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8)
- 2023(8037)
- 2022(6944)
- 2021(6589)
- 2020(5699)
- 2019(13586)
- 2018(13245)
- 2017(25530)
- 2016(13801)
- 2015(16143)
- 2014(16077)
- 2013(16471)
- 2012(15704)
- 2011(14452)
- 2010(14393)
- 2009(13567)
- 2008(13670)
- 2007(12275)
- 2006(10502)
- 2005(9603)
- 学科
- 济(66572)
- 经济(66515)
- 管理(34825)
- 业(34497)
- 方法(32762)
- 数学(29733)
- 数学方法(29551)
- 企(26027)
- 企业(26027)
- 中国(19828)
- 农(17123)
- 贸(15847)
- 贸易(15841)
- 易(15490)
- 财(14780)
- 学(12453)
- 制(12096)
- 业经(11517)
- 农业(11060)
- 地方(10702)
- 银(10466)
- 银行(10440)
- 行(10038)
- 融(9991)
- 金融(9989)
- 和(9418)
- 环境(8941)
- 出(8660)
- 务(8342)
- 财务(8323)
- 机构
- 大学(212371)
- 学院(207965)
- 济(98731)
- 经济(97086)
- 研究(79057)
- 管理(77157)
- 理学(66149)
- 理学院(65362)
- 管理学(64436)
- 管理学院(64032)
- 中国(60840)
- 京(45801)
- 科学(45659)
- 财(42428)
- 所(41088)
- 研究所(37442)
- 农(36707)
- 中心(35284)
- 财经(34390)
- 经济学(32772)
- 经(31448)
- 业大(29969)
- 经济学院(29795)
- 北京(29791)
- 江(29510)
- 农业(29208)
- 院(27629)
- 范(26602)
- 师范(26370)
- 财经大学(25601)
- 基金
- 项目(134837)
- 科学(105999)
- 基金(100439)
- 研究(97769)
- 家(88125)
- 国家(87487)
- 科学基金(73374)
- 社会(64063)
- 社会科(60852)
- 社会科学(60835)
- 基金项目(52238)
- 省(48825)
- 自然(45779)
- 自然科(44729)
- 自然科学(44712)
- 教育(44440)
- 自然科学基金(43976)
- 划(42698)
- 资助(42556)
- 编号(37896)
- 部(32296)
- 成果(31613)
- 重点(30984)
- 发(29673)
- 中国(28065)
- 国家社会(27950)
- 教育部(27611)
- 创(27381)
- 科研(26232)
- 课题(26182)
共检索到311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书章,顾宝昌,肖自力,王彦祖
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控制人口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以下简称2‰抽样调查)数据为根据,分析80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红平,高金三
当前,河北省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人口出生率回升很快,特别是自进入第三次生育高潮的1986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都在100万以上,人口出生率连续3年超过20%。1988年底,全省总人口已达5795万。1980—1987年全省总和生育率为2.57,高于全国2.47的平均水平。如果按目前生育水平发展,到本世纪末全省总人口将大大突破6450万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史梅
本文利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生育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并通过伊斯特林模型将社会经济因素、中间变量和生育率相联系,探讨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中间变量而影响生育率的途径与机制。伊斯特林模型在世界生育率调查的一些国家得到过应用,本文尝试将它应用到中国的数据中。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季咏华
1982年人口普查对于了解中国妇女生育状况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结果已经整理出来。本文试就这些资料对我国妇女生育状况作一分析,以对目前生育水平做出正确估价,并找出进一步降低生育率的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字 邓昌荣
文章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Logit系列和Probit等离散选择模型,对中国52岁以下在婚、离婚和丧偶女性分阶段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体的兄弟、姐妹数量对其生育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异性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个体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是负的。个体工作的政府背景越强,生育意愿越低。拥有农村户口的个体比拥有城市户口的个体倾向于更多的子女选择。
关键词:
生育意愿 年龄 健康程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始于80年代末期,短短几年来,已取得明显的成绩。喀什地区是新疆最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1990年普查,总人口为2.853 634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8.83%。其中少数民族为2 649 700人,占该区总人口92.85%,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的28.10%。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中又以维吾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近些年来,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但是,对于这一复杂的有机体,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内容。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是人口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探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妇女生育率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靖华
