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3)
- 2023(13904)
- 2022(11628)
- 2021(10739)
- 2020(8834)
- 2019(20115)
- 2018(19696)
- 2017(37958)
- 2016(20453)
- 2015(22938)
- 2014(23051)
- 2013(22831)
- 2012(21734)
- 2011(20001)
- 2010(20186)
- 2009(19173)
- 2008(19028)
- 2007(16969)
- 2006(15368)
- 2005(14534)
- 学科
- 济(104063)
- 经济(103945)
- 管理(62910)
- 业(55913)
- 企(45749)
- 企业(45749)
- 方法(37996)
- 数学(33861)
- 数学方法(33537)
- 中国(28081)
- 财(25508)
- 农(23510)
- 制(22806)
- 地方(21457)
- 业经(20188)
- 贸(19573)
- 贸易(19562)
- 易(19115)
- 学(18879)
- 银(17303)
- 银行(17290)
- 融(17111)
- 金融(17109)
- 行(16729)
- 体(15825)
- 环境(14936)
- 农业(14904)
- 策(14760)
- 务(14045)
- 财务(14009)
- 机构
- 大学(304927)
- 学院(303083)
- 济(145760)
- 经济(143098)
- 研究(112542)
- 管理(112061)
- 理学(94967)
- 理学院(93926)
- 管理学(92639)
- 管理学院(92054)
- 中国(88660)
- 财(69764)
- 京(63912)
- 科学(61493)
- 所(56592)
- 财经(54104)
- 研究所(50555)
- 中心(49630)
- 经(49239)
- 经济学(47859)
- 江(45663)
- 农(44511)
- 经济学院(42774)
- 北京(41232)
- 财经大学(40187)
- 院(39964)
- 业大(37931)
- 范(37931)
- 师范(37631)
- 州(35538)
- 基金
- 项目(190592)
- 科学(152616)
- 基金(142902)
- 研究(141279)
- 家(123762)
- 国家(122798)
- 科学基金(105278)
- 社会(95456)
- 社会科(90775)
- 社会科学(90755)
- 基金项目(73061)
- 省(69982)
- 自然(64645)
- 教育(64367)
- 自然科(63150)
- 自然科学(63132)
- 自然科学基金(62058)
- 资助(60073)
- 划(59667)
- 编号(53943)
- 成果(45851)
- 部(45071)
- 重点(43175)
- 发(41626)
- 国家社会(41190)
- 制(39859)
- 教育部(39506)
- 创(39049)
- 课题(38792)
- 性(38536)
- 期刊
- 济(168853)
- 经济(168853)
- 研究(102733)
- 中国(62946)
- 财(53837)
- 管理(45456)
- 学报(42111)
- 农(41520)
- 科学(41465)
- 融(37640)
- 金融(37640)
- 大学(33321)
- 学学(31637)
- 财经(29128)
- 经济研究(28923)
- 教育(28044)
- 农业(27697)
- 经(25228)
- 技术(24916)
- 业经(22925)
- 问题(21893)
- 贸(20536)
- 国际(18742)
- 世界(17925)
- 技术经济(16249)
- 统计(14998)
- 业(14606)
- 现代(13619)
- 策(13479)
- 经济问题(13425)
共检索到481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 况明
BVAR采用Bayesian方法对动态面板的VAR系统进行分析,本文紧密结合中国宏观经济系统运行特征,设计中国宏观经济系统动态传导机制的BVAR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系统动态传导可靠性以及货币政策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BVAR分析框架能够较好地对中国宏观经济系统动态传导预测误差以及脉冲响应冲击误差进行分析,优于现有文献中传统的VAR分析方法,通过本文所设计的BVAR可以得到比传统VAR更加准确的有关中国宏观经济动态传导机制的分析结论。在具有优良动态传导可靠性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通过BVAR对中国货币政策动态影响机常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与VAR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BV...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亚平
面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复杂多变,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实现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与优化。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机制,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运行 货币政策 动态调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俊 胡家连 张玉娟
本文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存在性检验和强度测算两个方面予以分析,运用虚拟变量刻画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引入Gumbel Copula上尾相依系数来检测其波动效应的存在。实证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也证明了美国货币政策的负波动效应,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间的协同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磊
本文的目的在于以“AD AS 货币政策机制”模型 ,探讨不同货币政策机制在经济行为主体具备理性预期情况下的宏观经济后果 ,为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分析工具是一阶差分方程和McCallum模拟假定方法 (Conjecture)。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规则 泰勒标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卞志村 高洁超
传统货币政策框架所定义的最优货币政策是围绕中央银行二次型损失函数展开的。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货币政策是否最优的重要标准是能否使经济趋于理性预期均衡水平。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进一步探讨中央银行与公众间不同策略互动如何导致实际经济偏离理性预期均衡水平。首先,在新凯恩斯模型框架内,对理性预期假设进行适当放松,通过引入适应性学习刻画宏观经济预期形成过程。其次,通过动态数值模拟,计算不同货币政策目标制下实际经济对均衡水平的偏离程度以及相应的均值和波动水平。最后,分析并甄选我国最优货币政策框架。本文发现,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和混合名义收入目标制均可成为我国最优货币政策的有效实现形式,可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夏炜 王婕
论文从经济增长、就业市场和通胀水平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QE2、扭转操作推出时和当前的美国宏观经济环境。当前美国整体经济形势提升显著,虽然面临诸多下行风险,但温和复苏态势明朗。由于主要经济指标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恶化,且QE2对促进私人投资效果有限,下半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基调将是"稳定"。为了支持美国经济继续沿着复苏通道前进,并降低下行风险的影响,美联储将继续维持超宽松的货币环境,但不大可能再推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除非市场发生极端负面的事件。将扭转操作延长至"2012年年底",也较为明确地透露了美联储将观察期延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莹
