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02)
2023(21090)
2022(17978)
2021(16773)
2020(14156)
2019(32244)
2018(31500)
2017(60397)
2016(32559)
2015(36439)
2014(35951)
2013(35799)
2012(33197)
2011(29950)
2010(30126)
2009(28103)
2008(26772)
2007(23221)
2006(20654)
2005(18469)
作者
(96649)
(80525)
(79785)
(76180)
(51423)
(38706)
(36178)
(31471)
(30811)
(28670)
(27701)
(27167)
(25728)
(25499)
(25134)
(25111)
(23923)
(23611)
(23159)
(23143)
(20110)
(19878)
(19614)
(18389)
(18171)
(17914)
(17756)
(17369)
(16316)
(15866)
学科
(144099)
经济(143945)
管理(91167)
(85897)
(70133)
企业(70133)
方法(62435)
数学(54843)
数学方法(54200)
中国(37464)
(35614)
(33864)
(31698)
业经(29335)
地方(28639)
(26171)
贸易(26159)
(25395)
(24837)
农业(24080)
(21448)
金融(21446)
(20764)
银行(20676)
理论(20665)
(20567)
环境(20522)
(20507)
财务(20494)
财务管理(20451)
机构
大学(471415)
学院(466473)
(196628)
经济(192810)
管理(178759)
研究(165985)
理学(155118)
理学院(153327)
管理学(150410)
管理学院(149601)
中国(125268)
科学(102942)
(100771)
(87513)
(84486)
(83670)
研究所(77355)
中心(74189)
业大(73358)
财经(70761)
(67522)
农业(65982)
(64651)
北京(63722)
经济学(61054)
(60186)
(60055)
师范(59293)
经济学院(54875)
(53689)
基金
项目(321292)
科学(251894)
基金(235448)
研究(226662)
(208883)
国家(207217)
科学基金(176323)
社会(145308)
社会科(137790)
社会科学(137755)
基金项目(123532)
(122890)
自然(116406)
自然科(113756)
自然科学(113723)
自然科学基金(111732)
(104914)
教育(103867)
资助(98311)
编号(88868)
重点(72759)
成果(71555)
(71205)
(68450)
(65967)
科研(62178)
课题(61816)
创新(61801)
国家社会(61035)
教育部(60664)
期刊
(212263)
经济(212263)
研究(139647)
中国(88598)
学报(82414)
(75009)
科学(73128)
管理(66232)
(66029)
大学(62042)
学学(58889)
农业(50817)
教育(45524)
(44410)
金融(44410)
技术(38948)
经济研究(36084)
财经(35568)
业经(31985)
(30645)
问题(27375)
(26966)
技术经济(23122)
(23078)
(22792)
统计(22342)
科技(22149)
业大(21300)
世界(21277)
理论(20994)
共检索到690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波  孙力军  
文章采用1993-2014年间中国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长率数据,在考虑经济增长及其条件波动结构突变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的AR(p)-GARCH(1,1)-M模型,检验了宏观波动影响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并探讨了次贷危机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宏观波动在样本区间内分别发生了两次和三次结构突变,后危机时代,宏观波动重返"大缓和"且经济增长处于较低水平;考虑均值、条件波动的双突变,宏观波动在经济增长的第一、二、三阶段分别对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负效应和不显著的正效应;次贷危机导致经济增长下滑并助涨宏观波动,也显著提升了宏观波动在经济增长第三阶段对其的正效应。因此,为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新常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贸易冲击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发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但这种影响十分有限,解释力不足10%。本文认为,将危机冲击下贸易出现的暂时性"崩溃"视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将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经济波动的风险过分夸大,并由此主张转变中国外向型发展模式为内需主导型,是片面的、错误的。危机后继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中国经济乃至区域协调发展,应是我们坚持的基本战略取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成  刘生福  
国内经济波动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之后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实证检验对两次危机后国内经济波动的主要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次贷危机后国内经济波动幅度明显加剧,但不能将其归咎于外部冲击的影响。投资波幅增大是解释经济波动加剧的最主要原因,其根源则在于宏观调控政策对本次危机的反应过度敏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靳涛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直接推动经济体制转型深化的内在动力,而经济转型虽然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的影响作用,但这种作用却不是决定性的。在制度与增长二者关系中,制度虽然是影响增长的长期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而恰恰相反,增长对制度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这说明制度创新在增长的大背景中更易达到,而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可挺  郑易生  
本文根据中国经济自1998年以来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个基于“政策冲击”的新型供给冲击假说——“资源供给冲击假说”,并尝试从资源供给冲击的角度重新理解中国经济在近年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本文指出,正是由于资源供给的正向冲击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负向或正向)需求冲击的综合作用,才构成了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的整个演变过程。1998年以后出现的所谓“缩长”现象,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资源供给冲击加以解释。正向资源供给冲击也是解释本轮投资扩张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正向资源供给冲击是以资源和要素所有者(或原使用者)的收入损失为代价,由此导致的负向需求冲击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永余  王博  
本文选取1996年到2013年的季度数据,利用具有符号约束的贝叶斯时变随机波动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针对人民币利率冲击、汇率冲击在不同经济环境中对于宏观经济的时变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冲击对于物价的短期影响并不稳定,通胀水平越高影响越大,长期影响相对稳定。利率冲击主要通过资本形成影响产出,资本形成比重越高或利率敏感性越强则影响越大。汇率冲击对于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在通胀水平越高时越明显,整体上并未出现降低趋势。汇率主要通过支出转换效应对产出形成短期时变影响,长期时变影响则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和利率影响渠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靖  徐栋  宇文晶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较强的波动及联动性,为了合理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源泉,文章基于DSGE模型,构建三阶近似下GMM估计量和贝叶斯推断下SMM估计量,实证结果显示SMM估计量是连续和渐近正态的,并且计算时间比GMM计算时间短,因而更加有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指标,构建的模型采用SMM估计得到变量各阶矩特征值与真实数据变量各阶矩特征值非常相近,能够解释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经济波动特征,而造成中国经济较高波动的源泉为具有较大标准差的瞬时技术冲击,这对以后DSGE模型尤其解决时间序列偏短的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分析框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沈春华  许涤龙  徐亚丽  
