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2)
- 2023(12940)
- 2022(11025)
- 2021(10622)
- 2020(9057)
- 2019(21142)
- 2018(20809)
- 2017(39282)
- 2016(21090)
- 2015(24133)
- 2014(23674)
- 2013(23246)
- 2012(21159)
- 2011(18998)
- 2010(18789)
- 2009(17248)
- 2008(16573)
- 2007(14108)
- 2006(12084)
- 2005(10617)
- 学科
- 济(87697)
- 经济(87580)
- 管理(58134)
- 业(54310)
- 方法(45222)
- 企(44913)
- 企业(44913)
- 数学(40849)
- 数学方法(40149)
- 中国(24864)
- 财(21944)
- 农(21504)
- 贸(20700)
- 贸易(20688)
- 易(20344)
- 学(17237)
- 业经(16698)
- 制(16212)
- 农业(13779)
- 出(13409)
- 理论(13329)
- 地方(12826)
- 技术(12684)
- 和(12667)
- 务(12609)
- 银(12554)
- 财务(12546)
- 银行(12517)
- 财务管理(12511)
- 环境(12367)
- 机构
- 大学(297524)
- 学院(294364)
- 济(126864)
- 经济(124660)
- 管理(114914)
- 研究(100840)
- 理学(100173)
- 理学院(99089)
- 管理学(96943)
- 管理学院(96404)
- 中国(77320)
- 京(62788)
- 科学(60771)
- 财(56182)
- 所(49753)
- 农(46431)
- 中心(46103)
- 财经(45694)
- 研究所(45624)
- 业大(43697)
- 经(42005)
- 经济学(40888)
- 江(40796)
- 北京(39690)
- 院(37334)
- 经济学院(36937)
- 农业(36667)
- 范(36606)
- 师范(36204)
- 财经大学(34382)
- 基金
- 项目(206754)
- 科学(163917)
- 基金(154034)
- 研究(147478)
- 家(136214)
- 国家(135227)
- 科学基金(115968)
- 社会(95368)
- 社会科(90606)
- 社会科学(90585)
- 基金项目(79789)
- 省(77033)
- 自然(76083)
- 自然科(74414)
- 自然科学(74396)
- 自然科学基金(73049)
- 教育(68786)
- 划(66802)
- 资助(65298)
- 编号(57137)
- 部(47149)
- 重点(47074)
- 成果(45392)
- 发(43393)
- 创(43060)
- 国家社会(41214)
- 教育部(40649)
- 科研(40493)
- 创新(40444)
- 课题(39489)
共检索到424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艳 张杰 李鹏飞
本文运用不可观测成分模型及贝叶斯方法对中国的潜在GDP和产出缺口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产出缺口能较为精确地反映中国经济所面临重要事件的冲击效应以及经济周期的变化信息;外部突发因素和经济政策是导致中国产出缺口波动和经济周期形成的双重主导力量;中国面临潜在GDP增长率逐步下行和实际GDP更趋向低于潜在GDP的双重压力。本文的政策含义是,通过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适度降低对外依赖,是维持中国经济在一个适度潜在增长率以及产出缺口波动相对较平稳状态的必要手段。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洪菲 田依民
由于我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生产函数法中劳动对资本替代弹性为1的假设条件值得商榷,因此,本文在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的基础上,同时选取超越生产函数方法,并且用三个评价准则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超越生产函数方法能够较好地解释通货膨胀,较准确地反映我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周期波动,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潜在产出的三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 ,估算出我国1 978— 2 0 0 2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长率。结果表明 :(1 ) 1 978— 2 0 0 2年间我国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 ;(2 ) 1 995年以前 ,产出缺口波动比较剧烈而且频繁 ,1 996年特别是 1 999年以后 ,产出缺口变化较为平缓 ;(3 )从 1 999年开始 ,我国产出缺口扩大的势头明显趋缓 ,但在 2 0 0 2年出现了一些反转迹象 ,这表明 1 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遏制经济下滑、治理经济衰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根据以消除趋势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本文运用多变量动态模型系统下的Beveridge-Nelson分解方法和贝叶斯Gibbs抽样估计,估算了1985年1季度至2008年2季度期间中国的产出缺口,并且与传统的单变量估计方法测算的结果在统计属性和对货币政策调节的预测效果方面进行了比较。实证结果表明,不同产出缺口的统计属性存在差别,并且只有基于多变量系统测算的产出缺口对货币政策具有显著预测效果。这说明多变量模型估计出的产出缺口更全面地考虑了经济产出与其他相关变量的互动效应,含有的信息更为丰富,从而对宏观政策调整具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产出缺口 动态模型 贝叶斯估计 货币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文涛 魏福成
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计我国产出缺口,并基于季度数据,运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研究发现:(1)新凯恩斯DSGE模型及其冲击传导机制较好体现我国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对主要宏观变量提供较好的样本内与样本外预测,在一定情况下其预测甚至强于具有一般化先验分布的BVAR模型;(2)DSGE模型估计的产出缺口较好反映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变化,并预测我国经济在2011年第2季度达到局部峰值;(3)与HP滤波、BK滤波、SVAR模型、不可观测成分法以及小波降噪法等的传统方法相比,本文的估计值具有更强的通胀预测能力、保持了与经济周期变化更高的一致性以及更好的测度稳定性,且对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利锋
基于包含失业的货币政策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外生技术冲击、偏好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对于GGL产出缺口(即基于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产出缺口)的影响,并对GGL产出缺口波动进行条件方差分解,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冲击是推动中国GGL产出缺口波动的最主要力量。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2002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3季度相关数据估算出中国真实的GGL产出缺口。
关键词:
