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1)
- 2023(11043)
- 2022(9314)
- 2021(8636)
- 2020(7464)
- 2019(17240)
- 2018(16797)
- 2017(31942)
- 2016(17398)
- 2015(20263)
- 2014(20255)
- 2013(20555)
- 2012(19825)
- 2011(18385)
- 2010(18561)
- 2009(17566)
- 2008(17659)
- 2007(15913)
- 2006(14116)
- 2005(13060)
- 学科
- 济(98556)
- 经济(98471)
- 管理(45483)
- 业(41917)
- 方法(39114)
- 数学(34945)
- 数学方法(34652)
- 企(32092)
- 企业(32092)
- 中国(24899)
- 农(21571)
- 地方(20679)
- 学(20058)
- 财(18487)
- 贸(17585)
- 贸易(17578)
- 易(17059)
- 业经(16915)
- 制(15314)
- 农业(14333)
- 地方经济(13748)
- 融(13720)
- 金融(13717)
- 银(13352)
- 银行(13321)
- 环境(13142)
- 和(12897)
- 行(12873)
- 体(11151)
- 发(10916)
- 机构
- 大学(276707)
- 学院(271717)
- 济(128784)
- 经济(126528)
- 研究(103543)
- 管理(97918)
- 理学(83791)
- 理学院(82726)
- 管理学(81323)
- 管理学院(80806)
- 中国(78319)
- 科学(61138)
- 京(59335)
- 财(55765)
- 所(53976)
- 研究所(49186)
- 农(46811)
- 中心(45098)
- 财经(44913)
- 经济学(42745)
- 经(40804)
- 江(40178)
- 业大(38496)
- 经济学院(38446)
- 北京(38178)
- 农业(37010)
- 范(36454)
- 师范(36131)
- 院(36092)
- 财经大学(33210)
- 基金
- 项目(173675)
- 科学(136968)
- 基金(129138)
- 研究(124995)
- 家(113277)
- 国家(112437)
- 科学基金(94491)
- 社会(82766)
- 社会科(78489)
- 社会科学(78466)
- 基金项目(67196)
- 省(63880)
- 自然(58977)
- 自然科(57635)
- 自然科学(57609)
- 教育(56701)
- 自然科学基金(56629)
- 划(55234)
- 资助(54216)
- 编号(47771)
- 部(40634)
- 成果(40251)
- 重点(39988)
- 发(38808)
- 国家社会(35789)
- 创(34806)
- 教育部(34806)
- 中国(34423)
- 课题(33870)
- 科研(33415)
- 期刊
- 济(145429)
- 经济(145429)
- 研究(86495)
- 中国(50991)
- 学报(44105)
- 农(42457)
- 财(42115)
- 科学(41191)
- 管理(35413)
- 大学(32940)
- 学学(31154)
- 农业(28759)
- 融(25744)
- 金融(25744)
- 经济研究(24917)
- 财经(23903)
- 教育(23347)
- 技术(21692)
- 经(20765)
- 问题(19737)
- 业经(19446)
- 贸(18046)
- 世界(16572)
- 国际(16110)
- 业(16061)
- 技术经济(15539)
- 统计(14796)
- 版(12907)
- 策(12433)
- 经济问题(12233)
共检索到414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挺国 黄佳祥
本文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框架,首先利用反事实方法比较分析了1992-2015年中国3次经济下行区间冲击来源的异同,然后考察了冲击来源异同的原因。研究表明:(1)前两轮经济下行区间的主要冲击来源为负向偏好冲击;(2)最近一轮经济下行区间的主要冲击为负向全要素生产率冲击,而负向全要素生产率冲击主要来源于"人口红利"渐逝、人力资本增速趋缓以及投资结构失衡等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靖 徐栋 宇文晶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较强的波动及联动性,为了合理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源泉,文章基于DSGE模型,构建三阶近似下GMM估计量和贝叶斯推断下SMM估计量,实证结果显示SMM估计量是连续和渐近正态的,并且计算时间比GMM计算时间短,因而更加有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指标,构建的模型采用SMM估计得到变量各阶矩特征值与真实数据变量各阶矩特征值非常相近,能够解释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经济波动特征,而造成中国经济较高波动的源泉为具有较大标准差的瞬时技术冲击,这对以后DSGE模型尤其解决时间序列偏短的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分析框架。
关键词:
GMM SMM 经济波动 DSGE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滕辉
文章根据通胀—产出缺口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总供给曲线(AS)的宏观经济调控差异测度方法。根据1996~2009年间数据运用HP滤波计算出潜在产出以及通胀率,并结合虚拟变量回归模型得出2003年前后两段的AS曲线斜率;最后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的AS斜率进行测算,得出相应结果和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静 牛兵
本文对新一轮价格水平上涨背景下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上证综指、商品价格和住房销售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在短期冲击中,商品价格和住房销售指数对货币供给有正的响应,而通货膨胀和上证综指响应波动起伏。因此文章提出在房地产价格受政策限制条件下,发展商品衍生品市场也是宏观调控可选择方法之一。
关键词:
货币供给 价格水平 宏观经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闵亮 沈悦
本文以中国1998—200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旨在探索宏观冲击对于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方向及速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受宏观冲击和自身财务特性的联合影响。当融资约束型企业受到宏观冲击时,通常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脆弱性:在经济衰退期更多地依赖自身留存资金,无法获得外源融资,资本结构调整顺周期;由于对外源融资的过于依赖导致其无法关注资金成本,因此,当面临宏观冲击时,向目标资本结构移动的速度会迅速放缓。
关键词:
宏观冲击 融资约束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稳存
能源是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中国所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下,中国能源总体价格上升10%,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大约0.29%,最终导致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0.35%,而产出缺口在当年为0.34%,最终造成的产出损失累计为0.41%;国际石油价格上升100%将导致中国物价出现温和上升以及产出出现小幅下降,但二者均不会超过1%。
关键词:
