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7)
- 2023(11618)
- 2022(9822)
- 2021(9196)
- 2020(7807)
- 2019(18375)
- 2018(17975)
- 2017(33430)
- 2016(18404)
- 2015(21624)
- 2014(21700)
- 2013(21883)
- 2012(21144)
- 2011(19562)
- 2010(19783)
- 2009(18914)
- 2008(19039)
- 2007(17135)
- 2006(15222)
- 2005(14182)
- 学科
- 济(101277)
- 经济(101194)
- 管理(49125)
- 业(44545)
- 方法(40794)
- 数学(36322)
- 数学方法(35968)
- 企(34889)
- 企业(34889)
- 中国(26637)
- 农(21935)
- 地方(21267)
- 学(20305)
- 财(20110)
- 贸(18291)
- 贸易(18282)
- 易(17757)
- 业经(17239)
- 制(16502)
- 融(14410)
- 金融(14408)
- 农业(14288)
- 银(14104)
- 银行(14068)
- 地方经济(13896)
- 行(13574)
- 和(13378)
- 环境(13043)
- 体(11942)
- 理论(11454)
- 机构
- 大学(286069)
- 学院(280759)
- 济(130832)
- 经济(128314)
- 研究(107588)
- 管理(100789)
- 理学(85447)
- 理学院(84361)
- 中国(82899)
- 管理学(82879)
- 管理学院(82340)
- 科学(63514)
- 京(62172)
- 财(57980)
- 所(56127)
- 研究所(50793)
- 农(48881)
- 中心(47765)
- 财经(45772)
- 经济学(42642)
- 江(42253)
- 经(41552)
- 北京(40373)
- 业大(40026)
- 农业(38540)
- 经济学院(38247)
- 院(37613)
- 范(37397)
- 师范(37050)
- 财经大学(33677)
- 基金
- 项目(176344)
- 科学(137873)
- 基金(129758)
- 研究(126524)
- 家(113988)
- 国家(113120)
- 科学基金(94751)
- 社会(82448)
- 社会科(78100)
- 社会科学(78077)
- 基金项目(66952)
- 省(65183)
- 自然(59454)
- 自然科(58086)
- 自然科学(58065)
- 教育(57532)
- 自然科学基金(57052)
- 划(56086)
- 资助(55347)
- 编号(48863)
- 成果(41398)
- 部(40734)
- 重点(40448)
- 发(38986)
- 国家社会(35408)
- 创(34850)
- 教育部(34741)
- 课题(34573)
- 中国(34387)
- 科研(33857)
共检索到444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阎衍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在各类数据超预期回落中步入新常态的艰难期。从短期来看,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外贸回升、房地产投资触底以及消费小幅回暖的作用下于第3季度触底,第4季度小幅回升。但从周期角度来看,2015年不是本轮"不对称的W型"周期调整的第二个底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的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以及政治经济周期决定了2016年中期才能出现坚实的触底反弹。针对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呈现的10大新特征和4大风险,本报告认为,鉴于新常态步入到攻坚期,很多宏观指标发生变异,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无论从基本哲学、理论基础、框架体系、总体定位以及工具选择都需要全面重新梳理。
关键词:
新常态 萧条 泡沫 大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管汉晖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中国经济进行历史回顾和经济理论分析,并与西方主要金本位国家进行比较,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因素在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银本位,一个是竞争性的银行体系。银本位使中国经济萧条的进程迥然不同于西方金本位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度过大萧条,中国由于特殊的银行体系,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这是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中表现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大萧条 宏观经济 银本位 银行体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凤良 闫衍 刘晓光 于泽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以新动能的构建为核心孕育新周期的动力源。对此,笔者提出了新改革的核心关注点和新模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凤良 闫衍 刘晓光 于泽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任泽平 夏磊 罗志恒
下半年我国经济走势2019年上半年经济短暂企稳,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这符合我们此前判断: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将呈现"L型"走势。近年来我国经济将有三次触底,第一次是2016年初,第二次是2019年中。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短周期库存复苏受到金融杠杆周期下半场的压制、中美贸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阎衍
2014年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拉开序幕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一方面,GDP增速等宏观参数在外需疲软、内需持续回落、房地产周期性调整以及深层次扭曲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续回落,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在消费升级、不平衡逆转以及政策调整的作用下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结构参数的良性调整、总体价格水平的小幅回落以及就业状况的持续稳定给2014年相对低迷的宏观经济增加了一些亮色。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展开的一年。它将延续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使"新常态"的4典型特征进一步持续。但在改革力度的全面提升、房地产周期调整的进一步加大、经济低迷的进一步持续以及财务...
