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3)
2023(10083)
2022(8454)
2021(7768)
2020(6652)
2019(15588)
2018(15132)
2017(28932)
2016(15577)
2015(18186)
2014(18207)
2013(18513)
2012(17877)
2011(16575)
2010(16669)
2009(15811)
2008(15786)
2007(14129)
2006(12563)
2005(11719)
作者
(47189)
(39717)
(39551)
(38163)
(25358)
(18955)
(18084)
(15494)
(14959)
(14027)
(13846)
(13103)
(12772)
(12690)
(12613)
(12416)
(11750)
(11654)
(11367)
(11351)
(10023)
(9813)
(9618)
(9133)
(9063)
(8995)
(8589)
(8449)
(7950)
(7912)
学科
(92917)
经济(92848)
管理(40828)
(37205)
方法(36103)
数学(32535)
数学方法(32351)
(28240)
企业(28240)
中国(23699)
地方(19812)
(19677)
(17041)
(16778)
(16415)
贸易(16408)
(15937)
业经(15650)
(14102)
地方经济(13445)
农业(13016)
(12436)
金融(12434)
(12238)
银行(12218)
环境(12186)
(11813)
(11738)
(10351)
(10329)
机构
大学(245738)
学院(242023)
(119584)
经济(117524)
研究(92048)
管理(88316)
理学(75262)
理学院(74359)
管理学(73324)
管理学院(72859)
中国(70461)
(52412)
科学(52407)
(51142)
(47290)
研究所(42855)
财经(41039)
中心(40468)
经济学(39867)
(39406)
(37321)
经济学院(35842)
(35195)
北京(34096)
业大(32795)
(32063)
(31543)
师范(31304)
农业(30994)
财经大学(30287)
基金
项目(152573)
科学(120442)
基金(113275)
研究(111924)
(98529)
国家(97789)
科学基金(82483)
社会(74700)
社会科(70879)
社会科学(70859)
基金项目(58840)
(55890)
教育(50349)
自然(50159)
自然科(48988)
自然科学(48970)
自然科学基金(48139)
(47898)
资助(47427)
编号(43081)
成果(35949)
(35934)
重点(34791)
(34637)
国家社会(32441)
中国(31185)
教育部(31027)
(30743)
课题(30172)
人文(29421)
期刊
(135431)
经济(135431)
研究(78869)
中国(46027)
(38934)
学报(36264)
(35717)
科学(34389)
管理(32019)
大学(27387)
学学(25856)
农业(24059)
(23551)
金融(23551)
经济研究(23548)
财经(22013)
教育(20322)
技术(20159)
(19167)
问题(18419)
业经(17980)
(16792)
世界(15256)
国际(14868)
技术经济(14489)
(13701)
统计(13335)
经济问题(11549)
(11235)
理论(10928)
共检索到372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树清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从理解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出发。运用一般宏观经济理论进行学术讨论和政策研究,必须首先对关键宏观经济变量的含义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消费、储蓄、投资、政府支出、经常账户余额、国际资本流动和价格等关键变量都有其特殊性,理解这些特殊性对于保证经济研究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基本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之上,详尽分析和论述了这些变量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特殊含义和应用统计数据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理论平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下降、失业增加和物价指数的连续下跌。目前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政策建议都是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力图通过调节总需求来改变当前的局面。本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晓光   刘元春   闫衍  
2023年是疫情影响消退与经济秩序归位的一年。中国经济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微观基础深度修复,进而重返扩张性增长轨道。不同于以往经济周期,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管控后,本轮中国经济复苏需要经历社会秩序与交易修复、资产负债表修复、常态化扩展三个不同阶段,而且在阶段转换上也可能会遭遇阻碍。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的关键期,这既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恢复性增长期,也是各种潜在风险显化和矛盾的集中爆发期。本文对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对复苏过程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风险挑战进行了研判,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徽  陈   
宏观经济动态马氏决策模型的分析基础华中理工大学王徽,陈 (一)引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对经济系统的宏观调控越来越为重要。一方面,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总指标;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保障经济正常运转、人民安定团结的物价总指标。为实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浩瀚  吴建绒  
经济学的范式概念是从科学哲学的理论中转移过来的 ,它保留了科学发展的范式概念的基本涵义。凯恩斯革命之前 ,主流新古典经济分析的资源配置范式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凯恩斯革命后 ,凯恩斯范式又迅速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对当今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凯恩斯范式和其他一些流行范式和方法论的基本特征进行剖析 ,能更加透彻地理解各宏观经济流派间争论的本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  