能源冲击 通货膨胀 产出波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段继红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研究了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所产生的动态冲击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国际油价上涨确实对产出有逆向影响,但冲击后的产出变化在回归到零值后会越过零值继续上升;国际油价上涨对CPI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且CPI并不会在当期就对油价冲击做出响应,而是有一个相当的滞后期,在达到一个高点之后慢慢下降,逐渐回归到0值,但在达到0值后还会继续向下;国际油价上涨对一年期存款利率基本没有影响。针对造成这种实证结果的原因,本文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油价冲击 宏观经济 SVAR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嫄
自2003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放弃钉住美元,采用了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作用一直存在争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冲击效应的强度和影响期限。通过汇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和脉冲效应分析,本文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消费的冲击是长期的,而对国民收入和投资的影响是中期的,对M1具有正向冲击,对M2在当期具有正向冲击,之后便为负向冲击。另外,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出口有微弱的倒V型的正向冲击作用。尽管从国内...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宏观经济 冲击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本文通过全面总结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3大表现,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预测模型,指出2012年中国将面临外部经济放缓、内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泡沫经济逆转以及金融风险加剧的冲击,但在结构刚性的约束下,政府将全面转变政策定位,从而保证中国经济在加速回落中实现反弹,全年经济增长呈现"前低后缓"的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总量态势、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学科课题组100836)课题组负责人:张曙光。参加本文讨论的课题组成员有张卓元、左大培、李晓西、袁钢明、张平、盛洪、刘迎秋、仲继银、杨帆、王利民、刘霞辉、韩孟、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威 吕江林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六部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引入利率管制等方程来刻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行为,在生产函数中引入资本利用率,同时把资本利用率引入折旧,将折旧处理成资本利用率的一个函数,模拟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当前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并不显著,甚至大部分经济变量对利率市场化冲击并不敏感。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巨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云清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能源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运用贝叶斯推断法估计了模型参数,考察了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并尝试回答在冲击下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问题。理论模型研究发现,能源价格冲击的传导机制由模型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资本品市场供求关系和名义粘性等决定,而通过数值分析和政策模拟结果显示:能源价格上涨将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能源技术进步与较强的名义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能源价格上涨引发的经济波动风险;货币(利率)政策规则的强弱决定了经济变量对能源价格冲击响应的幅度,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制定可以采用小幅温和地盯住能源价格波动的方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利锋
基于不同部门异质性显著存在的事实,以我国统计CPI的8大部门为例,采用2002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数据,考察部门外生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影响,发现食品部门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最大,并且不同部门的外生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在此基础上,条件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食品部门、衣着部门供给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余部门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波动具有相对较小但却持续性较强的作用。研究表明,忽略不同部门的异质性而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肖强 白仲林
本文针对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等11个金融变量,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得到共同金融因子,然后基于VAR模型构建了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并且以FCI作为转移变量,建立了包含FCI、产出和价格的因子扩展的logistic平滑转移向量自回归(FALSTVAR)模型,分析FCI对宏观经济变量冲击响应对金融状况变迁的依赖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金融状况下,FCI代表的金融市场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在金融状况较好情形下,FCI对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在金融状况恶化的情形下,FCI对产出具有显著负的即有害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永余 王博
本文选取1996年到2013年的季度数据,利用具有符号约束的贝叶斯时变随机波动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针对人民币利率冲击、汇率冲击在不同经济环境中对于宏观经济的时变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冲击对于物价的短期影响并不稳定,通胀水平越高影响越大,长期影响相对稳定。利率冲击主要通过资本形成影响产出,资本形成比重越高或利率敏感性越强则影响越大。汇率冲击对于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在通胀水平越高时越明显,整体上并未出现降低趋势。汇率主要通过支出转换效应对产出形成短期时变影响,长期时变影响则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和利率影响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