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7)
- 2023(8512)
- 2022(7000)
- 2021(6873)
- 2020(5366)
- 2019(12173)
- 2018(11611)
- 2017(21231)
- 2016(11601)
- 2015(13287)
- 2014(12729)
- 2013(12724)
- 2012(11739)
- 2011(10540)
- 2010(10390)
- 2009(9823)
- 2008(10259)
- 2007(9112)
- 2006(8254)
- 2005(7789)
- 学科
- 济(47472)
- 经济(47427)
- 管理(44586)
- 业(36503)
- 企(32108)
- 企业(32108)
- 方法(20837)
- 财(20255)
- 数学(18091)
- 数学方法(18013)
- 中国(16807)
- 务(14929)
- 财务(14905)
- 财务管理(14864)
- 企业财务(14243)
- 农(11487)
- 制(11118)
- 贸(10810)
- 贸易(10802)
- 易(10666)
- 业经(10312)
- 银(10102)
- 银行(10100)
- 行(9436)
- 融(8252)
- 金融(8251)
- 策(8104)
- 划(7960)
- 学(7686)
- 农业(7530)
- 机构
- 大学(161478)
- 学院(160045)
- 济(74880)
- 经济(73572)
- 管理(61141)
- 研究(58121)
- 中国(50560)
- 理学(50129)
- 理学院(49583)
- 管理学(49156)
- 管理学院(48806)
- 财(38849)
- 京(35491)
- 科学(30922)
- 财经(29291)
- 所(28705)
- 经(26960)
- 中心(26258)
- 研究所(25641)
- 经济学(24777)
- 北京(23422)
- 江(23332)
- 经济学院(22313)
- 财经大学(22001)
- 院(21019)
- 农(20659)
- 范(19331)
- 师范(19177)
- 州(18517)
- 业大(18098)
- 基金
- 项目(99192)
- 科学(78824)
- 研究(75773)
- 基金(74446)
- 家(64502)
- 国家(64001)
- 科学基金(54562)
- 社会(50768)
- 社会科(48270)
- 社会科学(48256)
- 基金项目(37691)
- 教育(34469)
- 省(34345)
- 自然(32422)
- 自然科(31666)
- 自然科学(31657)
- 资助(31260)
- 自然科学基金(31144)
- 划(30058)
- 编号(29081)
- 成果(24637)
- 部(24061)
- 中国(22876)
- 重点(22572)
- 国家社会(22524)
- 发(21257)
- 教育部(21195)
- 性(20618)
- 课题(20581)
- 创(20465)
共检索到260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碧云 关秋
宏观杠杆率是考察稳增长(GDP)和防风险(总债务)的重要指标。通过推导中国宏观杠杆率(债务/GDP)的演进路径,并利用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宏观杠杆率演进路径遵循logistic曲线的形态,呈现先快速上升后增速逐渐减缓、最终收敛于一个增长上限的变化过程。根据2008年以来数据拟合的演进路径方程,推算了“十四五”时期为实现既定经济增长目标所需要的杠杆率水平和债务规模增速,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杠杆率水平的风险,并考察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在调控杠杆率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玉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将面临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亟须财政在供给公共品和治理外部性、调控经济波动、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政府债务是公共财政三类工具之一,对于调控经济波动、稳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政府债务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未能充分发挥管理公共风险的作用、单一债务融资工具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财政政策地方化造成债务分布不均衡、国债调控体系不完备、造成隐性债务再度新增的制度漏洞仍然存在等方面。“十四五”时期,要将债务管理纳入宏观治理框架,建立起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有效平衡债务风险和公共风险的政府债务制度,加快推进国债制度改革,积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健全地方隐性债务的监管制度和规则体系,同时创新债务融资工具,多渠道支持政府债务融资,把财政资源与市场资源协同起来发挥作用。
关键词:
政府债务 隐性债务 财政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明
一个经济体的宏观债务率取决于两个层面的因素:一是该经济体中投资与产出的关系,二是该经济体中投资所对应的融资结构。一方面,高储蓄、高投资的经济结构和以债务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决定了中国宏观负债率的整体走向;另一方面,资金在企业、行业、地区之间的结构性错配导致了部分债务未形成有效投资,从而造成了宏观层面的投资回报率下降以及债务风险。加强宏观债务管理,应通过经济结构调整适度降低储蓄率和投资率,提高消费率;通过鼓励和推动股权融资降低债务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通过优化资金配置来提高宏观资本回报率。
关键词:
去杠杆 宏观债务管理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安培
"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进入"三新叠加"的战略机遇期。高职院校适应"三新叠加"新形势,落实"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任务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任务包括:完善"5+2"总体布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发挥、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高职院校应将党的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落实"5+2"总体布局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党的建设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高职院校 党的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健
着力推进城乡空间治理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城乡空间治理历经系统规划、破冰发展、统筹融合、共享共治发展阶段后,面临赋能政府权属网络、市场要素网络以及社会组织网络的重塑契机。"十四五"时期,城乡空间高效治理需紧随国家规划,立足城乡资源价值禀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谋进路。鉴于此,调整中国城乡空间治理思路,实现城乡关系再升级,应探索先融再合,打破城乡二元空间格局;发挥城与乡优势价值,推动城乡空间治理均衡善治;注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城乡空间高效治理;平衡城乡圈层,化解行政层级间治理矛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明
防范化解以高宏观杠杆率为特点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演进具有近10年来快速攀升、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广义银行信贷增速过快等特点。未来中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逻辑可能呈现出杠杆率在部门之间的轮动;在扳机性因素驱动下,企业、地方政府与居民部门被动去杠杆引爆银行业危机,最终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显著加杠杆;加税与通胀预期导致大规模资本外流、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引发新一轮被动去杠杆行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为避免杠杆率轮动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我们提出了弱化扳机性因素、限制居民杠杆率上升、三管齐下应对银行不良资产浪潮、中央政府提前主动买单、避免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司伟 韩天富
尽管中国大豆生产成本高、单产低,自给率堪忧,但是大豆在中国农业与食物系统中一直具有重要且无法替代的作用,大豆生产发展和产业兴旺对中国粮食安全、油脂油料安全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从中国大豆生产发展的演进与现实困境出发,分析了"十四五"期间中国大豆增产前景,并提出了大豆增产的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本文认为,考虑到玉米等竞争性农作物种植对大豆生产的挤压,大豆种植面积在1.4亿亩的基础上再扩大的空间有限,但单产水平提升的潜力很大,因此,"十四五"时期,大豆增产的关键在于稳定面积、提升单产、提高大豆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此,应该完善大豆生产支持政策,提高大豆品种培育的科技投入,加快品种更新,推广粮豆轮作绿色种植制度,增强大豆供给保障能力。