中国第一次真正的商业周期应始于 1999年, 2001年中国经济在复苏中将面临滞胀的阴影。 因为复苏中改 革与结构调整不足,并存在影响经济波动的若干不确定因素。 因此,中国经济的真正出路就是从供给方入手,坚决推进市场取 向的改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信贷环境恶化,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其最优选择是实行信贷配给,这将导致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下降,进而引起融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投资下降,在投资乘数加速效应的相互作用下,其结果是加剧宏观经济的衰退。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信贷配给放松,在乘数加速效应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不断高涨。可见,信贷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商业银行呈现关系型信贷配给的特征,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较小,有强化或削弱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配给,上市公司投资的边际破产成本上升,导致上市公司的投资下降,在投资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相互作用下,会使宏观经济衰退更加严重,宏观经济陷入经济衰退与股权配给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中,宏观经济衰退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大。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呈现与上述相反的过程,会导致宏观经济持续过度繁荣。因此,股权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的现实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从宏观上看,政府进行股权配给。两者的共同作用,使股权配给具有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功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宁昌会  毛传阳  
国际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正逐步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国际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建立在Obstfeld和Rogoff(1995)的杰出贡献的基础上的。Obstfeld和Rogoff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志伟  
当前,西方经济学界的各派经济学家大都已经将微观问题的研究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重点,甚至还有完全以微观分析方法来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现象。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有三种观点,西方国家流行的主要是以微观分析代替宏观分析的观点,而且其价值论的观点和方法存在着矛盾和倒退。但这些做法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对经济人理性的假定、将微观个量直接加总为宏观总量、关于完全竞争的假定等都存在明显问题。总之,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我们必须作进一步的思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厉克奥博  李冰  郭美新  陆琳  吴舒钰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简政放权,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反复过热;近几年来,国家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治理格局走向规范有序,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收缩效应。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基础性任务应当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防止经济增速长期处于潜在增速之下。若能充分发挥我国的高国民储蓄率、快速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高质量人力资源等优势,我国经济仍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通过重振消费增长、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望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2035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总体目标打好基础。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志伟  
1995年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将于11月5日在全国统一举行。今年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内容新、应用性强。为了配合广大应考人员复习,全国考办组织有关专家撰文指导。从本期开始至第九期为止,将陆续刊登考试各部分内容的学习指导文章和考试心理及应试技巧的咨询文章,希望对考生复习有所帮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姗  余升国  
随着我国外汇占款的持续下降,中央银行采用借贷便利货币政策工具投放基础货币日趋常态化,导致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出发,在分析基础货币投放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将基础货币投放的主动成分与被动成分相分离,利用TVP-VAR模型检验1993年以来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基础货币投放的随机扰动冲击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在不同基础货币投放阶段下,被动投放冲击和主动投放冲击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从影响强度和影响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烜予  周人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近30年来关于宏观调控立法的讨论,一条主线是让“有形之手”更有效、有力,更规范、法治化。宏观调控升级到宏观经济治理都“体现在中央说话能够算数”,都要健全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把“限权”和“赋权”统一在法治框架内。调控和治理的法治化离不开发展观的理论支撑,可从发生论、本体论、价值论、规范论、运行论等归纳。调控和治理要履行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尊规律、守规矩、得实效。从“严肃财经纪律”出发,监察法治体系和经济治理体系有一定耦合度,运用国家监察权制约宏观调控权有一定合理性,以监察法及其相关法律制度来健全完善经济治理有一定可行性,基本法立法进路值得深入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