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1)
2023(6267)
2022(5270)
2021(5037)
2020(4108)
2019(9560)
2018(9388)
2017(17120)
2016(9319)
2015(11024)
2014(11108)
2013(10907)
2012(10212)
2011(9345)
2010(9165)
2009(8487)
2008(8630)
2007(7646)
2006(6536)
2005(6134)
作者
(25129)
(20631)
(20514)
(19768)
(13291)
(9849)
(9552)
(8069)
(7932)
(7539)
(7231)
(6891)
(6708)
(6680)
(6539)
(6220)
(6124)
(6018)
(5931)
(5922)
(5361)
(4919)
(4872)
(4846)
(4681)
(4587)
(4565)
(4491)
(4229)
(4102)
学科
(39324)
经济(39282)
管理(24535)
(21849)
(18602)
企业(18602)
方法(17313)
中国(14974)
数学(14148)
数学方法(14053)
(10667)
贸易(10659)
(10505)
(9782)
(9687)
业经(8774)
(8038)
理论(7562)
教育(7210)
(7013)
(6953)
(6794)
银行(6791)
(6519)
关系(6150)
农业(6065)
(6042)
财务(6031)
环境(6015)
财务管理(6010)
机构
大学(133905)
学院(133535)
(60633)
经济(59581)
研究(48212)
管理(46149)
中国(39006)
理学(38789)
理学院(38292)
管理学(37805)
管理学院(37530)
(29391)
(27853)
科学(25897)
(23723)
财经(22214)
中心(21226)
研究所(21206)
经济学(20533)
(20390)
北京(19508)
(19473)
(19323)
师范(19201)
经济学院(18464)
(17130)
财经大学(16485)
(16269)
(15732)
师范大学(15522)
基金
项目(81201)
研究(64596)
科学(64095)
基金(59427)
(50944)
国家(50491)
科学基金(42664)
社会(42376)
社会科(40093)
社会科学(40087)
教育(30404)
基金项目(30125)
(28444)
编号(26397)
资助(24885)
(24708)
自然(24312)
自然科(23729)
自然科学(23723)
自然科学基金(23356)
成果(22970)
(19707)
中国(19501)
课题(18732)
重点(18648)
国家社会(18487)
(17823)
教育部(17479)
(17413)
(16811)
期刊
(69272)
经济(69272)
研究(45808)
中国(30130)
(22869)
教育(20502)
管理(18435)
学报(17380)
科学(17301)
(15025)
大学(13966)
学学(12632)
(12430)
金融(12430)
经济研究(12223)
财经(11940)
技术(11532)
(10513)
(10494)
农业(10468)
业经(9731)
问题(9322)
国际(9195)
世界(9170)
图书(8024)
(7000)
(6745)
论坛(6745)
书馆(6411)
图书馆(6411)
共检索到211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贤君  王愚  
行孝是几千年来人们推崇与奉行的事亲奉上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石。探讨中国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窦坤  刘新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磊  
建立在古代农业生产和生活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农业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包含着因时而变和超越时空界限的内容。传统农业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和观念,为当代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智慧启迪。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智慧启迪。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光绪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我国作为一个具有百年乡村建设连续统的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民国时期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作为当时的乡村建设“三杰”,其对乡村现代化的早期追寻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现实启示意义。本文以“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为主要的问题意识来源,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以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现代化建设思想脉络的梳理、分析及比较,归纳概括早期乡村现代化建设思想的独特性,从主体自治、外源内生、产业融合、人才建设和注重调查五个方面,深入探讨早期乡村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文兵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早在1997年,费孝通先生在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就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并将其理解为"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势,并对文化转型具有自主能力,以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中,重新审视文化自觉、重拾文化自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于游  
在法律公正无私、法官铁面无私等观念影响下,人们对于法律的印象更多停留在"无情"上。然而通过探寻传统法律文化中"情理法"的融合之路。文章指出,法律原来是"有情"的,以天理国法人情为核心的传统法律价值观念始终影响着中国社会。"情法"兼顾不仅能够弥补法律条文的不足,而且能够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终极目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义  
传统孝道有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中的精华部分主要有善事双亲、敬爱父母、合理谏诤、感恩祭祀等内容。传统孝道的精华部分以及现代社会家庭的继续存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以及经济基础的变化等因素对现代孝道伦理的呼唤,使得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型成为可能和必然。现代孝道包括赡养父母,敬爱老人、合理谏诤,平等共享、慎终追远,文明祭祀等新的内容,具有权利与义务对等性、注重感情性和精神性、道德性和法律性的统一等时代特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熙  苏尚锋  曹婷婷  
一、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教育领域,国学不仅高居象牙塔,而且开始走进中小学,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和学校文化生活。与高校中的国学研究不同,中小学生接触到的国学远远超出"学问"(传统知识体系)与"学术"(对传统知识的探究方式)的范畴。学生们在与国学相关的课程及各类课外活动中不仅了解到更多的儒家经典及民族历史文化常识,还广泛接触京剧、曲艺、书法、武术及各种民间技艺(如剪纸)。这就是说,中小学所谈的国学具有较大的外延,涉及学术与非学术形式的文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跃进  
《四库全书》及其所代表的"四库学"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就"四库学"体系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三个重要特征,以及"四库学"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四库学"研究意义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为《四库全书》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张本。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莫文希  
绿色发展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的治国理政思想和崭新发展理念。从战略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探究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阐述绿色发展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意义,并从培育绿色思想、发展绿色文化、推动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创新绿色科技、完善绿色法制等方面,提出厚植生态资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莫文希  
绿色发展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的治国理政思想和崭新发展理念。从战略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探究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阐述绿色发展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意义,并从培育绿色思想、发展绿色文化、推动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创新绿色科技、完善绿色法制等方面,提出厚植生态资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玉唯  孙巍巍  李书锐  
赫哲族主要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有“鱼皮部”之称,其鱼皮制作技艺和桦树皮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赫哲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甚理想,这些非遗的当代价值挖掘不充分、不深入。赫哲族技艺类非遗项目价值的挖掘,有助于民族博物馆的建设,有助于文旅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助于非遗研究的推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卢映西  王娟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迫切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怎样在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是怎样用社会主义优越性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法持续的市场经济改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方式。在《资本论》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已经在多个方面开拓了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宏观管理方面,坚决扭转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在改革思路上,提出了史无前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构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性地解决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马克思农业现代化思想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对重农主义进行剖析,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反思,对资本主义农业本质进行发掘研究,对当下农业问题进行指导,对当下农民问题进行回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迫切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农业的根本性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农业合作社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新进  
职业使命感培育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品质,如对个体职业使命的感知、理解、认同,并付诸实践,把为社会谋福利和自我实现作为内在动力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职业使命感培育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现实逻辑构成了严密的逻辑基础。职业使命感培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拼搏奋斗的动力,是激励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