避孕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因而深入了解中国已婚妇女使用各种避孕方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妇女选择避孕方法的趋势,寻找出使用的规律,将对今后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提高避孕有效率,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文根据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主要介绍中国已婚妇女目前正在使用和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谭克俭,景世民
本文对198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2.31提出质疑,认为应在2.5~2.8区间的某一点上;80年代的生育率波动原因是国内外人口学家和计划生育工作者长期纷争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构成波动的根本原因。本文还对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天英 夏利宇
为全面考察我国妇女生育意愿,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分别从实际生育子女数量、意愿生育数量和生育二孩意愿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生育意愿是妇女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为获取家庭收益最大化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家庭成员间谈判的结果;妇女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行为在影响因素和性别偏好上存在区别,实际生育子女数量会受到家庭和政策条件的限制,实际生育行为表现出男孩性别偏好;丈夫特征对妇女生育二孩意愿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实施人口政策过程中,应注重协调妇女个人因素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注意完善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生育观念中落后的传统思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人炳 胡波 宁文苑
文章运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中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四省市的数据,从时期生育水平和队列生育水平两个角度对生育政策调整前后西南地区妇女生育变动及其省际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2016年以后,妇女总和生育率有较大幅度的升高,且这种升高几乎完全由二孩总和生育率升高所贡献;第二,妇女初婚和初育推迟导致一孩总和生育率偏低,低年龄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减少;第三,35~39岁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和二孩递进比提高,反映了生育政策调整的作用;第四,妇女生育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和群体差异,贵州和云南妇女生育率高于重庆和四川,农业户口妇女生育率高于非农户口妇女,但生育政策调整对非农户口妇女生育的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
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妇女的生育率水平是20多年来人口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2000年普查登记人口为124 261万,比1999年和1998年年度统计公报的人口还要少,说明人口漏报问题已经达到中国人口统计体制无法包容的程度。文章按照中国历年小学招生数计算出2000年普查时0~16岁人口漏报5 378万。据此,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应是13O 885万(假使存在1.81%漏报率)或者129 889万(不存在1.81%漏报率)。按照2000年普查公报人口126 583万计算,1982~2000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接近2.3;如果按照文章中提到的13亿左右的人口计算,同期妇女则平均生育了2.3个以上的孩子。
关键词:
2000年人口普查 人口总量 生育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郝虹生,高凌,沈青
近年来,北京市的生育率已经达到了相当低的水平。在8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中,北京市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3~1.8之间波动,在全国生育率水平最低的三大直辖市中仅略高于上海。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提前抽样数据计算,1989年北京的总和生育率约为1.3,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就整体而言,尽管北京的生育率已属于全国最低之列,但不同类型妇女的生育状况却存在着差別。分析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虹生,高凌,沈青
近年来,北京市的生育率已经达到了相当低的水平。在8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中,北京市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3至1.8之间波动,在全国生育率水平最低的三个直辖市中仅略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唐诗萌
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妇女生育模式和分孩次生育模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动趋势,特别关注城乡差异、二孩生育及3039岁组妇女的生育状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妇女的生育模式总体呈现出适龄生育为主、晚育为辅;一孩生育为主、二孩生育比例不断提升的格局。生育模式随时间推移表现为适龄生育组妇女的贡献率下降,晚育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上升的态势,但近年来晚育趋势有所缓解;早育、高龄生育和多育比例有所提升;生育年龄向适龄回归的同时还有
关键词:
生育模式 变化 晚育 二孩生育 城乡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