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80)
- 2023(8280)
- 2022(6955)
- 2021(6519)
- 2020(5407)
- 2019(12365)
- 2018(11980)
- 2017(22426)
- 2016(12093)
- 2015(13781)
- 2014(13477)
- 2013(13423)
- 2012(12621)
- 2011(11613)
- 2010(11474)
- 2009(11028)
- 2008(10992)
- 2007(9618)
- 2006(8588)
- 2005(8252)
- 学科
- 济(54949)
- 经济(54861)
- 管理(38802)
- 业(33317)
- 企(27502)
- 企业(27502)
- 方法(23423)
- 数学(21106)
- 数学方法(20983)
- 中国(18105)
- 财(15879)
- 制(15418)
- 农(12888)
- 贸(12093)
- 贸易(12086)
- 易(11922)
- 业经(10993)
- 体(10718)
- 银(10665)
- 银行(10656)
- 行(10303)
- 融(10221)
- 金融(10219)
- 学(9524)
- 环境(9193)
- 体制(9155)
- 务(8778)
- 财务(8759)
- 财务管理(8739)
- 企业财务(8348)
- 机构
- 大学(182552)
- 学院(177592)
- 济(87596)
- 经济(86248)
- 研究(67403)
- 管理(65578)
- 理学(56066)
- 理学院(55445)
- 管理学(54823)
- 管理学院(54478)
- 中国(53707)
- 财(42018)
- 京(39108)
- 科学(35912)
- 所(33069)
- 财经(32998)
- 经(30344)
- 经济学(29964)
- 研究所(29744)
- 中心(29242)
- 经济学院(26939)
- 北京(25340)
- 农(25324)
- 财经大学(24883)
- 江(24795)
- 院(24199)
- 业大(22174)
- 范(21632)
- 师范(21448)
- 农业(19714)
- 基金
- 项目(116751)
- 科学(94515)
- 基金(90376)
- 研究(85981)
- 家(78888)
- 国家(78352)
- 科学基金(67287)
- 社会(60122)
- 社会科(57247)
- 社会科学(57237)
- 基金项目(46384)
- 自然(41039)
- 省(40285)
- 自然科(40127)
- 自然科学(40114)
- 自然科学基金(39442)
- 教育(39082)
- 资助(37559)
- 划(35390)
- 编号(31211)
- 部(28930)
- 制(27705)
- 国家社会(27224)
- 重点(26801)
- 成果(26485)
- 中国(26039)
- 教育部(25539)
- 发(24483)
- 创(24116)
- 人文(23770)
共检索到276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傅雄广 侯国栋
近年来,中国宏观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受到了高度重视,宏观杠杆率的有效控制有利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本文在BIS和CNBS宏观杠杆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早期的文献和资料,得到1978-2018年中国居民、企业、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及总体宏观杠杆率。数据表明,中国宏观杠杆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将宏观杠杆率分解成微观杠杆率、实际资本产出比、资产相对价格后,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货币化和金融深化进程,微观杠杆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是推升宏观杠杆率上升的重要因素。而金融危机后,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实际资本产出比快速上升,加快了宏观杠杆率的上升。未来,在去杠杆政策的推进下,实体经济的微观杠杆率有望得到控制;同时储蓄率的下降也将带来实际资本产出比的稳定;在房地产长效机制和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资产相对价格也可能保持平稳。因此,未来中国宏观杠杆率有望得到有效控制,将呈现小幅回落后长期趋稳的走势。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林思涵 陈守东 王妍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杠杆之间的定价关系,发现在违约概率为正的前提下,金融杠杆的上升会导致正向资产价格泡沫增大。为验证上述理论结果,本文采用NARDL模型实证分析了分部门宏观杠杆率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长、短期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实体经济部门以及金融部门杠杆率的负向调整均会长期有效抑制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持续膨胀,但"一刀切"的逆周期杠杆调整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因此应实行差异化的杠杆调控政策。其次,在长期可采用非金融企业部门向居民部门的杠杆转移来实现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温和平抑作用。再次,应有效、合理发挥中央政府杠杆的前瞻指引作用。同时,政策当局不应对地方政府施行强效去杠杆政策,应试图"熨平"地方政府债务波动以免引发局部房地产价格泡沫风险。最后,就金融部门而言,应对金融部门杠杆进行有效调控,谨防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向房地产价格泡沫转移所引发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杠杆率课题组
我国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第二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4.9%,比上年末低4.5个百分点。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累计下降6.1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平稳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冲击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逐渐消退,同时价格有所回升,导致名义GDP增速较快回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总债务增速有所回落。分部门看,各部门的杠杆率均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贺波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我国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和实体经济杠杆率分别为47.6%、50.3%、155.1%和253.1%,与2008年底相比,各部门杠杆率增速分别达到76%、181%、67%和83%。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居民加杠杆速度过快,是当前杠杆率的主要问题,其根源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竹泉 王舒慧 王苑琢
现行宏观杠杆率的测度方法一般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衡量。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在校正传统的微观资本杠杆率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并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7年宏观杠杆率的演进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杠杆总体水平较低,债权人风险低于股权所有者;制造业上市公司细分行业、不同产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资本杠杆存在不同,结构化去杠杆政策应具体到非金融企业的各个行业乃至制造业等行业的细分行业,而不应"一刀切";现行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缺乏基础支撑,微观杠杆率亦存在扭曲,而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测度方法更能够准确测度非金融企业部类的宏观杠杆率。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资本杠杆 结构化去杠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明