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压力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这一问题倍受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构建了时变权重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来衡量金融体系的运行状态,并通过MS-VAR模型研究了不同金融体系运行状态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呈非线性:在金融压力时期,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弱化。这意味着此时,中央银行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关键词:
金融压力 货币政策 非线性 MS-VAR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会恒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双轨制经济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制度环境,买方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环境,通货紧缩是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基本状态。总的来看,当前宏观经济环境限制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以消除转轨时期相对不稳定的经济体制基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及其取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桂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国的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货币政策更加相互依赖。若戈夫曾经提出在理性预期和资本完全流动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中货币政策的合作不会产生很大利益的结论,但是当今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这一结论不得不重新检验。文章中论证了之所以合作不会产生利益,是因为这种合作是出于外围国家的被动调整所致,从根源来讲,处于核心国家的美国是整个世界货币政策动态制定过程的始端,因此,国际货币政策的合作是动态的过程,只有从源头开始在本国货币政策制定时考虑他国利益,才能使得整个世
关键词:
货币政策合作 新开放经济 溢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正是因为储蓄率较高,我国经济才得以长期保持高投资和高出口。也正是由于高投资和高出口与高储蓄相互适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才得以顺利展开,并且在总体物价水平没有较大上涨的条件下,创造了连续多年高增长的奇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继志 郭敏
本文首先对全球性因素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协同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了协同效应的历史演变,然后实证分析了1998-2011年全球性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通过因子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世界经济与中国宏观经济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同时,全球性因素对各经济变量的解释力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已成为系统更重要的因素。全球性因素引起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部分改变,然而,全球性因素在中国不同经济变量响应货币冲击中有着不同的影响,由于全球性因素,某些经济变量对货币冲击的调整幅度和方向、持续性反应和时滞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全球...
关键词:
全球性因素 协同性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剑 刘斌 林卫斌
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必须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特殊性考虑。本文认为:(1)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是防止资产泡沫、保证经济增长;(2)货币政策的取向应该是适度紧缩的,并考虑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进行配合;(3)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建议采用数量型工具,主要是法定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不建议加息;(4)考虑到外汇流入增多,央行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管理外汇流入和流出,可以考虑征收"资本进口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创 付蓉 徐曼
本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和GARCH族模型,实证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波动性及其原因,并通过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波动对宏观经济目标变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差异;货币政策波动性较大时,其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明显减弱,甚至对宏观经济目标变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不仅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更是新常态下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保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超 刘星 田梦可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增长环境下,两类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平稳时期,货币供给与企业投资不足以及过度投资正相关,信贷供给与投资不足负相关、与过度投资正相关;在经济增长非平稳时期的信贷渠道作用发生部分反转;在经济增长乏力时期的宽松货币供给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研究还发现,利率是货币渠道的有效替代变量,上述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特征和行业特征下具有强度差异。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企业在经济增长乏力时期存在显著的"蛰伏"效应和择机调整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