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2)
- 2023(14187)
- 2022(11991)
- 2021(11466)
- 2020(9894)
- 2019(22885)
- 2018(22502)
- 2017(42963)
- 2016(23232)
- 2015(26653)
- 2014(26070)
- 2013(25752)
- 2012(23844)
- 2011(21410)
- 2010(21370)
- 2009(19707)
- 2008(19249)
- 2007(16535)
- 2006(14288)
- 2005(12596)
- 学科
- 济(99385)
- 经济(99277)
- 管理(66262)
- 业(61682)
- 方法(51875)
- 企(51169)
- 企业(51169)
- 数学(46775)
- 数学方法(46074)
- 中国(27142)
- 财(24936)
- 农(23273)
- 贸(19788)
- 贸易(19777)
- 易(19332)
- 业经(19137)
- 学(19024)
- 制(18788)
- 银(16745)
- 银行(16715)
- 融(16605)
- 金融(16603)
- 行(16038)
- 理论(15493)
- 务(15361)
- 农业(15324)
- 财务(15301)
- 财务管理(15251)
- 地方(15238)
- 企业财务(14519)
- 机构
- 大学(330118)
- 学院(327039)
- 济(139414)
- 经济(136928)
- 管理(127826)
- 理学(111047)
- 研究(110751)
- 理学院(109900)
- 管理学(107755)
- 管理学院(107180)
- 中国(86546)
- 京(69854)
- 科学(66647)
- 财(63105)
- 所(55025)
- 农(53019)
- 中心(51311)
- 财经(51177)
- 研究所(50264)
- 业大(48525)
- 经(46917)
- 江(46445)
- 经济学(44228)
- 北京(44091)
- 农业(42117)
- 院(40423)
- 范(40288)
- 经济学院(39997)
- 师范(39777)
- 财经大学(38523)
- 基金
- 项目(225983)
- 科学(179156)
- 基金(167532)
- 研究(161451)
- 家(147723)
- 国家(146596)
- 科学基金(125995)
- 社会(103972)
- 社会科(98736)
- 社会科学(98712)
- 基金项目(86904)
- 省(85267)
- 自然(82779)
- 自然科(80977)
- 自然科学(80955)
- 自然科学基金(79552)
- 教育(76142)
- 划(73537)
- 资助(71477)
- 编号(63170)
- 部(51601)
- 重点(51206)
- 成果(51025)
- 发(47326)
- 创(47194)
- 教育部(44518)
- 国家社会(44396)
- 创新(44199)
- 课题(44117)
- 科研(44039)
共检索到475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静婷 何平 孟繁旺
2011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议各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预警系统。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的选取和模型构建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亚洲开发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集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对国外金融危机起到良好预警作用的指标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中国经济体系中反映银行业内部、外部各方面风险来源的指标作为预警指标集,建立线性概率模型,用历史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宏观审慎监管指标集中的指标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中国监管当局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模型的基本设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叶博
构建预警体系是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首要内容。文章选取反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来源的指标作为预警指标,用货币市场压力指数波动率来度量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建立VA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体系,完善监管体制,推进监管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叶博
构建预警体系是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首要内容。文章选取反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来源的指标作为预警指标,用货币市场压力指数波动率来度量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建立VA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体系,完善监管体制,推进监管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超 黄英君
在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随着宏观审慎监管从理念演绎到监管实施的推进,中国金融领域的跨组织、跨市场和跨境整合不断变革与融合,传统保险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其监管指标框架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文章在对我国保险监管目标深入研判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相关经验数据,运用熵权法编制中国保险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数。文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构建我国以系统性风险治理为对象的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总体上应涵盖政府监管层面、企业内控层面以及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层面在内的"三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超 黄英君
在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随着宏观审慎监管从理念演绎到监管实施的推进,中国金融领域的跨组织、跨市场和跨境整合不断变革与融合,传统保险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其监管指标框架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文章在对我国保险监管目标深入研判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相关经验数据,运用熵权法编制中国保险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数。文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构建我国以系统性风险治理为对象的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总体上应涵盖政府监管层面、企业内控层面以及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层面在内的"三个层面的治理",最终实现总体审慎方法与个体审慎方法相结合的"两种方法的融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继晔 李依依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监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逆周期资本缓冲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手段,旨在缓解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降低时间维度的系统性风险积累。巴塞尔协议Ⅲ建议将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和信贷/GDP与其长期趋势之间的正缺口(GAP)挂钩,一些国家已经据此建立了逆周期资本缓冲制度。中国银监会于2012年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逆周期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但并未就该规定提供实施细则。本文认为:以社会融资规模(增量)/GDP指标及其6季度移动平均值作为逆周期资本缓冲挂钩指标可以细化逆周期资本计提具体标准,能够有效预测到金融体系的脆弱时期并抑制信贷的过度扩张,从而在经济上行周期增加资本充足率要求以健全金融监管,经济下行周期降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以服务实体经济,是典型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指标,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晏富贵 倪志凌
