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1)
2023(9126)
2022(7341)
2021(6750)
2020(5284)
2019(12078)
2018(11478)
2017(21198)
2016(10800)
2015(12459)
2014(12256)
2013(12449)
2012(12051)
2011(11427)
2010(11444)
2009(11003)
2008(10705)
2007(9241)
2006(8704)
2005(8298)
作者
(31719)
(26840)
(26613)
(25643)
(17347)
(12640)
(11879)
(10412)
(10248)
(9481)
(9279)
(8666)
(8637)
(8601)
(8413)
(8383)
(7938)
(7676)
(7601)
(6958)
(6874)
(6434)
(6288)
(6287)
(6073)
(5992)
(5634)
(5300)
(5260)
(5189)
学科
(76860)
经济(76796)
管理(28992)
方法(25197)
(24462)
数学(21800)
数学方法(21700)
中国(20241)
(19098)
企业(19098)
地方(17253)
业经(13702)
(13471)
(13333)
贸易(13326)
(12980)
(12936)
地方经济(12530)
(11022)
金融(11022)
(10591)
(10424)
环境(9928)
(9604)
银行(9603)
(9433)
(9407)
(9153)
农业(9079)
关系(8832)
机构
大学(180464)
学院(174385)
(95341)
经济(93970)
研究(71132)
管理(63510)
中国(54282)
理学(54012)
理学院(53338)
管理学(52853)
管理学院(52488)
(39956)
(38691)
科学(36202)
(34697)
经济学(33187)
财经(32194)
研究所(31271)
中心(29699)
经济学院(29606)
(29531)
北京(25454)
(25095)
(24168)
财经大学(24062)
师范(24056)
(23875)
科学院(21461)
(20923)
社会(20849)
基金
项目(108966)
科学(88681)
基金(84397)
研究(82968)
(72876)
国家(72333)
科学基金(61990)
社会(59737)
社会科(56855)
社会科学(56845)
基金项目(42459)
教育(36973)
(36405)
自然(34988)
资助(34329)
自然科(34199)
自然科学(34189)
自然科学基金(33649)
(31999)
编号(29721)
国家社会(27515)
(26819)
成果(25692)
中国(25659)
(25214)
重点(25008)
教育部(24067)
人文(22631)
(22186)
发展(21856)
期刊
(110716)
经济(110716)
研究(64168)
中国(34485)
(28550)
管理(26452)
科学(23627)
学报(21896)
经济研究(19859)
(19621)
财经(18216)
大学(17993)
(17469)
金融(17469)
学学(16690)
(16130)
教育(15976)
问题(14809)
(14635)
世界(14413)
技术(14113)
国际(13702)
农业(13654)
业经(12528)
技术经济(10650)
统计(9346)
经济问题(8932)
(8296)
(7959)
经济管理(7894)
共检索到279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潘凤  闫振坤  
边缘与中心的关系探讨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经典命题。受限于边缘地区发展基础和要素体制的制约,"从边缘走向中心"无论在理论还是现实层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建国70年来,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从边缘不断走向中心的成功案例。中国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路径经历了世界格局双体系下的自力更生阶段、欧美主导世界格局下的融合发展阶段和边缘向中心转换与中心强化的过渡阶段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中国在宏观层面形成了适应全球分工体系调整的战略联动与超越机制、在中观层面形成了持续工业化目标下的产业政策引导机制、在微观层面形成了市场培育与技术升级交互牵引下的循环反馈机制,三大机制系统衔接,造就了逐步打破传统"中心-外围"不均衡格局的强大内在动力。中国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包含着对传统"中心-外围"理论的超越和突破,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威  刘晓阳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银行估测2020年全球经济实际缩减4.3%,几乎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三倍。回顾二战以来发生的历次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风险,不难发现:风险的产生与彼时的全球经济治理密切相关。一方面,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安排具有内生性和滞后性,无从有效解决国际经济问题,也无法实时适应国际经济格局;另一方面,风险倒逼的催化效应时常发生,风险的产生也在助推着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变迁。本文将全球经济治理三个阶段,围绕轴心货币、失允标准、共识危机三个因素,分析当前全球经济治理的困境,从内在要求、现实选择、必然趋向三个角度梳理其演进逻辑。在此过程中,中国应力求由积极参与者向主导塑造者转变,积极构建人民币国际化风险防控"防火墙";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标准制定;努力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伟光  刘彬  聂世坤  
在新技术革命、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下,国家行为体的权力、利益、观念等结构性变化驱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加速变迁。中美两国是最重要的国家行为体,代表制度整合和制度分立两股力量,双方的制度博弈将决定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变迁的方向。未来,真正的多边主义与伪多边主义、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霸权和反霸权将在国际舞台上不断角力,全球经济治理制度网络将呈现复杂性增强和区域化增进的特征。面对中美两国的制度差异,需要承认制度多样性,提升制度包容性,才能深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家德  胡海青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建国60年来,我国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经历了"统包统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调控阶段和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特征的市场调控阶段。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集权政治体制以及教育哲学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制度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主要是政府对毕业生资源的理性选择;政策变迁的动力是政府的立法行为以及毕业生自主择业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沈红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经历了从"以苏为师"到机构化的变迁,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教师发展制度的变迁与社会宏观制度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多元行动主体的形成,促使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到分权、从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转变。