814)
- 2013(23814)
- 2012(22978)
- 2011(21227)
- 2010(21447)
- 2009(20036)
- 2008(19981)
- 2007(17972)
- 2006(16165)
- 2005(15117)
- 学科
- 济(111925)
- 经济(111831)
- 管理(52760)
- 业(50614)
- 方法(39948)
- 企(37601)
- 企业(37601)
- 数学(35308)
- 数学方法(35045)
- 中国(32838)
- 农(28317)
- 地方(28057)
- 业经(22196)
- 学(20649)
- 财(20497)
- 贸(20462)
- 贸易(20447)
- 易(19784)
- 农业(19195)
- 制(18492)
- 银(17207)
- 银行(17180)
- 融(17124)
- 金融(17121)
- 地方经济(16709)
- 行(16705)
- 环境(15736)
- 发(15424)
- 和(14506)
- 体(12815)
- 机构
- 大学(311377)
- 学院(311194)
- 济(144345)
- 经济(141588)
- 研究(119035)
- 管理(111410)
- 理学(93889)
- 理学院(92695)
- 中国(91623)
- 管理学(91321)
- 管理学院(90716)
- 科学(69309)
- 京(67766)
- 财(63547)
- 所(61649)
- 研究所(55573)
- 农(52611)
- 中心(52537)
- 财经(49783)
- 江(47689)
- 经济学(46503)
- 经(45156)
- 北京(44322)
- 范(42780)
- 业大(42619)
- 师范(42413)
- 院(42112)
- 经济学院(41716)
- 农业(41006)
- 州(37772)
- 基金
- 项目(195203)
- 科学(153365)
- 研究(145622)
- 基金(140967)
- 家(122527)
- 国家(121492)
- 科学基金(102196)
- 社会(94686)
- 社会科(89769)
- 社会科学(89746)
- 省(74842)
- 基金项目(73087)
- 教育(65903)
- 划(63413)
- 自然(61711)
- 自然科(60230)
- 自然科学(60210)
- 自然科学基金(59155)
- 资助(58328)
- 编号(58283)
- 成果(48618)
- 发(48487)
- 重点(44778)
- 部(44305)
- 课题(41751)
- 国家社会(40000)
- 创(39999)
- 发展(39807)
- 展(39190)
- 教育部(37971)
- 期刊
- 济(171342)
- 经济(171342)
- 研究(102196)
- 中国(67202)
- 农(49950)
- 财(47554)
- 学报(46642)
- 科学(44232)
- 管理(41986)
- 大学(35346)
- 农业(33996)
- 教育(33899)
- 融(33528)
- 金融(33528)
- 学学(33158)
- 经济研究(28799)
- 技术(27253)
- 业经(26109)
- 财经(25846)
- 问题(22751)
- 经(22490)
- 贸(20054)
- 业(18582)
- 世界(18239)
- 国际(17995)
- 技术经济(17397)
- 统计(15470)
- 商业(14625)
- 经济问题(14399)
- 理论(13795)
共检索到494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洪菲
为了确定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文章通过对近15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进行回顾分析,找到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利用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泛函分析、最优化理论、几何学等的理论与方法,自主构建了多角度的最优值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基础数据代入上述模型,利用库恩-塔克定理和变分法确定了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最优路径。
关键词:
宏观经济 最优路径 库恩-塔克 变分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明 朱斌 雷翼丞
选取2001—2017年青海统计数据,首先简要分析了青海宏观经济发展水平概况,显示17年间青海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求进态势,但波动幅度大于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全国一样正处在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期。在此基础上,基于熵权法和TOPSIS模型两种评价方法,对青海经济发展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变化趋势和内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7年来,青海省经济发展结构层面不优,内部诸要素之间不够协调,经济转型发展进度缓慢,导致青海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以上问题应在新时代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予以重点关注并予以解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春莉 杨高举
通过文献研究与问题分析,提出并论证了一种基于变分法实现生态文明约束下宏观经济最优发展框架。基于该框架,演绎推理出宏观经济在单一模式和多样模式下,实现生态文明约束下的最优发展应该满足的两类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近30年宏观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评。通过定量分析,不仅确定了无论是在单一模式下还是在多样模式下均不满足生态文明约束下的最优发展条件,而且准确定位导致无法实现最优发展的三类主要原因。针对这三类主因,研究提出了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与宏观经济能力的三个着眼点与入手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春莉 杨高举
通过文献研究与问题分析,提出并论证了一种基于变分法实现生态文明约束下宏观经济最优发展框架。基于该框架,演绎推理出宏观经济在单一模式和多样模式下,实现生态文明约束下的最优发展应该满足的两类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近30年宏观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评。通过定量分析,不仅确定了无论是在单一模式下还是在多样模式下均不满足生态文明约束下的最优发展条件,而且准确定位导致无法实现最优发展的三类主要原因。针对这三类主因,研究提出了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与宏观经济能力的三个着眼点与入手点。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万东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来之不易 ,投资环境改善、世界产业转移、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巨额的外汇储备等因素都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但是 ,也面临一系列资源、环境和制度建设的制约。因此 ,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的支撑因素 ,把握时机 ,争取中国经济有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机遇 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兴海