银行系统具有复杂网络结构的特征,外部冲击对于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也和银行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建立银行体系的网络模型,基于现实数据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在不同情况下资产证券化的引入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发现:(1)在资本充足率一定的情况下,银行网络平均连接度和网络的传染频率、传染范围之间,呈现出"M"型的关系;(2)在网络平均连接度一定的情况下,银行网络的传染频率、传染范围和资本充足率之间,呈现出单调递减的关系;(3)在发展程度不同的金融市场中,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引入和发展,银行网络的系统风险传染频率和传染范围呈现不同的规律,因此不同的市场应当采用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晨阳
通过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金融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之间、金融机构之间、机构与监管部门间的互动关系,可发现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的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方的策略选取,监管权限分配不明确、监管差异导致的监管套利等是影响监管效果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过程中,应全面完善监管制度建设,注重与行业的沟通互动,同时关注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
关键词:
进化博弈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昊翔 方意 左传长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需要引入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基于股票收益率数据的尾部依赖模型所构建的传统前瞻性系统性风险指标不具有逆周期性质,难以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撑。本文从股票收益率生成过程中的驱动因子这一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根源出发,研究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内在驱动机制。基于驱动因子对系统性风险的预测能力,本文构建出全新的逆周期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发现:①在空间维度上,平安银行、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的金融稳定性最弱,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的金融稳定性最强。据此,监管当局可以针对银行金融稳定性的异同,制定差异化的空间维度宏观审慎监管政策。②在时间维度上,本文所构建的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不仅具有有效的风险预测能力,能够提前半年发出风险预警信号,而且具有传统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所不具备的良好逆周期性质。据此,监管当局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监测系统性风险的累积状态,制定逆周期的时间维度宏观审慎监管政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岷峰 葛虎
金融危机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在经济周期性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经济因素的顺周期性,致使产生危机的因素不断积累。因而如何从逆经济周期的角度对产生金融危机的因素进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当今各国金融当局关注的首要职责,而构建预警体系成为进行监管的首要内容。本文以此为背景,就构建我国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预警体系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逆周期 审慎监管 预警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超 马玉洁
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性的增强,使商业银行宏微观审慎协调监管成为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半年度数据为样本,在分析银行信贷周期不同阶段宏微观审慎监管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我国银行业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性。结果表明,微观审慎监管中不良贷款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长期存在且较为明显,流动比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稳定性的冲击作用存在但长期来看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宏观审慎监管中广义信贷/GDP偏离度和银行业集中度这两个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都较为明显且长期存在;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运作能够缓解单一政策实施对金融和经济系统的冲击力度,更有助于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因此,我国银行业监管不仅要在微观方面加强防范内部信贷违约风险,还要从宏观方面关注信贷结构调整和银行理财业务所可能带来的溢出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璟怡 翟玮
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推出,国际金融监管界逐渐确立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理念,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情况,研究了我国完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和关注点,而后在借鉴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 金融监管 政策框架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萌萌 叶耀明
以19792014年金融监管相关政策及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赋值和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进程,并从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视角探究了中国金融监管的宏观审慎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动的反应机制是有效率的,但对宏观经济表现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且未能有效发挥出提升资本效率的作用。因此,监管部门应当有意识地将维护和促进宏观经济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不断提高监管的协调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监管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萌萌 叶耀明
以1979~2014年金融监管相关政策及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赋值和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进程,并从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视角探究了中国金融监管的宏观审慎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动的反应机制是有效率的,但对宏观经济表现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且未能有效发挥出提升资本效率的作用。因此,监管部门应当有意识地将维护和促进宏观经济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不断提高监管的协调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监管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志洋 马亚娜
本文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宏观审慎政策数据库,以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为样本,用面板变系数方法研究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对于调控信贷增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确实能够有效调控信贷;资本缓冲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在多数国家表现出良好的调控信贷有效性;在发达国家中流动性监管具有良好的调控信贷作用。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信贷 信贷与GDP比值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