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0)
- 2023(8295)
- 2022(6799)
- 2021(6250)
- 2020(5082)
- 2019(11746)
- 2018(11368)
- 2017(21632)
- 2016(11259)
- 2015(12936)
- 2014(12723)
- 2013(12914)
- 2012(12553)
- 2011(11914)
- 2010(11982)
- 2009(11242)
- 2008(11059)
- 2007(9905)
- 2006(9228)
- 2005(8732)
- 学科
- 济(77495)
- 经济(77441)
- 管理(31740)
- 业(28389)
- 方法(25260)
- 企(22888)
- 企业(22888)
- 数学(22462)
- 数学方法(22350)
- 中国(20147)
- 地方(18095)
- 农(13994)
- 贸(13422)
- 贸易(13413)
- 业经(13276)
- 地方经济(13231)
- 易(13067)
- 学(11829)
- 制(11381)
- 财(11170)
- 融(10069)
- 金融(10069)
- 环境(10050)
- 银(9852)
- 银行(9852)
- 行(9663)
- 策(9384)
- 发(9326)
- 农业(9227)
- 体(8863)
- 机构
- 大学(180443)
- 学院(178126)
- 济(96178)
- 经济(94759)
- 研究(70699)
- 管理(65445)
- 理学(55589)
- 中国(54970)
- 理学院(54904)
- 管理学(54364)
- 管理学院(53987)
- 财(39889)
- 京(38599)
- 科学(36484)
- 所(34835)
- 经济学(32636)
- 财经(32159)
- 研究所(31394)
- 中心(29452)
- 经(29413)
- 经济学院(29138)
- 北京(25411)
- 江(24903)
- 院(24866)
- 财经大学(23842)
- 范(23253)
- 师范(23139)
- 农(22079)
- 科学院(21836)
- 研究中心(20157)
- 基金
- 项目(109798)
- 科学(88941)
- 基金(84245)
- 研究(82533)
- 家(72573)
- 国家(72078)
- 科学基金(61723)
- 社会(58325)
- 社会科(55562)
- 社会科学(55551)
- 基金项目(42757)
- 省(37675)
- 教育(36769)
- 自然(35985)
- 资助(35406)
- 自然科(35189)
- 自然科学(35182)
- 自然科学基金(34626)
- 划(32703)
- 编号(30396)
- 部(26639)
- 国家社会(26106)
- 发(25641)
- 成果(25420)
- 中国(25154)
- 重点(24870)
- 教育部(23726)
- 人文(22569)
- 发展(22129)
- 创(21990)
- 期刊
- 济(113056)
- 经济(113056)
- 研究(63480)
- 中国(34540)
- 财(28744)
- 管理(27759)
- 科学(23661)
- 学报(21382)
- 农(20685)
- 经济研究(20246)
- 融(18791)
- 金融(18791)
- 财经(18023)
- 大学(17292)
- 学学(16299)
- 经(15859)
- 问题(15069)
- 贸(14686)
- 技术(14584)
- 农业(14276)
- 教育(14085)
- 业经(14057)
- 世界(13677)
- 国际(13539)
- 技术经济(11123)
- 统计(9721)
- 经济问题(9198)
- 现代(8684)
- 经济管理(8605)
- 业(8435)
共检索到284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经历了一个形成演变过程,且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其内因主要来自于国内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经济体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以及外向型的对外开放战略,外因主要来自于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美欧等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美国不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施以相应的战略调整和政策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内外失衡 形成演变 内外成因 战略调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巍
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内外失衡较为严重,储蓄率过高、消费需求不足、投资低效、失业率上升与国际收支巨额双顺差同时并存。尽管内外失衡是开放宏观经济运行的“常态”,短期内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长期的内外失衡有悖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内外失衡并存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失衡,协调内外均衡的有效途径就是要转变我国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在内需为主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
内外均衡 宏观经济目标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昌忠泽 王俊
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源于其特殊的制度经济背景: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推动。内外平衡相互对应、互为因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作出新的调整。鉴于财政扩张与人民币升值是一种有效的政策组合,应根据中国区域二元经济状况,建立全国统一性和区域差异性相结合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关键词:
内部失衡 外部失衡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长生 王晶晶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较严重的内外失衡。内外失衡是需求结构的失衡,即高投资和高出口拉动高增长,而消费严重不足。内外失衡的实质是整个经济的过度储蓄。过度储蓄主要由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造成。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又是依靠无限劳动力供给和极低劳动力成本实现快速资本积累和高速增长的生产模式决定的。必须针对需求模式、分配模式和生产模式三个层次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失衡进行系统的矫正,统筹协调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供给管理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2003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了4年的经济繁荣期,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和投资高增长的潜在风险在加大。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三过”问题和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内外失衡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根源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必须采取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斌 孙建敏 熊宇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既源于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等内部因素,也源于不平衡的国际经济格局和分工体系等外部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内部储蓄—投资失衡和外部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时应考虑适时适度调整财政、金融、外贸、汇率等政策,实现内外部经济再平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宝瑜
本文将我国宏观经济划分为5大领域,13个类别,再细分为32个组,设置了93个年度宏观经济失衡指标,提出了判断经济失衡的8个标准和确定均衡值的9种方法,按年度测算了每个指标的失衡度,在此基础上用组合权重和层次分析方法逐层综合,构建了一个宏观经济失衡指数,实际测算了2001-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失衡度。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各主要方面的失衡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失衡 经济均衡 统计指数 统计加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晶 陈志勇
文章以开放式经济为背景,对促进经济均衡的宏观政策搭配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米德冲突理论,说明宏观政策搭配的必要性;其次,引用丁伯根政策模型,并结合中国内外经济失衡的特点,对宏观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为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失衡问题提供政策依据;最后,基于分析结论,提出了增加工资性收入、结构性减税、扩大财政民生性支出、提高资源租金和国有企业收益上缴比例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惠芳
对外直接投资与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发展程惠芳(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310014)迄今国内外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大多是侧重微观分析,对单个投资项目或单个企业投资动机行为和决策进行理论研究。这种微观分析方法对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但由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天顶 李洁
本文利用1980年至2005年全球范围内106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经济数据,确定了经常项目失衡调整的事后标准,进而识别出经常项目失衡的不同调整期间。借助于调整期间的界定,本文针对宏观经济因素与经常项目失衡的调整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了一些宏观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失衡的调整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例如固定资本形成、贸易条件变化以及官方储备等。本文合理借鉴了经常项目失衡调整的跨国经验,并且结合中国经济实际情况针对中国经常项目的盈余调整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常项目 调整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安士伟
54年来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转变与突破,不同历史时期资源的空间配置及利用的特征,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张鹏
2015年第一季度,世界经济形势依旧错综复杂,但复苏的逻辑主线逐步清晰。发达国家在新一轮再工业化、再全球化中占据优势地位,并可能加剧全球经济再失衡的风险,从而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影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财政运行也进入新常态,表现出一定的体制机制弊端和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加速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迎接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是克服全球经济再失衡的压力与困难的重要决策。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全球经济 创新驱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于立新 王栋
本文对我国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失衡的现状进行梳理,并从经济结构角度探究引起内外失衡的原因,指出未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应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继续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发挥财政减税政策,扶持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均衡,最终实现内外经济均衡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内外经济均衡 宏观调控 服务业 服务贸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小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长生 刘望辉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利用1998~2005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文章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会导致我国的内需不足,投资快速增长,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出现内部失衡;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内部失衡会导致我国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同时由于技术贸易壁垒,进口不能相应增长,经济出现外部失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负向扭曲问题是解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