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86)
2023(19330)
2022(16666)
2021(15517)
2020(13328)
2019(30944)
2018(30491)
2017(58107)
2016(32022)
2015(36272)
2014(36130)
2013(35987)
2012(33066)
2011(29982)
2010(30092)
2009(27946)
2008(27591)
2007(24354)
2006(20985)
2005(18446)
作者
(96781)
(80951)
(80460)
(76512)
(51146)
(38933)
(36390)
(31849)
(30580)
(28818)
(27387)
(27336)
(25813)
(25613)
(25212)
(24891)
(24720)
(24004)
(23169)
(23165)
(20492)
(19889)
(19834)
(18192)
(18179)
(17889)
(17884)
(17792)
(16452)
(16056)
学科
(129091)
经济(128950)
管理(88106)
(84676)
(69344)
企业(69344)
方法(63313)
数学(55940)
数学方法(55136)
中国(34533)
(34114)
(31789)
(30524)
业经(27161)
(26057)
贸易(26046)
(25315)
地方(23837)
农业(22842)
(22450)
理论(21084)
(20209)
财务(20124)
财务管理(20080)
(19705)
环境(19417)
技术(19292)
企业财务(18981)
(18976)
银行(18884)
机构
大学(465764)
学院(462882)
(184253)
经济(180432)
管理(177295)
研究(160074)
理学(154556)
理学院(152751)
管理学(149630)
管理学院(148826)
中国(117851)
科学(104016)
(99813)
(86664)
(83403)
(81216)
研究所(76827)
业大(76633)
中心(71651)
农业(68770)
财经(66374)
(66216)
北京(63267)
(60435)
(60189)
师范(59454)
(57634)
经济学(56193)
(53451)
经济学院(50957)
基金
项目(320268)
科学(248931)
基金(231705)
研究(223977)
(206439)
国家(204795)
科学基金(172914)
社会(139509)
社会科(132203)
社会科学(132164)
(124839)
基金项目(122012)
自然(116239)
自然科(113558)
自然科学(113521)
自然科学基金(111497)
(106544)
教育(103797)
资助(97568)
编号(89447)
重点(72874)
成果(72094)
(70015)
(67613)
(65775)
课题(62646)
科研(62458)
创新(61508)
计划(61024)
大学(58999)
期刊
(192650)
经济(192650)
研究(130099)
学报(85503)
中国(84064)
(77374)
科学(74295)
大学(62799)
管理(61665)
(60734)
学学(59516)
农业(53078)
教育(48612)
技术(38967)
(36299)
金融(36299)
经济研究(32396)
财经(32000)
业经(31385)
(28874)
(27415)
问题(25492)
(23697)
科技(23184)
统计(22830)
技术经济(22671)
图书(22482)
业大(22326)
(21439)
(20780)
共检索到662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史梅  
本文利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生育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并通过伊斯特林模型将社会经济因素、中间变量和生育率相联系,探讨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中间变量而影响生育率的途径与机制。伊斯特林模型在世界生育率调查的一些国家得到过应用,本文尝试将它应用到中国的数据中。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天英  夏利宇  
为全面考察我国妇女生育意愿,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分别从实际生育子女数量、意愿生育数量和生育二孩意愿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生育意愿是妇女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为获取家庭收益最大化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家庭成员间谈判的结果;妇女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行为在影响因素和性别偏好上存在区别,实际生育子女数量会受到家庭和政策条件的限制,实际生育行为表现出男孩性别偏好;丈夫特征对妇女生育二孩意愿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实施人口政策过程中,应注重协调妇女个人因素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注意完善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生育观念中落后的传统思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书章,顾宝昌,肖自力,王彦祖  
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控制人口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以下简称2‰抽样调查)数据为根据,分析80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字  邓昌荣  
文章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Logit系列和Probit等离散选择模型,对中国52岁以下在婚、离婚和丧偶女性分阶段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体的兄弟、姐妹数量对其生育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异性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个体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是负的。个体工作的政府背景越强,生育意愿越低。拥有农村户口的个体比拥有城市户口的个体倾向于更多的子女选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始于80年代末期,短短几年来,已取得明显的成绩。喀什地区是新疆最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1990年普查,总人口为2.853 634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8.83%。其中少数民族为2 649 700人,占该区总人口92.85%,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的28.10%。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中又以维吾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晓平,王绍贤  
在致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提高等间接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在我国,有关直接因素的定量研究报告较少,而且在现有资料中所反映的避孕、哺乳等直接因素对城乡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又有很大区别。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明确调查地区影响妇女生育率的直接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季咏华  