关键词:
新常态 宏观经济 大改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陈彦斌 陈小亮 刘哲希
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物价水平稳定,就业形势整体向好,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不过,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尤其需要警惕消费增速过快下滑、宏观税负进一步加重、民间投资复苏乏力、部分企业效益状况显著恶化、去杠杆过程中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加剧等主要风险点。此外,杠杆率高企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中国的杠杆率在不同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均体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点。为此,中央在2018年专门提出了"结构性去杠杆"的新思路。在"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宏观政策既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谨防去杠杆带来的经济增速超预期下滑风险,又要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促使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9年在中美贸易冲突全面加剧、世界经济同步回落、国内结构性因素持续发酵、周期性下行力量有所加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告别了2016—2018年"稳中趋缓"的平台期,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延续2019年基本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出现重大变化,不必过于悲观。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趋势性力量和结构性力量将持续发力,导致2020年潜在GDP增速进一步回落;另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很多周期性力量在2020年开始出现拐点性变化,宏观经济下行将有所缓和,下行幅度将较2019年明显收窄。部分周期性力量的反转以及中国制度红利的持续改善将是2020年最为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新变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6年是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政治经济周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6年出现深度下滑,而本轮周期的第二个底部在第3—4季度开始出现,预计将在2017年后期出现稳定的反弹,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取决于以上七大周期的调整情况,其决定着本轮经济下行的底部以及底部的深度和持续的长度。我们必须对改革动力体系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世界经济的变异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问题进行高度关注,并认识到中国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在低迷中有繁荣,在疲软中有新...
关键词:
探底 宏观经济政策 再定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晓薇
经济增长是一年经济运行的综合结果。本文试用白描的手法,着重对1990年实际经济增长动态进行趋势性分析,并找出影响增长的相关因素,勾画出经济运行的总轮廊,推出1991年经济增长的变化。1990年经济增长的特点是,由上半年经济波动逐步转入下半年持续增长。这种变动主要受消费和投资需求由紧到松、出口持续增长、以及松动银根,增加贷款投入等因素影响。1990年经济增长反映的是这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宏观课题组
本文简要阐述了货币量值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结构,并尝试将这一方法应用于90年代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分析。本文还分析了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一些新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宏观经济分析 经济增长 就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
中国第一次真正的商业周期应始于 1999年, 2001年中国经济在复苏中将面临滞胀的阴影。 因为复苏中改 革与结构调整不足,并存在影响经济波动的若干不确定因素。 因此,中国经济的真正出路就是从供给方入手,坚决推进市场取 向的改革。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预测与分析 滞胀阴影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石柱鲜 孙皓 黄红梅
应用频带分析方法和局面转移模型对2011年中国的经济景气、物价上涨压力及政策取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扩散指数相对于一致合成指数的平均先行期大约为5~6个月,两种指数均显示中国经济在2011年上半年持续小幅回落后,将于下半年开始重新步入上行轨道;物价变化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上涨压力大"和"上涨压力小"两种局面,2011年的物价上涨水平将会有所下降,全年物价上涨水平大致可以控制在3.03%左右;在投资和消费因素的推动下,2011年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关键词:
经济景气 物价波动 预测 政策取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一、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由于受预测指标与统计指标的名称、口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仅采集了八个模型中的18个指标。八个模型是:模型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模型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预测部;模型3—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模型4—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模型5—北京经济学院信息系;模型6—机电部系统分析研究中心、国家计委长期规划司;模型7—中国科委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模型8—国家物价局成本调查队。18个指标分别为:1.GNP增长速度;2.第三产业产值增长速度;3.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4.工业总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于泽 刘元春 刘晓光 闫衍
2022年是中国经济面对“三重压力”、抵御超预期冲击的一年。一方面,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新能源相关产业持续向好以及贸易顺差保持高位,为宏观经济企稳提供持续动力;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大范围暴发、俄乌冲突扰动世界能源市场、高温干旱、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消费不足、信心减弱使得经济只实现了弱企稳,负向产出缺口持续,经济复苏进程较为缓慢。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后红利窗口期,“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期,同时也是国际、国内发展动力结构性加速调整期,新发展格局进入加速落地期。一方面,“三重压力”,尤其是需求收缩问题在2023年将有所延续;另一方面,在疫情因素减弱、消费活力逐步恢复和系统性政策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下,宏观经济将得以全面修复,实现整体向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进一步稳定消费并构建与新发展格局激励相容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仍面临许多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