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6)
- 2023(11758)
- 2022(9853)
- 2021(9054)
- 2020(7734)
- 2019(17864)
- 2018(17210)
- 2017(32278)
- 2016(17745)
- 2015(20105)
- 2014(19776)
- 2013(19841)
- 2012(18524)
- 2011(16980)
- 2010(16707)
- 2009(15616)
- 2008(15605)
- 2007(13871)
- 2006(11885)
- 2005(10549)
- 学科
- 济(76768)
- 经济(76686)
- 管理(47491)
- 业(46439)
- 方法(37344)
- 企(35629)
- 企业(35629)
- 数学(33864)
- 数学方法(33629)
- 中国(22328)
- 农(21000)
- 财(18853)
- 贸(18297)
- 贸易(18292)
- 易(17882)
- 学(16634)
- 业经(15054)
- 农业(14001)
- 制(13774)
- 地方(12241)
- 银(11806)
- 银行(11745)
- 环境(11673)
- 务(11279)
- 财务(11264)
- 财务管理(11236)
- 行(11224)
- 融(11214)
- 金融(11212)
- 和(10659)
- 机构
- 大学(267977)
- 学院(263633)
- 济(115885)
- 经济(113965)
- 管理(98084)
- 研究(96922)
- 理学(85720)
- 理学院(84678)
- 管理学(83334)
- 管理学院(82854)
- 中国(72124)
- 科学(61054)
- 京(56598)
- 农(55346)
- 所(50892)
- 财(49193)
- 研究所(47067)
- 业大(45144)
- 农业(44483)
- 中心(43257)
- 财经(40521)
- 经济学(37329)
- 经(37137)
- 江(37027)
- 北京(35577)
- 经济学院(34029)
- 院(33840)
- 范(32981)
- 师范(32517)
- 科学院(30494)
- 基金
- 项目(181882)
- 科学(142320)
- 基金(134903)
- 研究(124512)
- 家(121674)
- 国家(120722)
- 科学基金(100967)
- 社会(81699)
- 社会科(77574)
- 社会科学(77548)
- 基金项目(71480)
- 省(68475)
- 自然(66567)
- 自然科(65095)
- 自然科学(65067)
- 自然科学基金(64000)
- 划(59694)
- 教育(56642)
- 资助(54972)
- 编号(46999)
- 重点(41871)
- 部(41282)
- 发(39149)
- 创(37873)
- 成果(37538)
- 科研(36038)
- 创新(35629)
- 计划(35508)
- 国家社会(35396)
- 教育部(34707)
- 期刊
- 济(117302)
- 经济(117302)
- 研究(74365)
- 学报(51546)
- 农(49033)
- 中国(47737)
- 科学(44625)
- 大学(37316)
- 财(37101)
- 学学(35593)
- 农业(33286)
- 管理(32386)
- 融(21498)
- 金融(21498)
- 教育(21153)
- 经济研究(21098)
- 财经(20450)
- 技术(19290)
- 业(19078)
- 业经(17857)
- 经(17655)
- 问题(16440)
- 贸(15941)
- 版(14270)
- 国际(13834)
- 世界(13716)
- 技术经济(13433)
- 业大(13182)
- 科技(12459)
- 统计(12303)
共检索到376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字 邓昌荣
文章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Logit系列和Probit等离散选择模型,对中国52岁以下在婚、离婚和丧偶女性分阶段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体的兄弟、姐妹数量对其生育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异性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个体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是负的。个体工作的政府背景越强,生育意愿越低。拥有农村户口的个体比拥有城市户口的个体倾向于更多的子女选择。
关键词:
生育意愿 年龄 健康程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天英 夏利宇
为全面考察我国妇女生育意愿,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分别从实际生育子女数量、意愿生育数量和生育二孩意愿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生育意愿是妇女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为获取家庭收益最大化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家庭成员间谈判的结果;妇女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行为在影响因素和性别偏好上存在区别,实际生育子女数量会受到家庭和政策条件的限制,实际生育行为表现出男孩性别偏好;丈夫特征对妇女生育二孩意愿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实施人口政策过程中,应注重协调妇女个人因素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注意完善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生育观念中落后的传统思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史梅
本文利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生育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并通过伊斯特林模型将社会经济因素、中间变量和生育率相联系,探讨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中间变量而影响生育率的途径与机制。伊斯特林模型在世界生育率调查的一些国家得到过应用,本文尝试将它应用到中国的数据中。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书章,顾宝昌,肖自力,王彦祖
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控制人口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以下简称2‰抽样调查)数据为根据,分析80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季咏华
1982年人口普查对于了解中国妇女生育状况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结果已经整理出来。本文试就这些资料对我国妇女生育状况作一分析,以对目前生育水平做出正确估价,并找出进一步降低生育率的途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增文 罗佩玲 吴健
