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46)
- 2023(7884)
- 2022(6550)
- 2021(6412)
- 2020(5199)
- 2019(11970)
- 2018(11596)
- 2017(22306)
- 2016(12017)
- 2015(13671)
- 2014(13207)
- 2013(13076)
- 2012(12623)
- 2011(11598)
- 2010(11663)
- 2009(10985)
- 2008(10787)
- 2007(9433)
- 2006(8727)
- 2005(8072)
- 学科
- 济(53080)
- 经济(53024)
- 管理(32103)
- 业(29274)
- 方法(22471)
- 企(22204)
- 企业(22204)
- 数学(20680)
- 数学方法(20499)
- 中国(19068)
- 农(14657)
- 贸(13986)
- 贸易(13980)
- 易(13782)
- 财(12744)
- 制(10837)
- 策(10343)
- 银(10040)
- 银行(10033)
- 行(9782)
- 业经(9453)
- 融(9159)
- 金融(9159)
- 农业(8986)
- 学(8806)
- 及其(8210)
- 环境(7742)
- 地方(7618)
- 出(7528)
- 政策(7308)
- 机构
- 大学(173083)
- 学院(170732)
- 济(85751)
- 经济(84376)
- 研究(66525)
- 管理(63162)
- 理学(53607)
- 中国(53556)
- 理学院(53025)
- 管理学(52352)
- 管理学院(52018)
- 财(39343)
- 京(37338)
- 科学(35156)
- 所(32917)
- 财经(30714)
- 研究所(29631)
- 中心(29087)
- 经济学(28826)
- 经(28371)
- 经济学院(25986)
- 北京(24721)
- 江(24458)
- 农(24390)
- 院(23841)
- 财经大学(23017)
- 范(22391)
- 师范(22260)
- 业大(20162)
- 科学院(19614)
- 基金
- 项目(108045)
- 科学(87262)
- 基金(82388)
- 研究(82161)
- 家(71274)
- 国家(70737)
- 科学基金(60336)
- 社会(55892)
- 社会科(53194)
- 社会科学(53186)
- 基金项目(41079)
- 教育(37619)
- 省(36817)
- 自然(36234)
- 资助(35670)
- 自然科(35443)
- 自然科学(35432)
- 自然科学基金(34859)
- 划(32880)
- 编号(31575)
- 成果(27250)
- 部(26776)
- 国家社会(24709)
- 中国(24560)
- 重点(24367)
- 发(23698)
- 教育部(23594)
- 课题(22449)
- 人文(22042)
- 创(21800)
共检索到271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明
防范化解以高宏观杠杆率为特点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演进具有近10年来快速攀升、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广义银行信贷增速过快等特点。未来中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逻辑可能呈现出杠杆率在部门之间的轮动;在扳机性因素驱动下,企业、地方政府与居民部门被动去杠杆引爆银行业危机,最终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显著加杠杆;加税与通胀预期导致大规模资本外流、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引发新一轮被动去杠杆行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为避免杠杆率轮动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我们提出了弱化扳机性因素、限制居民杠杆率上升、三管齐下应对银行不良资产浪潮、中央政府提前主动买单、避免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贺波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我国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和实体经济杠杆率分别为47.6%、50.3%、155.1%和253.1%,与2008年底相比,各部门杠杆率增速分别达到76%、181%、67%和83%。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居民加杠杆速度过快,是当前杠杆率的主要问题,其根源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碧云 关秋
宏观杠杆率是考察稳增长(GDP)和防风险(总债务)的重要指标。通过推导中国宏观杠杆率(债务/GDP)的演进路径,并利用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宏观杠杆率演进路径遵循logistic曲线的形态,呈现先快速上升后增速逐渐减缓、最终收敛于一个增长上限的变化过程。根据2008年以来数据拟合的演进路径方程,推算了“十四五”时期为实现既定经济增长目标所需要的杠杆率水平和债务规模增速,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杠杆率水平的风险,并考察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在调控杠杆率中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竹泉 王舒慧 王苑琢
现行宏观杠杆率的测度方法一般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衡量。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在校正传统的微观资本杠杆率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并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7年宏观杠杆率的演进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杠杆总体水平较低,债权人风险低于股权所有者;制造业上市公司细分行业、不同产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资本杠杆存在不同,结构化去杠杆政策应具体到非金融企业的各个行业乃至制造业等行业的细分行业,而不应"一刀切";现行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缺乏基础支撑,微观杠杆率亦存在扭曲,而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测度方法更能够准确测度非金融企业部类的宏观杠杆率。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资本杠杆 结构化去杠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杠杆率课题组
我国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第二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4.9%,比上年末低4.5个百分点。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累计下降6.1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平稳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冲击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逐渐消退,同时价格有所回升,导致名义GDP增速较快回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总债务增速有所回落。分部门看,各部门的杠杆率均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超群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一般均衡框架,用于分析宏观杠杆率的变化。利用2000-2020年季度数据进行估计后,本文开展了波动分析与稳态分析,方差分解显示:住房抵押贷款冲击可解释居民杠杆波动的53%,企业抵押贷款冲击能解释非金融企业杠杆波动的69.4%,政府支出冲击能解释政府部门杠杆的63.7%。央行加息对宏观杠杆率的抑制效应主要源自居民部门,劳动供给弹性越大、宏观审慎程度越高,对居民杠杆率抑制越明显。稳态利率越逼近零,宏观杠杆率、房价上升幅度超产出越大;控制家庭部门贷款流向的情况下,产出能够保持基本稳定,而房价、居民杠杆率会明显下降。从提升社会福利视角看,应保持较低稳态利率、较高家庭部门贷款价值比;从维持金融稳定视角看,应保持较高稳态利率、较低家庭部门贷款价值比。
关键词:
杠杆率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 一般均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傅雄广 侯国栋