防范化解以高宏观杠杆率为特点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演进具有近10年来快速攀升、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广义银行信贷增速过快等特点。未来中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逻辑可能呈现出杠杆率在部门之间的轮动;在扳机性因素驱动下,企业、地方政府与居民部门被动去杠杆引爆银行业危机,最终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显著加杠杆;加税与通胀预期导致大规模资本外流、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引发新一轮被动去杠杆行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为避免杠杆率轮动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我们提出了弱化扳机性因素、限制居民杠杆率上升、三管齐下应对银行不良资产浪潮、中央政府提前主动买单、避免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源
当前企业的宏观杠杆率、微观杠杆率的走势出现了背离,而相关的研究很少。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了杠杆率背离状况下企业微观杠杆质量,发现企业微观杠杆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资产比负债增长更快,企业宏微观杠杆率背离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资产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更快。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杠杆质量尚可,微观杠杆率质量要好于宏观杠杆率,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和债务可持续性,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
去杠杆 企业杠杆率 企业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源
当前企业的宏观杠杆率、微观杠杆率的走势出现了背离,而相关的研究很少。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了杠杆率背离状况下企业微观杠杆质量,发现企业微观杠杆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资产比负债增长更快,企业宏微观杠杆率背离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资产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更快。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杠杆质量尚可,微观杠杆率质量要好于宏观杠杆率,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和债务可持续性,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
去杠杆 企业杠杆率 企业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利勇 胡日东
本文在合理测算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基础上,使用H-P滤波法、MS-AR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杠杆率的动态波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和结构性变化,2007年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杠杆周期上升阶段、四个杠杆周期下降阶段和两个明显的杠杆率高增长区间。分析表明,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周期性表现和结构性变化都与我国经济政策的实施逻辑相符合,是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侧管理的结果。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杠杆调整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碧云 关秋
宏观杠杆率是考察稳增长(GDP)和防风险(总债务)的重要指标。通过推导中国宏观杠杆率(债务/GDP)的演进路径,并利用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宏观杠杆率演进路径遵循logistic曲线的形态,呈现先快速上升后增速逐渐减缓、最终收敛于一个增长上限的变化过程。根据2008年以来数据拟合的演进路径方程,推算了“十四五”时期为实现既定经济增长目标所需要的杠杆率水平和债务规模增速,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杠杆率水平的风险,并考察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在调控杠杆率中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刘元春 王健
金融危机以来,如何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推动经济去杠杆,成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然而鲜有研究从更深层次探讨金融监管结构的作用。本文从监管机构和监管模式两个维度出发,考察了金融监管结构对杠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机构对杠杆率有显著影响,由中央银行负责银行业监管可以有效降低杠杆率;监管模式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与监管机构存在交互作用,在监管机构独立于中央银行的情况下,混业监管比分业监管更有效;监管结构有效性也取决于监管机构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提高可以显著增强去杠杆作用;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存在异质性,发展中经济体由中央银行负责混业监管最有效。本研究为更好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邢军峰 顾纯磊
投资者总是通过自己的认知来筛选安全资产。宏观杠杆水平的积累一方面引起安全资产更大幅度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使感知的安全资产萎缩,在市场压力时导致安全资产短缺。管理安全资产短缺的适当方法是有序降杠杆,其中宏观杠杆率已达到不可持续水平的部门要率先实施。在降杠杆过程中,市场机制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面临压力的部门应谨慎应对潜在风险,主动降杠杆。有序降杠杆的过程需要财政政策支持,公共债务和基础设施投资有更大的作用空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流动性,让降杠杆过程可以忍受。另外,固定的抵押率和更高的透明度可以有效缓解安全资产短缺。
关键词:
安全资产 降杠杆 政策支持 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哲希 陈彦斌
宏观杠杆率的较快攀升不仅会对经济增长形成显著的抑制作用,还会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诱发金融危机。正因如此,中央对宏观杠杆率的问题一直高度重视,2015年就将"去杠杆"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结构性去杠杆"的新思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明确指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以稳为主、稳中有降"。
关键词:
杠杆率 经济体 老龄化 劳动年龄人口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生柳荣 何建勇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清算银行(BIS)等权威机构相继发布2021年中国宏观杠杆率数据。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情况,本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不同部门的宏观杠杆率变化情况,并对我国2022年宏观杠杆率走势进行展望,最后在剖析短期和中长期杠杆率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提出合理控制杠杆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启迪
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使用1980-2017年43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表明宏观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稳健的阈值效应。政府、非金融企业、居民以及整体经济杠杆率的阈值水平分别为79.8%-81.1%、72.2%-76.9%、53.3%-57.8%和175.6%-195.1%。中国宏观杠杆率问题较为突出,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大幅超过阈值,居民杠杆率已经超过阈值,政府杠杆率尚未超过阈值,但空间也已十分有限。中国应积极推进非金融企业去杠杆,抑制居民杠杆率进一步上升,珍惜政府有限的杠杆率空间。同时,应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效率。本文结论为全球债务风险的评估以及中国宏观杠杆率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经济增长 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