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5)
- 2023(9790)
- 2022(8387)
- 2021(8089)
- 2020(7006)
- 2019(16805)
- 2018(16704)
- 2017(32112)
- 2016(17322)
- 2015(20349)
- 2014(20349)
- 2013(20429)
- 2012(19026)
- 2011(17330)
- 2010(17572)
- 2009(16658)
- 2008(16485)
- 2007(14694)
- 2006(12518)
- 2005(11408)
- 学科
- 济(79811)
- 经济(79733)
- 管理(45616)
- 业(44421)
- 方法(41014)
- 数学(37512)
- 数学方法(36919)
- 企(34978)
- 企业(34978)
- 中国(22741)
- 农(20396)
- 贸(17296)
- 贸易(17287)
- 财(17169)
- 易(16901)
- 学(14785)
- 业经(14328)
- 制(13850)
- 农业(13106)
- 地方(12680)
- 银(11702)
- 银行(11678)
- 理论(11315)
- 和(11271)
- 行(11195)
- 融(11182)
- 金融(11180)
- 环境(10421)
- 技术(10008)
- 务(9853)
- 机构
- 大学(258585)
- 学院(255899)
- 济(113440)
- 经济(111347)
- 管理(98170)
- 研究(89812)
- 理学(84793)
- 理学院(83850)
- 管理学(82238)
- 管理学院(81773)
- 中国(69363)
- 京(55412)
- 科学(53608)
- 财(49490)
- 所(45957)
- 农(42472)
- 研究所(41867)
- 中心(40792)
- 财经(39813)
- 业大(37120)
- 江(36576)
- 经(36306)
- 经济学(36225)
- 北京(35827)
- 农业(33632)
- 经济学院(32793)
- 范(32760)
- 师范(32462)
- 院(31691)
- 财经大学(29562)
- 基金
- 项目(168013)
- 科学(132201)
- 基金(123701)
- 研究(121410)
- 家(108201)
- 国家(107420)
- 科学基金(91322)
- 社会(77510)
- 社会科(73603)
- 社会科学(73581)
- 基金项目(64032)
- 省(63071)
- 自然(58736)
- 自然科(57454)
- 自然科学(57438)
- 教育(56907)
- 自然科学基金(56432)
- 划(54376)
- 资助(53115)
- 编号(48509)
- 成果(39831)
- 部(38811)
- 重点(38225)
- 发(36025)
- 创(34542)
- 课题(33597)
- 教育部(33349)
- 国家社会(32948)
- 科研(32616)
- 创新(32454)
共检索到377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平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时期总和生育率虽然不受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但因未考虑育龄妇女的孩次构成,故当生育率较低并波动比较明显时不能准确地反映妇女的生育水平(查瑞传,1984,Feeney,G.等,1989,杨书章等,1991),而考虑了妇女的孩次构成,用时期孩次递进比法计算的总和生育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优于用传统方法计算的总和生育率。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主要是以控制妇女终身生育的子女数为基础表述的。因此,孩次递进分析对于准确评估妇女的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状况及其地区差异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在对递进生育模式优点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文章以1982、1990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育龄妇女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研究为例,分析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模式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德兴,解振明
我国的生育政策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鼓励和提倡只生一个,严格控制并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已有一个孩子的夫妇生育第二胎,除少数民族外坚决杜绝三个以上孩子的多孩生育。在执行上述政策时,人们不禁要问:本地区育龄妇女中,每年究竟有多少无孩已婚妇女生了第一个孩子?又有多少一孩妇女生了第二个孩子?已经生育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妇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查瑞传,刘金塘
任何人口现象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时间(时点或时期)。对人口现象本身的观察、描述、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人口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关系的研究,都必须明确规定所观察与研究的时间范围。对人口现象的研究绝大多数也是就某一时点或时期来进行的,即人口学中所称的时期分析。我们也常常把不同时点或时期的人口现象进行动态对比,以考察人口的发展变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 未婚先孕 未婚同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婚先孕几率越高;婚前流动经历对农业户籍、教育水平较低的流动妇女发生未婚先孕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 未婚先孕 未婚同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朝晖
对生育进行分析,可用的方法和指标有许多种,孩次递进比方法是揭示生育水平变化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提出已有40年,并获得了某些发展。但它依据的思想原则是什么,它和传统生育分析有何异同,以及其发展过程又是怎样?下文就此进行一些介绍和评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唐诗萌
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妇女生育模式和分孩次生育模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动趋势,特别关注城乡差异、二孩生育及3039岁组妇女的生育状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妇女的生育模式总体呈现出适龄生育为主、晚育为辅;一孩生育为主、二孩生育比例不断提升的格局。生育模式随时间推移表现为适龄生育组妇女的贡献率下降,晚育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上升的态势,但近年来晚育趋势有所缓解;早育、高龄生育和多育比例有所提升;生育年龄向适龄回归的同时还有
关键词:
生育模式 变化 晚育 二孩生育 城乡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廷猷,李程
妇女的生育模式实际上是指育龄妇女在总体平均意义下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年),每个育龄妇女平均活产婴儿数具体在每个年龄上生育分布的形式。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妇女结构、人口政策的不同,妇女的生育模式差别很大。本文仅就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对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现状及变化情况作初步的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唐诗萌
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妇女生育模式和分孩次生育模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动趋势,特别关注城乡差异、二孩生育及30~39岁组妇女的生育状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妇女的生育模式总体呈现出适龄生育为主、晚育为辅;一孩生育为主、二孩生育比例不断提升的格局。生育模式随时间推移表现为适龄生育组妇女的贡献率下降,晚育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上升的态势,但近年来晚育趋势有所缓解;早育、高龄生育和多育比例有所提升;生育年龄向适龄回归的同时还有分散化的迹象。城乡生育模式基本一致,但二孩生育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生育模式的城乡变化趋势极为相似。
关键词:
生育模式 变化 晚育 二孩生育 城乡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谭琳
近几年来,对妇女地位的研究已成为人口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人们认识到在研究生育率、死亡率、迁移和结婚率等人口学变量的变化时,把妇女地位做为一个影响因素来考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文章以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型,重构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连续变化的历史过程,分析中国生育转变的基本特点,以期为深入研究中国生育问题和规律奠定基础。
关键词:
总和递进生育率 递进生育模式 生育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宝芬,黄润明,郑贵敏
60年代以来,广西妇女生育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和完善,广西妇女生育模式逐步向有计划的控制型转变。然而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从而使广西妇女生育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仅根据1982年广西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9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友华
一、引言 法国著名人口学家Louis Henry在对队列妇女生育率的研究中,于1953年首先提出了孩次递进比的概念,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统计数据,以后近30年间很少有人涉足这一领域。近十年来,由于中国的人口控制是按孩次与生育间隔进行的,因而刺激了这个研究方向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友华
本文根据1982年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和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着重对中国已婚妇女未避孕原因进行分析。文中分析所借用的主要指标是已婚育龄妇女的未避孕率(下面简称妇女的未避孕率)。它是指在调查时点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包含离婚、丧偶)在已婚育龄妇女中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一、中国妇女未避孕率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