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0)
2023(10401)
2022(8789)
2021(8140)
2020(6889)
2019(16376)
2018(15917)
2017(29710)
2016(16040)
2015(18843)
2014(18935)
2013(19224)
2012(18526)
2011(17145)
2010(17272)
2009(16433)
2008(16404)
2007(14548)
2006(12895)
2005(12055)
作者
(48571)
(40805)
(40799)
(39278)
(26175)
(19541)
(18684)
(15948)
(15470)
(14517)
(14281)
(13614)
(13205)
(13078)
(13007)
(12803)
(12062)
(11974)
(11772)
(11681)
(10318)
(10082)
(9896)
(9375)
(9347)
(9334)
(8874)
(8729)
(8176)
(8115)
学科
(94840)
经济(94771)
管理(41466)
(37973)
方法(37523)
数学(33972)
数学方法(33742)
(28721)
企业(28721)
中国(24602)
地方(20225)
(20046)
(17578)
(17397)
(16946)
贸易(16939)
(16455)
业经(15634)
(14350)
地方经济(13558)
农业(13222)
(12965)
金融(12963)
(12537)
银行(12516)
环境(12356)
(12114)
(12011)
(10524)
(10449)
机构
大学(251387)
学院(247139)
(121686)
经济(119588)
研究(95249)
管理(90205)
理学(76818)
理学院(75865)
管理学(74719)
管理学院(74238)
中国(73210)
科学(54312)
(53950)
(52245)
(48941)
研究所(44350)
中心(41946)
财经(41671)
(40706)
经济学(40258)
(37917)
经济学院(36180)
(35912)
北京(35160)
业大(33738)
(33244)
(32375)
师范(32128)
农业(31943)
财经大学(30755)
基金
项目(156265)
科学(123248)
基金(116098)
研究(113740)
(101209)
国家(100454)
科学基金(84701)
社会(75742)
社会科(71871)
社会科学(71851)
基金项目(60189)
(57151)
自然(52009)
教育(51204)
自然科(50785)
自然科学(50767)
自然科学基金(49893)
(49198)
资助(48837)
编号(43697)
(36633)
成果(36412)
重点(35811)
(35312)
国家社会(32914)
中国(31827)
教育部(31549)
(31279)
课题(30652)
科研(29905)
期刊
(137446)
经济(137446)
研究(80935)
中国(48606)
(39827)
学报(37821)
(36774)
科学(35631)
管理(32615)
大学(28572)
学学(26850)
农业(24906)
(24359)
金融(24359)
经济研究(23877)
财经(22234)
教育(20966)
技术(20776)
(19365)
问题(18583)
业经(18120)
(17515)
国际(15899)
世界(15839)
技术经济(14734)
统计(14518)
(14336)
(12230)
经济问题(11627)
理论(11428)
共检索到386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段亚林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8.0%,比2011年回落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9时代",增速达到9.3%,CPI出现反弹,达到4.1%。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除"改革疲劳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段亚林  
2012年前3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趋势,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持续探底,但在消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渐趋平稳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强等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出现2012年前3个季度回落超预期、第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杨瑞龙  毛振华  朱科敏  刘元春  阎衍  段亚林  
2011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受阻"、"国际资本流动变异"、"国内各种刺激政策全面回收"、"货币政策回调"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全面加码"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呈现出"经济增速逐季回落"、"通胀压力高位回缓"、"经济泡沫逆转"、"资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持续"的局面。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将延续2011年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将面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度调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全面逆转以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等因素冲击,呈现出"前低后稳"的发展态势。进而跟进9条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是趋势性的,不是"干扰型"的。2013年,我国经济将呈现"增长放慢、结构调整加快"的新型发展特征。2013-2015年是企业兼并重组的大好时机,是企业和产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经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  
中国第一次真正的商业周期应始于 1999年, 2001年中国经济在复苏中将面临滞胀的阴影。 因为复苏中改 革与结构调整不足,并存在影响经济波动的若干不确定因素。 因此,中国经济的真正出路就是从供给方入手,坚决推进市场取 向的改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本文通过全面总结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3大表现,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预测模型,指出2012年中国将面临外部经济放缓、内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泡沫经济逆转以及金融风险加剧的冲击,但在结构刚性的约束下,政府将全面转变政策定位,从而保证中国经济在加速回落中实现反弹,全年经济增长呈现"前低后缓"的模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小广  
本文分析了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提出有两大因素将影响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一是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二是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内生性紧缩。宏观经济将会继续调整,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计会降至9%以下,但通胀形势将会明显好转,消费物价指数(CPI)增长将回落到3%左右的合理区间。文章强调,要正确地看待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整。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型增长期,是一种内在发展要求,关键是要在调整型增长期中解决长期结构性矛盾,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总基调和具体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石柱鲜  孙皓  黄红梅  
应用频带分析方法和局面转移模型对2011年中国的经济景气、物价上涨压力及政策取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扩散指数相对于一致合成指数的平均先行期大约为5~6个月,两种指数均显示中国经济在2011年上半年持续小幅回落后,将于下半年开始重新步入上行轨道;物价变化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上涨压力大"和"上涨压力小"两种局面,2011年的物价上涨水平将会有所下降,全年物价上涨水平大致可以控制在3.03%左右;在投资和消费因素的推动下,2011年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一、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由于受预测指标与统计指标的名称、口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仅采集了八个模型中的18个指标。八个模型是:模型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模型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预测部;模型3—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模型4—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模型5—北京经济学院信息系;模型6—机电部系统分析研究中心、国家计委长期规划司;模型7—中国科委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模型8—国家物价局成本调查队。18个指标分别为:1.GNP增长速度;2.第三产业产值增长速度;3.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4.工业总产
[期刊] 预测  [作者] 徐连仲  
1992年是我国经济经过三年治理整顿后加速发展的第一年,同前三年相比,国民经济运行的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需求从疲软转变到基本正常,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压缩转为较大幅度的增长,财政、信贷环境由相对紧缩转变到相对宽松,从而使国民经济由缓慢增长到较大幅度增长。 1 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初步预测,199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达21211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4%。社会总产值将达48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发展速度预测如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汉亚  
2005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稳定增长的好时期,这主要取决于我国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投资、政府效率和对外开放等因素,但同时要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投资结构的调整与就业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万东华  原鹏飞  
2018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诸多积极有利因素的支撑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韧性仍强,但就短期而言,国际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给中美两国甚至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继续对包括我国等在内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形成掣肘;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增速的回落叠加外需增速掉头将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下行压力不容小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1年,中国经济继续复苏,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成功去除通货膨胀长期化趋势。2012年,中国经济应该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适应性的需求管理,促进总体经济景气的完全正常化而最终实现从萧条到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在未来相当长时期中,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在价格稳定条件下快速增长的潜在能力。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采取乐观经济增长预期与积极需求管理模式相配合的政策原则,并且与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一致,形成以国内投资需求管理为轴心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