与此同时,受旧制度的自我强化和权力失衡的影响,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在变迁中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为此,必须推进分权,改革评价制度,树立多元的学术观,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市场化和均衡化,实现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绩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勤   仝宇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面临民主赤字、责任赤字和制度赤字的三重赤字。基于技术-经济、技术-社会和技术-制度的逻辑框架,对人工智能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理论逻辑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技术-经济框架下的马太效应、技术-社会框架下的AI决策二律背反效应和技术-制度框架下的治理主体转化效应分别对民主赤字、责任赤字和制度赤字产生影响。在政策路径上,人工智能赋能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模式,塑造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构建符合伦理、透明的人工智能监管框架,驱动全球经济治理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化国家AI主权,应对全球经济治理主体的“多中心化”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本刊一贯主张打通中国经济和国际问题研究的樊篱,推动中国经济学的进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几件比较迫切的任务:(1)问题的融合。中国经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必须放在开放条件的背景下进行研究,而研究国际问题如果缺少对中国现实的关注,就会失去方向感。(2)方法的进步。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还是国际经济的研究,都应该寻找一种逻辑清晰的分析框架,并尽可能的借鉴较为成熟的数理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暖  王芳  曾思敏  
将建国以来的60年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时期,在全国层面上选取一定数量的城市样本,通过测度城市中心性和城市职能及其强度的方法,并参考总部经济的研究成果,在对比分析中论述不同阶段与时期广州在全国的地位、作用以及它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广州在全国的地位由区域性中心城市上升为准国家级中心城市;广州的城市职能演变经历了由商业服务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与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高度综合职能的外向型城市;发展与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功能与水准,加强科研服务能力,提升总部经济实力,培育城市创新能力是广州今后城市发展的课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高迪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力推进老年教育,成为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立足于理念定位、政策走向、实践探索三个基点,对老年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试图透过理念、政策和实践的盘点揭示老年教育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变化历程,以期为新时代老年教育的推进之路提供明晰准确的认识、胸有成竹的自信与发展方向的指引,促进新时代老年教育踏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飞鹏  
对建国后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变迁的分析表明:以城乡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经济结构、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制度设计的缺陷,是中国就业结构落后的原因。提高中国就业结构水平可以从“治标”及“治本”两方面入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由  
(一)"共生、共享、共治"理念的提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下,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共同治理才能有效解决。当代世界是一个各种矛盾的混合体,将始终处于共生与对抗、对话与伐异、包容与排他、结伴与结盟相互转化的选择进程中,而当前物质力量领域的变化和观念领域出现的一些共识,正在积聚着对共生型国际体系生成有利的因素。根据国际发展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修志  
从钢铝产品征税到依据301条款以侵犯知识产权名义挑起中美贸易摩擦,特朗普政府进入2018年以来的一系列举措,为中美双边关系增添了巨大变数。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博弈必然对全球经济运行产生外部效应。抑制负外部性,放大正外部性,考验着博弈双方和国际社会的智慧。观察中美博弈的三方视野与基本判断相较于此前的历次中美贸易摩擦,以及30余年前的美日贸易战,当前的这场中美博弈,是在一个全新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凌云  刘骏民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起源于货币虚拟化而引起的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的区分。这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大行国际货币发行的权利、而很少承担其应有的责任提供了条件,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长时间的失衡将加剧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从国际货币体系本身,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角度加以纠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道根  
研究认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成效及其机理,需要全面深入分析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诸多条件、因素、资源、环境等变化。但最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历史变迁路径、主要特征及其内在结构。制度具有根本性、普遍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激励约束人类社会人们行为选择的规则规矩规范。经济制度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结构,是决定人们之间经济关系一系列规制的框架体系。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现代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经济理论,实质就是要分析国家经济制度创新演进和内在规律的经济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