回顾分析2007年至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历程,运用回归模型估计测度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季度GDP增长率的影响和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损失额,并间接验证2008年底所推出的刺激政策的有效性;在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新一轮欧债危机逐步演化、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增强,可能面临的外部冲击主要在外需形势不明朗和国际游资频繁进出两方面,内部面临稳增长、控通胀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投资、出口、消费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秀英  周喆  吴建军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汇率与混合货币政策规则的动态AD-AS模型,采集2003—2015年的季度数据进行模型参数估计,然后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法和脉冲响应分析法研究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大宗商品价格冲击通过改变总供给,主要影响通货膨胀,其次影响名义利率,对产出和实际利率的影响小,对通货膨胀有强度较大、敏感性高、持续长的正向影响,对产出有强度小、敏感性低、持续短的反向影响。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白俊  王婉婉  
从微观企业投资的视角,研究宏观经济受到冲击时国有股权的作用。研究发现,受到经济波动冲击时,上市公司资本投资规模下降;组间系数差异检验发现,宏观经济波动冲击对国有股权组的影响显著小于无国有股权组;将国有股权样本按国有股权比例分组后发现,只有在比例较低组投资规模显著下降,而在比例较高的两组不显著,说明国有股权能够稳定企业资本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股权通过担保和政府补助获得经济波动期间的投资稳定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建辉  靳涛  
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革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这一经验事实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变革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转型式制度冲击波动的关联性和互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自我国经济转型以来,制度变革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明显。转型制度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周期更长,同时其冲击影响具有递减性;在各个转型变革中,非国有化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率最大;转型式制度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冲击需要一定的时滞,这符合制度变量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性质特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宇  
利用26个省市1996~2008年的有关数据,就经济结构、金融危机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单位GDP能耗越高,越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率越低;市场化程度越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越是宽松,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对我国的启示是:继续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政策;做好应对危机的各种预案,建立金融危机的预警体系,争取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继续执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抵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军  张伯伟  
本文利用非预期性经济波动分解模型,对中国2008~2009年季度经济增长率变动来源进行分解发现: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外部直接冲击和国内二级传导两条途径,引起国内区域经济的非稳定性变化,并呈现出从东向西顺序延迟和程度递减的特点;从各地区经济下滑产生的来源看,国内区域间金融危机二级传导效应并不显著,东部地区主要源于国际外部直接冲击的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则更多源于区域内金融危机二级传导效应以及自身抗击外在经济冲击影响能力不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子罐  邹金部  刘鼎铭  
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平稳有序地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在2016年前后的经济数据,刻画了去杠杆进程中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基于此现实,本文在金融加速器理论基础上构建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尝试利用违约成本的变化引入金融冲击,从未预期和预期冲击两个视角理解去杠杆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去杠杆过程前后信贷、杠杆率以及信用利差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不仅源自未预期违约成本的变化。违约成本预期的变化同样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近年来我国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为理解我国去杠杆进程中的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本文结果,政府实施去杠杆政策时不仅应充分考虑违约成本的实际变动,还应重视金融机构的预期因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工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经济的过度波动。2008年第四季度,在外部冲击与国内经济周期调整和结构调整压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深幅调整,经济的过度波动再次激起了人们对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外因素的关注与讨论。那么,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究竟是源于内部调整还是外部冲击呢?本文基于内外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度相当高,是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而国内经济市场化演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并不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即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来自外部冲击而非内部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