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2)
- 2023(10637)
- 2022(8787)
- 2021(8248)
- 2020(6937)
- 2019(16007)
- 2018(15514)
- 2017(29344)
- 2016(15689)
- 2015(17740)
- 2014(17130)
- 2013(16835)
- 2012(15099)
- 2011(13856)
- 2010(13728)
- 2009(12569)
- 2008(12157)
- 2007(10288)
- 2006(8918)
- 2005(7825)
- 学科
- 济(68574)
- 经济(68511)
- 管理(41696)
- 业(40310)
- 方法(35718)
- 数学(33138)
- 数学方法(32587)
- 企(31533)
- 企业(31533)
- 中国(19724)
- 农(17343)
- 贸(16229)
- 贸易(16221)
- 易(15917)
- 财(14024)
- 业经(13339)
- 学(12835)
- 农业(11478)
- 制(10889)
- 环境(10019)
- 技术(9966)
- 银(9854)
- 银行(9812)
- 行(9423)
- 理论(9274)
- 融(9263)
- 金融(9262)
- 划(8755)
- 地方(8755)
- 出(8324)
- 机构
- 大学(228066)
- 学院(225942)
- 济(100194)
- 经济(98719)
- 管理(87148)
- 研究(79738)
- 理学(77048)
- 理学院(76219)
- 管理学(74662)
- 管理学院(74295)
- 中国(60449)
- 科学(49654)
- 京(47941)
- 农(43109)
- 所(40490)
- 财(40452)
- 研究所(37678)
- 业大(37582)
- 中心(35096)
- 农业(34500)
- 财经(33809)
- 经济学(32215)
- 经(31254)
- 北京(30237)
- 江(29661)
- 经济学院(29219)
- 院(28271)
- 范(27066)
- 师范(26666)
- 财经大学(25573)
- 基金
- 项目(160601)
- 科学(127099)
- 基金(120652)
- 研究(109180)
- 家(108876)
- 国家(108090)
- 科学基金(91913)
- 社会(72802)
- 社会科(69371)
- 社会科学(69353)
- 基金项目(62945)
- 自然(61306)
- 自然科(60067)
- 自然科学(60049)
- 省(59714)
- 自然科学基金(59037)
- 划(52064)
- 教育(50763)
- 资助(50522)
- 编号(40418)
- 重点(36659)
- 部(36266)
- 创(33871)
- 发(33715)
- 国家社会(31993)
- 创新(31842)
- 科研(31496)
- 教育部(30919)
- 成果(30898)
- 计划(30686)
共检索到316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 未婚先孕 未婚同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婚先孕几率越高;婚前流动经历对农业户籍、教育水平较低的流动妇女发生未婚先孕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 未婚先孕 未婚同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菊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平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时期总和生育率虽然不受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但因未考虑育龄妇女的孩次构成,故当生育率较低并波动比较明显时不能准确地反映妇女的生育水平(查瑞传,1984,Feeney,G.等,1989,杨书章等,1991),而考虑了妇女的孩次构成,用时期孩次递进比法计算的总和生育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优于用传统方法计算的总和生育率。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主要是以控制妇女终身生育的子女数为基础表述的。因此,孩次递进分析对于准确评估妇女的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状况及其地区差异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美和
新技术对中国妇女就业的影响周美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技术的变革改变了工业部门中的就业机会,也改变了许多部门的工作性质。这既为妇女提供了新的机会,也对妇女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形成了新的挑战。1.新的机会。统计表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程怡民,徐晓,甘师秀,常明秀,薄立伟,胡素珍,张培育,常明
为探讨未婚女青年对紧急避孕(EC)知识的了解和意愿,我们在郑州市6个商场共调查了1376名未婚女营业员。结果显示,在未婚女青年中,知道EC的很少,了解EC时间限制的极少,大多数未婚者都希望能得到EC教育与服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应与妇女保健机构结合起来,共同来满足广大育龄妇女对EC的需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友华
本文根据1982年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和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着重对中国已婚妇女未避孕原因进行分析。文中分析所借用的主要指标是已婚育龄妇女的未避孕率(下面简称妇女的未避孕率)。它是指在调查时点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包含离婚、丧偶)在已婚育龄妇女中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一、中国妇女未避孕率状况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张亚锋 杜书然
