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3)
- 2023(12919)
- 2022(11063)
- 2021(10420)
- 2020(9185)
- 2019(21691)
- 2018(21343)
- 2017(40871)
- 2016(22170)
- 2015(25510)
- 2014(25164)
- 2013(25190)
- 2012(23599)
- 2011(21292)
- 2010(21494)
- 2009(20015)
- 2008(19849)
- 2007(17622)
- 2006(15186)
- 2005(13652)
- 学科
- 济(99706)
- 经济(99623)
- 管理(59085)
- 业(57377)
- 方法(50982)
- 数学(46680)
- 数学方法(46027)
- 企(44974)
- 企业(44974)
- 中国(26337)
- 农(26121)
- 财(23779)
- 贸(19901)
- 贸易(19891)
- 地方(19504)
- 易(19371)
- 学(19074)
- 业经(19029)
- 制(18913)
- 农业(17364)
- 银(16550)
- 银行(16508)
- 融(16255)
- 金融(16252)
- 行(15772)
- 务(14287)
- 财务(14239)
- 财务管理(14192)
- 企业财务(13474)
- 环境(13428)
- 机构
- 大学(322377)
- 学院(319797)
- 济(137193)
- 经济(134543)
- 管理(122583)
- 研究(112018)
- 理学(106007)
- 理学院(104844)
- 管理学(102871)
- 管理学院(102295)
- 中国(87271)
- 科学(69368)
- 京(68009)
- 财(61163)
- 农(58857)
- 所(57850)
- 研究所(52969)
- 中心(52339)
- 业大(49880)
- 财经(49315)
- 江(47699)
- 农业(46748)
- 经(45009)
- 经济学(43598)
- 北京(42958)
- 范(40059)
- 院(40039)
- 师范(39576)
- 经济学院(39573)
- 州(37196)
- 基金
- 项目(217088)
- 科学(169995)
- 基金(159131)
- 研究(153168)
- 家(140645)
- 国家(139596)
- 科学基金(118454)
- 社会(97784)
- 社会科(92929)
- 社会科学(92898)
- 省(84503)
- 基金项目(83137)
- 自然(77696)
- 自然科(76012)
- 自然科学(75989)
- 自然科学基金(74647)
- 划(71456)
- 教育(70671)
- 资助(67901)
- 编号(60192)
- 重点(49528)
- 部(49023)
- 成果(48811)
- 发(46536)
- 创(44643)
- 科研(42574)
- 创新(42005)
- 课题(41928)
- 教育部(41588)
- 国家社会(41306)
共检索到470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郜亮亮 李栋 刘玉满 刘宇
奶牛养殖模式的选择是奶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为此有必要对不同养殖模式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基于7省50县615户奶农的监测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散养、小规模、中规模三种养殖模式的效率进行了衡量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规模、小规模养殖模式的技术效率明显高于散养模式的技术效率;相比散养户来说,中规模、小规模养殖模式的产出效率更稳定。因此,现阶段适度规模养殖是中国奶牛产业发展的目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念红 曹暕
小规模奶牛饲养已经成为制约国内乳品行业发展的"软肋"之一.运用VRS的一阶段DEA模型方法,测算了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奶牛生产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从规模效率来看,中规模的规模效率最高,散养的规模效率最低.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奶农养畜规模很小(2~10头),为此,政府应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奶农进行专业化生产,尤其是鼓励养畜能手放弃种粮食而专门养奶牛(羊),并给予适当的补助或政策优惠.