如何有效地宏观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就国内学者较少涉足的该领域,笔者展开了此次研究。为了保证研究效果,笔者将统计学、分析学、代数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自主构建了一种泛二阶差分一元二次方程模型。随后,采用该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实证分析、实证引入的方式,就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若干个方面展开预测研究,为宏观经济的平稳、深入、有效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二阶 一元二次方程 宏观经济 发展 预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林 周晓纪
我国经济增长连续七年减速后,2000年终于出现了回升,从总体上看,国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经济增长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上升,通货紧缩压力减缓,微观经济景气出现回升。 一、宏观经济出现回升的重要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将对2001年宏观经济发展产生有利影响。 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成效 国家连续三年实行以发行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逐渐引导和带动了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使投资需求增长幅度回升,特别是2000年民间投资需求增长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少维
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格局;未来中长期趋势性因素仍然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内在活力较强;国际经济环境仍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前期因素滞后影响,下游产品和消费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全球市场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变化不定,对中国的影响逐步加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铁梅 王金明
2003年1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延续2002年的良好态势,在加快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继续稳步增长,GDP增长率高达9.9%。但是由于美伊战争等国际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全球经济前景扑朔迷离,我国目前的非典型肺炎等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经济冲击难以估量,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使用多种预测模型及“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对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关键词:
经济形势 预测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梽芳 陈昌楠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全球经济"低增长、低通胀和高不确定性"的局面下,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常态化背景下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政府决策部门、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华侨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共建)、经济研究杂志社、财贸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承办,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协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梽芳 陈昌楠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全球经济"低增长、低通胀和高不确定性"的局面下,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常态化背景下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政府决策部门、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华侨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共建)、经济研究杂志社、财贸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承办,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协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柴晶霞
文章基于消费和投资的双重视角分析绿色金融影响宏观经济增长的具体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依赖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在绿色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消费对于宏观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随着其进一步发展,消费的影响开始显著为负,只有当绿色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消费对于宏观增长的显著促进作用才能够发挥出来。另一方面,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对于投资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单门限效应,只有当绿色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投资对于宏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才能凸显出来。并且投资促进作用的显现对于绿色金融发展的要求要低于消费,这说明绿色金融先通过投资而后才通过消费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增长 投资 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小坤
文章通过理论和经验分析考察了我国目前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体系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背景下形成的传统税收体系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增加作用,而财政支出和作为特殊税种的资源税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非常有限。因此,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数量,推动传统的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从财税视角提出了"一体两翼"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关键词:
财税体系 低碳经济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军
在工业化起飞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表现为依赖要素投入促进增长,具有典型的粗放型特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及转变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经济发展质量 粗放型 集约型 转变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