失业 工资占比 GGL产出缺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光明
本文首先剖析了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不同涵义和估计思路,然后对状态性分解方法、结构性方法和混合型方法等三类估计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介绍和比较,最后分析这些估计方法的实践应用状况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潜在产出 产出缺口 估计方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坤荣 李猛
分别利用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和生产函数法测算中国1952~2008年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测算结果表明,1952~2008年间,中国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改革开放前的波动程度高于改革开放后,1995年前的波动程度高于1995年后。通过分析比较这三种测算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得以测算出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起止时期,这将为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形成原因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
潜在产出 产出缺口 波动周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天宇 黄淑芬
本文应用一种新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小波降噪方法和1992—2009年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中国的产出缺口。估计结果表明:(1)小波降噪方法和季度数据估计的产出缺口波动相对比较频繁。(2)1998年第二季度之前的产出缺口波动幅度比较剧烈,之后的产出缺口波动趋于平缓。(3)产出缺口波动的频率正在降低,经济周期持续时间也在拉长。(4)宏观经济回暖的基础尚不牢固,短期内还不能中止反周期政策。文章还将小波降噪、HP滤波、BK滤波、UC卡尔曼滤波、SVAR方法估计的产出缺口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小波降噪方法具有更强的预测通货膨胀能力,能准确反映中国1992年以来的经济周期波动,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
小波降噪 季度数据 产出缺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诗磊 谭琦
文章构建了一个小型DSGE模型,利用中国数据使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估计了模型的各种结构参数,并计算了中国的自然产出缺口和潜在产出缺口。研究发现:自然产出缺口和潜在产出缺口保持了高同步性,这主要是由于成本加成定价冲击对经济影响较小;两种产出缺口的变动都较为频繁,基本上每4个季度就形成一个短的波动周期;两种产出缺口都准确的判断了中国经济波动中的高点和低点,因此对经济预警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昕东
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非常重要。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1983-2007年中国的潜在产出及产出缺口,结果显示估计的产出缺口能够准确反映中国1983年以来的经济周期变化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由此得出结论:(1)当前中国经济以较低的通货膨胀为代价就可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2)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对GDP增长率具有暂时影响,而供给冲击对GDP造成了持久影响,需求冲击对GDP只产生暂时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红兵 陈平
本文基于1994年1季度到2008年4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两个变量不同的SVAR模型对中国的产出缺口进行估计,并依据"通货膨胀预测能力"、"与基准经济周期转折点的一致性"以及"与实时估计值的一致性"三条标准对估计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VAR02模型对通货膨胀的短期预测能力较好,而SVAR03模型的长期预测能力较好;SVAR03产出缺口的周期转折点与基准经济周期转折点更为一致;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
SVAR模型 产出缺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召元
本文介绍并运用“Kal man滤波”方法估计1979~2004年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产出缺口,然后根据这些结果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社会的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的影响、决定产出缺口大小的影响因素等,最后利用研究结果对我国2005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锋
产出缺口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指示器。已有的产出缺口估算均基于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产出。本文采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算了一个基于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产出缺口(即GGL产出缺口)。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所有变量均可直接观测。运用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的模型,结合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与贝叶斯冲击分解,考察GGL产出缺口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路径及其与传统产出缺口的动态差异,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失业回滞等原因使得GGL产出缺口比传统产出缺口更具持久性,但传统产出缺口波动更大。二者的差异意味着依靠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方式在我国收效甚微。因此,如果政策机制转向盯住GGL产出缺口,将有利于缓解当前严峻的失业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杨国中 李宏瑾
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对1978年以来我国潜在产出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仍然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具有很强的解释作用;2007年我国实际产出超过潜在产出,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但产出缺口并不严重,这既表明我国经济刺激政策起到了应有作用,也说明随着经济的强劲复苏,扩张性经济政策应逐步回归中性,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潜在产出 产出缺口 通货膨胀 生产函数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