关键词:
大豆生产 增产潜力 实现路径 绿色种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杰 李秀敏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空间结构优化是承上启下推进"数字生态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单元载体,也是深度落实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内在需求。结合我国"十四五"规划有关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在急速增长平台型经济、推陈出新颠覆性技术、覆盖全面生态位竞争的影响下,数字网链价值关系扁平化、高渗透性和高效率性成为数字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布局的重要特征。剖析中国数字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发展所面临挑战,应从内到外重构秩序,加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切实落地网络强国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秩序与规则制定,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施行"以网治网"策略,打造国家网络空间治理新体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江西财经大学联合课题组 陈国英 李春根 赖文军 王雯
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必然结果,是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需要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分析我国“十三五”时期不同口径和维度下的宏观税负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宏观税负水平进行研判,立足新发展阶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及“稳水平、优结构、强征管、抓配套”的思路,促进我国宏观税负合理化,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西娟 师博 杨建飞
依据"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面临产业发展新型化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短板突出、产业要素协同发展不畅、产业基础能力不足等约束因素。结合"十四五"时期国内国际大环境,应紧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机遇,发挥数字经济的融合作用,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高度;深化对外开放,优化参与国际产业竞争战略。依托数字经济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法稳 胡梅梅 王广梁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应着力提升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为此,应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重点任务,坚持“两大原则”,遵循“一大规律”,加强“两大支撑体系”“三大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竹泉 王舒慧 王苑琢
现行宏观杠杆率的测度方法一般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衡量。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在校正传统的微观资本杠杆率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并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7年宏观杠杆率的演进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杠杆总体水平较低,债权人风险低于股权所有者;制造业上市公司细分行业、不同产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资本杠杆存在不同,结构化去杠杆政策应具体到非金融企业的各个行业乃至制造业等行业的细分行业,而不应"一刀切";现行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缺乏基础支撑,微观杠杆率亦存在扭曲,而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测度方法更能够准确测度非金融企业部类的宏观杠杆率。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资本杠杆 结构化去杠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方福前 李洁 古元峰
中国债务周期呈现明显逆经济周期性,经济下行与债务率攀升持续并存。基于BP滤波和HP滤波对1998~2019年中国债务周期进行识别,并结合各部门杠杆率指标对中国债务周期及宏观杠杆率演变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为了对冲国际金融危机和阻止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出台的刺激性政策,为债务率持续攀升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一部分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过度扩张和过多承担逆周期调节责任,虽然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维持社会稳定,但也带来了债务率持续攀升的负面效应;金融机构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为债务率持续攀升提供了各种金融工具和途径;再加上预算软约束、政府对国有企业隐性担保、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带来房价及地价的持续攀升为信贷行为提供了充足的抵押物;在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充足抵押物的催化下,多方因素造就了中国债务周期的逆经济周期性及中国宏观杠杆率持续攀升的现象。面对当前经济与债务周期双下行的走势,我国化解债务风险应坚持多方兼顾、多管齐下和相机抉择三原则。
关键词:
债务周期 杠杆率 逆经济周期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天添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增长动能新旧转换的结构换挡期。受“三期叠加”效应影响,银行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激励正在减退,货币资金的“脱实向虚”正在酝酿资产泡沫。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枢纽,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产融实践将货币资金引回实体经济,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顺应了中国经济分化的大趋势,已成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国的产融实践在现有金融制度下形成了以银企合作为基础的产融合作和以金融控股为基础的产融结合两种不同路径。两种路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逐步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国家经济治理结构、金融自由化改革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产融结合 演进路径 宏观效应 产融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杠杆率课题组
我国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第二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4.9%,比上年末低4.5个百分点。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累计下降6.1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平稳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冲击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逐渐消退,同时价格有所回升,导致名义GDP增速较快回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总债务增速有所回落。分部门看,各部门的杠杆率均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