关键词:
奶牛养殖 规模 技术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翠霞 曹亚楠
本文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04—2014年中国29个省份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的环境效率与提升潜力,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其环境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环境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大规模养殖场环境效率最高,小规模次之,中规模最低,且都具有很大提升潜力;奶牛养殖环境效率省际差异性明显,北京、山东、河北、天津、云南、陕西、新疆不同规模养殖场环境效率值都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如果忽略环境污染因素,奶牛养殖平均效率值将被高估0.1657,加入非期望产出指标后,黑龙江省养殖效率在省际间排名下降幅度最大;奶牛养殖环境效率和技术效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奶牛日单产水平和每单位劳动力创造的养殖业产值对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翠霞 曹亚楠
本文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04—2014年中国29个省份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的环境效率与提升潜力,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其环境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环境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大规模养殖场环境效率最高,小规模次之,中规模最低,且都具有很大提升潜力;奶牛养殖环境效率省际差异性明显,北京、山东、河北、天津、云南、陕西、新疆不同规模养殖场环境效率值都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如果忽略环境污染因素,奶牛养殖平均效率值将被高估0.1657,加入非期望产出指标后,黑龙江省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马彦丽 胡月
基于可变规模报酬DEA模型,在考虑"产量""产量+质量""产量+环境""产量+质量+环境"四种产出方案下,分析养殖小区、家庭牧场、规模牧场的技术效率并进行分解,发现家庭牧场在以上各方案下的技术效率明显均优于养殖小区和规模牧场。投影分析显示:单独考虑产量产出时,家庭牧场产出不足明显;然而,加入质量和环境因素以后,家庭牧场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明显下降;养殖小区的菌落总数、环境友好度产出不足,劳动力投入和占地冗余明显,规模牧场劳动力人数、固定资产存在明显的投入冗余,同时环境友好产出不足明显。综合考量,政府应当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艳骄 朱晶
本文首先分析了乳制品进口对中国奶牛养殖效率及不同规模养殖主体养殖效率差异化影响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4—2014年中国28个原奶主产省区面板数据,通过技术差距模型,实证检验了乳制品进口对中国不同规模奶牛养殖主体养殖效率水平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乳制品进口增加从总体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奶牛养殖业产业整合,具体而言,乳制品进口增加对散养户养殖效率产生负向冲击,加速其退出奶牛养殖业;对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奶牛养殖主体的养殖效率则产生程度不同的正向影响。其中,对小规模养殖主体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中规模养殖主体其次,大规模养殖主体的正向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因此,应科学审视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形势,实行合理的乳制品贸易开放政策,推进建立多元化的适度规模养殖主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养殖业总体效率水平不断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辛翔飞 张怡 王济民
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利用2004—2010年我国24个省份的肉鸡生产数据,实证分析了规模化养殖对我国肉鸡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对不同养殖规模的肉鸡生产效率进行了测度和比较。结果显示:规模化养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肉鸡生产效率,中规模养殖使肉鸡生产效率提高了16.89%,大规模养殖使肉鸡生产效率提高了57.62%;我国肉鸡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较大,且南方地区不同养殖规模的肉鸡生产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而北方地区的这种差异较小;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不高是南方地区的肉鸡生产效率总体偏低且不同养殖规模的肉鸡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威 张培兰 马恒运
运用2004—2008年我国23个主要奶牛养殖省牛奶生产的新分类数据,使用随机距离函数计算了中国牛奶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其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牛奶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78.3%,年均增长速度5.5%,效率的进步特征明显;不同规模奶牛场的技术效率差异显著,适度扩大养殖规模有利于提升效率水平;卫生防疫、饲料投入结构、市场的消费需求和养殖户收益等因素对牛奶生产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牛奶生产 技术效率 农业经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熊小倩 胡德夫 刘宝庆 李凯
【目的】基于我国林麝养殖业行业标准未定、人工养麝效益问题计量不清的现状,以成本收益法分析林麝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水平。【方法】通过对我国最大林麝养殖县——陕西凤县各类典型麝场的实地调查,从规模、雌雄性比、经营目的、发展阶段的麝场养殖成本构成及收益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麝场有仅生产麝香、仅出售幼麝、麝香+幼麝兼营3种经营目的;根据生产成本构成特点可划分为大(100只以上)、中(40~100只)、小(40只以下)型3种规模;根据经营年限不同有起步、加速发展、成熟3种阶段。2)麝场有多种养殖模式:药企投资建设的养麝公司为龙头企业,规模最大,以生产麝香为唯一目的;私人投资建设的养麝公司为专业大户,基于投入资金的多少既有中型、也有大型,以兼营麝香和幼麝为目的;家庭农场经营的中型麝场,兼营麝香和幼麝;家庭散户经营的小型麝场,起步阶段时通常以出售幼麝为主要目的。3)大、中、小型麝场平均每麝饲养成本分别为每年3 963. 58、2 798. 55、3 296. 29元,大型麝场的单位饲养成本普遍高于中小型麝场,规模优势体现不足。4)收益水平依麝场规模、经营目的、雌雄性比和发展阶段的差异而有所区别,中小规模、雌多雄少、兼营出售麝香+幼麝、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时的单位成本收益相对更高。5)龙头企业由于单位生产成本高、养殖种群偏雄、专营麝香生产的特点,是经济效益相对最低的一种模式,但其生产的麝香在下游制药环节将创造更高的附加值。6)专业大户的生产经营特点在养麝环节中最具优势:相对于仅生产麝香的龙头企业,兼营麝香+幼麝收益更高;相对于小型麝场,抵御风险能力更强;能灵活调整养殖种群结构,以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结论】基于对典型麝场麝资源结构和经营策略的分析,我国林麝养殖产业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宏观上看,虽近年来麝香产量的增长仍落后于林麝养殖种群规模的增长,但经营者由"繁殖炒种"向"驯养取香"转变的趋势已有显现,表明林麝养殖业正在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微观上看,麝场的经营是可持续的,长期经营的麝场并没有因林麝老龄化而进入衰退期。针对一些案例暴露出的问题,建议:发展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与利用须坚持保护优先原则,科学的人工繁育应同时实现保护野外种群资源和满足市场需求2个目标;龙头企业在起步阶段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平稳度过效益水平低的困难时期;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引导养殖大户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减少扰乱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关键词:
林麝 养殖模式 成本核算 收益 陕西凤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耿宁 李秉龙
标准化从理论上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在生产中能否实现与成本弹性有关。本文从生产成本的角度、基于肉羊规模养殖场(户)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成本函数模型及测算其成本弹性对肉羊产业标准化规模经济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化应以适度规模为基础,园区化养殖模式下的规模经济效应要明显优于家庭式养殖模式,原因主要为园区化养殖模式因其较大的养殖规模降低了"固定成本",并且"养殖年限"、"营养标准的使用"和"定期防疫"对降低标准化平均生产成本方面显著优于家庭式养殖。要从根本上推行农业标准化,应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率,因地制宜选择标准化生产模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王双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要素投入的需求明显不同。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资本的作用逐渐减低,资源约束的影响较小;而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对增长的推动作用较为显著,尤其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较低,资本投入有限,资源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进一步地,对不同地区资源约束下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表明,技术效率是造成地区差异的主导原因,而人力资本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部地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从而阻碍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发展,使得西部地区资源约束对增长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资源约束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 地区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乌云花 修长柏 郑喜喜 杨艳玲
随着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及三鹿"问题奶粉"等系列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奶业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政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主要以内蒙古为例,采用统计描述和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奶食品安全事故前后牛奶供应链上游(农户)的奶牛养殖头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农户 奶牛养殖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邢丽荣 徐翔
本文基于江苏、广东与海南省的572份有效调查数据,运用SBM模型评价中国不同水产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发现水产养殖业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低下不是单一养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分布类似,存在极少数效率较高的养殖户与绝大多数低效率养殖户,并且养殖户之间的差异极大。因此,本文提出迫切需要对水产养殖进行重大的、全面的技术改进与技术应用,且不同的养殖模式需要采纳不同的技术改进路径、应用不同的技术。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经济效率 环境效率 SBM模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海龙 李秉龙
本文采用概率优势分析法,对我国奶牛养殖的区域优势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奶牛养殖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的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和陕西等地,而黑龙江、辽宁、四川、云南和宁夏等地则不具备奶牛养殖的比较优势。提出继续推进奶牛养殖区域的优化整合,完善奶牛养殖的区域布局;扶持和促进奶农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推进我国乳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奶牛养殖 区域优势 概率优势 优化整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欣 崔日明
本文使用SITC(Ⅱ)四位数数据考察了中国1987年至2012年间对外贸易模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2012年与1987年相比,中国总体对外贸易模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动态性是中国对外贸易模式的主要特征。并且,其它(非农)初级产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最强,大宗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次之,高价值农产品对外贸易模式动态性最弱。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不具有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特征,动态和演进的对外贸易模式理论更适合解释和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关键词:
对外贸易模式 双向表 动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产要素投入、电价规制改革与火电企业的效率——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随机前沿证据
美国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环境政策与粪污处理模式
我国奶牛养殖规模与原料奶生产效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实证
中国肉牛优势产区不同规模养殖成本效率变动趋势——基于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
规模化养殖下的污染清洁处理技术采纳意愿研究——基于安徽省3市奶牛养殖场的调研数据
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1999~2003年)——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来自湖北省农户的微观证据
中国国情下的保险费率监管模式选择及影响分析——来自车险市场的经验证据
中国花鲈不同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异:扩大还是缩小——来自中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CMDS)的经验证据
子女随迁与农民工父母的就业质量——来自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经验证据