我国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低于全国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全国育龄妇女多采用长效避孕方式有显著不同,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多以短效为主,其中,长效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比例较高,而短效避孕措施中避孕套的比例非常突出。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相比也有很大变化,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更少使用宫内节育器,更多使用避孕套。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在选择长效避孕或短效避孕上,还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范围、户口所在地、是否有人照顾孩子、子女性别和民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选择受到其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查瑞传,刘金塘
任何人口现象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时间(时点或时期)。对人口现象本身的观察、描述、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人口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关系的研究,都必须明确规定所观察与研究的时间范围。对人口现象的研究绝大多数也是就某一时点或时期来进行的,即人口学中所称的时期分析。我们也常常把不同时点或时期的人口现象进行动态对比,以考察人口的发展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关于中国妇女从1950年以来初婚的变化及其给妇女生育率带来的影响,已有不少论述。 本文试图建立衡量人口已婚状态的几个指标,以此来阐明人口已婚数量及构造与人口初婚指标的相互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葛学凤,叶文振,夏怡然
本文利用“厦门市开元区流动儿童健康与教育状况调研课题”的抽查结果 ,描述流动妇女的孕期保健状况 ,并对流入厦门的流动妇女以及常住妇女的孕期保健水平进行比较 ,在此基础上提出影响流动妇女孕期保健水平的理论假设。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流动妇女或配偶的文化程度、流出地的城乡类型、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已生育的孩子数量是决定流动妇女孕期保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文章还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改善流动妇女孕期保健状况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流动妇女 孕期保健 产前检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刘雯莉
"中国不孕率高达15%"的说法流传已久,并被视作是对生育率的威胁之一。然而,当前不孕的定义和测量标准因研究领域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使得不同定义下的不孕率也有很大差别,这一数值很可能是基于临床医学或流行病学定义而计算得出,并不意味着有15%的妇女终身无能力生育。从终身生育行为的角度出发,利用历次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及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40~64岁妇女中无活产子女者的比例,结果表明,多年来中国40岁及以上妇女中无活产子女者和不孕者的比例始终很低,真正因生育障碍而终身不孕不育者的比例远未达到15%的水平,中国仍旧是一个女性基本普遍生育的国家。
关键词:
不孕率 终身生育水平 活产子女 不孕定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靖华
避孕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因而深入了解中国已婚妇女使用各种避孕方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妇女选择避孕方法的趋势,寻找出使用的规律,将对今后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提高避孕有效率,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文根据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主要介绍中国已婚妇女目前正在使用和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字 邓昌荣
文章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Logit系列和Probit等离散选择模型,对中国52岁以下在婚、离婚和丧偶女性分阶段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体的兄弟、姐妹数量对其生育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异性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个体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是负的。个体工作的政府背景越强,生育意愿越低。拥有农村户口的个体比拥有城市户口的个体倾向于更多的子女选择。
关键词:
生育意愿 年龄 健康程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唐诗萌
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妇女生育模式和分孩次生育模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动趋势,特别关注城乡差异、二孩生育及3039岁组妇女的生育状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妇女的生育模式总体呈现出适龄生育为主、晚育为辅;一孩生育为主、二孩生育比例不断提升的格局。生育模式随时间推移表现为适龄生育组妇女的贡献率下降,晚育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上升的态势,但近年来晚育趋势有所缓解;早育、高龄生育和多育比例有所提升;生育年龄向适龄回归的同时还有
关键词:
生育模式 变化 晚育 二孩生育 城乡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