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探究农村流动妇女生育的潜力、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村流动妇女总体生育水平较低但生育潜力较大;第二,对农村流动妇女生育意愿影响最显著的特征主要有包括生育数量、是否已育男孩、是否已育女孩在内的生育特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个人特征;第三,生育数量、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已育男孩是影响农村流动妇女生育意愿的四个最重要因素。基于此,一方面要重视农村流动妇女生育数量的增加,对其生育行为由监管控制转向鼓励支持,并针对性地引导有生育潜力的农村流动妇女生育;另一方面要注意农村流动妇女生育质量和结构的提升,提高农村流动人口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完善农村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障体系以降低“男孩偏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鸿雁,吴玲,董情
妇女生育率是人口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自1979年“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实行以来,人口的生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城市与农村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有一定的差异,客观地揭示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城乡间影响生育率水平的诸因素,指导计划生育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唐诗萌
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妇女生育模式和分孩次生育模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动趋势,特别关注城乡差异、二孩生育及3039岁组妇女的生育状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妇女的生育模式总体呈现出适龄生育为主、晚育为辅;一孩生育为主、二孩生育比例不断提升的格局。生育模式随时间推移表现为适龄生育组妇女的贡献率下降,晚育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上升的态势,但近年来晚育趋势有所缓解;早育、高龄生育和多育比例有所提升;生育年龄向适龄回归的同时还有
关键词:
生育模式 变化 晚育 二孩生育 城乡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廷猷,李程
妇女的生育模式实际上是指育龄妇女在总体平均意义下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年),每个育龄妇女平均活产婴儿数具体在每个年龄上生育分布的形式。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妇女结构、人口政策的不同,妇女的生育模式差别很大。本文仅就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对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现状及变化情况作初步的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平,朱楚珠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3个地区城乡的妇女生命周期变化,说明中国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了妇女生育期的缩短,为妇女参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计划生育将对妇女的老年阶段产生新的影响,未来妇女的养老问题须靠完善社会保障和增加自我生存能力才能缓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利用 1 997年中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就性别偏好对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 ,性别偏好对中国妇女在家庭组建、避孕使用、流产选择、生育间隔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并用各种回归模型进行了检验。此外还对性别偏好对生育率的定量影响进行了估计。
关键词:
性别偏好 生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唐诗萌
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妇女生育模式和分孩次生育模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动趋势,特别关注城乡差异、二孩生育及30~39岁组妇女的生育状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妇女的生育模式总体呈现出适龄生育为主、晚育为辅;一孩生育为主、二孩生育比例不断提升的格局。生育模式随时间推移表现为适龄生育组妇女的贡献率下降,晚育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上升的态势,但近年来晚育趋势有所缓解;早育、高龄生育和多育比例有所提升;生育年龄向适龄回归的同时还有分散化的迹象。城乡生育模式基本一致,但二孩生育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生育模式的城乡变化趋势极为相似。
关键词:
生育模式 变化 晚育 二孩生育 城乡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隆健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结婚比例、性生活、哺乳、人工流产等,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职业等。由于直接影响因素介于生育动机和生育率之间,直接决定人们的生育行为,因此又称为中间生育变量(Intermediate FertilityVariables)。本世纪50年代中期Kingsley Davis和Judith Blake首先提出中间生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查瑞传,刘金塘
任何人口现象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时间(时点或时期)。对人口现象本身的观察、描述、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人口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关系的研究,都必须明确规定所观察与研究的时间范围。对人口现象的研究绝大多数也是就某一时点或时期来进行的,即人口学中所称的时期分析。我们也常常把不同时点或时期的人口现象进行动态对比,以考察人口的发展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映梅 瞿凌云
文章基于2 421位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的调查数据,对18~45岁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生活压力大及抚养成本高是制约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采用logit模型对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家庭、观念和政策是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 生育意愿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