近年来,中国宏观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受到了高度重视,宏观杠杆率的有效控制有利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本文在BIS和CNBS宏观杠杆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早期的文献和资料,得到1978-2018年中国居民、企业、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及总体宏观杠杆率。数据表明,中国宏观杠杆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将宏观杠杆率分解成微观杠杆率、实际资本产出比、资产相对价格后,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货币化和金融深化进程,微观杠杆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是推升宏观杠杆率上升的重要因素。而金融危机后,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实际资本产出比快速上升,加快了宏观杠杆率的上升。未来,在去杠杆政策的推进下,实体经济的微观杠杆率有望得到控制;同时储蓄率的下降也将带来实际资本产出比的稳定;在房地产长效机制和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资产相对价格也可能保持平稳。因此,未来中国宏观杠杆率有望得到有效控制,将呈现小幅回落后长期趋稳的走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志强 马永健 范爱军
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和上市公司数据,在识别数量型货币政策外生冲击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状态依赖投影等方法,从宏观、微观角度研究了企业债务负担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宏观杠杆率处于高杠杆期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比民营企业更大,对实际GDP、实际投资的促进作用也更大,并且更容易引发通胀;相对于高杠杆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低杠杆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效应更大;异质性分析发现,规模较小、更年轻、现金持有更少的企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更强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利勇 胡日东
本文在合理测算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基础上,使用H-P滤波法、MS-AR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杠杆率的动态波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和结构性变化,2007年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杠杆周期上升阶段、四个杠杆周期下降阶段和两个明显的杠杆率高增长区间。分析表明,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周期性表现和结构性变化都与我国经济政策的实施逻辑相符合,是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侧管理的结果。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杠杆调整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勇 白小滢
我国国民经济的部门杠杆率及负面冲击在部门间的传染路径对我国宏观金融系统稳定和去杠杆政策的制定及执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既往研究由于忽视部门储蓄的内生再平衡机制,可能高估部门杠杆导致的总体风险传染性。本文基于宏观金融网络分析框架,首次通过构建传染乘数,在部门储蓄终止损失传染的模式下测度了我国宏观金融系统的传染性,并进而量化模拟了去杠杆与系统传染性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传染乘数由冲击的平衡效应和反弹效应构成,部门去杠杆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效应降低系统传染性。量化模拟结果表明,国外、住户和金融机构部门的去杠杆能显著减小源自其部门内部负面冲击的传染乘数,而政府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去杠杆效果较弱;多部门杠杆率联动下非金融企业部门大幅度去杠杆能有效降低我国宏观金融系统传染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勇 白小滢
我国国民经济的部门杠杆率及负面冲击在部门间的传染路径对我国宏观金融系统稳定和去杠杆政策的制定及执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既往研究由于忽视部门储蓄的内生再平衡机制,可能高估部门杠杆导致的总体风险传染性。本文基于宏观金融网络分析框架,首次通过构建传染乘数,在部门储蓄终止损失传染的模式下测度了我国宏观金融系统的传染性,并进而量化模拟了去杠杆与系统传染性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传染乘数由冲击的平衡效应和反弹效应构成,部门去杠杆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效应降低系统传染性。量化模拟结果表明,国外、住户和金融机构部门的去杠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利勇 胡日东
本文使用H-P滤波法和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分部门经济杠杆的动态变化,讨论了我国宏观经济杠杆变动的部门间关系。研究发现:2007年初-2016年末期间,我国各部门经济杠杆率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我国宏观经济杠杆变动的部门间关系也非常显著,各部门经济杠杆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分析表明,分析表明,我国分部门经济杠杆的动态变化和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的部门间关系特征,体现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逻辑,是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侧管理的结果。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杠杆调整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祝林 何剑
基于时变特征和杠杆异质性分析视角,采用MS-VAR和TVP-VAR模型探究中国宏观杠杆率的区制转移效应以及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动态传导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宏观杠杆率调控存在明显的三区制特征,样本期内整体以稳杠杆阶段为主;财政和货币政策对货币资金产生一定的协同调控效应,且货币资金的宏观杠杆率抑制效应优于财政和货币政策;从杠杆结构的异质性来看,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居民杠杆率的抑制效应更稳定,货币资金对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杠杆率的抑制响应更迅速,稳杠杆阶段中政策冲击程度和持续性有所增强,但需注意调控政策存在的替代效应。据此,应延续“稳杠杆”取向不急转弯,发挥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坚持“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 宏观杠杆率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林思涵 陈守东 王妍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杠杆之间的定价关系,发现在违约概率为正的前提下,金融杠杆的上升会导致正向资产价格泡沫增大。为验证上述理论结果,本文采用NARDL模型实证分析了分部门宏观杠杆率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长、短期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实体经济部门以及金融部门杠杆率的负向调整均会长期有效抑制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持续膨胀,但"一刀切"的逆周期杠杆调整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因此应实行差异化的杠杆调控政策。其次,在长期可采用非金融企业部门向居民部门的杠杆转移来实现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温和平抑作用。再次,应有效、合理发挥中央政府杠杆的前瞻指引作用。同时,政策当局不应对地方政府施行强效去杠杆政策,应试图"熨平"地方政府债务波动以免引发局部房地产价格泡沫风险。最后,就金融部门而言,应对金融部门杠杆进行有效调控,谨防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向房地产价格泡沫转移所引发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颖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迅速上升。不少学者认为过高的杠杆率可能增加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思想在索洛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以研究宏观杠杆率的演化路径和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国宏观杠杆率有着自己的时间趋势,而货币政策会使得宏观杠杆率反向偏离其趋势。研究结论表明不宜随意确定目标宏观杠杆率,也不应通过紧缩货币来达到降杠杆的目的。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资本产出比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