1982年人口普查对于了解中国妇女生育状况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结果已经整理出来。本文试就这些资料对我国妇女生育状况作一分析,以对目前生育水平做出正确估价,并找出进一步降低生育率的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隆健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结婚比例、性生活、哺乳、人工流产等,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职业等。由于直接影响因素介于生育动机和生育率之间,直接决定人们的生育行为,因此又称为中间生育变量(Intermediate FertilityVariables)。本世纪50年代中期Kingsley Davis和Judith Blake首先提出中间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近些年来,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但是,对于这一复杂的有机体,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内容。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是人口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探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妇女生育率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昊雯  
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延缓我国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对生育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胎虚拟、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对生育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女性劳动参与率、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对生育率的影响在不同模型中存在差异;继而以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发展对生育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生育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经济决策,更关乎个体效用和价值选择;当平均受教育年限跨越门槛值时,其对生育率负向影响减弱;进一步通过对育龄妇女占人口总数比例进行预测,发现育龄妇女数量比例下降存在一个平台期,即人口生育存在窗口期。为此,提出建议,提出如下建议: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抓住窗口期,制定生育鼓励政策,促进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唐诗萌  
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妇女生育模式和分孩次生育模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动趋势,特别关注城乡差异、二孩生育及3039岁组妇女的生育状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妇女的生育模式总体呈现出适龄生育为主、晚育为辅;一孩生育为主、二孩生育比例不断提升的格局。生育模式随时间推移表现为适龄生育组妇女的贡献率下降,晚育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上升的态势,但近年来晚育趋势有所缓解;早育、高龄生育和多育比例有所提升;生育年龄向适龄回归的同时还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廷猷,李程  
妇女的生育模式实际上是指育龄妇女在总体平均意义下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年),每个育龄妇女平均活产婴儿数具体在每个年龄上生育分布的形式。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妇女结构、人口政策的不同,妇女的生育模式差别很大。本文仅就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对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现状及变化情况作初步的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唐诗萌  
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妇女生育模式和分孩次生育模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动趋势,特别关注城乡差异、二孩生育及30~39岁组妇女的生育状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妇女的生育模式总体呈现出适龄生育为主、晚育为辅;一孩生育为主、二孩生育比例不断提升的格局。生育模式随时间推移表现为适龄生育组妇女的贡献率下降,晚育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上升的态势,但近年来晚育趋势有所缓解;早育、高龄生育和多育比例有所提升;生育年龄向适龄回归的同时还有分散化的迹象。城乡生育模式基本一致,但二孩生育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生育模式的城乡变化趋势极为相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  
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妇女的生育率水平是20多年来人口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2000年普查登记人口为124 261万,比1999年和1998年年度统计公报的人口还要少,说明人口漏报问题已经达到中国人口统计体制无法包容的程度。文章按照中国历年小学招生数计算出2000年普查时0~16岁人口漏报5 378万。据此,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应是13O 885万(假使存在1.81%漏报率)或者129 889万(不存在1.81%漏报率)。按照2000年普查公报人口126 583万计算,1982~2000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接近2.3;如果按照文章中提到的13亿左右的人口计算,同期妇女则平均生育了2.3个以上的孩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本峰  
本文基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农村独生子女调查数据,利用效用最大化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独生子女生育选择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不仅考察了个体因素、经济与社会政策因素对生育选择模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从生育选择的预测概率、离散变化以及Odds Ratios等多角度对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影响大小等进行了定量测度分析。并从中推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的生育意愿、计划与行为的改变,探讨独生子女生育选择对中国未来人口变动趋势产生的影响和政策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